所謂「出世」就是超過和勝出—般世間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我們離開人間,到另外的地方過生活而不問世事;也不是要死了以後才有出世的生活,更不是為了自己了生脫死,不管世間的苦痛與因難,真正的「出世」是思想上的出世。出世的思想要有如下的認識:
一、要有人生無常的警覺:世間上每一個人都有好生惡死的觀念。其實,人生一期的生命,數十寒暑,石火電光,剎那即過;人間的滄海桑田,桑田滄海,無常變幻。普賢警眾偈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所有何樂?」能夠對世間起無常之感,能有人生苦短的警覺,精進不放逸,努力修行,就是有出世的思想了。
二、要有遠離物質的看法:世間上每一個入都喜愛金錢物質,有人臨死之際,金錢物質也不肯給人,他以為來生仍可享用,所以貪戀、聚集,最終一棺長蓋,一抔黃土,抱恨而歸。
金錢物質本來是給人用的,但有人不會使用金錢物質,反而被金錢物質奴役了。蘇東坡說:「物質有窮,慾望無盡。」找們如果不能對物質存有遠離的看法,終身就會做物質的奴隸。如果有出世的思想,就能超越物質之外,對金錢做最有意義的運用。
三、要有淡化情愛的觀念:經云:「愛不重不生娑婆,願不切不生極樂。」眾生因為有愛,才有生死,才有是非;因為有愛,才有你我,才有煩惱。佛教並不是要人人部捨棄情愛,而是要人以智化情,因愛念下去除一分,道念便無法增長一分。有了出世思想的人,就能以般若智慧化導情愛,得到佛法的受用,反而能享受人間的真愛。
四、要有不滿自己的要求:一股人對別人不滿,絕少對自己不滿。其實,自己充滿我貪、我嗔,我癡、我愛、我執,我怨、我私、我妒等,怎麼還能對自己滿足呢?
對自己滿意,這是道業進步的障礙。人生到處都是缺陷,到處充滿了考驗,能夠對自己不滿,道德人格才會有所增進,這才是積極出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