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的三種目的

恆強法師  2012/02/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學佛的目的總結起來有三種: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報。健康、幸福、長壽是一般人的人生理想,這可以通過調食、調睡、調身、調息、調心達到目的。還有人更進一步,追求亨通、富貴、顯達,這可以通過持戒、布施、慈悲、世間智及與前相應的世間八正道達到目的。年輕學佛者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其學佛目的多傾向於此。但是追求今生福報的人,如果不知五調、不知世間八正道,即使努力拜佛、聞法、誦經、持咒、放生,猶如漏器不能盛滿,所得的成效會大打折扣。

二是追求來世的福報。有些人基於自己的人生經歷,對此生、此地、此世間多生厭倦或久生不滿,而現世中個人又幾乎無法根本改變,如殘疾、多病、貌丑、太胖、太瘦、太高、太矮、愚癡、低賤、貧窮、家庭不和諧、夫妻不幸福、事業不順利、天災人禍、戰爭動亂等等,所以希望通過今生的學佛修行求得來世更好的福報。老年學佛者的人生已接近尾聲,其學佛目的多傾向於此。但是追求來世福報的人,如果今生沒有親近善知識、沒有確立佛法應有的正見與正行,即使努力念佛、布施、供養,猶如污器不得潔淨,來世可能還是沒什麼改善。

三是追求生死的解脫。這些人對世間的一切深感厭倦而能看破放下,對生死輪迴生起怖畏而能欣樂涅槃,於是此生出家學道,既不追求今生的福報,也不羨慕來世的富貴,而志於即生解脫。只有於世間生起真切厭離心的人才可能究竟解脫生死。如果心不出離卻談空說妙、輕言自覺覺他,則猶如覆器不能盛物,今生自解脫尚且是空中樓閣,何況能令他人解脫?

諸位佛友,慎之!慎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哪十種行為是犯了盜戒

什麼叫偷盜,先把偷盜解釋清楚了,我們對這種行為產生...

老人家念佛號念不準的問題

問: 老人家念佛號念不準的問題,華語發音不準。 淨界...

寬運法師:布施的方法

如何布施 布施時若有受施的人相,便會有揀擇,有分別...

略說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 四念處:身、受、心、法念處。 四正勤:...

修行要先建立這三種心態

從《楞嚴經》的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在無量的生死當中...

【推薦】漫談佛教的齋飯

一般人每日塵勞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標便是求得衣食溫飽...

佛教是逃避現實的避世宗教嗎

曾經有一個去過非洲的人問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現實的避...

放下屠刀就真的能立地成佛了嗎

在日常生活和影視劇作品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放下...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五個方面分析「無我」的含義

佛教的經典和論著浩瀚如海,其數量更是數不勝數。隨著...

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

上一次跟大家講《四十二章經》,財色招苦。因為我們每...

「上根人」看電視,「下根人」進禪堂

修行,最主要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要有信心、要有道心。...

萬德洪名為何對每個人的加持力不一樣

淨土宗在整個大乘八宗中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種佛力加被...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實是三類病,佛陀說三類病。 一個是...

淨土在哪裡與存在的根據

我們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我們不僅是極樂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別人影響不了自己的光

剛工作不久的徒弟滿腹委屈地回到師傅身邊,抱怨道:公...

念佛就是無與倫比極為深妙的禪

禪這個詞含義很廣泛,有世間的禪,有出世間的禪,有祖...

誰是世第一

兩位梵志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聲,引來好奇的人們上前...

【推薦】邪淫極大損害人的福報

很多戒色文章都會講到邪淫會影響一個人的運氣,手淫也...

每日吃雞貪口欲,轉世為豬償殺業

紀曉嵐先生筆記上記載:河北新鎮縣文安城王氏的姨母,...

女性修行應該注意什麼

佛教經文上也說過厭離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

念佛竅訣僅一個字

宋朝的草庵禪師是一位禪宗的大德,同時也是弘揚淨土的...

蕅益大師為何勸人夜禮觀音

【原文】 靈峰之勸人夜禮觀音,不可死執,便謂定須夜禮...

一步之差,千差萬別

古希臘有個寓言,一個年輕小夥子練刺殺,面前有一個劍...

【佛教詞典】雜染義

【雜染義】 p1411 瑜伽七十七卷九頁云:雜染義者:謂三...

【佛教詞典】舜若多神

舜若多,梵名 ?ūnyatā,巴利名 Suatā,意譯為空性。...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普陀洛迦》

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普陀洛迦》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十疑》

大安法師《淨土十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