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夢參老和尚:妙法蓮華經

夢參老和尚  2021/11/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5講

【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

「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我現在也像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的方便,假種種的因緣、譬喻給眾生演說一切法;但是演說一切法的目的只為一乘,這就是佛出現於娑婆世界說法的因緣。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一切諸佛,佛佛道同,亦復如是。就是前頭所講的,完了下文再說。「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眾生有種種的想法,五乘根性的眾生各人的慾望不同,就是說的希望。欲是什麼?就是一切眾生的根。說欲而不說性,因為在業報纏繞當中,只有慾望。對於未來來說才說它的性體,給現在一切眾生就是根、欲、性。

根是什麼?就是能生善生惡的。有的眾生根機惡劣,惡根眾生。由他的過去習慣的勢力,種種習染的,那叫習種性,成了性了,成了種子了。欲,就是以現境為欲,就是現在隨外邊一切境界相貪求。欲,就是顯示能的意思。眾生有種種欲,身心執著他放不下、看不破,這個根子很深的。就是什麼呢?慾望。有善根,有惡根。像我們都是過去的善根,能夠出家,能夠聞法,現在的四眾弟子。但是也有眾生惡根的,惡根的他不能接近咱們,與咱們很遠。這是我們所說的習種性,就是熏習的成了他的種性了、成了他的根了。這個不是本俱那個性的性,習種性,性種性。咱們現在都是習種性,習染成性。取境為能,慾望,就是取現前的境界。什麼境界?五欲。因為這樣在五欲境界他的身心執著不肯捨,就是「財、色、名、食、睡」。你自己想想自己,看看一切眾生他人,能離開這五種相嗎?財、色、名、食,飲食,這都叫欲;還有睡覺,睡眠。

一般的說,身心所著就是對這些「財、色、名、食、睡」執著不捨,隨著他習染成的種性。「隨其本性」,這個本性是習染的,不是本俱佛性那個性;習染這些個貪愛,以貪愛為本,執著不捨,就成了他的性了。每個人每個人不一樣,因為習染的不同、愛好的不同,隨他的個性。假這種種因緣,佛要說法對治這些個,假些個譬喻,假些個言辭,假些個方便善巧力而為說法。不是說真實的,是說方便善巧。其實這都不是如來的本願,也不是如來的本心,這是隨順眾生而說的一切法。根欲性,隨著眾生的根機,隨著眾生的希望欲樂。眾生有些善根的,善根就像咱們大家四眾弟子能夠現在聞到法華經,你這個善根匪淺,等會兒說到成佛大家就知道了。

【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佛所說的前頭都是方便,舍利弗,如來其實出現世間就是為的一佛乘,願一切眾生都得到一佛乘、得到一切種智。換句話說,佛出世的因緣就是讓一切眾生都成佛,說二說三都是方便,沒有二,沒有三。這是直顯法華的本義了。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這是諸佛菩薩開權顯實,把二乘、三乘、四乘、五乘都是權教法,其實行是一,種性理性也是一,僅此一是實,餘二則非真。沒有隱,其他都不是真的。舍利弗,十方世界當中,尚無二乘。沒有二乘,沒有什麼三乘,何況有三,說那些個都是權教方便善巧。

【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佛跟舍利弗說,他說一切諸佛如果在五濁惡世出現於世的。什麼叫五濁惡世?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劫濁,就是在減劫當中,人的壽命平均三十歲,這個時候就起了各種災害,饑饉、水火,像現在的地震。咱們現在人命還不止三十歲了,這就開始起了。等到人的壽命要減到二十歲的時候,災害就更嚴重了,最長的壽命活到二十歲,那時災害就非常嚴重,這個時候就瘟疫特別多,吃的飲食沒有,飲食減少。人壽要減到十歲時候,刀兵劫就嚴重,草拔起來都是殺人的利器,都是刀。形容詞!一切世界眾生無不被害。劫是時分,叫劫波。印度話叫劫波,中國話叫時分。在減劫的當中,減到人的壽命到十歲時候;再從三十歲減到二十歲,二十歲減到十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刀兵起的嚴重得很,眾生互相殘殺,無不被害。五濁惡世劫濁的時候。

見濁,就是正法已經滅了,一切眾生看問題看法不一樣。像法漸漸也滅掉了,沒有了。咱們現在就是末法,邪法轉盛,正法消失。在這個時候邪見增盛,咱們現在就開始,國跟國、人跟人看問題的看法不一樣。那就沒有善道了,全是惡道,知見那個見解全是向惡的發展,眾生沒有善根了,所有的眾生都是邪知邪見的,惡見,善道沒有了。見濁的時候。

煩惱濁,這時候眾生就是慳貪、斗諍,盡說假話,沒有真的,諂曲、虛妄,身心惱亂。因為不是正法,完全是邪法,這個時候的眾生渾濁不清。

煩惱濁底下是眾生濁,眾生善根沒有了,全是作惡業的,不敬父母,不行善法,不怕任何因果,不畏惡業果報。沒有做功德的,但做惡業,不做善事,一點智慧都沒有,那時候在到三寶裡頭打齋供眾的什麼都沒有了。眾生濁,就是有善根的眾生沒有,都是惡根眾生。叫五濁惡世。

命濁就是壽命,那時候人的壽命只活到二十歲,或者活到十歲。人的壽命本來應該活完八萬歲,逐漸的在惡次減,減到人的壽命最少十歲。咱們還沒到那個時候。從人的壽命八萬歲,減到人的壽命十歲。

濁,就是渾濁不清的。這個時候就很不好,時候就是劫濁。知見不正,邪知邪見多,叫見濁。煩惱特別深重,沒有安靜的時候,都在煩惱當中生活,叫煩惱濁。眾生都是惡眾生,不孝父母,互相殘害,不講因果。命,當然是活不長了。不講百歲,五十歲的人都很少,這到濁亂的時候。

【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如是舍利弗」,像這五濁惡世的時候,這個時間亂得很。劫濁就是亂,混亂,這個時候就混亂。眾生的垢重,善業沒有,惡業的根子很深,表現出來的慳貪、嫉妒,專門成就不善業,把那不善業成了根了,根所發生的還是不善。不善能生出善來嗎?因這個種種原因,佛在一乘法,分別說三乘。因為在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當中,在這個時間是混亂的,正法沒有了,佛也不出世了。因為說正法眾生不信,這時候佛沒辦法才一乘分說三乘。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人的壽命最高的一百歲。就是現在吧!現在也最高的一百歲。

那個時候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如是」,就是五濁惡世的時候。「如是」是指著到了五濁惡世的時候,舍利弗,劫很混亂,時分渾濁不清。亂了,沒一定的。不亂是什麼樣子呢?活一百歲,人人壽命都活到一百歲,那不就清淨了嗎?不是,是亂的,有一百歲,有十幾歲,有二十幾歲,不一定了。沒有一定的就亂,沒個規定。劫亂,就是時候亂。眾生全是造業的,行善的很少,慳貪、嫉妒。慳貪、嫉妒就是不捨,自己沒有,嫉妒別人有,那互相搶劫吧!互相殺害吧!善根沒有了,惡根就具足了。沒有善,就是惡。不善根,就是惡根。佛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眾生當中那以方便善巧,方便所產生的,是這種原因說的三乘法。

【舍利弗,若我佛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舍利弗,若我佛子」,佛對舍利弗說我的弟子,就是信佛的弟子,學佛修法的弟子,自己說自己得了阿羅漢,或者成了辟支佛。「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大乘法沒有,他也不聽、也不聞、也不問,乃至佛若說菩薩法他不會信的,但依這樣的阿羅漢、辟支佛,非佛弟子。自謂的阿羅漢、辟支佛,不是阿羅漢,也不是辟支佛,沒有阿羅漢的智慧,沒有辟支佛的智慧,就是緣覺菩薩的智慧。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專門指出家二眾說的。自己謂自己得了阿羅漢,是最後身。從此再不生三界了、再不受人身了,這叫最後身。得了究竟涅槃,說成佛了。「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求成佛,求正等正覺的心沒有了。這就是得少為足。甚至是未得謂得,明明沒得到,認為自己得到了,不是真正的得到。同時佛的教授說這個不是究竟涅槃,這叫有餘涅槃,你還在變易生死當中。若是大乘教究竟了義的,那才是究竟涅槃,永遠的二死永亡,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都斷了,不隨它變,那才真正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在的聲聞跟緣覺並沒得到。

「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為什麼這樣說呢?若是有比丘真正證得阿羅漢,無生了。「不信此法」,不信法華經,不信人人都能成佛,這個沒有,沒這個道理,「無有是處」,不可能。因為這樣子佛才說他是增上慢。佛這個說的是專指前面講的,佛剛要說法華經五千退席,佛是專說這類退席的人,跟舍利弗說不聞法華而退席的人。不信此法的,真正得了阿羅漢果,有智慧的,不信法華的,沒有是處。那些個人沒有證得,不是真正的證得。為什麼?他們是增上慢。未得謂得,沒有得到認為得到了,這是增上慢,認為從此再不受生死輪迴,這是最後身。證得阿羅漢果,他在入滅之後是最後身,再不在六道輪迴,不受人身流轉了,這個含義。真正阿羅漢是什麼樣子呢?根是利根,一點污染沒有了,那就是增上根。他知道我自己證得的還不是究竟,還沒有成佛,他信真實法,不半途而退,未到後身沒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後身。有智慧的阿羅漢,真正阿羅漢,他不起我慢,他知道他還沒究竟,他相信的是究竟。

【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除佛滅度後」,佛已經入涅槃,現前無有佛。「所以者何」,為什麼這樣說?除佛滅後,那不叫增上慢,佛沒在世。佛滅度後,如是這種經受持、讀誦、義理很難得解。這個他自己自謂沒聞到大乘經典,說我已經證得最後身了,這個不叫增上慢。因為沒有佛在。

【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若是有佛在,若遇見餘佛。餘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滅後又遇見其他方的佛,那得你有善根。你生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世界沒佛,到你生到極樂世界去有阿彌陀佛,那叫遇餘佛了,那你就決了。決了什麼?你所證的不是真的,沒達到圓滿。佛辨別什麼是增上慢、什麼不是增上慢,說明這麼個問題。因為佛要給那五千退席的人,給他們加一個增上慢,所以解釋為什麼說他們是增上慢。因為佛在。如果涅槃了,他們這樣做不算增上慢。辨別這麼個問題。

【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受。你一心要信佛所說的話,受是領受佛的語言。「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相信佛的話,佛說都是真實的。相信佛說的什麼話?無有餘乘,唯一佛乘。只有一佛乘,說二、說三、說四都是方便,沒有,假設。只有一佛乘,餘二則非真。只有佛說這一乘法都是佛子,都能成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護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鮮福德。不堪受是法。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舍利弗善聽。】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佛上頭說完這個道理再跟大家說一遍,就是重宣,把這個道理再說一遍,就是重複的說。「而說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退席這五千人,比丘、比丘尼是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在家二眾男居士、女居士,就是優婆塞、優婆夷,優婆塞是我慢,優婆夷是不信,不信一乘法,不信佛語。「如是四眾等」,像這個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好多?不多。「其數有五千」,在我們法會裡頭只有這五千人,他退了很好,我們法會就清淨了。「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他自己的過失他見不到,沒有持清淨戒。這個清淨戒是指我慢,見思煩惱斷了,無明沒斷,不能看見自己的不足之處,是有缺漏的。他自己的這個污點,他要護持,保持他的污點。這是小智,沒有智慧。

大眾之中的糟糠,碾室裡的谷子,糠,不是真實的糧食。形容詞!「佛威德故去」,這句話因為佛的威德排除邪知邪見,佛的威德就是佛要說上乘法,他們沒辦法接受的,以佛的威德他們離開。離開很好,佛是這個意思。「斯人鮮福德」,這些人沒有福德,不能聞此法華經。「不堪受是法」,承受不了,領受這種究竟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此眾無枝葉,唯有諸真實」,現在他們走了,五千離席好了。這個枝葉就是知見,這個不正確的知見,不信一乘法的人離開了,我們現在就剩都是真實的了。好,我現在就開始說法華經。「舍利弗善聽」,我要真實說法了,舍利弗,你要好好聽,善聽。善聽,就是其他經上說諦聽的意思。聽什麼?聽真實法。

【諸佛所得法。無量方便力。而為眾生說。眾生心所念。種種所行道。若干諸欲性。先世善惡業。佛悉知是已。以諸緣譬喻。言辭方便力。令一切歡喜。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說於因緣。譬喻並祇夜。優波提舍經。鈍根樂小法。貪著於生死。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眾苦所惱亂。為是說涅槃。】

「諸佛所得法,無量方便力,而為眾生說,眾生心所念」,就是佛所得的法,修道得的一切權實法,前頭說的方便道是權法,眾生的心念應當隨佛所說的方便法認實,這叫隨宜說法。諸佛所得的法假無量方便顯示,「而為眾生說,眾生心所念」。「種種所行道,若干諸欲性,先世善惡業,佛悉知是已」。種種所行道,就是佛所說的教法是依著眾生的存在而說的,對你存在的惑,你迷惑隨的染污給你說的法。因此佛說的十二分教。咱們經常說十二分教,十二分教不是哪部經典,我們平常都略略說一下,現在把它解釋一下,解釋十二分教。

第一叫契經,或者叫修多羅,有很多名字解釋,所著的長行,就是一部經把它記載下來,這個既契合眾生的根機,亦契合諸佛的真理,叫契經,就是契理契經。是十二分教的一分。

第二叫應頌。應頌是翻過來的話,印度的原話叫祇夜。這個祇夜(應頌)是跟契經相應,契合眾生之機、契合諸佛之理是相應的。重覆,長行說完了,用偈頌再把它重覆一遍。這叫重頌,印度的原話叫祇夜。

第三分經叫記別,印度話叫和伽羅那,又叫授記。中國十二分教翻授記。這是解釋佛所說的教的道理,叫記別。特別是佛對他的弟子所作的證明證言,說你將來一定能成佛,在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成佛,叫記別。

第四叫諷頌,印度原話叫伽陀,翻譯華言叫諷頌,又作孤起頌。一般的頌就是四言、五言、七言,一個四句,就叫頌。這是重述長行。但是有的長行沒有說,一部經全用諷頌,叫孤起頌,以諷頌的體裁來說法。

第五叫自說。印度原話叫優陀那,華言叫自說。沒人請問,佛自己對弟子們說法。特別突出就是阿彌陀經,無問而自說。這是開示教。

第六叫因緣,印度原話叫尼陀那,記載佛說法教化眾生的因緣,就是因緣法。無緣無因佛不說,說法必須得有因緣。每部經前頭都有個序品,那就是佛說這部經是什麼因什麼緣,才發起說這部經的。

第七叫譬喻,印度原話叫阿波陀那。譬喻,就是說法不直接說法,眾生的機聽不進去,假譬喻,打個比方說,那叫譬喻。明明本身是說這件事,這件事不容易懂,假點譬喻。咱們說經,講譬喻的很多。

第八叫本事,印度原話叫伊帝曰多伽。就說佛最初修行的時候,乃至佛降生的時候,前生都做些個什麼事。就像我們開頭每部經都說「如是我聞」,這就是本事。佛說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但是我聽到了記下來的,說的是佛的本事。

第九是本生,印度原話叫闍陀伽。佛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行大悲行,這是本生。

第十是方廣,印度原話叫毗佛略,就像咱們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有方廣,說深奧的教義,甚深的道理。

第十一是未曾有法,印度原話叫阿浮陀達磨。佛的弟子乃至佛本身闡說希有的事,叫未曾有法。佛說法四十年,沒有說到法華經,現在說法華經是未曾有,這是未曾有法。阿彌陀經也是未曾有法。這屬於未曾有法之類攝。

第十二叫論議,印度原話叫優波提舍。論議是討稐,討論什麼?抉擇諸法之本性,分別其義,互相辯論。

這叫十二部經。往往我們一般把十二部經說成大方廣、法華、楞伽,不是那個,這十二種才叫十二部經,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法、論議。每部經都有這個含義,法華也有,華嚴也有,楞伽也有,但是這部經在十二部經裡屬於哪一部分,解釋這個的就叫十二部經。

佛所得的法,無量方便力,而為眾生說,眾生心所念。種種所行道,若干諸欲性,先世的善惡業,佛悉知是已,對於每一個眾生他心裡想什麼、他最愛的是什麼;愛就是欲;他性體最相近的是什麼,他性體不相近的又是什麼,那是學來的、習來的,習來不是真實的;性裡本俱的,那是真實的。這是說你先世的善業或者惡業,在你現在生表現的,唯佛與佛能夠知道,知道很清淨。這樣說法對因對緣,假你方便善巧,你很容易就悟得。聞到你愛慾的就歡喜,你不愛慾的就煩惱。佛說這樣修的經,這叫契機,契合你的機緣,給你說如是法。或者說佛的故事,講佛的故事,他怎麼生的,前生做什麼了,一生一生的,這叫本事。或者說未曾有法,這是在人世間不容易聽得到的。還有說因緣、說譬喻,這就是剛才講的十二部經,就是佛說法的形式。同時那個鈍根的,比較著業障很重,聞法也不能契入。為什麼?他貪著生死,貪著世間相,對於世間的生死法他貪著得不得了。

「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深妙道是求成佛,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他不求,他也不信,為什麼?眾苦所惱亂。在這樣子的苦難逼迫當中,佛給他說解脫法,說涅槃。這不是真實的,這是方便善巧,這個涅槃是二乘的涅槃。

【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

「我設是方便」,我這個說是方便引誘他進入佛門的,不是真實的。但是真實的是漸漸令他入佛慧,能得到佛的智慧。我以前盡說這些方便法,「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我從來沒跟你們說,說你們當來能成佛吧?沒有說。這是佛對舍利弗說的話,我沒跟你說當來能成佛。為什麼不說呢?「所以未曾說」,為什麼我不說?「說時未至故」,說的時候還沒到,因緣沒成熟。現在我要開始跟你們說了,以前未說,現在說。「決定說大乘」,不再說二、說三、說四,現在的因緣成熟了。「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十二部只說九部,去了三部。「入大乘為本」,唯說大乘法。

「以故說是經」,這樣的我才開演法華經。現在佛還沒說法華經,開始說。現在所說的法跟過去不同,現在說的令你們入佛慧,讓你們都開佛的知見。咱們前面講的三遍,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頭幾天跟大家講怎麼樣開佛知見,怎麼樣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開示悟入!這是法華經主要的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都能成佛。這叫唯一大事因緣如來出現於世,開權顯實了。方便善巧都不說了,唯說一實境界。這就是令你們入佛的智慧,決定說大乘法,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是大乘法。入大乘為本,這才是成佛的根本。入佛知見,約法來說是這樣子。

【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無量諸佛所。而行深妙道。為此諸佛子。說是大乘經。我記如是人。來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淨戒故。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行。故為說大乘。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若約人來說,「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無量諸佛所,而行深妙道」。現在你們這些個弟子都是佛心,心清淨。真佛子,心清淨。圓教、別教的人,心淨了。柔軟的含義,隨順一切諸佛所聞的法而能夠深入,已經在無量佛所,就是在很多佛前而行深妙道。這後文經文要說舍利弗跟佛不是一生了,無量劫了,無量生了,佛都沒給他們說甚深法,到今生成熟了。這些千二百人都跟佛無量劫的,現在都能成佛,佛現在給他們授記了。「為此諸佛子,說是大乘經」,現在我為你們顯示說大乘法。「我記如是人,來世成佛道」,將來你們一定都能成佛,這是圓滿真實的教義。「以深心念佛」,這個深心是指能夠如理思惟見性的,得到佛性的,以得到佛性的心來念佛。不是指著阿彌陀佛,念一切佛,心念想成佛。這個時候持的戒,心戒,「修持淨戒故,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一聽到佛說這法,他那個心大喜。大喜可不是一般歡喜,要成佛了還不歡喜嗎?「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與會的大眾不論二乘人、菩薩,聞到這種法一定能成佛。這在法華經裡頭,四教來判教,通,通一切眾生,上通一切諸佛,這裡頭有七種方便,後文會講的。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不論哪個佛世界,只是一乘佛教。「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方便不在內,佛為了你入一乘,方便說二說三。那是假的,「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那些引導你的目的是什麼?要讓你入佛的智慧,「說佛智慧故」。這樣子說,小乘、中乘、大乘是假名三教,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顯佛的一教。只有一教,「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三教是假名安立的,實際上沒有。

【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

「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佛降生在人間,示現在人間度眾生,只有度眾生成佛,只有一乘法,除此之外都不是真的,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終不是以二乘法以小乘法來化度眾生的。「佛自住大乘」,佛自己住在了義上,唯一的大乘入法界。華嚴就是一實境界,住在佛知見上。「如其所得法」,諸佛所得的法。「定慧力莊嚴」,定慧均等,福慧雙足,以此來化度眾生的。「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佛自己證得的是無上法門,究竟道,這叫大乘平等性,大乘平等的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乃至對一個人說小乘化,佛就墮了慳貪,就是不捨。「此事為不可」,絕對不是這樣子,佛不這樣做。

【若人信歸佛。如來不欺誑。亦無貪嫉意。斷諸法中惡。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

「若人信歸佛」,信仰歸於三寶,歸佛。「如來不欺誑」,如來不會騙你們的。「亦無貪嫉意」,佛不是有個貪心,不是嫉妒,大乘法不說給你。「斷諸法中惡」,法中最惡的,斷絕諸法。「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佛在一切法界當中,一切十方當中說實無所畏,佛沒有恐懼,無畏就是無所恐懼。「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相即是性,性即是相,以福德智慧莊嚴佛的法身,以法而報現的報身,以報現的化身。「光明照世間」,佛以智慧救度世間一切眾生,光明就是智慧。「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實相無相。這個經文還是勸眾生信,信實相,信佛果。

【舍利弗當知。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舍利弗當知,我本立誓願」,你應該知道我最初發的願、發的誓。發的什麼願、什麼誓?「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願一切眾生跟我一樣一樣的平等修成佛。「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現在佛很高興。為什麼?我滿願了。開講法華經,這才滿佛的真實願,人人都成佛。我昔所願,我以前發的願現在得到滿足了。「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佛自己滿願了,現在說真實法教化一切眾生都能成佛。

【若我遇眾生。盡教以佛道。無智者錯亂。迷惑不受教。】「若我遇眾生」,不論哪一個眾生,遇見眾生都教他成佛,「盡教以佛道」。沒有智慧的他一聽就錯亂了,迷惑不受。五千退席就是這樣子,迷惑不受。

【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本。堅著於五欲。癡愛故生惱。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阿含經不是這樣講,佛在光音天的時候,這個世界劫初的時候,光音天的時候到人間來,到地球上來,沒有男女,沒有尊卑,也沒有老少。所以眾生是指那個說的眾生,在光音天初到世間,世間沒人類,這個眾生是假的,假名為眾生,一起受報,就是眾生受報一次。「未曾修善本」,諸善之本是真如實相。我們在華嚴經講得很多了,那是眾善之本,真正的善根。「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眾生不信這個事,癡愛、生惱,堅持於五欲境界,假這些因緣所以才墮到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天、人、餓鬼、畜生,備受一切苦毒。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長。薄德少福人。眾苦所逼迫。】你心一念作業就墮落了。業是什麼?胎,受胎。胎是什麼?胎就是業,業的代表,受胎成人形。業即胎,受胎以後的業做的無窮,生生世世永遠不斷。不斷就是增長,生生世世的增長。受胎之微形,就是五蘊,蘊就是識,你的壽命連持著不斷相續,你住蘊入世,五蘊色身隨時常相流轉,相續不斷。這就是命,生命的命。命不是清淨的,是渾濁的。命必俱見,見就是看問題的看法。

【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

「入邪見稠林」,邪知邪見,沒有正確的見解。看問題都是邪見邪法,不正確的。或者是有,或者又無,這都是邪見。眾生看問題,不是有,就是無,總是落於二邊,不會落到中道的。依止斷常二見產生一切諸見,具足六十二。這叫稠林密茂。一個常見,一個斷見,就是根本二見,由斷常生起六十二見。總加六十二見,色即是我,離色是我,這是看問題,有色才是我,有形相才是我。死了我就沒了,這是斷見。有色是我,是常見。色大,五蘊大,我小,我在五蘊當中。我大,色小,我在五蘊之外。色住我中,我住色中。這就是受想行識,加上這五種,這叫二十。過去二十,現在二十,未來二十。過去的五蘊,現在的五蘊,未來的五蘊。這叫六十。加上根本斷常二見,這叫六十二見,邪知邪見。

【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捨。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深著虛妄法」,把這些假的當真的,這是虛妄不實的。但是不肯捨,「堅受不可捨」,把它保持非常的堅固,堅受不可捨,作夢都離不開。「我慢自矜高」,每個眾生都覺得自己了不起,那叫我慢。心不直,諂曲,心不實。

【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亦不聞正法。如是人難度。】「於千萬億劫」,時間非常長了,無量劫無量劫的聽不見佛的名字。還學法信教?連佛的名字都聽不到。我想這個大家肯定信,咱們這世界上現在將近六十五億人口了,聽見佛名字的、聽見三寶的很少很少。聽見了還謗毀,即使有的聽見,他不但不信,要謗毀。千萬億劫聞不到佛名字,你怎麼度他?聞不到正法。「如是人難度」,你要想度這樣的人度不了的。佛門廣大,難度無緣之人。他不信,你怎麼度他?

【是故舍利弗。我為設方便。說諸盡苦道。示之以涅槃。】「是故舍利弗,我為設方便」。因為這種緣因,我才設方便。說諸盡苦道,這才示之以涅槃。這個不是真實的,為了一乘成佛道,為大施小乘,只是說的小乘法。

【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那個不是真實的,是假的,是亦非真實。「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法無法,寂滅相就是法不生。「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這等於給大家授記了。如果照我現在所說的去行道,本來是寂靜,但是你要不修契會不了,你假修才能證。從此要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這是佛的方便道,來世一定能成佛。

【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今此諸大眾。皆應除疑惑。諸佛語無異。惟一無二乘。】「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開示三乘法是善巧方便,不是真實的,一切諸佛他說的都是一乘道。「今此諸大眾,皆應除疑惑」,現在法華的大眾再沒有疑惑了,應該領悟佛語無異,佛說的話絕沒有差異,絕不兩樣。「惟一無二乘」,只有一佛乘,沒什麼二乘、三乘、四乘,沒有。

【過去無數劫。無量滅度佛。百千萬億種。其數不可量。如是諸世尊。種種緣譬喻。無數方便力。演說諸法相。是諸世尊等。皆說一乘法。化無量眾生。令入於佛道。】「過去無數劫,無量滅度佛」,過去那些個諸佛已經入滅,滅度了。「百千萬億種,其數不可量」,諸佛說的法無量無邊的不可量,但是唯有一乘法。「如是諸世尊,種種緣譬喻」,諸佛說十二部法的時候,有因緣,有譬喻,有未曾有,那就叫方便。「無數方便力,演說諸法相」,那說的是法相法門,不是真實的。「是諸世尊等,皆說一乘法」,佛佛道同,一切佛化度眾生的時候說的都是一乘法,實際上讓你入佛道也是一乘法。

【又諸大聖主。知一切世間。天人群生類。深心之所欲。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佛所說的那些法隨順眾生,隨他心所欲的給他說他所欲方法。但是這些方便都是顯一乘義的。

【若有眾生類。值諸過去佛。若聞法佈施。或持戒忍辱。精進禪智等。種種修福慧。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有眾生類,值諸過去佛」,假使眾生承事過過去諸佛。或者聞到說修佈施法,或是修持戒、修忍辱、修精進、修禪智,這是六波羅蜜。這些法種種的修福慧,福慧兩足就成佛了。「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一切眾生值過去佛,聽說過六度法門,這些眾生心開意解。六度法門就佛的開佛知見、入佛知見,顯示佛的知見。

【諸佛滅度後。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後,若人以善軟心。善都是柔軟的,煩惱、惡都是強硬的。柔軟的,心非常柔順,對什麼事都是柔順的,不僵硬。社會崇尚這個嗎?社會崇尚英雄。宣傳的什麼呢?鋼、硬、斗諍。這崇拜的跟佛法完全相對的。善軟心,十善,柔和,慈悲,有這個心的人,「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聞到六度法的人都成了佛了。

【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硨磲與碼碯。玫瑰琉璃珠。清淨廣嚴飾。莊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旃檀及沈水。木樒並餘材。磚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諸佛已經入滅了,現在咱們是就入滅了。「供養舍利者」,供佛的舍利。「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玻璃、金銀、硨磲、碼碯,就是用種種寶物,乃至在塔上做莊嚴,或者是相上做莊嚴,或者廟上做莊嚴,或者用石頭用土砌的修廟供佛,或者用旃檀香、沈水香、木檀香。什麼都可以,或磚瓦泥土,只要供養三寶、顯現三寶。若於曠野當中,拿土砌個塔都算功德、都算佛廟。小孩子,童子做遊戲,聚沙子說這是佛塔,定個名字是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怎麼理解這些個?佛說在佛門當中,你做一點點的善事,對三寶供養一點點的善事都成了佛了。

【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寶成。鍮鉐赤白銅。白蠟及鉛錫。鐵木及與泥。或以膠漆布。嚴飾作佛像。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乃至刻雕,拿泥塑、木雕、金銀所做的供養佛相,皆已成佛道,都成佛了。最後咱們講這個道理。「或以七寶成,鍮鉐赤白銅」,有紅銅,有白銅,有黃銅,銅有多種。白銅就是白銀。「白蠟及鉛錫,鐵木及與泥」。不論你拿什麼東西做寺廟、做佛像,乃至膠漆布,「嚴飾作佛像,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沾到三寶的邊,塑像、造塔、立寺,做的這些個功德,皆已成佛道。跟大家講講這個地方,為什麼這樣都成佛?為什麼說二乘人不能成佛?就是前頭那些個五千退席,那些人沒建過塔廟嗎?他已經出家了。建立在心上,一念善心起,百萬善門開;一念恶心起,百萬惡門開。障跟不障是兩回事。或者做個彩像佛像,做個莊嚴像,種種因緣,大家想想為什麼能成佛道?因為他的願力,發願。

往往把這個問題解釋錯了,「皆已成佛道」,我供養過佛,我修過塔,或者我建過廟,乃至我隨喜,我做一尊佛像都算在內。那現在還在業障當中,這說「皆已成佛道」,怎麼證明?這個問題一般世俗的人不理解的。像我在廈門,一個大學老教授,他看我們寺廟就寫法華經這些偈子,「皆已成佛道」;單合掌,小低頭,入於塔廟中;單合合掌,舉個手,點點頭,皆已成佛道。他就來質問我們,他說:你們這寫錯了。我們那學生說:沒錯呀!我們法華經上這樣說的。他說:我天天到廟,我不是單合掌,我是雙合掌,我是禮拜誠誠懇懇的,我現在也沒成道。後來他來問到我,我說:佛經上不是這樣說的。你從文字上看,「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單合掌,小低頭,皆已成佛道」,收放莊嚴,乃至隨喜,人家做,他站那旁邊讚歎隨喜,他也成佛道。這得加以解釋。

過去無量億佛,就因為這麼一個因緣到最後成佛了,這樣的皆已成佛道的。不是你現在磕幾個頭,就皆已成佛道了。拿過去無量諸佛證明,你現在種了善根一定能成佛;可不是現在,經過無量劫了。「皆已成佛道」,說過去那些個諸佛,他成佛是這樣種的因,因此而諸緣成就成佛了。是過去諸佛。你也這樣做,你也如是也能成佛。人人皆能成佛,人人皆是佛,這是華嚴、法華最重要的道理。因此佛現在就給我們大家授記,只有法華經。我們現在正在學成佛,學法華經就正在學成佛。學成佛,一定能成佛,佛授記了。在這個後文還單有授記品,凡是見到法華經的、聞到法華經的;見不等於聞;他看到大乘妙法蓮華經,看到的,見!他聽到人家念大乘妙法蓮華經,乃至一品,觀音菩薩普門品,妙法蓮華經的一品都算是,都能成佛道。今天就講到這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典的修行內涵,只有兩個字,就是妙法。我們怎麼...

日日熏修淨土法門,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夢見寶塔,而湛生。幼試...

學《法華經》對修淨土有哪些好處

《法華經》當然最重要就是理觀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點...

你是滅色取空,還是離相清淨

假觀的智慧,第一個就是相狀。因為如是相,你才能夠產...

竭誠受持《法華經》得感應

《竭誠方獲實益論》中的再一則,講到受持《法華經》。...

找到成佛的因地

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以後很喜歡打坐。他剛出家,什麼事...

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這個理觀的智慧所帶動的有六個階段。 一、理即佛。一切...

虔誠讀誦《法華經》的不可思議感應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因經中宣講法義至高無...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

家裡出事,你要給他迴向

大乘經教好多都是,最初你所學的經論,都要你好好地保...

你不貪了,苦就沒有了

一切眾生在怖畏當中、衰惱當中、憂患無明的暗蔽當中,...

一切時處勤誦地藏菩薩名號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可以說也是指我們;雖不為求...

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發願持守五戒

一、不殺生 意識到毀滅生命所帶來的痛苦,我發誓養同情...

為什麼痛苦時念觀音菩薩卻未有見效

問: 法師你好!弟子便秘時痛苦不堪,默念、大聲念南無...

如何吃素及吃素與學佛關係

先略說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與佛教之關係。素食指不...

聖嚴法師《健康的工作態度》

人類為了生存活口,必須賺取活命的衣食,農耕時代的人...

這些行為根本稱不上是「精進」

每天念佛多少萬聲是不是精進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

【推薦】在日常生活中,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方法

如果我們想在臨終時順利地往生,那就必須在平時做好充...

智者大師的生平與臨終往生事蹟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陳,河南潁川人。母親懷孕時...

大安法師:經常做惡夢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弟子經常做惡夢、怪夢,不知該怎麼辦...

【東林原創漫畫】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選自《紀文達公筆記摘要》...

愛是一種支撐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逃難的人...

佛現相來垂手接引,如何判斷是佛是魔

問: 佛現相來垂手接引,怎敢相信是佛是魔?當下心該如...

用佛像來代替qq頭像

近來看到很多佛友的QQ頭像,各種各樣的都有。有男人的...

【佛教詞典】八種旋轉釋

謂密教用以解釋經文之八法。即:一字釋多、多字釋一、...

【佛教詞典】唯識

【唯識】 梵語 Vijnapti-matrata、音譯毗若底摩坦喇多...

【視頻】江西修水黃龍寺

江西修水黃龍寺

【視頻】《藥師經》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

《藥師經》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