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夢參老和尚:妙法蓮華經

夢參老和尚  2021/11/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4講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願出微妙音。時為如實說。】這是舍利弗請求佛說法的。「佛口所生子」,就是從佛口裡所說的法所生的佛子叫法子,我們經常說法子、法子,聞法,聞佛口裡所生的法。但是現在佛還沒說,舍利弗請求說我們這些佛子都合掌、瞻仰、等待,等待佛說法。「願出微妙音」,佛說的法是微妙的,所發的音聲也是微妙的。「時為如實說」,現在這因緣成熟了,希望佛如實說,如實說是所說的真實的法、真實的義。

【諸天龍神等。其數如恆沙。求佛諸菩薩。大數有八萬。又諸萬億國。轉輪聖王至。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諸天龍神等」,請法大眾。「其數如恆沙」,現在在此法會中等待佛說法的,除了四眾弟子、天龍八部,數量如恆河沙那麼多。乃至求成佛的諸大菩薩,求佛菩薩的大數有八萬。這有數字,天龍八部,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那數字就很多了,沒法計算,像恆河沙那麼多。大菩薩沒這麼多,求成佛的大菩薩說大數大概有八萬人。「又諸萬億國,轉輪聖王至,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還有人間的人王,各個國家的人王。萬億國,就是國土很多。那些個轉輪聖王都在等待,「合掌以敬心」,一個恭敬心合掌等待;「欲聞具足道」,想聽佛甚深的法。

【爾時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爾時佛告舍利弗,止止」,不要說,不要說,你不要請。「不須復說」,不必再說了。為什麼?「若說是事」,若說這種真實法義,與會的當中,一切世間諸天,還有人,皆當驚疑。驚是產生一種驚怪的想法,懷疑就是不信。這是佛的第一請,佛就給他止,止就是不說的意思。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惟願說之。所以者何。是會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見諸佛。諸根猛利。智慧明瞭。聞佛所說。則能敬信。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舍利弗重白佛言」,舍利弗再向佛祈求。「世尊」,尊稱佛的意思。「惟願說之」,大家都在這聽佛說,還是請佛說說吧!「所以者何」,為什麼一再請佛說?在此法會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經見過佛,聞過法的,有善根的,諸根猛利。猛利就是有智慧者,能夠領受佛教的。有智明瞭,他們若聽了佛所說,能夠恭敬,能夠產生信心。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法王無上尊。惟說願勿慮。是會無量眾。有能敬信者。】「法王無上尊,惟說願勿慮」,你不要有顧慮,說佛不要有顧慮,現在這個大會中,能夠聞法,能夠生起敬信。

【佛復止舍利弗。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爾時世尊重說偈言。】「佛復止舍利弗」,第三止,三請三止。佛跟舍利佛說,「若說是事」,若我要說真實法,要說就說真實法。說真實法效果如何呢?不大好,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他們都驚疑了,驚疑為什麼佛說這樣法,產生驚疑。同時這會中有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我若說這種甚深法的時候,在此會的增上慢比丘,他們墮大坑,墮坑入見。佛也用偈頌來答覆舍利弗。

【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諸增上慢者。聞必不敬信。】「止止不須說」,你請求的到此為止了,不要再深說下去。為什麼?「我法妙難思」,這叫妙法。佛要說妙法蓮華經的妙法,一般的眾生領略不了的,是微妙的,意想不到,難思。「諸增上慢者」,會中有些個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聞必不敬信」,他們聽了此法不會生起敬信,反倒墮於大坑。

【爾時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惟願說之。今此會中。如我等比百千萬億。世世已曾從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長夜安隱。多所饒益。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爾時舍利弗重白佛言」,舍利弗再向佛請求。「世尊,惟願說之,惟願說之」,加重語氣,重覆一遍。現在此會當中,在此大會當中,「如我等比」,跟我相等的、同類的,「百千萬億」。這百千萬億佛的弟子世世從佛受化,不是一生,好多世都是跟佛,聽佛的教誨。「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這些人聞佛所說的法,一定生起敬信。如果再聞到佛所說的法都得到安穩,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舍利弗把這段的含義用偈頌再向佛請求說法,「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上兩足尊。願說第一法。我為佛長子。惟垂分別說。是會無量眾。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聽受佛語。我等千二百。及餘求佛者。願為此眾故。惟垂分別說。是等聞此法。則生大歡喜。】「無上兩足尊,願說第一法」,佛,你是福足慧足的,說這種甚深第一法,我們是無上希求。同時「我為佛長子」,在聲聞眾當中,佛說我是智慧第一,是佛的長子。「惟垂分別說」,我還是請求佛,你分別的從淺入深一一而說。「是會無量眾,能敬信此法」,此會的無量大眾,能夠領受佛所說的法,不會有問題。「佛已曾世世」,我不是一世親近佛,世世就是一輩一輩。「教化如是等」,這都是佛一世一世的來教化,不是初聞佛法的。現在都等著,「皆一心合掌」,都等著聽佛說的甚深法。「我等千二百」,就是常隨眾,我們這千二百人常隨佛的,不是今天一天了;還有其他的求佛的,也不是一時聞佛法,也不是一世聞佛法。佛為我們這些大眾,就是千二百人常隨佛的眾,「惟垂分別說」。我們這些人,「是等聞此法」,一定生起大歡喜心。請求的意思。佛一再止止,這法說了恐怕有人生謗毀,有人要墮地獄的,要墮大坑的。舍利弗一再請求說不會的。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慇懃三請。豈得不說。】「爾時世尊告舍利弗」,佛就對舍利弗說了,「汝已慇懃三請,豈得不說」,你一請、二請、再請,那我就不得不說了,不能再不說了。

【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汝今諦聽」,你要如理思惟觀察聽。「善思念之」,善思是思慧,不光是聽,聽了你要想;念之是修慧,思惟了之後要加以修持,要具足了思慧修慧。

【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

「說此語時」,佛說這個話的時候。「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這叫佛說法華,五千退席,這五千人不要聽你的。佛所觀察得到的,所以佛一再止止不須說,佛知道會中有些人不信的。所以聞此法者必須得具足有功德,在佛的十功德經說,親近善友,聽聞正法,思惟其義,如正修行。這四法是涅槃因,一定證得涅槃的果,近因緣。這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跟優婆塞、優婆夷這五千人沒有這個善根,他們聞佛所說法就退席了。為什麼?他們過去有業,謗法因緣,因為譭謗佛法。這是一類,這五千人中有這一類的眾生。還有妙法蓮華經的根機沒成熟,聞妙法的根機沒有成熟,假使要聞法一定生謗毀,不如在沒聽就走了,佛是知道這些人不信的,也不是聞妙法蓮華經法的人,去了更好。

在功德瓔珞經裡面說,這個會中是五千比丘,在佛說瓔珞經的時候是五千菩薩。佛將說瓔珞經,說佛的法身功德,那時候會中有五千菩薩從座起立而去。當時瓔珞經時候,目犍連尊者就問佛,這些大士發了菩提心的,都入了如來正法眼藏,他們的修行超過二乘,為什麼佛說法身他們會不受教離席而去呢?佛跟目犍連尊者說,聞這個上法的很不容易,身上流的血都沸騰起來,都從毛孔冒出血來。為什麼?說他無量劫以前譭謗佛法,譭謗法身法。這瓔珞經是專說法身佛的,說性起的。這些人不止這五千,過恆河沙數,他也在行六波羅蜜,但是他行六波羅蜜的時候有執著想;不是解脫,執著想,起執著心。但是他有悔改的心,因此退轉,對大法退轉。所以在說瓔珞經的時候,這五千菩薩退席。佛在說法華經的時候,這五千四眾弟子退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為什麼有這種因緣?「所以者何」,所以者何就是生起問號,為什麼這四眾弟子退席,不聞法華?「此輩罪根深重」。什麼原因?就是罪根深重,還有增上慢,沒得到的認為得到了,未滿足的認為滿足了,就是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本來他證的阿羅漢果(四果),或者還沒證阿羅漢果。這是不了義的,佛的方便善巧,真正的是法華經,才有這種過失,所以不住法華經當中聞法。走了就走了,「世尊默然」,看見他們走不加制止。走了之後,「爾時佛告舍利弗」,佛對舍利弗說他們退席了。「我今此眾」,那個枝葉就沒有了,都是真實的,不真實的已經離去了。舍利弗,你看見了嗎?「如是增上慢人」,增上慢的這五千人;「退亦佳矣」,退了很好。沒走的,「汝今善聽」,沒走的大眾好好聽說,聽聞佛法。「當為汝說」。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我一再請求就希望佛說,我們很高高興興聽聞佛說法。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我要說的這種妙法。是什麼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這種妙法不是常說的,一切諸佛都如是,那是因緣成熟了從性而起的。「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在印度說優曇缽華三千年才開一回,有時乃現;又者說這不是人間的華。拿這華來形容在佛說法華經的時候,佛說法已經四十年了;乃至說阿含、方等、般若說了四十年了,阿含說了十二年,方等說了八年,二十二年般若談,說了二十二年般若經,四十年;四十年後才說法華經。因為這四十年沒有顯真實,所以法華之前,阿含、方等、般若都叫方便。法華的含義不是常說的,久久不說,為什麼?那些個聞法者不堪領受,不堪領受就是聽不來。二者,因緣未成熟,時間還沒到。現在剛要說法華,五千退席。現在留下來的就是堪受大法的。時已至,五千已去。就是佛決定說妙法蓮華經,說一乘法。故言時乃說之。拿優曇缽華來比,時一現爾。

【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佛又囑咐舍利弗說,你應當信佛所說的法,這才是真實的,不是虛妄。因為此法勝於往昔,以前四十年所說的法是方便善巧,引你入佛的究竟法門。所以佛要說,先勸你信,信絕不虛妄,這是無虛妄之法。

【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佛在此時又跟舍利弗告訴他說,佛所說的法是隨宜,應以什麼法得度者即說什麼法,或者說隨緣說一切法,眾生莫能測度。以前說的權宜方便,方便就是隨宜,叫方便法門。而佛的意思不在這些法上,在什麼上呢?在顯實,法華經是究竟實法。這種道理一切眾生不能理解,意趣甚深,難可以明白,難可以理解。佛為了說法華顯實,才說的四十年方便法,那四十年都叫權。說那些法的時候,目的在於演說法華經,開權顯實。佛囑咐舍利弗說,你應當知道,不要把實法當成權法,權法不是實法。以前說法時候是權法,但實法隱了。現在要說,把權法都消失,顯示實法。權法不是隱,說過了,不用再隱了。要知道,為了實法才說權法。知道現在顯實,以前說的是權法。實法成就權法,隱實是為了權法。權法隱了,顯的實法。現在說實法,開權顯實,不是隱。實法之外沒有一法存在的,要懂得這個道理。現在佛說的才是一切諸法的本源,這是一切法的根源。佛度眾生的目的是要一切眾生都成佛,不是半途而廢。

【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為什麼這樣說?「所以者何」,這是什麼道理?佛以前以無數的方便善巧種種的因緣,那就是緣起之法;緣起之法是由實而生的,那些個方便善巧種種因緣,假譬喻,假言辭,所以演說的一切法是有目的的。什麼目的?為了實法,那是叫開權,那以前都是諸佛的方便,是佛的善巧方便慧。釋迦牟尼佛說我以前以無數的方便都是講的是權法,諸佛都如是,一切過去無量諸佛也如是說,也如是開權。以前四十年說的權教法,一切諸佛都如是,現在也是到開始說實法的時候。

【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斷絕分別,斷絕思量,心法。我講完華嚴經是法界法、真實法、一真法界法。現在是開的實法,開權顯實。這種深奧甚深的法,唯有佛與佛才能知之,是佛與佛同知的,不是一般的凡夫、權小、菩薩所能理解的。

【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以者何」,為什麼我作如是說?「諸佛世尊」,一切諸佛都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世間的。諸佛真實之相、真實的理體,要顯現這個真實的理體,要能夠令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實相,都能得到這個真實理體,唯此,就為這件事如來才出現世間的,別無他事。這件事是什麼事?就是讓一切眾生都成佛。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間,就是欲令一切眾生度他們都能成佛。就法相來說、義理來說,就讓一切眾生都得到實相。所以如來唯此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間,誠無別事,沒有他的事,顯示諸法實相。除了此法之外,餘者皆是魔事,「唯此一實相,無二亦無三」。

【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佛對這句話恐怕舍利弗不能理解,佛就解釋。舍利弗,什麼叫做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間?舍利弗沒問,佛自己設問答,舍利弗也不會問,所以佛就向舍利弗說,自己問,自己答。這是假設問答的。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這就是法華經主要的宗旨和目的。什麼呢?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諸佛世尊出現世間,就讓一切眾生眾生都能夠有佛的知見。佛的知見才是究竟知見,清淨的,佛為這個事出現於世間。什麼呢?開佛知見。「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這句話是解釋,上句話是佛說的本義,目的就是讓一切眾生都成佛,具足佛的知見才出現於世的。「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就是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他清淨,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這是示佛知見,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見道、證道、成道,出現於世間。法華經最重要的義理,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對四位而言,像我們講華嚴經大家就聯繫起了,華嚴經也如是說,但是語言不同、名字顯現不同。這是依著智者大師在法華文句裡頭,四位、四智、四門來觀你的心,這四種不同的立場。哪四種?開示悟入,顯理的,這是真理,這就是一真法界,顯如來藏性,佛的種性。開佛的知見,是在我們講華嚴經的十住位,開佛知見。他發了菩提心,進入了菩提心,住所發菩提心上,十信位滿心了,再發菩提心叫發心住。從初發心住到第十住,能夠認得無明,能夠認得法性,顯示如來藏。這是見到實相之理了,開佛知見了。示佛知見,十行位。十行位的菩薩惑除了,除了惑,除了障,障跟惑都除掉,他的知識開發的,顯示如來的藏,真正的了解如來的藏;見著體,這時體更彰顯了,知道這個體是具足萬德,完全如來的智慧德相。這是舉聞法界的眾德無不顯示分明,咱們在十行位講華嚴經時講得很清楚。這是示佛知見。

開佛知見是十住位,示佛知見是十行位。悟佛知見是十迴向位。在十迴向位的時候,障除了,顯體了,入了法界德了,十迴向真正的回入法界,向法界。在這個時候事和理融為一體,事即是理,理能顯事,事能成理,以事成就理法界,以理法界顯示事法界。這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運用自如,乃至開悟了,這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

入佛知見,成了!真正的成了佛的一份,十地成十份,一位一位證得就是十地菩薩。這是配,配這個開、示、悟。這個階位事和理成為一體,這才叫自在無礙。無礙就是自在。咱們念心經的時候,觀自在菩薩,那是顯十地菩薩的。不觀就不自在,觀才自在。一觀得到什麼了?得到自在無礙。任運自如的入薩婆若海,那個修證就不費功夫了、不費功力了。咱們現在修,還得發心,還得發願,還有能修,還有個所修,還有所修的一切事物,到了登地的菩薩任運自然的修。這是開示悟入。

再進一層說,開佛知見是證道的、發菩提道的,證道的智慧。在這十信理體,他以他的智慧能見到佛的體;雖然沒證得,他認識到了見到佛的理體。住位只能見,見道位,不是證道位。示佛知見就是道種慧,比那個道慧深入了,了知十法界一切諸道的種類,種道的差別。開佛的知見,示佛的知見,一個道慧,一個道種慧,加一個種,這是了知了怎麼樣理解惑;煩惱,迷惑,就是造業的惑相,拿佛的知見顯示惑相。咱們經常說起惑造業,還沒認識到惑。這得示佛知見之中,才能理解契入佛的智慧。悟,道智、道種智,悟配一切智,咱們經常法相講一切智。你了知一切法是寂靜的,到這個修道證得了,就是了知一切法是寂滅的。但是這個是佛的知見,一切諸法皆是寂滅的。什麼呢?理性實相寂滅的,也是咱們所說的空門,實相是無相的,這叫悟佛的知見。入佛的知見,在一切智上加一個種,一切種智,了達一切諸法寂滅之相,而能示現種種的相,這才是佛的知見。了達的是理,證得是理,理在事上,事事都是理,理遍及事,所以叫事事無礙法界。事事都遍於理就是有了,再拿有來配開示悟入,三重。

開是空門,咱們經常說頓入空門,就是一切事都是空的,一空一切空。這個空是開發了佛的知見,以佛知見來認識的空,不是咱們所認識的空。佛知見所認識的空說空門,進入空門了,進入佛的知見了。這是開,開配空。示配有,空必俱有,有才能顯空。在有門說一有一切有,在理上顯佛的知見。佛以度生的事業八相成道,利益眾生所說一切法,那是佛的知見,都是有,從住胎、出胎、成佛都是有。開是空,示是有,悟得是亦空亦有,說空也可以,說有也可以,了達了一切諸法皆空、一切諸法也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這就是理上悟得佛的體、悟得佛的知見了。入就是證得了,說空非空,說有非有。空非空就是不空,就是有;有不是有,非有;就是非空非有門。空門、有門、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入佛知見了,一切非空,一切非有,這都是佛的知見。

同時我們經常舉禪宗說的意思,觀空,就是觀心,如果以天台宗講一心三觀。五教講一心、二門、三大,天台宗講一心三觀,空、假、中三觀。如果拿天台宗空假中三觀配這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開就是了,了什麼?心性的空假中三諦。三觀,三諦,觀這空的理。空假中三諦的理不可思議。先觀它的明,光明體清淨的,沒有質礙,一切法都不懷疑了,沒有疑此。怎麼樣示佛知見?又觀境。一個觀心性,一個觀境,心必對境。心是內心世界,境是外頭的世界。光了內不行,也得了外。觀境的時候,境也不可思議。示佛知見的觀境是空假中各個不同,空就是空,假就是假,中就是中,宛然有區別的。但是空決不是有,有決不是空,中非空非有,這是示佛的知見。悟得了,怎麼樣來認識空假中呢?悟得了,就是開示悟入的悟,空假中的心,空即是假,空了還有什麼,都是假的。也即是中,不是離開空另外有一個空,沒有!離開假了有個空,離開中了有個空。

三者是一個,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這是悟。入,空假中三觀不是各別的存在空假中,齊觀齊照。齊觀,空假中都在一心當中,你入於一心了,空假中三觀就在。把這個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說三重。一個拿四位來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另一個配,拿慧來配,道慧、道種慧,一切智慧,一切種智。第三配,開示悟入配空門、有門、亦空亦有門、非空非有門。第四種配,就觀心來說,了觀心性三諦,觀境,了於空假中三觀的一觀,悟入空假中之心,三而一,一而三。入空假中三觀,空假中齊照齊觀,就是一心,不分三。

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這就是佛的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佛就以這個大事因緣出現世間的。什麼大事因緣呢?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欲令一切眾生都能夠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成就佛的知見。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佛菩薩出現於世,就是為了教化菩薩。

【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諸有所作」,佛從示現降生到成佛度眾生,所有所做只是一件事。佛說法,乃至於示現降生的時候就是在說法,住胎、入胎都是在說法,目的就是一個知見。什麼呢?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是示佛知見、悟佛知見,使眾生都能開悟理解。

【三乘眾行。名之為諸。為圓故諸。即是一事。此行何所至到。唯趣佛之知見。即是行一意也。】小乘、中乘、大乘,這都是諸佛教。用圓滿意思來說就是一件事,這就叫佛之知見。若趣向佛之知見,能夠達到成佛。若離開佛的知見,不能成佛。事就是你的行,你所做任何行為都屬於事,心裡所想的就屬於理,事理兩方面。

【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舍利弗,你應當知道如來但以一乘佛教,就是一佛乘為眾說法,沒有餘乘,說二說三那是假設的,佛以一佛乘漸令入佛道。

【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佛到此跟舍利弗說,十方諸佛所說的法,一個法,都如是。

【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到此佛又做個結束,「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的方便」,這個就是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善巧,種種因緣,假言語,假譬喻,假種種的方式演說諸法。種種因緣,種種譬喻、言辭,都是為了一乘法。「是法」,所有說的教法就是一乘法。「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一切眾生從諸佛的教化聞到佛所說的法。法就是方式,你要想成佛得依照佛所教授的各種的方式。但是三乘是前進的方便,沒有那個方便怎麼能會歸到真實呢?所以假因緣、譬喻、言辭顯說的一切法,目的是讓眾生都成佛。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也是為成佛,究竟皆得一切種智。一法,一行。

【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舍利弗,未來諸佛」,過去諸佛如是,現在諸佛如是,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也如是,也是以無量無數的方便,假種種因緣、譬喻、言辭給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都是為了一佛乘,沒有其他,無二亦無餘。「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過去的古佛,無量劫來的一切的古佛,他還入於未來,佛佛道同,並不是佛消失了,永遠度眾生都如是。未來的一切諸佛,那就是現在釋迦牟尼佛給一切眾生都授記了,所有法華會上的都授記了,也都是未來諸佛。包括咱們現在在內,凡是聞到法華經的,末法聞到的也如是,都得到佛授記了。諸佛都如是授記。現在諸佛,現在住世的,各個世界的化佛也如是,次補佛位的也如是,就是三世諸佛皆如是。

【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

「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說現在。就是現在無量的佛土,在世的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所以咱們現在念阿彌陀佛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也如是。但是你到極樂世界去,一生成佛。生到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又給你授記了,到他的國土一定能成佛,不會輪轉。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目的只有一個,成佛,安樂眾生;饒益眾生,安樂眾生。過去的諸佛、現在的諸佛、未來的諸佛都是以無量無數的方便,假種種因緣、譬喻、言辭。咱們現在在末法,釋迦牟尼佛末法,釋迦牟尼佛他這個正法、像法、末法時間非常短。現在阿彌陀佛住世的時間,成佛以來十劫了。咱們現在從釋迦牟尼佛成佛,到他的正法、像法、末法才不到三千年。不要說一劫了,連阿彌陀佛萬分之一也沒有。什麼緣因?這個世界眾生的業,跟佛無關。眾生有什麼的業,諸佛的教法隨著眾生的業,這叫性空緣起。此世界的眾生就是這個因緣,那我們挑一個世界吧?念阿彌陀佛,生到極樂世界去了,又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結緣,從此世界生到極樂世界。這是超越的,以超越的法加被我們這些超越的人。人跟法是平等的。這是阿彌陀佛的方便法,釋迦牟尼佛在此土說阿彌陀佛的法也是方便善巧,以無數的方便、最大的方便及種種因緣。最大的因緣是你發願,你發願就是因。釋迦牟尼佛教導你,讓你知道有個極樂世界,這就是緣。阿彌陀佛接引我們、攝受我們也是緣,這也是大事因緣。

這中間假很多譬喻。咱們最初開始講蓮華,你在佛經裡頭到處都現蓮華,蓮華的譬喻最確切,合乎實際。蓮華是長在污泥當中,它可生長出來色香味美。咱們在娑婆世界就是生於業障海,業障當中,但是咱們發的心,生出來的華果清淨無染,像蓮華一樣的。所以一切諸佛都是以無量的方便,種種因緣,假譬喻,假言辭,而給眾生演說諸法。這麼說眾生入不了,又那樣說,八萬四千法門對眾生機而說的。說這些法為什麼?讓眾生成佛,就這麼一個目的。為了讓你成佛,佛才演說一切諸法。一切諸法都是方便,就是為了一佛乘,這就是法華經的真義。「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都能成佛。因此佛才給我們都授記了,聞到法華經的都給你授,都能成佛,但是時間長短就看你的發心、看你的修行、看你的功力。

「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這是真佛子,佛出現於世就是讓一切菩薩都能成佛。菩薩是從眾生,眾生發心就是菩薩,所以以佛的知見示給眾生。但為教化菩薩叫開,把佛的知見示給一切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欲以佛之知見悟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都能夠明白,悟就是明白了、了解了。不明白,多學學法華經就明白了。學法就是為了明白,達到明白,為了明白才學法。明白了,如何呢?入佛知見。以佛的知見修道,以佛的知見修行觀想,開悟眾生,令一切眾生入佛的知見。

但是一個條件,不要執著,一執著什麼都喪失掉了,要解脫。在這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佛說的。大毗婆沙十誦廣律裡頭吧?這個出處我記不清楚了,我假喻故事。一個比丘尼,在印度他那個道場,不像我們這道場關門閉戶的,還有個前門後門。沒有,他一個精舍就是一切眾生都能來。有一個比丘尼他白天睡午覺的時候,眾生到寺廟裡來逛就把他強暴了。他說這一下子我失掉戒,犯根本戒了,向佛去懺悔。佛問他:你當時是什麼思想?被強暴之後有什麼思想?有沒有快樂?他說:沒有,什麼都沒有。不能說沒感覺吧?他說:感覺著似乎沒感覺,好像睡覺作夢一樣。佛問了他之後,佛跟他說:你沒犯戒。

大家怎麼想這個問題?你一點影子都沒有,你一點執著都沒有,你不犯戒。犯戒是執著。從這個故事,你想一想,萬法唯心。咱們經常說萬法唯心,是你心裡起執著犯戒了,菩薩戒。菩薩戒跟我們比丘戒、比丘尼戒是一樣的,當你思想有個持戒犯戒,犯了不得了了,下地獄了。我經常看著我們道友背著大包小包,帶著箱子一大包,到後頭那個,幹啥去?說喻去了。你心裡有這麼多執著,你說一萬個喻,沒用!應當以法華經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不要起執著。因為你心裡執著一個地獄,執著一個天,執著一個人,執著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執著一個娑婆世界,執著太多了,你解脫得了嗎?解脫不了。那你把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用這個知見來學、來修行,就是要解脫。你有解脫,一切方便都是自在的、無礙的。但是得有智慧,有智慧一切方便都是解脫的,沒有智慧的方便善巧都是下地獄。

再言一個經,維摩詰經說,文殊師利菩薩問維摩居士怎麼樣認識淫怒癡?為什麼一切眾生犯淫怒癡?文殊師利菩薩用正面問他說:如何修戒定慧?維摩居士答他:淫怒癡。什麼是戒定慧?淫怒癡。淫怒癡的性跟戒定慧的性,一個!沒有兩面。淫怒癡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就是淫怒癡。就是咱們經常說的「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看你以什麼知見來看問題,你這樣來學法華經的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如果你學此法,此法就是妙法蓮華經,這就是妙。淫怒癡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就是淫怒癡。犯了戒了,佛說沒犯戒。你說妙不妙!就事相上說這是犯戒了,根本戒犯了。佛說沒犯戒。心法!這肉體是假的,什麼都沒用。他假,但是他修行。妄心即是真心,真即是妄,就是轉妄成真,把妄心轉成真心了,那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今天咱們就講到這吧!悟不悟,還得慢慢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典的修行內涵,只有兩個字,就是妙法。我們怎麼...

日日熏修淨土法門,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夢見寶塔,而湛生。幼試...

學《法華經》對修淨土有哪些好處

《法華經》當然最重要就是理觀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點...

你是滅色取空,還是離相清淨

假觀的智慧,第一個就是相狀。因為如是相,你才能夠產...

竭誠受持《法華經》得感應

《竭誠方獲實益論》中的再一則,講到受持《法華經》。...

找到成佛的因地

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以後很喜歡打坐。他剛出家,什麼事...

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這個理觀的智慧所帶動的有六個階段。 一、理即佛。一切...

虔誠讀誦《法華經》的不可思議感應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因經中宣講法義至高無...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

家裡出事,你要給他迴向

大乘經教好多都是,最初你所學的經論,都要你好好地保...

你不貪了,苦就沒有了

一切眾生在怖畏當中、衰惱當中、憂患無明的暗蔽當中,...

一切時處勤誦地藏菩薩名號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可以說也是指我們;雖不為求...

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發願持守五戒

一、不殺生 意識到毀滅生命所帶來的痛苦,我發誓養同情...

為什麼痛苦時念觀音菩薩卻未有見效

問: 法師你好!弟子便秘時痛苦不堪,默念、大聲念南無...

如何吃素及吃素與學佛關係

先略說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與佛教之關係。素食指不...

聖嚴法師《健康的工作態度》

人類為了生存活口,必須賺取活命的衣食,農耕時代的人...

這些行為根本稱不上是「精進」

每天念佛多少萬聲是不是精進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

【推薦】在日常生活中,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方法

如果我們想在臨終時順利地往生,那就必須在平時做好充...

智者大師的生平與臨終往生事蹟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陳,河南潁川人。母親懷孕時...

大安法師:經常做惡夢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弟子經常做惡夢、怪夢,不知該怎麼辦...

【東林原創漫畫】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選自《紀文達公筆記摘要》...

愛是一種支撐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逃難的人...

佛現相來垂手接引,如何判斷是佛是魔

問: 佛現相來垂手接引,怎敢相信是佛是魔?當下心該如...

用佛像來代替qq頭像

近來看到很多佛友的QQ頭像,各種各樣的都有。有男人的...

【佛教詞典】八種旋轉釋

謂密教用以解釋經文之八法。即:一字釋多、多字釋一、...

【佛教詞典】唯識

【唯識】 梵語 Vijnapti-matrata、音譯毗若底摩坦喇多...

【視頻】江西修水黃龍寺

江西修水黃龍寺

【視頻】《藥師經》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

《藥師經》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