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夢參老和尚:妙法蓮華經

夢參老和尚  2021/11/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18講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咸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一品是法師品,法師有多少種,以法為師。所有我們在座的都是以佛法為師,都叫法師。佛所教授我們的方法,我們就把佛的法當為師父,這就叫法師。而受持讀誦,乃至於念一部地藏經,或者念華嚴三品,受持讀誦也叫法師,就是讀誦法師。與人說,講解的法師,給人家說法,這也是法師。這一品就是專說法華經的,以妙法蓮華經為師。自己以法華經為師,而向別人宣揚法華經,就是說者,講者。

佛就跟藥王菩薩說,乃至與會的八萬大士,佛說「藥王,汝見是大眾中」,你看到這些大眾沒有?汝見著這些大眾中嗎?就是佛在這次法會當中,所有參加這個法華法會的,諸天龍王八部鬼神,也有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他們有的是求聲聞乘的,求聲聞乘的就是二乘人;有的是求辟支佛乘的;這裡頭也有求佛道的,就是求成佛的。「如是等類」,就是法會當中種種的這些類別,他們都聽見佛所演暢妙法蓮華經。這裡有來得早的,法會一開始就來了;有來得晚的。不論來得早晚,能夠聽到法華經一偈一句,聽一句都好。「一念隨喜」,就是很少很少,一念;不是聽一座,聽一念。乃至讚歎法華經。聞到法華經這個名詞,聽到法華經這個名,讚歎隨喜。隨喜,就是領受的意思。我當得給他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我皆與授記。這就是普遍授記。聞到法華經一句,或是一念極少數的,也一定能成菩提。這是遠因了。只種了一個遠因,但是這一念善,這個遠因都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咱們普通經論上面講,若人入於塔廟中,單合掌,小低頭,皆共成佛道,就是這個含義。凡是與法華經能沾到一點點緣的,佛都給他授記。但是這個時間可長了。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因此佛告藥王菩薩,又如來滅度之後。現在佛在世,在法華會上說的這個話。假使我涅槃之後,在末法當中,或正法當中,若是有人聞妙法蓮華經,聽到這個經一偈一句。一偈裡有四句。一句就是一句話。「一念隨喜」,生了歡喜心,起個隨念的,佛也給他授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說他將來一定能成佛。

【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若復有人」,這是一類一類的。「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受持妙法蓮華經、讀誦妙法蓮華經、解說妙法蓮華經,書寫就是把妙法蓮華經寫完了去宣揚。那個印刷功德就更多了,印刷功德就大了。現在不要手寫,印刷就好的。乃至用電腦打都算上。乃至一句話、一卷經。但是得生尊重心、恭敬心,對這一句的法華經的話,或者全部的經,把它看成如佛在一樣的。應當對它供養,或者供養華、供養香,一切供養具,末香、塗香、燒香、幢幡、寶蓋、衣服、伎樂。什麼供養都沒有,合個掌,合掌恭敬。沒有物質,就合個掌恭恭敬敬的對這個經,指說的法華經,對妙法蓮華經恭敬。

【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

「藥王當知,是諸人等」,乃至合掌對法華經恭敬,沒有其他的供養。佛說就這麼一念恭敬心,都在過去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沒有這個因緣,遇不到法華經,就這麼個含義。在諸佛所成就這個願力,憐愍哀愍眾生,以後到末世時候生在人間,又生了作人了。「藥王」,佛又跟藥王菩薩說,藥王,若是有人問的話,「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種到什麼樣善根的人,在以後的末世當中能夠聞到法,這是哪一類眾生未來能夠成佛?佛跟藥王菩薩說,假使有人問哪一類眾生種的善根將來能夠成佛?你就應該答覆他,「應示」,就是答覆這個人,跟他說,顯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佛就跟藥王菩薩說,如果在末世當中有人問說哪一類人在未來世能夠作佛?你就應當答覆他,若人於此法華經聞見一偈一句,聽人解說,或者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過法華經,或一香一華,或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這是供養具,不論以什麼物質供品供養法華經。乃至於一切供養具沒有,合掌恭敬,只是說對待法華經。這個人一切世間都應把他當成佛看待,供養佛,他將來一定能成佛。

「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就是你於法華經乃至一句一念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就是大菩薩。你種這個根是大菩薩,因為將來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佛在法華會上,給一切只是與法華經沾點邊的,多少有一點善根的,都能成佛。這是佛給一切眾生,只要是受持法華經、聞見法華經、聽見法華經,都能成佛。就是法華經的功德,它的慧力福德有這麼深這麼廣,你只要與法華經沾邊,因非常深。因深就是善根深厚。這個在法華經種的根善根深厚。你跟法華經沾一點點的一念善心,一念就能善心,這個因未來的果報,酬答這個因的就是成佛。這是佛給一切沾到法華經一點邊的,都給他們授記。

【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假使若有人受持恭敬禮拜,那功德就更大了,一定能成佛。「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就是現在咱們這個世代吧?五濁惡世。這個世界,這個時間,危難重重,善根鮮少,福德業都很少。在這個時間還能夠說法華經,「廣演此經」,就說法華經。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若是善男子善女人,在我滅後,能夠為一個人說法華經,給他說,只說一句。去為一個人說法華經,乃至說得很少,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這個人是如來派去的,使他如是說。「如來所遣,行如來事」。就是他說這麼一句話法華經的含義,只要給人念個法華經的名字。但是這個法師不是很大智慧的,只念個名字。我們每位都做得到,見著人給他說妙法蓮華經,只說這麼個經的名字。當知是人,則如來使,是如來派他去的,如來所遣的,他做的就是佛事,行如來事。何況有很多人來聞聽法華經。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佛又跟藥王菩薩說,「藥王,若有惡人」,這個人沒做什麼善事,淨做壞事,叫惡人。他以不善心,不善心就是恶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偶然間的在某劫中見到佛,或者在佛像前,「常毀罵佛」,這是謗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你謗佛都沒有謗經的罪重,形容的。佛跟藥王菩薩說,罵佛、謗佛、毀佛,跟一個謗法華經的人,兩個比,那謗法華經的罪就甚重了,謗佛這個罪就很輕。就是經比佛還重,還重要。佛跟藥王菩薩說,重經,經在,一切諸佛菩薩都在。你恭敬法華經的功德,超過供養諸佛的功德。

【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餚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若有讀誦的,那功德更大了。「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有一生受持法華經的。「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具足佛的莊嚴了。這是如來肩所荷擔,一切諸佛荷擔是受法華經者。把受持法華經的人,應當如佛看待。佛是已成的,已成就的佛。受持法華經的人是未成諸佛。這個受持法華經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應當受人禮拜。眾人皆應供養受持法華經的人,一心合掌,恭敬供養。佛對藥王菩薩說,應當怎麼樣的恭敬供養受持法華經的人,把受持法華經的人當佛的那麼供養。「尊重讚歎,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餚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供養受持法華經的,包括了你自己讀誦、給人家解說都在內。就是你有這麼大的福德,能夠承受這個供養。乃至供養須臾之間,都能夠成得究竟無上正等正覺。佛在跟藥王菩薩說的這段意思,鼓勵所有一切眾生若能遇到法華經的,你受持法華經的功德與佛相等,都可以受供養佛的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當勤供養。受持法華者。其有欲疾得。一切種智慧。當受持是經。並供養持者。】

佛還恐怕眾生不能完全了解,用重頌來說。「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把這個道理再說一遍,再用偈頌來說。「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假使你要想住佛家,住佛道,住在菩提道上,得成就的自然慧。自然慧,我們可以這樣來解釋,你本具的自然、本具的智慧都能夠發生髮展茁壯,乃至究竟成佛,這叫自然智,不假修行,就是我們本具的佛性的智慧。「常當勤供養,受持法華者」,因此佛說我們常供養受持法華經的人,包括他讀誦。「其有欲疾得,一切種智慧」,假使有人想很快成佛,一切種智慧就是究竟成佛的智慧。疾得,想快證得。「當受持是經」,那你就應該受持法華經,還要供養受持者。

這段的含義我們每位都具足了佛的智慧,那是本具的。眾生都有佛性,那就是自然的慧。但是那個慧無形、無相、無作、無願,畢竟空,就是華嚴經所講的真空絕相。但是這個裡頭含的有事有理,理法界、事法界,就是我們華嚴經講的事理二種相、二種智慧,把這個智慧稱為自然智。要想成就自然智,就是一切佛的智慧,一切種智,這個智慧就顯現了,這個智慧是無功用道。讀誦法華經的,受持法華經的,很快的就能得到一切智慧。因此當受持是經。如果你沒有受持,供養受經者,也得如是功德,「並供養持者」。

【若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當知佛所使。愍念諸眾生。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捨於清淨土。愍眾故生此。當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法。應以天華香。及天寶衣服。天上妙寶聚。供養說法者。】

「若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當知佛所使,愍念諸眾生」,佛叫他去宣揚妙法蓮華經,佛派他去的。為了啥呢?給眾生種大的福德,任何福德都沒有受持法華經者福德大。「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捨於清淨土,愍眾故生此」,有能受持法華經的,他就捨棄了他那個清淨佛國土。如果他在極樂世界,他要來利益眾生,捨掉那個淨土,生到娑婆世界,來宣揚法華經。自在的,捨離淨土到穢土來宣揚法華經。為什麼?度眾生,愍眾生故。「當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這是他的菩薩大願裡大慈悲心生的。「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法」,在這五濁惡世當中,能說妙法蓮華經,或是受持讀誦。「應以天華香,及天寶衣服,天上妙寶聚,供養說法者」。

【吾滅後惡世。能持是經者。當合掌禮敬。如供養世尊。上饌眾甘美。及種種衣服。供養是佛子。冀得須臾聞。若能於後世。受持是經者。我遣在人中。行於如來事。】「吾滅後惡世,能持是經者,當合掌禮敬,如供養世尊」。佛說在我滅度了之後,入了涅槃之後,這個世界上有人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應當把他作佛看待,合掌恭敬,供養他,像供養佛一樣的。供養他,「上饌眾甘美,及種種衣服」,飲食、衣服、臥具一切都是最美好的供養他,當佛供養。「供養是佛子,冀得須臾聞」,供養他為了什麼?為了聞法華經。須臾之間能聽到法華經的名詞,都能夠成佛。「若能於後世,受持是經者」,若在這末法當中,還能受持法華經的,那就是我遣派的。佛說那就是我遣他在人中來做大佛事,行如來佛事,最大的佛事,最上的佛事。

【若於一劫中。常懷不善心。作色而罵佛。獲無量重罪。其有讀誦持。是法華經者。須臾加惡言。其罪復過彼。有人求佛道。而於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無數偈讚。由是讚佛故。得無量功德。嘆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於八十億劫。以最妙色聲。及與香味觸。供養持經者。如是供養已。若得須臾聞。則應自欣慶。我今獲大利。】

「若於一劫中,常懷不善心,作色而罵佛,獲無量重罪」,在一劫中,以不善心,恶心,來罵佛。罵佛,當然不是好顏色了,就是憤怒相了。你的罪過無量,獲無量重罪。「其有讀誦持,是法華經者,須臾加惡言,其罪復過彼」。對佛辱罵,這個罪就無量了,但是這個罪還可以原諒懺悔。但是若對讀誦法華經的人假以惡言,那個罪過比謗佛的罪過還重。「有人求佛道,而於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無數偈讚,由是讚佛故,得無量功德,嘆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佛說這個意思是比較而言,一個想求佛道的,在一劫之中經常的供養我,合掌站在佛前,來懺悔,來偈讚,那就是讚佛功德福德無量了,都不如持經的功德大。讚歎一個受持法華經的人,他得的福報比供佛的福報還大。「於八十億劫,以最妙色聲,及與香味觸,供養持經者」,就是好衣服、好飲食、美妙的音聲,以八十億劫這麼長的時間,來供養這個受持法華經者。「如是供養已,若得須臾聞」,因為你供養這個受持法華經的人,這個受持法華經的人就給你念經迴向了,或者給你解說了,那你就得到大利益了,獲大利了。

【藥王今告汝。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我所說的一切經,法華是最無上的,法華最第一。

【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藥王。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佈。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

「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釋迦牟尼佛跟藥王菩薩說我所演經,所有說的經典已經千萬億。過去已經說的,現在正在說的,當來還在說的。但是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很難得信,也很難得解悟。為什麼佛跟藥王菩薩這樣說呢?佛自做解釋,佛就解釋這個含義了。「藥王,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法華經是最秘密的。說密宗,法華經整個一部經都是密宗,秘要之藏。「不可分佈,妄授與人」,非人不授。授與非人,假此來謗毀三寶了。這是一切諸佛世尊之所守護的,從昔已來,未曾顯說。佛跟藥王菩薩說,我這四十多年說法,沒有說法華經。「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我現在說就有些人不信,我滅度之後說起來恐怕有人要謗毀。

佛為什麼說這個話?佛剛要一演法華經的時候,不是五千退席嗎?就是這個含義。有時聽到他不信,認為佛說的這個太容易了,一聽到法華經就成佛,他不相信,他還要謗毀。謗法華經的罪過那麼大,他說我不相信,他就要謗毀。所以說它是秘要之藏,就是佛隱而不說就秘密了。佛成道了四十多年,才開始演法華。這個是真如實相的甚深處,因此說法華經遭人嫉怨,很多人怨恨。佛在世就這樣子。恐滅度後,就是我生前都這樣子,我入了涅槃不是更謗毀嗎?佛說此經宣傳之難,是這樣意思。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假使我入了涅槃之後。還能有人書寫妙法蓮華經、受持妙法蓮華經、讀妙法蓮華經、背誦妙法蓮華經,對這個應當供養;不但不謗毀,應當供養。讓藥王菩薩護持妙法蓮華經。乃至於為他人說者,說妙法蓮華經的。「如來則為以衣覆之」,以如來的衣覆護他。「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不止我護念這個誦經宣揚經者,一切諸佛都在護念。「是人有大信力」,真正的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有大願力願意成佛,有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同如來共住一處,共宿一處。「則為如來手摩其頭」,如來常時加持他。手摩其頭,就是加持的含義。

【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瓔珞繒蓋幢幡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在在處處」,不論什麼地方。「若說若讀若誦若書」,書就是書寫,或是寫法華經。「若經卷所住處」,法華經所住的地點。「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法華經就是佛的全部舍利,不必另外再安舍利,就把經擱到七寶塔裡就好了。「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法華經就是如來的法身、報身、化身。諸佛以法為師,特別是法華經。應該以一切華香瓔珞繒蓋幢幡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這是法華經,法華經在塔裡頭了。「若有人得見此塔」,塔裡是法華經,「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要成道了。法華經普遍給一切眾生都授記的原因就在此,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如果再遇見法華經,決定能成。這是法輪之中最大法輪。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藥王,多有人在家或者出家行菩薩道。或者在家的菩薩、出家的菩薩,在行菩薩道。但是他行菩薩道發大心的時候,他沒有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雖然發了菩薩心了,在行菩薩道,但是他沒能夠見到法華經,沒有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他不算一個行菩薩道的菩薩。「若有得聞是經典者」,聞到妙法蓮華經。「乃能善行菩薩之道」,這是真正行菩薩道。

【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有眾生求佛道者」,假使有人發菩提心求成正等正覺的。「若見」,見到妙法蓮華經。「若聞」,聽到妙法蓮華經。「聞已」,聽到之後,信、解、受、持,信,一定要求解,就是法華經是什麼意思。等你得到解了,就是成佛的法華。什麼意思?就是讓你成佛,依著法華經而決定能成佛。「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就跟無上正等正覺的果相近了。初發菩提心,後心菩提,這就是後心菩提。初住了菩提,住在菩提就是圓因,圓滿成佛之因,證得菩提之果就是圓滿了。此經具足了成佛的因果。

【藥王。譬如有人。渴乏須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乾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

佛恐怕這個意思眾生還不能理解,佛又跟藥王菩薩假比方說。「藥王,譬如有人,渴乏須水」,那人渴得很厲害,要想喝水飲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在高山頂上去求水。「猶見乾土」,挖了很深還見著是土。「知水尚遠」,那離水很遠。繼續再做,「施功不已」,繼續再挖。等挖到見到濕土了,好了,快得水了。乃至於漸至於泥,那就是水分更充足了、更大了,挖到泥巴了。「知水必近」,那個水離你很近了,再挖就能得到了。

【菩薩亦復如是。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修菩薩道想成佛,也是這樣子。是什麼樣子呢?「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知道離水尚遠。雖然發了菩提心,行菩薩道,但是沒聽見法華經,沒理解法華經,不能修習法華經。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還遠呢!就是你要想成佛一定得學法華經。「若得聞」,聞了法華經,能理解法華經,完了依著法華經思惟修習,這就得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很快了,見到濕地了,見到泥巴了,水很快就得到了,就是你很快就能成佛。

【所以者何。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所以者何」,這個是什麼道理?「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一切菩薩若想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從法華經求吧!法華經具足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什麼?法華經的方便善巧,示現真實的相,這就是法華經藏,含義很深遠的。「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唯佛與佛能到。現在佛教化成就的菩薩而為開示,這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開示佛的知見,讓你證得佛的知見。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增上慢者。】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聽到法華經,或是讀誦法華經、見到法華經。驚、懷疑,很驚疑。怖畏,恐怖感。聞到法華經沒生歡喜心,生恐怖感。有的認為法華經說的聞到法華經能成佛,他感覺著沒這麼容易吧?業障這麼重,距離佛道還遠。那就是不相信法華經,那他還能讀誦禮拜嗎?還能向法華經學道嗎?若是聲聞人聞到是經,他一定驚疑、怖畏,他認為他已經成就了,所以叫增上慢。此經的那些聲聞,佛一剛說法華經,他們五千人退席了,就是這樣子。

【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云何應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

「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佛又跟藥王菩薩說,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這時候在行五戒行十善修一切法門的,不然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佛不在世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在佛滅了之後要想演法華經。「云何應說」,怎麼樣說呢?就這個意思。「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到如來室了。不但到如來室,穿如來的衣服,坐如來的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說法華經,你不能隨隨便便說,應該怎麼說呢?依著佛的教導。穿如來衣,就得比丘所穿的袈裟,這就是如來衣。坐如來的座,凡是講經說法都坐這個座,這個座就是如來座。誰坐如來座?依法為師,宣說法,佛力加持。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這是什麼意思呢?依法,每個經都這樣子,說法的代表佛,你宣說的是佛法,佛所說的,何況是法華經呢!以下如來解釋一下子,什麼是如來衣、如來座。就是說法者得具足什麼心?

【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要發大慈大悲心演說斯經,演說法華經。「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咱們披這袈裟都叫柔和忍辱衣,但是心是柔和的、是忍辱的。忍辱的含義,就是不是憍慢的。同時對法說,承認、忍辱、認可法華經是成佛之要道,這就是忍辱心。「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這個大家都懂了,所有說的一切法。坐的法空座,披的忍辱衣,說的大慈悲心演說。

【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不是略說,是廣說。這是弘揚圓滿法華經,利益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都成佛。

【藥王。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若說法者在空閑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我雖在異國時。時令說法者得見我身。若於此經忘失句讀。我還為說。令得具足。】

「藥王」,釋迦牟尼佛又稱藥王菩薩說。「我於餘國」,餘國不是此土。「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佛說凡是說法華經的,我都給他讓些人去宣揚宣傳,讓他們來聽法華經。或者遣的是化比丘。化人,也是釋迦牟尼佛化的。乃至化現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說法必須得有聽眾,所以佛就化現了很多人來聽解說法華經的。佛所遣的化人,聞了法信受,隨法而行,順,不逆。「若說法者在空閑處」,空閑處就是山裡,或者人煙稀少那些地方,沒有人煙空閑的地點。「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佛以神力讓這些天龍八部來聽法師說法。「我雖在異國時,時令說法者得見我身」,不管我在什麼地方,說法華經的能夠見到我的身。如果說法者在這經中忘了句讀、忘了辭句了,「我還為說,令得具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欲捨諸懈怠。應當聽此經。此經難得聞。信受者亦難。】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欲捨諸懈怠,應當聽此經」,懈怠也是煩惱,你要想把懈怠的煩惱斷了,那你應該聽一聽法華經。「此經難得聞,信受者亦難」,能夠聞到法華經的非常難得,聞了不見得能信。即使聞了信了,不見得去受持。受持是照著法華經讀誦、念,爾後又照著法華經所指示的、經所說的來去做,這就難了,信受者亦難。

【如人渴須水。穿鑿於高原。猶見乾燥土。知去水尚遠。漸見濕土泥。決定知近水。】

就像人渴了必須得飲水,上個高原地方去打井,穿鑿,但是很不容易見到濕土,「猶見乾燥土」,那說離水還遠。能夠見到濕土了,乃至見到泥巴了,知道了,快成就了,知道能夠得水。

【藥王汝當知。如是諸人等。不聞法華經。去佛智甚遠。若聞是深經。決了聲聞法。是諸經之王。聞已諦思惟。當知此人等。近於佛智慧。】

「藥王汝當知,如是諸人等,不聞法華經,去佛智甚遠」,學佛者,沒有聽法華經的想開智慧很難,離佛很遠。聽法華經了就可以了,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咱們一開始講法華經的時候,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法華經就是悟入佛的知見,佛就開佛知見、示給佛知見、悟佛知見,還有證得。「若聞是深經,決了聲聞法」,不必再學小乘法了,要把小乘法放棄了。因為此經(法華經)是諸經之王。王,就是自在義。學了法華經,一切經都能自在。但是得要修,「聞已諦思惟」,聞到法華經了,如理。什麼理呢?真實,好好的修觀,依法華經為觀行,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觀行。「當知此人等,近於佛智慧」,說法華經成佛就是這個含義,他讓你得到佛智慧了。最初是近,近而能修,修而能成就。

【若人說此經。應入如來室。著於如來衣。而坐如來座。處眾無所畏。廣為分別說。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若說此經時。有人惡囗罵。如刀杖瓦石。念佛故應忍。】

「若人說此經,應入如來室」,凡說法華經應當到如來的地方去說,就是入如來室。「著於如來衣,而坐如來座」。「處眾無所畏」,演法華經在大眾當中無所畏懼。一般的說法有所畏懼,不論說什麼經都如是。但是你要修觀,從慈悲心宣揚如來的教法。自己要成佛,同時亦願發願讓一切眾生都成佛。無所畏懼,分別廣說。「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具足三種,一個柔和忍辱,一個法空為座,但是以大悲心為室。「若說此經時」,在你說法華經的時候。有些惡人來罵,惡口來罵你,或者刀杖瓦石加諸你身上,你想到念佛,忍耐,忍受。

【我千萬億土。現淨堅固身。於無量億劫。為眾生說法。】

佛是自稱說我在無量千萬億的國土當中,現的是清淨的堅固的身。這是指法身說的。在很長的時間,於無量億劫,為眾生說法。這也有化身,也有報身。

【若我滅度後。能說此經者。我遣化四眾。比丘比丘尼。及清淨士女。供養於法師。】

「若我滅度後」,假使我滅度了。我的弟子「能說此經者,我遣化四眾,比丘比丘尼及清淨士女,供養於法師」,我就派我的弟子來供養這個說法華經的法師。

【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若人欲加惡。刀杖及瓦石。則遣變化人。為之作衛護。】

「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說法得有聽眾。沒有聽眾,我集合一切眾生,讓我弟子集合來聽法。「若人欲加惡」,有人加惡,加誰?加給法師。加惡,或是打他,不許讓他說,或者刀杖,或者瓦石。那我就派化人給他作衛護,護持說法的法師。

【若說法之人。獨在空閑處。寂寞無人聲。讀誦此經典。我爾時為現。清淨光明身。若忘失章句。為說令通利。】

「若說法之人,獨在空閑處,寂寞無人聲,讀誦此經典」。假使在幽靜處讀誦法華經的時候,這時候佛就出現了,或者是清淨光明身,現光明。你見著光或是見著什麼,那是佛現身了,佛以光明為身。若是你誦誦的忘了,句讀不清楚,佛就加持你,令你通利。講經講得講不下去了,那佛就來加持你了,讓你通利。

【若人具是德。或為四眾說。空處讀誦經。皆得見我身。】

若人讀誦法華經的,或是你自讀,讀讀斷了,想不起來了,佛就現身了,讓你想起來。

【若人在空閑。我遣天龍王。夜叉鬼神等。為作聽法眾。是人樂說法。分別無罣礙。諸佛護念故。能令大眾喜。】

或是講說當中、讀誦當中,遇著有什麼難了,說法當中有障礙,佛就遣天龍王夜叉鬼神,八部鬼神眾來護持你。「是人樂說法,分別無罣礙」,只要你能演法華經,不必恐怖,不必認為有障礙,佛會派八部鬼神眾,乃至派人加持你,諸佛護念。「能令大眾喜」,聞經的人都生歡喜,都願親近法師。

【若親近法師。速得菩薩道。隨順是師學。得見恆沙佛。】

專門演法華經的法師,隨順他來學法華經,以此能見恆沙一切諸佛。

法師品就完了,以下是見寶塔品。每逢一說法華經,多寶如來的寶塔就現了,這是多寶如來的願力。說說寶塔品的大義。咱們這個法華經,每逢一演法華經,地下就出現寶塔。多寶如來為聽法華經,護法華經。在印度話塔叫塔婆。塔婆的意思,就是寶塔的意思,我們把它翻過來,就直接翻成寶塔。又含什麼意思呢?靈廟。塔就是廟,塔就是寺院,靈感的廟。在我們華言又翻支提,支提專指塔寺說的。支提是什麼含義呢?這個身體沒有骨頭。咱們人身上都得有骨頭吧?沒骨頭,這個身成就不了。說它不是人骨頭成的,是法身,以法為身。這個塔就代表了生處、得道、轉法輪、入滅。多寶如來一個塔,就代表了他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得成佛,轉法輪,乃至入涅槃。塔的含義很多,翻譯也很多。或是一般的塔裡頭有舍利,寶塔。你擱一部法華經,比什麼寶都靈。這個法華經佛說的,不要在這個塔裡頭擱我的舍利,擱一部法華經就好了。多寶如來隱現的意思,主要就說哪兒有講法華經,多寶如來就到那去聽法華經。有現,有不現。不現,就是隱了。現,就是現現,證明。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諸幡蓋。以金銀琉璃硨磲碼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高至四天王宮。】

佛在說法華經的時候,在佛前現了個七寶塔。塔有好高呢?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莊飾,塔上有種種的寶。「五千欄楯」,那些護塔周圍的欄杆。每個塔裡頭有個小龕,一個小龕、一個小龕,龕室有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塔外頭掛的那個幢幡。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一個多寶塔有一萬億個鈴鐸。鈴鐸,就是小鐘。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這是妙香。香是表德的,表佛的道風的,有的四諦、十二因緣。上頭掛的那個鈴,所有響聲就等於代表說法。還有金銀琉璃硨磲碼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這個塔高到四天王宮之上。

【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餘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千萬億眾。以一切華香瓔珞幡蓋伎樂供養寶塔。恭敬尊重讚歎。】

「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寶塔出現的時候,三十三天。帝釋天總說的,帝釋天的周圍四方有四天,每一天都有八部鬼神,四八三十二,加上帝釋天的玉皇大帝,帝釋天王,這是三十三天。天的最初,欲界的帝釋天。在三十三天像下雨一樣的,不是雨,是下的華,這些華是供養寶塔的。其餘的天龍八部,還有人非人等千萬億眾,就是在這個世界。佛說法華經,多寶如來寶塔出現,三十三天的供養。供養就是瓔珞、寶蓋、香。

【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嘆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為大眾說。如是如是。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

這個時候寶塔出大音聲,塔裡出音聲。沒見著身,沒現身,光聽到音聲,在塔裡出的音聲。讚歎釋迦牟尼佛善哉善哉,說太好了。善哉就是好的意思,太好了!太好了!什麼好呢?釋迦牟尼世尊,以平等的大智慧教菩薩法,就是演說妙法蓮華經。一切佛護念釋迦牟尼佛,以平等的大智慧教授菩薩的法。教授菩薩法,就是成佛法。妙法華經,沒拿蓮華做比喻,叫妙法華經。為大眾說,如是如是。

這些話是多寶如來說的,在塔裡頭說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都是真實的,皆是真實法。多寶如來來證明,他發的願,凡是諸佛演法華經的時候,他都要出現。這種意思就形容著法身平等,釋迦牟尼佛說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一切眾生本來也是佛,迷了!這是法身平等的意思。佛佛道同,佛與佛之間沒有差異。同時多寶如來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華經都是真實的,沒有虛妄的。佛佛都如是。這是讚歎,太好了!太好了!釋迦牟尼佛以平等的大慈大悲大慧來演說法華經,專門教大菩薩宣揚讚歎妙法蓮華經。一切十方諸佛護念的,都在護念妙法華經。釋迦牟尼佛如是說,十方諸佛都如是說,如是如是之法,如是法華經之法。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今天就講到這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典的修行內涵,只有兩個字,就是妙法。我們怎麼...

日日熏修淨土法門,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夢見寶塔,而湛生。幼試...

學《法華經》對修淨土有哪些好處

《法華經》當然最重要就是理觀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點...

你是滅色取空,還是離相清淨

假觀的智慧,第一個就是相狀。因為如是相,你才能夠產...

竭誠受持《法華經》得感應

《竭誠方獲實益論》中的再一則,講到受持《法華經》。...

找到成佛的因地

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以後很喜歡打坐。他剛出家,什麼事...

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這個理觀的智慧所帶動的有六個階段。 一、理即佛。一切...

虔誠讀誦《法華經》的不可思議感應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因經中宣講法義至高無...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

家裡出事,你要給他迴向

大乘經教好多都是,最初你所學的經論,都要你好好地保...

你不貪了,苦就沒有了

一切眾生在怖畏當中、衰惱當中、憂患無明的暗蔽當中,...

一切時處勤誦地藏菩薩名號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可以說也是指我們;雖不為求...

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發願持守五戒

一、不殺生 意識到毀滅生命所帶來的痛苦,我發誓養同情...

為什麼痛苦時念觀音菩薩卻未有見效

問: 法師你好!弟子便秘時痛苦不堪,默念、大聲念南無...

如何吃素及吃素與學佛關係

先略說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與佛教之關係。素食指不...

聖嚴法師《健康的工作態度》

人類為了生存活口,必須賺取活命的衣食,農耕時代的人...

這些行為根本稱不上是「精進」

每天念佛多少萬聲是不是精進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

【推薦】在日常生活中,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方法

如果我們想在臨終時順利地往生,那就必須在平時做好充...

智者大師的生平與臨終往生事蹟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陳,河南潁川人。母親懷孕時...

大安法師:經常做惡夢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弟子經常做惡夢、怪夢,不知該怎麼辦...

【東林原創漫畫】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選自《紀文達公筆記摘要》...

愛是一種支撐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逃難的人...

佛現相來垂手接引,如何判斷是佛是魔

問: 佛現相來垂手接引,怎敢相信是佛是魔?當下心該如...

用佛像來代替qq頭像

近來看到很多佛友的QQ頭像,各種各樣的都有。有男人的...

【佛教詞典】八種旋轉釋

謂密教用以解釋經文之八法。即:一字釋多、多字釋一、...

【佛教詞典】唯識

【唯識】 梵語 Vijnapti-matrata、音譯毗若底摩坦喇多...

【視頻】江西修水黃龍寺

江西修水黃龍寺

【視頻】《藥師經》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

《藥師經》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