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夢參老和尚:妙法蓮華經

夢參老和尚  2021/11/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19講

【爾時四眾。見大寶塔住在空中。又聞塔中所出音聲。皆得法喜。怪未曾有。從座而起。恭敬合掌。卻住一面。】就在演說法華經這個時間,突然間從地上出一個大寶塔,生在空中;塔裡頭發出聲音,聲音就讚歎說法華經。與會的大眾感覺這個事情很驚異,就是這類事情很沒有,突然發現。

【爾時有菩薩摩訶薩。名大樂說。知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湧出。又於其中發是音聲。】有菩薩摩訶薩名大樂說,知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心之所疑,什麼原因,怎麼說法華經顯出一個大寶塔來?大樂說菩薩就問佛,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湧出,寶塔內中發出音聲。

【爾時佛告大樂說菩薩。此寶塔中。有如來全身。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國名寶淨。彼中有佛。號曰多寶。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願。若我成佛。滅度之後。於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湧現其前。為作證明。讚言善哉。】

大樂說菩薩啟問,佛就告訴他了。爾時佛告大樂說菩薩說,這個寶塔裡頭有如來的全身。如來的全身,不是舍利。咱們一般的寶塔是舍利,這是如來的全身舍利。「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說這個塔的來處。從此往東方過無量千萬億,過這麼多世界。有一個世界國名叫寶淨,寶淨世界,就是那世界的名。同時彼中有佛,寶塔裡頭有佛的全身,號曰多寶,佛號名曰多寶。在多寶佛行菩薩道的時候,他發過願,在他行菩薩道的時候發的願。什麼願呢?他說我若成佛的時候,成了佛,說法,利益眾生,般涅槃。在我般涅槃的時候,我這個身,就是這個色身化身不壞,永遠不壞。只要十方國土,哪個地方有說法華經,我就現前。在我涅槃之後,應該給我修一個塔廟,我就住在我這個塔廟當中,哪地方講法華經,我就湧現其前,證明說法華經,而且讚歎。

【彼佛成道已。臨滅度時。於天人大眾中。告諸比丘。我滅度後。欲供養我全身者。應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願力。十方世界在在處處。若有說法華經者。彼之寶塔皆湧出其前。全身在於塔中。讚言善哉善哉。大樂說。今多寶如來塔。聞說法華經故。從地湧出。讚言善哉善哉。】

我成佛道已來,滅度之後,在這天人大眾之中,告諸比丘。跟他那些弟子說,我滅度之後,不要火化,就把我的全身肉身修個大塔,住在塔裡面。多寶如來以這個神通的願力,過去發願的願力,再假他成佛之後有神通力了,他想住就住。同時也證明佛佛都如是,十方的世界在在處處,不論任何處任何時間,有演說法華經的,我就從地而湧出,我的全身在於塔中,讚言善哉善哉。大樂說。佛又給說這道因緣,為什麼出現個大寶塔?這是多寶如來的願力,人家一講法華經的時候,他就現了。「今多寶如來塔」,現在現這個大寶塔是多寶如來塔。從地湧出是要聽法華經,聞說法華經從地湧出。讚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這個事情極吉祥了、極美好了。

【是時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願欲見此佛身。】「是時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言」,因為佛神力加持他,加持大樂說菩薩,他就向佛說,我們想見見此佛身,「我等願欲見此佛身」,我們想見見多寶佛。這是億萬萬劫前,古佛了!同時大樂說菩薩說多寶佛離現在不曉得多少億萬萬劫了,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子,這樣一個意思。

【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是多寶佛。有深重願。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

因為過去多寶佛有深重的願力,發過這樣願,所以有這個寶塔,此地講法華經,他來聽法華經來了。「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這個是佛跟大樂說菩薩說的,說想見可以,但是多寶佛有個願力,要想見他身,見他的法身,見他的化身,示現給大眾;「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當時說法的佛,他的現身在無量世界所有的化身要集中一身,都集中在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這是多寶如來的願力。所以大樂說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說,我們想見見多寶如來。佛就跟大樂說菩薩說,見,得我把我的分身諸佛,我在十方世界說法的所有分身諸佛。只在法華經佛這樣提,其他經佛沒這樣說過。佛怎麼提的呢?佛說要見多寶佛塔,我得把我所有的化身,在無量世界說法的化身,都集中到一起,回歸一身,這個時候你才能見多寶佛,不然佛不會發聲的。

【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大樂說菩薩就請佛把你的所有化身都集中一起吧!大家聽聽釋迦牟尼佛的化身。除法華經之外,其他經沒這樣說。咱們所見的釋迦牟尼佛,只在娑婆世界印度這個國家說的。其實就在這個同時,釋迦牟尼佛在無量無邊的世界當中,無量的化身。現在為了滿足多寶佛的願,為了滿足大樂說菩薩想見多寶佛的願,佛就收攝他所有的化身。

【爾時佛放白毫一光。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彼諸國土。皆以玻璃為地。寶樹寶衣以為莊嚴。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遍張寶幔。寶網覆上。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為眾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處。亦復如是。】

從我們這個現在世界,向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每一沙一尊佛的化身說法,這個佛是無量數的了。誰呢?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彼諸國土,皆以玻璃為地」,所有那些國土都是以玻璃為地,寶樹寶衣以為莊嚴,都有千萬億菩薩圍繞,充滿其中,而且遍張寶幔,寶網覆上。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同時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為眾說法。僅說一方。東方如是,南方、西方、北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加上上方、下方,十方諸佛。白毫相光所照之處,全如是。這個白毫相光是釋迦牟尼佛放的白毫相光。十方那些諸佛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

【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每一方諸佛都跟他在會的那些大菩薩說,「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為什麼要去娑婆世界呢?因為釋迦本佛的光召,用光來召他們。

【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琉璃為地。寶樹莊嚴。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藪。燒大寶香曼陀羅華遍佈其地。以寶網幔羅覆其上。懸諸寶鈴。唯留此會眾。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寶樹下。一一寶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爾時諸佛。各於其座結跏趺坐。如是展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而於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

這個時候娑婆世界就變了,不是現在咱們這五濁惡世了。變什麼呢?清淨。「琉璃為地」,跟那淨佛國土莊嚴的是一樣的。「寶樹莊嚴,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藪,燒大寶香」。這個國土全變了,全是淨佛國土,沒有村營聚落,什麼都沒有,大海山川都沒有了。就等於香世界,也燒的大寶香。「曼陀羅華遍佈其地,以寶網幔羅覆其上」。形容這娑婆世界都變了,神變。唯留此一法會,說法華經法會。「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召集所有的釋迦牟尼佛化佛,每位化佛都帶一位大菩薩作侍者,來到娑婆世界。各各都住於寶樹之下。這個寶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師子座非常高,高五由旬,不是人間肉眼所能看到的;也是以大寶莊嚴飾。爾時諸佛各於其座結跏趺坐,十方來的釋迦牟尼佛都結法座,坐在三千大千世界。而於釋迦牟尼佛的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釋迦牟尼佛分身不可知數。這僅是舉一方,舉個東方,其他的十方都如是。

【時釋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嚴飾。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種種諸寶以為莊校。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

「時釋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他自己的分身回來到這個世界容不下了。佛以神通力,「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講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每一方都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沒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所化的國也是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嚴飾。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種種諸寶以為莊校。沒有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目真鄰陀是個龍王的名字,就是目真鄰陀龍王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就是一個佛國土,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變了。這時地不是土地了,都是寶的,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

【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復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爾時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中諸佛。各各說法。來集於此。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於八方。爾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

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復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沒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把這個所示現的國土天人都移轉了,移到別的國土去。所有化的國土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沒有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就是這個世界整個的變了,變成寶地了。原來有的把他們遷出去了,遷到別的地方去了。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爾時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中諸佛。這個佛是無數的,拿百千萬億恆河沙,一沙一佛,來了這麼多佛;而且各各說法,來集於此。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上、下,十方的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佛。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

【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各齎寶華滿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詣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所。如我辭曰。少病少惱。氣力安樂。及菩薩聲聞眾。悉安隱不。以此寶華散佛供養。而作是言。彼某甲佛。與欲開此寶塔。諸佛遣使。亦復如是。】在這個時候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每一個佛都帶一個大菩薩,大菩薩就是侍者。讓這個大菩薩來問訊世尊,向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本佛。各齎寶華滿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詣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所,如我辭曰;照著我說的去說。佛派那個侍者,跟侍者說。問訊釋迦牟尼佛,少病少惱,氣力安樂,及菩薩聲聞眾,悉安隱不。你所化的這些眾生安穩不安穩?以此寶華散佛供養,而作是言,彼某甲佛。各有各的佛名號。與欲開此寶塔,諸佛遣使,亦復如是。都來集會,就是想要開此寶塔,見見多寶如來。

【爾時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各各坐於師子之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即從座起。住虛空中。一切四眾。起立合掌。一心觀佛。於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大城門。以右指開。表用權也。開塔表開權。見佛表顯實。即是證前。又將開後。故以如卻關鑰表卻障。開大城門密表開跡也。】爾時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沒有不來的,都來了。悉已來集,就是釋迦牟尼佛在無量世界所有的化佛,都來集此娑婆世界,都各坐於師子之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所有來的佛欲願跟本佛一樣的,大家都同意,願意為開寶塔而來。我們此土的釋迦牟尼佛從他的法座起來,住虛空中。佛一起來了,所有與會的大眾、四眾弟子全部都起來合掌,一心觀佛。觀佛是觀釋迦牟尼佛在座上起來,到空中做什麼呢?開大寶塔。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把七寶塔那個門給打開了。出大音聲,放大音聲。這個音聲就是開寶塔,那個鑰匙把它開了,像開城門一樣的,開大城門,寶塔的門,寶塔像城一樣。

【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嘆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在這個時候所有與會的大眾,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這個億萬億萬劫的年代了,沒法計算年代,不但見其身,而且多寶如來說話了,又聞其言,善哉善哉。多寶如來讚歎釋迦牟尼佛說很好、很好,釋迦牟尼快說是法華經。我來是聽法華經來的,你快說法華經吧!我為了聽法華經故而來至此。這些大眾都聽見了,這是過去無量無量劫已經坐化的佛。同時這正顯佛佛道同,佛沒有涅槃,佛佛都沒有涅槃,遇緣就應,無緣就隱。多寶如來這個緣成熟了,遇人講法華經。哪有講法華經的(不是咱們講,是佛),佛佛講法華經的法會。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的佛,說話了,說如是言,嘆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散給他們。

【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門打開了,多寶如來就請釋迦牟尼佛坐吧!同坐此一座。釋迦牟尼佛就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那個座很大了。每個佛座都很大。

【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坐高遠。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

這個時候法會當中,「爾時」,就是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開了寶塔,多寶如來請他坐,分半座於釋迦牟尼佛,二如來同在這個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各作是念」,與會大眾都有這樣的想法。「佛坐高遠」,佛坐離我們太遠了。同時佛是升虛空中開寶塔的,這樣子離這個會裡頭就很遠了,生到高空去了。大眾都坐著祈禱,念就是祈禱,希望佛別坐得太遠了。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我們現在在地上,兩位如來都在坐最高最高座,距離我們太遠,我們見不到了,希求佛把我們所有與會大眾,大家都升到虛空中去。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就在寶塔四維了,把寶塔包了。

【以大音聲。普告四眾。誰能於此娑婆國土。廣說妙法華經。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以大音聲,普告四眾,誰能於此娑婆國土,廣說妙法華經。沒有蓮華,題目蓮華是形容的,經裡頭沒有蓮華。廣說妙法華經,今正是時。這是釋迦牟尼佛。同時演法華經,廣說,現在就是時候,因緣成熟了。如來不久當入涅槃,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告訴大眾,我說完法華經,我就會圓寂了,入涅槃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就是這個妙法蓮華經現在有人承受了,演說妙法蓮華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在寶塔中。尚為法來。諸人云何。不勤為法。此佛滅度。無央數劫。處處聽法。以難遇故。彼佛本願。我滅度後。在在所住。常為聽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用偈言再說一遍。聖主世尊,雖久滅度。這個「聖主世尊,雖久滅度」,是指多寶如來說的。「在寶塔中,尚為法來」,滅後了這麼久了,住在寶塔裡頭,為了這地方演法華經,他又來聽法華經來了。「諸人云何,不勤為法」,佛就對與會這些菩薩,乃至現在都授記了,都是菩薩,應當勤為法華經。「此佛滅度,無央數劫」,多寶如來滅後這個時間沒法計算,時間太長了,無央數劫。「處處聽法」,但是只是演法華經,這種殊勝因緣難遇。彼佛的本願,說多寶佛的本願,我滅度後,在在所住,常為聽法。滅度即沒滅度,哪地方有說法華經的,我就到哪去聽法。

【又我分身。無量諸佛。如恆沙等。來欲聽法。及見滅度。多寶如來。各捨妙土。及弟子眾。天人龍神。諸供養事。令法久住。故來至此。為坐諸佛。以神通力。移無量眾。令國清淨。諸佛各各。詣寶樹下。如清淨池。蓮華莊嚴。其寶樹下。諸師子座。佛坐其上。光明嚴飾。如夜闇中。然大炬火。身出妙香。遍十方國。眾生蒙熏。喜不自勝。譬如大風。吹小樹枝。以是方便。令法久住。】

「又我分身,無量諸佛」,釋迦牟尼佛說他自己,我這個分身的諸佛無量無量,十方召集來了。「如恆沙等」,那些十方來的諸佛,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佛。來這來做什麼呢?要見多寶如來,也是來聽法華經;同時也為了來見見滅度這麼久的多寶如來。他們都離開他們本捨的妙土。每尊佛的國土莊嚴都是妙土。還有離開他們那些弟子,離開那些天人龍神,諸供養事。為什麼?「令法久住」,一切諸佛都加持,令法華經常住世間。「故來至此」,所以才來到現在法華會的道場。「為坐諸佛」,為了請諸佛來這坐。我以神通力,釋迦牟尼佛說的。請諸佛來坐,地點容納不下,所以我以神通力移無量眾到別處去了,這些個與法華無緣,含義就是這個意思;移無量眾,令到其他的國土去了。「諸佛各各,詣寶樹下」,所有來的諸佛化佛都在寶樹之下,坐法座而坐。「如清淨池,蓮華莊嚴。其寶樹下,諸師子座,佛坐其上,光明嚴飾」,這是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化佛。「如夜闇中,然大炬火」,佛身都是光明的,就像黑暗中燃起了大光明的火炬一樣的。來的每尊佛身上都出種妙香,遍十方國。這十方國,就是遍滿世界十方國土。「眾生蒙熏」,一切眾生蒙諸佛的熏習故,銷業障了,都歡喜不自勝。「譬如大風,吹小樹枝,以是方便,令法久住」,諸佛加持使此法常住世間。

【告諸大眾。我滅度後。誰能護持。讀說斯經。今於佛前。自說誓言。】「告諸大眾,我滅度後」,釋迦牟尼佛就跟與會所有的說。「誰能護持,讀說斯經」,我滅度之後,你們誰來護持法華經?現在你們發願,「今於佛前,自說誓言」,都發個誓願吧!護持法華經。

【其多寶佛。雖久滅度。以大誓願。而師子吼。多寶如來。及與我身。所集化佛。當知此意。諸佛子等。誰能護法。當發大願。令得久住。】「其多寶佛,雖久滅度」,舉多寶佛作證明,多寶佛於過去無量劫前滅度諸佛了,尚且以大誓願而師子吼。多寶佛不是表示我來聽法華經嗎?這是師子吼。多寶如來及與我身,再加上所集的化佛。「當知此意」,都明白了,都懂得這種道理。「諸佛子等」,就說法華會上的一切弟子。「誰能護法,當發大願,令得久住」,令這法華經常久住世間。這是佛勸這些菩薩、與會的人都要發大願心,來護持法華經。

【其有能護。此經法者。則為供養。我及多寶。此多寶佛。處於寶塔。常游十方。為是經故。亦復供養。諸來化佛。莊嚴光飾。諸世界者。若說此經。則為見我。多寶如來。及諸化佛。】「其有能護,此經法者,則為供養,我及多寶」,若是有人發願護持這部經的,那就是以這個願力來供養我和多寶佛。「此多寶佛,處於寶塔,常游十方,為是經故」,多寶佛原住多寶佛塔裡面的,因為他要護持法華經,常游十方,哪一方有說法華經的,他就到哪方去了。同時也在供養一切的化身諸佛,莊嚴光飾,諸世界者。若說此經,則為見我,多寶如來,及諸化佛。哪地方演法華經,釋迦牟尼佛說的,哪地方就見我釋迦牟尼佛,乃及多寶佛塔,乃及我所有的化身佛。

【諸善男子。各諦思惟。此為難事。宜發大願。】「諸善男子,各諦思惟」,與會的這些菩薩眾好好想一想。如諦思惟,就是如理。這個如理,咱們可以把它解釋如華嚴經的入一真法界。這種的很希有的、很難得的,「此為難事」,難遭難遇。「宜發大願」,佛勸與會的大眾要把這個法永遠流通,不讓它斷,你們都要發大願來護持此法。

【諸餘經典。數如恆沙。雖說此等。未足為難。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假使有人。手把虛空。而以遊行。亦未為難。於我滅後。若自書持。若使人書。是則為難。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於梵天。亦未為難。佛滅度後。於惡世中。暫讀此經。是則為難。】

除了法華經外,其他的經典多得很,數如恆沙。「雖說此等,未足為難」,要演其他一切法沒什麼困難的;但是唯有說法華經就困難了。「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你的神力能把娑婆世界擲到他方國土去,這個不算困難。「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用足指一點大地,就把大地轉移走了,這也不算難。「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說這些都不困難,最後說法華經那就困難了,是這個含義,獨顯法華。佛滅度之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就是佛說這段經的意義,所在的目的。佛滅度後,在這五濁惡世當中,還能說此法華經,是則為難。這個非常難,就是一切因緣不能成熟。「假使有人,手把虛空」,手攥著虛空,「而以遊行」,虛空怎麼攥?形容詞!不可能的事。能了,發現了,這也不算難。但是我滅度之後,若有書寫持誦法華經的,那就難了。或者若使人書,請人家寫,是則為難。「若以大地,置足甲上」,把整個大地擱你腳的腳指甲蓋上,升到梵天上去,亦未為難,這個事都很容易。但是若在佛滅度後,於惡世中,暫讀此經;不是常時受演,暫時讀讀法華經,是則為難,就是很困難很難得辦得到。

【假使劫燒。擔負乾草。入中不燒。亦未為難。我滅度後。若持此經。為一人說。是則為難。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令諸聽者。得六神通。雖能如是。亦未為難。於我滅後。聽受此經。問其義趣。是則為難。若人說法。令千萬億。無量無數。恆沙眾生。得阿羅漢。具六神通。雖有是益。亦未為難。於我滅後。若能奉持。如斯經典。是則為難。】

「假使劫燒」,假使遇到三劫火災燒燃的時候,「擔負乾草,入中不燒」,擔一擔乾草入到火宅裡頭而沒燒,「亦未為難」,這個事也不算難。但是若我滅度後,若持此經,持此法華經,為一人說,是則為難。一再地推崇說此法華經難遭難遇,就這個含義。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令諸聽者,得六神通,雖能如是,亦未為難。於我滅後,聽受此經,問其義趣,是則為難。「若人說法,令千萬億,無量無數,恆沙眾生,得阿羅漢,具六神通,雖有是益,亦未為難」。若能夠說法,把無量無數恆河沙眾生都度了,讓他們得阿羅漢果,證得六種神通,這個利益很大很大了。但是容易做到,亦未為難。「於我滅後,若能奉持,如斯經典,是則為難」。這都是推崇法華經甚深深遠的意思,把很多為難的絕對做不到的事,拿作比喻。比喻什麼?比喻遇著法華經、說法華經非常難。

【我為佛道。於無量土。從始至今。廣說諸經。而於其中。此經第一。若有能持。則持佛身。】「我為佛道,於無量土,從始至今,廣說諸經」,在無量的國土之中,說了很多的經卷。雖說這麼多經,但是以法華經為第一。「若有能持,則持佛身」,持法華經等於持佛身功德一樣的。

【諸善男子。於我滅後。誰能受持。讀誦此經。今於佛前。自說誓言。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則歡喜。諸佛亦然。如是之人。諸佛所嘆。】佛就叫所有與會大眾發願,當著我、當著多寶佛前發願。發願什麼?受持法華經。「此經難持」,就是法華經難得受持、難得遇到。若有人暫持者,就是很少時間受持。「我則歡喜,諸佛亦然」,我與十方諸佛都歡喜讚歎。

【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行頭陀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能於來世。讀持此經。是真佛子。住淳善地。】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行頭陀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能於來世,讀持此經,是真佛子,住淳善地,純而無雜的,是真正的善地,就是佛地。

【佛滅度後。能解其義。是諸天人。世間之眼。於恐畏世。能須臾說。一切天人。皆應供養。】佛滅度後能解法華經的義理的,能解其義的,是諸天人,世間之眼,於恐畏世,能須臾說;在非常困難的末法時間,五濁惡世,眾生的邪見非常嚴重,還能夠說法華經的;一切天人,皆應供養。

多寶佛塔品完了,以下第十二品,提婆達多品。這品說如來在往昔求法的時候、學法的時候,提婆達多與佛作為善友,因此這品就是佛給提婆達多授記,說提婆達多要成佛。因為在佛在世的時間,所有佛弟子都知道提婆達多是害佛的、出佛身血的,身陷地獄的;現在佛給他授記,得未曾有。 提婆達多是個什麼人呢?過去無量劫都是與佛在一起的。佛出世在印度的時候,提婆達多也是佛的堂弟,阿難的親哥哥。釋迦牟尼佛的父王叫淨飯王,提婆達多的父親是斛飯王,等於堂弟兄,還是在一家,還是在一起。但是他盡跟佛唱反調,表示不信佛,不信釋迦牟尼佛。他也行道,他也領好多弟子,他跟阿闍世王,阿闍世王護他的法,經常的害佛。最後因為出佛身血,他在一個高山上,在佛經行的路上,他看佛過來,他把大石頭推下山來,沒有砸到佛身,砸到佛的腳,腳上出血。出佛身血,立下地獄。地獄就現了,他下地獄去了。在法華經可就另一回事了,佛給他授記。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沒有懈怠,沒有疲倦。

【於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在很多劫中,就是很長時間吧!我都是做國王。為了發願求無上菩提,心不退轉;並沒有戀著王位,從來是以求法華經為主的,專指法華經說的。也修諸行。這個心不退轉,就是於成佛道上從來不退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從來沒退心。都做些什麼事?

【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佈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為了滿足六波羅蜜,勤行佈施,對什麼都沒有吝惜的,都能捨得。捨、得,捨是捨一切;得是什麼?得成佛。我們經常告訴人家說:你捨得、捨不得?要想得得捨,捨了才能得。不捨,什麼也得不到。心無吝惜。乃至世間的物相,象馬,這屬於車乘的,七珍,國家,城池,妻子,奴婢,僕從。這叫外施。頭目髓腦,身肉手足,這是身的肢分,都能捨。為了什麼?求妙法。

【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為於法故。捐捨國位。委政太子。擊鼓宣令。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在我出世的那個時間,人民的壽命無量。為於法故,捐捨國位。不做國王,把國王讓給人家,當然不會戰爭了。或者是把政治事務委託他自己的兒子,委託太子。擊鼓宣令,四方求法。告訴大家為什麼我辭去王位,我為著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誰能給我說大乘法,我願意給他當奴隸,終身供給走使,給他當奴。

【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若不違我。當為宣說。王聞仙言。歡喜踴躍。即隨仙人。供給所須。採果汲水。拾薪設食。乃至以身。而為牀座。身心無倦。於時奉事。經於千歲。為於法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你能給我當佣人嗎?給我當奴才?你肯給我當奴才,我就給你說,宣說妙法。這個國王聽見這個仙人說,他歡喜踴躍,就隨這個仙人給他當奴才去了。「供給所須」,給他洗衣服、做飯、汲水、撿柴火,乃至以身為牀座。仙人若疲乏了,他往地上一幹啥,讓仙人拿他當牀座坐。這樣的身心都沒疲倦。「於時奉事」,這樣的照顧仙人,給仙人當奴才,做了一千歲。一千歲就指一千年的意思。「為於法故,精勤給侍」。為了什麼我要這樣做呢?因為求法。「令無所乏」,令這個仙人他要什麼都供給他什麼,無所乏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念過去劫。為求大法故。雖作世國王。不貪五欲樂。椎鐘告四方。誰有大法者。若為我解說。身當為奴僕。】「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關於這一段的意思佛再說一遍。「我念過去劫」,就在往昔往昔的時候。「為求大法故」,我為求妙法華經。雖然我作世間的國王,對於「財、色、名、食、睡」的五欲境界我不貪樂。我曾向四方像貼廣告那樣告訴大家,你們哪個有法,若跟我說法,我願意給你當奴僕。

【時有阿私仙。來白於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當為汝說。】這時候有一個叫阿私仙來白大王。這阿私仙就是過去的提婆達多。「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世間沒有的。「若能修行者,吾當為汝說」,你若肯修行,我給你說這個妙法。

【時王聞仙言。心生大喜悅。即便隨仙人。供給於所須。采薪及果蓏。隨時恭敬與。情存妙法故。身心無懈倦。普為諸眾生。勤求於大法。】「時王聞仙言,心生大喜悅,即便隨仙人,供給於所須」,給仙人當奴才去了。「采薪及果蓏」,就是供給他瓜果蔬菜的意思。「隨時恭敬與,情存妙法故」,為什麼?因為我的思想就是想得到妙法,因此身心不懈怠,也不疲倦。「普為諸眾生,勤求於大法」,勤求大法的目的是為化度眾生。

【亦不為己身。及以五欲樂。故為大國王。勤求獲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為汝說。】我亦不為己身,不是為我自己,也不為求五欲樂。「故為大國王,勤求獲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為汝說」。我成佛不是輕易而得到的,過去這樣子做,捨掉王位,給人當奴才,為了求法。

【佛告諸比丘。爾時王者。則我身是。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佛怕眾生起懷疑,提婆達多對佛是五逆的,他是大權示現,那時候他就具足了法華經的法來給佛說。佛那時候就沒有這法,向提婆達多求。

【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我因為提婆達多是我的善知識,我現在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這成了佛了,成等正覺,廣度眾生。我這個能成佛,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不然佛突然間給他授記,那大眾懷疑就大了,得說說因緣。佛說提婆達多不是惡人,是我的善知識。因為提婆達多,我得成佛。

【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沒說時間,「當得成佛」。成佛的佛號,號曰天王如來。十號具足的,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是十號。這個時候的世界,名天道世界。

【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髮緣覺心。恆河沙眾生髮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就是提婆達多將來成佛,佛號叫天王,天王佛。他成了佛,在世間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都說法華經。釋迦牟尼佛跟著提婆達多作善知識,就跟他學的是妙法華經。「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髮緣覺心」,就說提婆達多成天王佛的時候,有那麼多眾生證得阿羅漢果了,有那麼多眾生髮了緣覺心了,就屬於二乘。還有「恆河沙眾生髮無上道心」,就是發菩提心,成菩提果,得了無生忍,至不退轉。

【時天王佛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寶塔。高六十由旬。縱廣四十由旬。諸天人民。悉以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幡寶蓋伎樂歌頌禮拜供養七寶妙塔。無量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議眾生髮菩提心。至不退轉。】「時天王佛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寶塔,高六十由旬,縱廣四十由旬,諸天人民,悉以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幡寶蓋伎樂歌頌禮拜供養七寶妙塔」。七寶妙塔,就是提婆達多成佛圓寂之後,涅槃之後修的塔。正法住世,像法住世,涅槃之後修的,他法還在。不可思議的眾生,發菩提心,至不退轉。這是提婆達多成佛、住世、涅槃之後的事,佛不但給他授記,還給他授記他的圓寂之後。

【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佛告諸比丘,在未來的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為什麼佛在提婆達多授記的時候特別著重?因為與會大眾都知道提婆達多行五逆的,當生下地獄。佛授記的時候,這個提婆達多在地獄,現在提婆達多還是在地獄。但是他在地獄,可不像一般的眾生在地獄受苦難,是大權示現的。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人聽到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這個淨心信敬,一般人都知道提婆達多是行五逆十惡,出佛身血,身陷地獄。出佛身血,立即下地獄,就墮地獄去了,怎麼會佛還給他授記?所以佛特別的著重。你若是信仰,不要謗毀,你永遠不墮地獄、餓鬼、畜生,能夠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從這段授記的經文,佛以前是提婆達多給他授的妙法華經,佛的前生是跟提婆達多學的妙法華經。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受持法華經,求生極樂世界,就是蓮華化生。

【於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於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跟多寶佛來的,下方世界的,有位菩薩德號叫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行了,佛說完了,給提婆達多都授記了,好像我們業務完成,我們回去吧!跟多寶佛說還回我們原地方去吧!就是原國家去。

【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善男子。且待須臾。此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可與相見。論說妙法。可還本土。】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善男子,且待須臾;說你不要著急,等一會兒,還有事呢!「此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我這有位大菩薩叫文殊師利,「可與相見」,專說妙法華經的。他馬上就回來了,他到別處講妙法華經去了。可還本土,就是文殊師利一會兒而就回來了,你(多寶佛)跟他見一見。

【爾時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華。大如車輪。俱來菩薩。亦坐寶蓮華。從於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湧出。住虛空中。詣靈鷲山。從蓮華下。至於佛所。頭面敬禮二世尊足。修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

「爾時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華,大如車輪,俱來菩薩,亦坐寶蓮華,從於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湧出」。來菩薩,自然湧出的菩薩。誰呢?文殊師利。「住虛空中」,從大海湧出,住在虛空。從虛空中,來到靈鷲山。從他寶蓮華下,來到佛所。「頭面敬禮二世尊足」,釋迦牟尼佛跟多寶佛二世尊同在一個寶座上。文殊師利是乘著蓮華來的,沒有騎獅子,坐蓮華座來的,來到佛所。頂禮了兩位世尊已畢,「往智積所」,特別到智積菩薩慰問一下,互相慰問。慰問完了,卻坐一面。

【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仁往龍宮。所化眾生。其數幾何。】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說,仁者,你往龍宮所化的眾生其數幾何。你度了好多眾生?一定利益很大吧?度的很多吧?

【文殊師利言。其數無量。不可稱計。非口所宣。非心所測。且待須臾。自當證知。】「文殊師利言,其數無量,不可稱計」。當然這海里都是龍王,除龍王之外,還有魚、鱉、蝦、蟹都是的,海里的,海洋世界。但是我口裡頭宣不出來,用心裡頭測度也測度不出來;就是數字太多了,非語言非思量所能得到、所能表達的。且待須臾吧!你略等一下。「自當證知」,用事實證明你就會知道了。

【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湧出。詣靈鷲山。住在虛空。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今皆修行大乘空義。】「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湧出」,這都是文殊菩薩所度的。來到靈鷲山。詣就是到,到了靈鷲山,住在虛空。「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大家看到湧出這樣無量無數的菩薩,都是文殊菩薩到海里頭度的。具菩薩行,皆來論說六波羅蜜。原本是聲聞。在法華經,文殊菩薩專化聲聞人。在華嚴經,文殊菩薩也專化發菩提心的人。華嚴經在最後,文殊師利在福城東度了六千比丘,全是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行是聲聞行,修行是大乘空義。本發的菩提心,在蓮華的華中,演說大乘的事。

【文殊師利謂智積曰。於海教化。其事如是。】「文殊師利謂智積曰」,這時候文殊師利菩薩跟智積菩薩說,「於海教化,其事如是」。你問我到大海教化眾生的如何?你看見了,就是這樣子。

【爾時智積菩薩以偈讚曰。大智德勇健。化度無量眾。今此諸大會。及我皆已見。演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廣導諸眾生。令速成菩提。】「爾時智積菩薩以偈讚曰」,智積菩薩非常讚歎。「大智德勇健」,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大智、大德、大力。勇健說大力的,才能化度無量眾。「今此諸大會,及我皆已見」,不止我見,所有大會的都見到了。與會的大眾,多寶如來、釋迦如來,乃至於這些大菩薩都見到你度的這些人了。這是演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廣導諸眾生,令速成菩提。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了,成菩薩、成道太快了。

【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沒說別的法,只說妙法華經。

【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法華經的經義甚深微妙,是諸經中的寶,世所希有,世間上簡直很少很少,稀少的意思。「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有沒有眾生勇猛精進的勤修,很快就成佛?

【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文殊師利菩薩說: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女孩子,還是畜生,龍女,龍是畜生。但是他智慧很大,是利根的,能知道一切眾生的根、行、業。根是他過去的善根,行是他現在所行的,業是過去的積業,現在所造的業,修菩薩道的業。他得了陀羅尼,根本的總持。陀羅尼翻就是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這是陀羅尼的含義。所有諸佛所說的甚深秘藏,他全能受持。那就是有智慧,智慧無量。「深入禪定」,定力也無量,定力甚深。「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剎那就是一念之間,聞了法華經,發了菩提心,頓成佛果。辯才無礙,慈念眾生,把眾生看成了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心念法華,口裡演說法華。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成佛果了。這是文殊師利讚歎龍女。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智積菩薩對這個不太相信,有意見。「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就是這個世界,現在我們對的釋迦佛。「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經過無量無量劫那麼長的時間,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過。「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極小像芥子那麼大的地方,都是釋迦牟尼佛捨身命處。為什麼?為了利益眾生,發菩提心,行菩提道,然後才能成就菩提果的。不相信這個女子在須臾間就成正覺了,不會有這等事吧?便成正覺。智積菩薩表示不相信。

【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讚曰。】但是話還沒說完,「言論未訖」,就是語言還沒說完呢!就在智積菩薩跟文殊師利菩薩說話的時候,時龍王女忽現於前。說龍女,龍女就到了,突然間現前了。頭面禮敬,卻住一面。當然是禮多寶佛,禮佛了。

【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咸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他功德圓滿了,修德行圓滿了。「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咸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眾生都把他當成佛侍奉。「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他已證得菩提果了,唯佛與佛能證知。「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今天就講到這裡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典的修行內涵,只有兩個字,就是妙法。我們怎麼...

日日熏修淨土法門,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夢見寶塔,而湛生。幼試...

學《法華經》對修淨土有哪些好處

《法華經》當然最重要就是理觀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點...

你是滅色取空,還是離相清淨

假觀的智慧,第一個就是相狀。因為如是相,你才能夠產...

竭誠受持《法華經》得感應

《竭誠方獲實益論》中的再一則,講到受持《法華經》。...

找到成佛的因地

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以後很喜歡打坐。他剛出家,什麼事...

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這個理觀的智慧所帶動的有六個階段。 一、理即佛。一切...

虔誠讀誦《法華經》的不可思議感應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因經中宣講法義至高無...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

家裡出事,你要給他迴向

大乘經教好多都是,最初你所學的經論,都要你好好地保...

你不貪了,苦就沒有了

一切眾生在怖畏當中、衰惱當中、憂患無明的暗蔽當中,...

一切時處勤誦地藏菩薩名號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可以說也是指我們;雖不為求...

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發願持守五戒

一、不殺生 意識到毀滅生命所帶來的痛苦,我發誓養同情...

為什麼痛苦時念觀音菩薩卻未有見效

問: 法師你好!弟子便秘時痛苦不堪,默念、大聲念南無...

如何吃素及吃素與學佛關係

先略說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與佛教之關係。素食指不...

聖嚴法師《健康的工作態度》

人類為了生存活口,必須賺取活命的衣食,農耕時代的人...

這些行為根本稱不上是「精進」

每天念佛多少萬聲是不是精進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

【推薦】在日常生活中,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方法

如果我們想在臨終時順利地往生,那就必須在平時做好充...

智者大師的生平與臨終往生事蹟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陳,河南潁川人。母親懷孕時...

大安法師:經常做惡夢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弟子經常做惡夢、怪夢,不知該怎麼辦...

【東林原創漫畫】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選自《紀文達公筆記摘要》...

愛是一種支撐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逃難的人...

佛現相來垂手接引,如何判斷是佛是魔

問: 佛現相來垂手接引,怎敢相信是佛是魔?當下心該如...

用佛像來代替qq頭像

近來看到很多佛友的QQ頭像,各種各樣的都有。有男人的...

【佛教詞典】八種旋轉釋

謂密教用以解釋經文之八法。即:一字釋多、多字釋一、...

【佛教詞典】唯識

【唯識】 梵語 Vijnapti-matrata、音譯毗若底摩坦喇多...

【視頻】江西修水黃龍寺

江西修水黃龍寺

【視頻】《藥師經》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

《藥師經》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