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智者大師的生平與臨終往生事蹟

2024/05/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智者大師的生平與臨終往生事蹟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陳,河南潁川人。母親懷孕時,夢見五彩的雲煙,迴旋環繞在自己的心懷之間。等到誕生的時候,屋內突然光明照耀清淨明徹。生下以後,眼珠有兩個瞳仁,每當睡眠時必定合掌,坐的時候自然而然就面向西方。年紀稍大時,凡是見到佛菩薩形像一定頂禮跪拜,遇到僧人則心中虔誠外表恭敬。

到了十八歲,投靠湖南湘州果願寺的法緒法師出家,專門持誦《法華經》,並且通達律藏。個性好樂禪定的喜悅,後來前往山東光州的大蘇山,禮拜追隨慧思禪師,慧思禪師一見到智顗就說:‘過去你我同在靈鷲山一起聽聞《法華經》,由於這個宿世的因緣,使你今日又來此處相遇。'

慧思禪師接著就為他開示普賢行法的道場,並為他解說四種安樂行。智顗於是安住在大蘇山修習法華三昧。才經過三個夜晚,當智顗讀《法華經》,誦到藥王品的:’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時,身心的執礙豁然開朗,內心寂靜入於禪定,智慧明瞭清淨覺照,體悟了《法華經》的玄義,通達貫徹諸法實相。

陳朝廢帝光大元年(西元五六七年),智顗第一次到金陵(今南京),居住於瓦官寺,廣大普遍地宏揚禪法。

陳宣帝太建七年(西元五七五年),前往浙江臨海的天台山,結茅庵於北邊的山峰而居住在那裡。沒多久即奉皇上的詔命進入京城金陵。陳朝滅亡後,前往廬山去,後來又周遊荊州、揚州(湖北、江蘇)一帶。

隋文帝開皇十四年(西元五九四年),再回到天台山,前前後後總共建造寺院三十六所,佛像八十萬尊,親自度化而出家的有一萬四千名僧人。用錢贖取的捕魚網具,以及溪流池塘中的捕魚場共有六十多所,全部都把它們改成放生池,並且上書於京城令朝廷得知,使其嚴格禁止人民到放生池捉取網捕各種眾生。

智顗法師高尚的德行,不但令護法龍天致敬讚歎,無數的僧俗大眾都服膺遵從他的教化,佛陀的教法也因他的弘揚而大大興盛起來。當時的晉王楊廣(即後來的隋煬帝)歸依於智顗求受菩薩戒,尊奉敬稱智顗法師為「智者」,因此後人稱為「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曾經著述《淨土十疑論》,其最後一篇,開示說明「欣厭」兩字的意義。其文章說:凡是想要決定得生西方淨土的人,如果具有兩種「行」,必定可以得生彼國。哪兩種行呢?第一,厭離行。第二,欣願行。

何謂「厭離行」?凡夫從無始劫以來,為色聲香味觸、財色名食睡等五欲所牽纏束縛,輪迴生死於六道之中,受盡一切種種的痛苦,從來就沒有厭離五欲六塵的心,所以永遠沒有解脫的一天。

因此之故,我們應當常常觀察這個色身,裡面充滿了膿血屎尿,一切濁惡之物從身體的孔竅流露出來,染污不淨臭穢不堪。

《涅槃經》說:這個包藏種種臭惡如同城堡的色身,其中有愚癡無明的羅剎惡鬼,居住在這個身城裡面,有哪一個有智慧的人,會喜好愛樂這樣的身體呢?又有經典說:這個身體是所有眾苦聚集的地方,其中的一切事物都濁惡而不清淨,係縛背負了各式各樣的毒瘤膿瘡,根本毫無益處,乃至諸天的身體也是如此不淨和無益。

因此,凡是修行淨土的人,不論是步行或靜坐,不論睡眠還是清醒的時候,都要常常觀照這個色身,唯有痛苦毫無快樂,對於六道的生死輪迴,深深生起厭惡出離的心。縱使夫妻的房事不能立刻斷除,也要漸漸地生起厭離的念頭,並且對於這個色身要作七種不清淨的觀想。

第一,觀照這個愛好淫慾的色身,是從貪愛煩惱所生,這是根本上種子的不清淨。

第二,這個色身,是由父母赤白精卵交接和合而成,這是受生之處的不清淨。

第三,這個色身,懷孕時住在母親的胎胞臟腑之中,這是住處的不清淨。

第四,這個色身在母胎的時候,只飲母親的血液,這是飲食的不清淨。

第五,這個色身懷胎十月期滿之後,從產道中生出來,這是初生之處的不清淨。

第六,這個色身,表面以一層薄皮覆蓋在上面,而裡面則膿液污血到處充滿,這是整個身體都不清淨。

第七,這個貪淫慾的色身,死亡之後浮腫膨脹腐爛敗壞,這是究竟歸於不清淨。

觀照自身既然是如此臭惡,那麼觀察別人的色身,也是一樣的。因此能對於所愛戀的歡樂境界,男女的色身形體,深深生起厭惡出離的心,常常能夠觀照它們是不清淨的。能如是觀察思惟的人,他的淫慾煩惱自然而然漸漸減少。又必須發願:願我永遠脫離三界雜食,以及臭惡污穢膿血不淨的地方,遠離沉溺五欲男女的色身,願我獲得安樂國土清淨法性所生之身。這就是「厭離行」。

其次,所謂的「欣願行」,又分為兩種。

第一,先要明瞭發願往生淨土的意義和目的。

第二,觀察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的狀況,然後發起歡欣喜悅之心,發願往生安樂國土。

第一先要明瞭求往生的意義,就是為了要救拔一切眾生的煩惱痛苦。於是我們就要自我揣度思量:我今天沒有智慧和方便力,如果處在五濁惡世,煩惱境界強大熾盛,自己尚且要被業力所繫縛,淪落沉溺於三途(畜牲,餓鬼,地獄)的苦海當中,只要一下三途,恐怕就數劫之內無法超脫。

如此六道輪轉不停,無始劫以來未曾暫時休歇,我要到何時才能救度苦難的眾生呢?為了救度眾生,我應當求生淨土,親近諸佛諸大菩薩,若能證得無生法忍,才有能力在五濁惡世之中救脫眾生。

所以曇鸞大師在《往生論》的註解當中說:發菩提心者,正是願作佛的心。願作佛的心,則是攝受眾生皆得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國土的心。

另外,《往生論》又說:’期願往生淨土,必須具備兩種行,(一)、必須遠離三種阻礙進入菩提涅槃的障道法。(二)、必須獲得三種隨順菩提門的正法。

何為遠離三種阻礙進入菩提涅槃的障道法?

一是依智慧門,不只是追求自己的快樂,而遠離我執妄想貪著自身的染污心。

二是依慈悲門,誓願救拔一切眾生的苦難,遠離不願利益安樂眾生的心。

三是依方便門,憐憫一切眾生,想要給眾生快樂,遠離只求恭敬供養自身的心。

若能遠離三種阻礙進入菩提涅槃的障道法,則能得到三種隨順悟入菩提涅槃境界的行法。

一是「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追求種種的享受快樂。因為菩提涅槃是無貪染的清淨處,如果只為自身求安樂,則這種貪愛就染污了自己的身心,會障礙進入菩提涅槃之門。因此「無貪染的清淨心」,不為自身求安樂,才能隨順悟入菩提涅槃門。

二是「安清淨心」,是為了救拔眾生的苦難。因為無上菩提是究竟安隱一切眾生的清淨處,如果不作願發心救拔一切的眾生,令眾生遠離生老病死苦,即是違背菩提大悲門,因此「安清淨心」,要利益安隱眾生,才能隨順悟入菩提涅槃門。

三是「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證得無上菩提究竟涅槃。菩提涅槃是究竟常樂之處,若不作願發心令一切眾生證得究竟常樂的境界,則是遮障自他進入菩提涅槃之門。

因此「樂清淨心」,令一切眾生證得究竟常樂,才能隨順悟入菩提涅槃門。‘這個既能自我覺悟又能利益眾生的「無上菩提」,要如何才能夠得到呢?這就要靠著因為得生清淨國土、常不遠離諸佛世尊、親聞如來說法而證得無生法忍之後,才能夠在生死流轉的濁惡國土中,救度一切的苦難眾生。如此則能夠慈悲智慧圓融具足於自己內心,不離禪定而時常生起度化眾生的妙用,隨意自在變化無礙,這就是菩提正覺的心。以上就是願生淨土的意義和目的。換言之,就是發菩提心為了自利利他而求生淨土。

第二內在生起歡欣喜悅發願求生極樂淨土的心。由希望往生清淨莊嚴極樂世界的心,而發起種種觀察憶想,思惟緣想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或圓滿報身等,全身金色清淨光明,具足八萬四千種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種妙好,一一妙好放出八萬四千光明,恆常照耀一切法界,慈悲攝取一切憶佛念佛的眾生。

又需觀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由七種寶物莊嚴清淨,具足種種殊勝美妙的快樂等等,關於對淨土完整的描述可參照《無量壽經》、《十六觀經》等所說的。

時常精進修行念佛三昧,以及佈施、持戒修福等一切善行,而全部都迴向佈施給所有眾生,願共一切的眾生往生安樂國,若能如是思惟修行,那麼就可以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欣願門」。換言之,為了願度一切眾生的緣故,而速求往生親見阿彌陀佛住不退轉;欣慕喜悅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故,願共諸眾生同登淨土同成正覺。

後來,智者大師自知教化眾生的因緣將要盡了,於是前往剡東的石城寺居住,告訴弟子們說:我當命終於此地。接著命令弟子鋪設床座於東邊的牆壁旁,自己則面向西方,專一心意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摩訶般若波羅蜜,以及觀世音菩薩聖號。

又令弟子多燃一些香火,自己唱讚《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佛經》的經題之後,讚歎說: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清淨莊嚴了極樂國土,其間有流水蓮池七寶行樹等美妙的境界,其實很容易就可往生到達,可是卻很少有人具足清淨信心、願意念佛往生。地獄恐怖的火車相現前的時候,只要一念懺悔改過、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尚且都能離苦得樂往生淨土,何況平日有戒律和智慧的熏染修習,怎麼會不往生呢?大家要有信心,依照佛陀的開示教誨,以如說修行憶佛念佛的道力,和阿彌陀佛慈悲本願的加持力,往生淨土這件事,決定是功不唐捐的。

此時有弟子請示說:’不知大師證入什麼果位,在此命終之後往生何處?智者大師說:我如果不領眾教導徒弟,必定可得六根清淨(圓教的相似即佛位)。而我損己利人,只得五品位(圓教的觀行即佛位)。我的師父和道友,現在已經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起來迎接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說完之後就端坐往生,如同入於甚深禪定,享年六十七歲,當時為隋文帝開皇十七年(西元五九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天鄉寺的釋慧延,聽聞到智者大師遷化往生的消息之後,感懷傷痛哭泣不止,心裡想要知道智者大師往生之處,因此書寫《法華經》,以求大師暗中冥加指示。結果夜裡夢見智者大師和觀世音菩薩從西方淨土而來,慈悲眷顧地說:這樣子你的懷疑心該去除了吧! 除此之外,靈異感應的事件一再顯現,大約都是諸如此類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僧濟法師的往生故事

東晉慧遠大師在東林寺率緇白二眾一百二十三人結白蓮社...

聖嚴法師《什麼是淨土》

(一)淨土的定義: 淨土的意思就是佛、菩薩等聖人所...

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執持名號跟禪是有密切關聯的。經典當中有句話:若人但...

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

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

善導大師答往生念佛文

知歸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便屬後世,...

【推薦】念佛時的妄念怎麼越控制反而越有

問: 我在念佛號時,總是有妄念進來。怎麼都控制不了...

賣酒肉的人為何能往生

古德有一本書,叫《念佛法要》,近現代的居士編的,他...

助念者應有的心態

以信願引發信願 《要解》裡面有一段話:問:西方去此十...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芒鞋布衣

有一次,世尊從舍衛城到吠舍離,在路上他看到一些弟子...

【佛學漫畫】我有明珠一顆

我有明珠一顆...

「世間」就是個無相的大禪堂

開士行吟秋後菊,名花回顧夢中人。是誰人淡能如菊?一...

妻子甚獄

過去在耆闍掘山後面住有七十餘戶的婆羅門,由於宿世福...

這五塊錢成就了誰

美國海關有一批沒收的腳踏車,在公告後決定拍賣,拍賣...

忍辱波羅密

【須菩提。忍辱波羅密。如來說非忍辱波羅密。是名忍辱...

把人生的順逆因緣,當做成就自己的一種方便

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 這...

飭終須知

眾生心性 與佛同儔 由迷背故 輪迴不休 如來慈悲 ...

修行,從心開始

有一天,佛印禪師和蘇東坡在禪堂打坐。蘇東坡忽然問禪...

佛門女眾之楷模

佛門女眾之楷模(一):龍女成佛 菩薩敬仰 靈鷲山上 龍...

佛教不同於天神地祗

社會人士對佛教誤解最深的,莫過於迷信二字。大多數受...

靠自力了生死之難

如來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皆令眾生修戒定慧,斷貪瞋...

歡喜恭敬出家人,母狗投胎成為公主

佛經裡有一個故事,在佛法盛行的時候,有一位虔誠的居...

看盡人間興廢,不曾富貴不曾窮

中國有句俗話叫知足常樂;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

念佛經常出現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門是屬於有相的。《觀無量壽經》的出現,就是因...

從臉上的顏色看自己的健康

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國際生物醫學特徵...

【佛教詞典】人法二執

【人法二執】 人我執與法我執。即計著人之實有為人我執...

【佛教詞典】兜樓婆

梵語 turuska。又作斗樓婆、兜樓波、兜婁婆、都嚕婆、...

【視頻】淨界法師《五戒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述要》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錫杖》

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錫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