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濟群法師:不住於相

濟群法師  2011/07/15  大字體  護眼色

眾生因為住於虛妄不實之相而起煩惱困惑,並由此造業,導致種種痛苦。如果我們想要從中解脫,就必須斷除對一切假相的執著,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要用智慧去透視世間一切事物。認識到因果和無常的規律,認識到空性的了不可得,只有洞悉事物的真相,我們才不會被它的假象所迷惑,才不會住著其上。也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貪瞋癡煩惱的生起,避免生命中由住著而帶來的痛苦。

在我們所熟悉的《金剛經》中,須菩提請教佛陀:「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整部《金剛經》都是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云何應住」,即修行者的心如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即通過什麼方法來降伏我們的心?

佛陀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無住生心」。無住,就是不住於相。菩薩在修佈施時要不住於相:「菩薩應無所住而行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如若不然又會如何呢?「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於相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不住相佈施,就是在修佈施時觀三輪體空,不住於能施的我相,受施的他相,及所施的物相。倘若在佈施時心有所住,則佈施有限,功德也有限;佈施時心無所住,則佈施無限,功德也像虛空一樣不可思量。

菩薩在度眾生時也要不住於相:「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已,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菩薩廣度一切眾生,卻不能住於度生相,不能有能度的我相,所度的眾生相。菩薩如果在度生時尚有我相、眾生相,就沒有資格被稱為菩薩。

在佛法的學習過程中也要不住於相:「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通常,人們沒有學習佛法以前,住著於世間相;學了佛法之後,又住著於佛法。其實,只要是住相,一樣都能成為修道的障礙。就像落在眼中的金子與沙子,對眼睛會構成同樣的影響。所以,修學佛法不但不能住於世間相,也不能住於佛法。

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中,同樣要不住於相:須陀洹沒有得須陀洹的果相,斯陀含沒有得斯陀含的果相,阿那含沒有得阿那含的果相,阿羅漢也沒有證得阿羅漢的果相。因為,阿羅漢如果認為我得阿羅漢果,那就是有我人眾生壽者相。《金剛經》又說:「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須陀洹等四種果位是聲聞乘行者證得的果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佛果。三乘行者在修證佛法過程中,以般若智慧證諸法實相,能所雙亡,無智無得,如果取相妄生分別,早就和真理不相應了。

《金剛經》中處處都在提醒我們不住於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實相者即是非相」;「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要證得實相,必須以般若去觀察一切:「如來身相者,即非身相」;「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所言眾生者,即非眾生,是名眾生」……從而達到無住生心的效果。

禪宗發展到五祖之後,開始以《金剛經》思想作為修證指南,其後,六祖也是因聽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徹大悟。而惠能大師的得法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正體現了般若空無相的道理。

六祖的《壇經》,也是以無住相修行來教授後世的學人。對於煩惱與菩提的區別,祖曰:「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煩惱與菩提僅在執境與離境的一念之差,執相就是煩惱,不執相則是菩提。

對於見性成佛,祖曰:「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又說:「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佛性每人都本自具足,只為煩惱塵勞不得顯現,如能不住於相,佛性便能顯現。

對於佛法的修證,六祖同樣以無住生心概括了禪宗的幾大要領。

「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念者,對一切境界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無相不住於相才能解脫生命的痛苦。《心經》告訴我們:要用般若智觀照一切,認識到世間萬物了不可得,就能心無罣礙,無罣礙就無恐怖,從而遠離顛倒夢想,到達究竟涅架。涅槃是永恆的幸福寧靜,只有證得涅槃,生命才能徹底解脫痛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觀想念佛要消除躁妄魔境

念佛的方法,總的來說有四種。也就是持名,觀像,觀想...

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動

現在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我給大家聽一個鐘聲,(請維...

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

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 這個就很重要了!我們想要...

萬般煩惱的根源

唐朝馬祖道一禪師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推薦】把苦惱的根源找出來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

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佛曰:憂生於執著,患生於執著。 凡無執著心,亦無所...

此一心法,諸佛成道之本

覺樹根株。教門頭首。 此一心法。諸佛成道之本。菩薩悟...

站在本來就沒有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依止空正見跟發心,他開始修行了。 第一個,安心如空之...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發菩提心難在哪裡

問: 很多人覺得發菩提心很難,因而產生退縮情緒。您...

濟群法師《正信與迷信》

引言: 新年伊始,名為西園茶事的一間茶室,在蘇州西...

濟群法師:什麼年齡段學佛好

問: 哪個年齡段學佛好? 濟群法師答: 學習佛法,對...

有良好的心態才有幸福

幸福的根本是什麼?就在於良好的心態。因為外在的一切...

迷戀五欲失福報

有一青年叫林鐵雙,仗著叔父為官之勢,掙了不少錢。一...

念一聲「阿彌陀佛」能獲得了什麼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獲得了什麼!當您知...

勸人信佛,需要他的善根緣種成熟

沒有善根,如何救拔他呢?如果在墮惡道的時候,或者到...

被草所縛的比丘

隨著太陽逐漸升高,龜裂的泥土路愈來愈炙熱,比丘們一...

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有我們一朵蓮花嗎

問: 我聽說念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花,...

智者大師一生的故事

自幼喜佛,夙願出家 智者大師法名智顗,俗姓陳,生於梁...

有些人臨終念佛為什麼能專注

烏龜有護身之鎧,野干不得其便 佛在世時,有一比丘離開...

聖嚴法師:震醒了人性的光輝

在大震災中,我們見到了許多感人的救災事蹟,如許多人...

虐待老人的現世報

大嫂的姥姥(以下簡稱姥姥)出生在河北省安國縣,家裡...

他走他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在佛法中,有人講佛法不離世間法,即所謂佛法在世間,...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問: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師答: 疾病有種...

願發得大,感應才大

各位同修,一九八五年我到中國大陸去,在普陀山的觀音...

【佛教詞典】四依八正

(術語)行之四依與八正道也。以為緣糞掃衣等行之四依...

【佛教詞典】蘊義

【蘊義】 p1452 瑜伽五十三卷十六頁云:復次蘊義云何?...

【視頻】《佛說分別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分別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10-彰顯果德》

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10-彰顯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