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八(行聲聞道中諸國王部第五)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橫興費調為姦臣所害鬼復為王一
    感佛聞法得須陀洹道二
    波斯匿王后園生自然甘蔗粳米三
    波斯匿王請佛解夢四
    波斯匿王求贖女命五
    波斯匿王遊獵得末利夫人六
    好信王發願灌佛七
    耆域藥王請佛僧八
    瓶沙王有四種畏九
    瓶沙王樂食而死生四天王天十
    瓶沙王與弗迦沙王親厚更獻珍異十一
    赤馬天子問佛無生死處十二
    多智王佯狂免禍十三

橫興費調為姦臣所殺鬼復為王一

昔瓶沙王。有一大臣。犯事徙南山中去國千里。由來無人不熟五穀。大臣到中。泉水通流五穀大熟。四方諸國有飢寒者來至此中。數年之中便有三四千家。來者給與田地令得生活。其中三老諸長者宿年。共議國之無君。由身之無首相將至大臣所。舉大臣為王。大臣答長老曰。若以我為王者。當如諸國王之法。左右大臣文武將士。上下朝貢發女開宮租稅穀帛當如民法。諸國老曰。唯然奉命。一隨王法。即立為王。處置群臣。文武上下發調人民。築城作捨宮殿樓觀。民被苦毒不復能堪。皆發想念欲謀圖於王。諸姦臣輩將王出獵。去城三四十里。於曠野澤中索王欲殺。王問左右。何緣殺我。並曰。民慕豐樂奉王以禮。民困思亂破家圖國。王告之言。卿等自為非我本造。抂殺我者神祇知之。聽我發一願死不有恨。即時願曰。我本開荒出土養民。來者皆活富樂無極。自舉我為王。依桉諸國自共作此今反殺我。我實無惡於此人民。若我死者願作羅剎。還入故身中當報此怨。於是絞殺棄尸而去。三日之後王神還身中。自名阿羅波。即起入宮。殺新王並後宮婇女左右姦臣。欲盡殺人。國中三老草索自縛來。向羅剎自首。此是姦臣所為。非是細民所可能知。乞匃原恕願還治國。曰我是羅剎。與人從事食飲當得人肉。羅剎急性忿不思難。三老曰。國是王許故當如前。食飲所須當相差次。國老共出宣令人民。從此為次。家出一小兒。生用作食。食羅剎王三四千家。正有一戶為佛弟子。居門精進持佛五戒。賢者大小懊惱啼哭。遙向崛山為佛作禮。悔過自責。佛以道眼見其辛苦。便自說言。因是小兒當度無數人。便獨飛往至羅剎門。現變光相照其宮內。羅剎見光疑是異人。即出見佛便起毒心。欲前唅佛光刺其目。擔山吐火皆化為塵。至久疲頓然後降化。請佛入坐頭面作禮。佛為說法一心聽法。即受五戒為優婆塞。裡吏催食奪兒將還。室家[口*睾]哭隨道而來。觀者無數為之悲哀。吏抱兒擎食著羅剎前。羅剎以手擎兒。長跪白佛。國人相次以兒食。我今受佛五戒不復得食人。請以小兒持佈施佛。為佛給使。佛為受之。說法咒願。羅剎歡喜得須陀洹道。佛以小兒著缽中。擎出宮門還其父母。而告之曰。快養小兒勿復愁憂。眾人見佛莫不驚怪。是何神此兒何福。而獨救之。羅剎所食奪還父母。佛即說偈言。

 戒德可恃怙  福報常隨己
 見法為人長  終遠三惡道
 戒慎除苦畏  福報三界尊
 鬼龍邪毒害  不犯有戒人

見佛光像皆為佛弟子。聞偈歡喜皆得道跡(出法句譬喻經第五卷)。

感佛聞法得須陀洹道二

舍衛國有二商人。一人念曰。佛身丈六華色紫金。頂有肉髻項背日光巍巍難言。佛猶帝王沙門猶忠臣。佛陳明法沙門誦宣斯王明矣。知佛可尊。佛知其意而熟視之。其人心意喜如獲寶。其一念曰。佛者如牛弟子猶車。彼牛索車東西南北。佛亦猶然。佛知其有惡念必獲其殃愴然愍之。其人心惡二人俱去。至三十里有亭住宿沽酒飲之。共平屬事訟之紛紜。其善念者。四天王遣善神護焉。其毒念者。太山鬼神令酒入腹。猶火燒身。出亭露臥宛轉落車轍中。晨有商人車五百乘經轢之焉。伴見之曰。吾今衰矣。還國見疑取物而去名為不義。遂輕身委財而逝。展轉遠邁去舍衛數萬里。有一國。國王崩無太子。讖書雲。中國有微人當王斯土。群僚議曰。國之無君猶體之無首。難以久立。故王有馬常為王作禮。若任王者馬必屈膝。僉曰大善。即具嚴駕以王印綬著車上。人馬填路觀者莫不揮涕。時彼商人亦出觀看。國太史曰。彼有黃雲之蓋斯王者之氣也。神馬直進屈膝舐足。群臣欣豫香湯澡浴。拜為國主。僉然稱臣。王曰。餘本商人。無德於民不任天位。群僚曰。天授有德神馬屈膝。於是遂處王宮。聽省國政。深自惟曰。我無微善何緣獲此。必是佛恩使之然也。晨在御座嘆佛無上之聖。率土群僚向舍衛國。稽首言曰。賤人蒙世尊潤獲為人君。斯土傳世不知有佛。流俗之書亦無記焉。願以大明開斯國人之聾盲也。明日願與應真聖眾。垂意顧斯一時三月。佛告阿難。勅諸比丘。明日彼王請。皆當隨變化現神尊德。令其國民咸共覩焉。諸天聞佛之彼教化。相率導從作樂歌德。寶帳幢幡華下紛紛光色燿目。佛及應真皆坐正殿。王自斟酌畢。以小床於佛前坐。佛廣說法。王曰。吾本微人。業無快德何緣獲斯。佛告王曰。昔彼國王飯佛。王心念言。佛心如國王。沙門如臣。王種斯栽今獲其果。彼人云。佛若牛弟子若車。彼人自種車轢之栽。今在太山為火車所轢。自獲其果也。非王勇勐所能致矣。為善福隨履惡禍追。響之應聲善惡如音。非天龍鬼神所授。非先禰所為也。造之者心。成者身口矣。佛頌偈曰。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惡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車轢於轍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樂自追  如影隨形

世尊又告王曰。眾惡之罪最重有五。不孝不忠殺親殺君家滅國亂。重罪一也。羅漢之行得空不願無想之定。與佛齊意拯濟眾生。而愚害之。重罪二也。佛者眾罪已畢景福會成。相好十力法導眾生。慈悲喜護心過慈母。而愚惡謗重罪三也。清潔沙門志靖行高。情抱經法助佛化愚。諸佛相紹眾生得度皆由眾僧。佞讒挍遘以致不調。以不調故正法毀。正法毀則民狂走。民狂走者三惡道興。惱比丘僧。重罪四也。佛尊廟寶物水土。眾生赤心以貢三尊。愚人或毀盜。重罪五也。犯斯五者罪無有請。謂之自殺身自滅族自投太山火矣。五罪之重重於須彌慎無犯焉。佛說經竟。王及群臣皆得須陀洹。受五戒為清信士。國民有作沙門者。守戒為清信士者。遂以五戒十善為國政。諸天祐護國遂興矣(出百愛經)。

波斯匿王后園生自然甘蔗粳米三

波斯匿王。宿殖德本福響自應。於後園中自然生甘蔗之樹。流出甘漿晝夜不絕。又生一株粳米。垂穗數百取之無盡。王受其福食之無厭。身體肥重喘息苦極不能轉側。往到佛所低身揖讓。在一面坐。佛便說偈。

 若人能專意  於食知止足
 趣欲支形命  養壽守道德

王歡喜踴躍。即從坐起辭佛還宮。勅擎食人在吾前者。先說斯偈以為常法。王轉減食。身減體輕。行來無患(出出曜經第十七卷)。

波斯匿王請佛解夢四

波斯匿王。夜臥有十種夢。一小樹生華。二見小樹生果。三見牸牛從犢求乳。四見人切索羊隨後食。五見十釜重上釜踴灌入最下釜。六見馬一身兩頭食麥。七見血流成渠。八見澄水四邊清中央濁。九見犬在金器中小便。十見四方有四牛來相抵突各散還去。王見恐怖衣毛皆竪。即從臥覺便作是念。我應命終失此王位耶。即往問佛。佛曰。大王勿懷恐怖。不由此夢乃失王位。夢小樹生華者。當來眾生非法欲行。常懷貪嫉與邪法相應。是時人民不孝父母。不承事沙門婆羅門。便得供養。猶如今孝從父母供養沙門者也。小樹生果者。當來眾生非法欲行。常懷貪嫉與邪法相應。是時人民嫁未久。而抱子歸不知慚愧也。牸牛隨犢求乳者。當來眾生非法欲行。常懷貪嫉與邪法相應。母守門女傍通以自存活也。人切索羊隨後食者。當來眾生非法欲行。常懷貪嫉與邪法相應。以己財寶與外人通也。夢十釜列上頭釜溢湧灌最下釜中者。當來眾生非法欲行。與邪法相應。兒語父母言。速出此家詣山野澤。我欲住此村落也。馬一身兩頭食麥者。當來眾生非法欲行。常懷貪嫉與邪法相應。彼依國王劫奪婆羅門長者。或依婆羅門長者劫奪王藏也。夢血流成渠者。當來有國王不樂己境界。便集四種兵侵奪他界。亦不可制不隨法教。是時人民死者眾多也。夢澄水四邊清中央濁者。當來眾生非法欲行。常懷貪嫉與邪法相應。中國眾生好喜鬪亂。邊國人民無有諍訟也。夢犬在金器中小便者。當來眾生非法欲行。常懷貪嫉與邪法相應。我三阿僧祇劫勤苦所集法寶者。皆當誹謗。刀杖瓦石打我聲聞。此沙門種所說非法。好造歌頌也。夢四面有四牛來共相抵突各散還去者。當來眾生非法欲行。常懷貪嫉與邪法相應。是時四面有大雲起。雷電霹靂不雨散去也。是謂十夢應如是。大王十夢者。有是十應。以是因緣王勿懷恐怖亦不命終不失王位。皆是當來末世法應如是。大王當作是學。王大歡喜(出增一阿含經第四十一卷)。

波斯匿王求贖女命五

波斯匿王。女婆陀命過。極愛念之。未曾離目。殯葬已畢。親覲如來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佛言。今王何故衣裳塵垢愁憂如是。王言。有一女適命終甚愛念。始殯葬竟欲以象贖女命。乃至車馬伏藏。愁憂苦惱皆由恩愛生。所以然者。古者大王。於此舍衛城。有人女命終。愛念女故未曾遠目。便自迷惑不有所識。處處遊行問人民言。誰見我女。大王當以此方便知。愁憂苦惱皆由恩愛生。大王勿懷愁憂。一切恩愛皆當分離。所生之物必當壞敗。如是廣為說法。王受教而去(出波斯匿王女命過請佛經)。

波斯匿王遊獵遇得末利夫人六

時舍衛城中。有一大姓婆羅門。名耶若達。多饒財寶。一婢名黃頭。常守末羅園。時彼婢常愁憂言。我何時當免出於婢。時彼婢晨朝已。食分乾飯持詣園中。爾時世尊入城乞食。時黃頭婢遙見如來。心自念言。我今寧可持此飯施彼沙門。或可脫此婢使。即授飯施佛。世尊慈愍受還精舍。時黃頭婢。即前進入末羅園中。波斯匿王。嚴四種兵出外遊獵。從人分張馳逐群鹿。天時大熱遙見末利園。即迴車往步入園中。黃頭遙見波斯匿來。行步舉動非是常人。即前奉迎言。善來大人可就此坐。即脫一衣敷令王坐。黃頭問言。不審須水洗腳不。王言可爾。即取水與王。為王揩腳。復問王言。欲洗面不。即更以水與王洗面。復問王言。欲飲不。即詣池更洗手。取好藕葉盛水與王。復問王言。不審欲臥息不。即復更脫一衣與王敷之。見王臥已在前長跪。按腳及餘支節。解王疲勞。黃頭身如天身細濡妙好。王著細滑。心念言。未曾有如此女聰明。我所不教而悉為之。王即問言。汝是誰家女。報言。我是耶若達家婢。使差我守此園。如是語頃。王諸大臣。尋王車跡來詣園中。跪拜王足在一面立。王勅一人。汝喚耶若達婆羅門來。婆羅門來詣王所。王問言。此女是汝婢耶。答曰是。王言。吾今欲取為婦。汝意云何。報言。此是婢使云何為婦。王言。無苦。但論價直。婆羅門言。欲論價直。百千兩金。我豈取王價。今持奉王。王言。不爾。我取為婦。云何不與價。即出百千兩金。與婆羅門。即迎載入宮。眾臣衛從。末利園中將來故即莂之末利夫人。王甚愛敬。復於異時。王於五百女人中。立為第一夫人。在高殿便自念言。我以何業報因緣得免於婢今受如是快樂。復作是念。將是我先以和蜜乾飯分施與沙門。以此因緣今得免婢。受如是快樂耳(出四分律初分第十三卷)。

好信王發願灌佛七

古昔有佛。號曰始無。時有國王。名曰好信。好樂佛法視佛無厭。種尼俱類樹。樹下為佛敷栴檀床座。佛坐其上。好信王聽經。佛泥洹後。王不見佛。便名尼俱類樹則為佛樹。見之如見佛。日日往樹下坐。常所坐處想聞教戒。王有青衣。名曰拘錄。常侍王邊。夫人嫉妬僱婆羅門令咒殺佛樹。於常婆羅門。四月七日夜取南山中大毒蛇腦塗樹。樹即枯死。王即便悲涕不能自勝。四月八日夜半明星出時取五色香水集華用灌此樹。即還更生。王便願言。當令十方諸佛生時用今日。得道時用今日。般泥洹亦用今日。從此以來諸佛興世。皆是此日。故用四月八日灌佛也(山宿願果報經)。

耆域藥王請僧佛八

耆域藥王。請佛及僧。唯除槃特。槃特四月誦帚篲名。終不能得。如來及僧往坐耆域捨。行清淨水如來不受。耆域白佛。不審如來以何因緣而不受水。佛告耆域。今此眾中無有槃特比丘。是故不受。耆域白佛。此槃特愚鈍。放牛羊人皆勝於此。佛告耆域。汝不請槃特者吾不受清淨水。時耆域承佛教戒即遣人往喚槃特。佛告阿難。汝授缽與槃特。令莫起於坐遙授與我。耆域見此神力便自悔責。咄哉大誤毀辱賢聖。今日乃知大犯口過。即生敬心向槃特比丘。逾於五百僧。世尊廣說。過去世時耆域為將販賣轉易。嘗驅千疋馬往詣他國。中路有一馬產駒。以駒乞人進至他國。與國主相見。王語馬將。君此千疋皆是凡馬。一馬悲鳴其聲有異必生[馬*父]駒。其駒長大者價當千馬。若得此駒諸馬盡買不爾不須。馬將追乞駒處。其駒未經旬日便作人語。語其主曰。若使馬將來求我者。得五百謂馬可與。馬將求以一疋始馬贖之。其人答曰。吾本不強從君索。勤苦養活。君今欲須。以五百疋馬贖當相還也。遂從之。先薄賤馬駒。今留槃特。後皆貴重。槃特因緣久矣。非適今日(出請磐特比丘經)。

瓶沙王有四種畏九

昔瓶沙王先祖。治罪人法。若作賊者以手拍頭。賊大慚愧與死無異。後更不作。至父王時治。若作賊者驅令出城以為嚴教。賊悉慚愧與死無殊。後更不作。洴沙嗣立。若作賊者驅令出國。時有一賊七反驅出。猶故復還劫殺村城。最後縛送。王言。將去截其小指。時有司急截恐王有悔。王自試嚙指痛殊難忍即追莫截。臣答王言。已截。王甚愁悔。即自念言。我為法王之末。而為非法之始。夫為王者憂念民下。而截人指。即自命駕。詣佛白言。我曾祖先王迄至父王。皆以法治民。及到我身。為惡日滋正化漸薄。謬得為王傷截人體。自惟無道愧懼實深。佛告大王。治國之法。盜至幾錢罪應至死至幾出國。齊幾用刑。王曰。世尊。以十九古錢為一罽利沙槃分。一罽利沙槃為四分。若盜一分罪應至死。佛為說法。王禮佛而退。時諸比丘言。云何瓶沙王畏罪乃爾。佛言。其不但今世畏罪。過去有國名曰迦尸。王號名稱。時國人民。工巧伎術無不悉備以自生活。若無工伎者謂之愚癡。若作賊者亦名愚癡。時有一人作賊縛送王所。王言。止止。彼人失財此人作賊。我復何用共作惡為。思惟。昔來始一癡人。是愚癡人不能滿千我應命終。即持愚人付於大臣雲。我須千愚癡人用作大會。收覓數滿白我令知。臣執持愚人繫在一處。王尋念言。是愚癡者將無自苦。便告大臣。好看此人莫令羸瘦。著我無憂園中。五欲娛樂伎樂供給。大臣奉教。欲取王意加情看視。如是不久其數滿千。臣啟滿千。更須何等當速辦之。王聞此言。甚大愁憂。昔來久遠始有其一人。如何今者倏已千數。將是末世惡法增長。王勅群臣。灑掃園內燒香懸繒。備辦種種餚饍飲食。王與群臣十八部眾詣無憂園。勅現愚人見其衣破垢膩爪長髮亂。即勅沐浴剪髮截甲。給以新衣。然後將來各與種種飲食財寶。恣其所須。語令還家供養父母。勤修產業莫復作賊。愚人聞勅歡喜奉行。時王以位授其太子。出家入山學仙人法。時國王者洴沙是也。常畏罪報。佛言。洴沙王。不但今世教令斬指追即還悔。過去世時有婆羅門。無有錢財以乞自活。是婆羅門妻不生兒子。家本有那俱羅蟲。便生一子。婆羅門念如兒想。那俱羅子於婆羅門亦如父想。少時婦生一子。行乞食時便勅婦言。汝若出行當將兒去。婦與兒食往比捨寄舂。兒有酥酪香氣。毒蛇張口吐毒欲殺小兒。那俱羅蟲便作是念。我父母不在。云何毒蛇欲殺我弟。即殺毒蛇斷為七分。以血塗口當門而立。欲令父母見之歡喜。時婆羅門。始從外來遙見其婦於捨外。便瞋恚言。我教行時當將兒去。何以獨行。父當入門見那俱羅口脣有血。即作是念。我夫婦不在。那俱羅於後將無殺噉我兒。以杖打殺那俱羅。入門見其兒。坐於庭中[口*數]指而戲。又見毒蛇七分甚大憂悔。是那俱羅救我子命。我不善觀卒便殺之可痛可憐。即便迷悶僻地。時空中有天。即說偈言。

 宜審諦觀察  勿行卒威怒
 善友恩愛離  抂害信傷苦

時婆羅門者。今洴沙王也(出僧祇律第二卷)。

瓶沙王樂食而死生四天王天十

瓶沙王問目連。何處天有好食。目連嘆曰。四天王天。瓶沙應生兜率。即念先生此天。後生兜率。命終為毘沙門王太子。名曰最勝子。如目連施設所說。始人者以胸臆行名為摩睺勒。生三手眾生名為象。問曰。何故說人。或是摩睺勒。或是象。答曰。證彼眾生從光音天終來生於此。當時生畜生中。但形如人。飲食惡意惡巧詐滋多。故人相轉滅遂成畜生。形如蝦蟇(出鞞婆沙第十四卷)。

瓶沙王與弗迦沙王親厚更獻珍異十一

時王捨國王。名曰洴沙。少作太子常求五願。一者曼我年少為王。二者令我國中有佛。三者使我常往來。四者常聽說經。五者聞疾開解得須陀洹。王皆得之。時王捨國北遊異國。國名德差伊羅。王名弗迦沙。甚自高絕。宿曾見佛受佛經道。學身中六分經。謂地水火風空心。而洴沙王。與弗沙王生未相見。遙相愛敬有如兄弟。常通書記更相問遺。弗迦沙王國中生一蓮華。而有千葉皆作金色。遣遺洴沙王。洴沙王。見華大歡喜言。弗迦沙王。遺我物甚奇有異。洴沙王。作書與弗迦沙王言。我國中有金銀珍寶甚多。我不用為寶。今我國中生一人華。字佛。紫磨金色身有三十二相。弗迦沙王。聞佛聲歡喜踴躍。作書與洴沙王。佛教戒所行願具告意。弗迦沙王。卻後數日自念言。人命不可知在呼吸間。我不能復待洴沙報書。勅諸小國王及群臣。嚴駕發行欲詣佛所。道逢洴沙王書。書上言。佛教人棄家捐妻子斷愛慾。當除鬚髮著法衣作沙門。又疏十二因緣。送與弗迦沙王。弗迦沙王。讀書竟自思念。夜人定後群臣百官眾皆臥出。寂然無聲竊起亡去。入丘墓間便自剃頭。被法衣作沙門。佛以天眼見弗迦沙。到王舍城止於窯家。佛念。弗迦沙王命盡明日。即飛到窯家願寄一宿。窯家報言。可得相容。佛於一處端坐。便自念言。是弗迦沙安諦寂寞。起到弗迦沙前。問言。卿師受誰道作沙門耶。報言。我聞有佛今師事之。佛念。是賢者為用我故作沙門。當為說宿命時所知經。爾乃解耳。佛言。我為卿說經事。善聽之。弗迦沙言善。佛為說法。得第三阿那含道。能知是佛耳。即起為佛作禮。明日入城未遠。有少齒牛觸抵弗迦沙。諸比丘白佛言。佛昨於窯家為說經。沙門為犇牛所抵殺。當趣何道。佛言。我為說經即得阿那含。生十六天上得阿羅漢。令諸比丘共取弗迦沙身。好收葬之。於其上起塔(出洴沙王五願經又出弗迦沙王因緣經)。

赤馬天子問佛無生死處十二

時有赤馬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白佛言。世尊。頗有能行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處不。佛告赤馬。無有能至者。赤馬天子又白佛言。奇哉世尊。善說斯義。如世尊說。所以者何。自憶宿命。名曰赤馬。作外道仙人。得神通離諸愛慾。我時作念。我有如是捷疾神足。如健士夫以利箭橫射。過多羅樹影頃。能登須彌。至一須彌。足躡東海超至西海。我念神力捷疾今求世界邊。便發足去。唯除食息便利。減節睡眠常行百歲。於路命終竟不得至。即沒不現(出雜阿含第二十九卷)。

多智王佯狂免禍十三

外國有惡雨。若墮江湖河井陂池。人食之者狂醉七日。有國王。多智善知惡雨見雲以知。使蓋一井令雨不入。時百官群臣食惡雨水。舉朝皆狂。脫衣赤裸泥土塗頭坐王殿上。唯王一人獨不狂耳。一切群臣不自知狂。反謂王狂。何故著衣獨異眾人。皆相謂言。此非小事思共宜之。王恐諸臣欲反便自怖懅。語諸臣言。我有良藥能自愈病。諸人小停待我服藥。王便入內脫衣同其而出。一切群臣見皆大喜。七日之後群臣醒悟大自慚愧。各著衣冠而來朝會。王故如前赤裸而坐。諸臣皆驚怪而問言。王常多智。何故若是。王答臣言。我心常定無變易也。以汝狂故反謂我狂。非實心也(出雜譬喻經第四卷)。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八

 

上篇:經律異相

下篇:法苑珠林(100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事匯部目錄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大宋僧史略

僧史略序 讚寧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出家杭之祥符。習...

經律異相

經律異相卷第一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序 如來應跡投緣...

南海寄歸內法傳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第一(並序) 翻經三藏沙門義淨撰 原夫...

法門名義集

法門名義集 東宮學士李師政奉陽城公教撰 若夫法體沖寂...

佛說滿願子經

佛說滿願子經 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摩鳩羅無...

法句經

法句經卷上 尊者法救撰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 無常品...

佛說五王經

佛說五王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昔有五王,國界相近,...

【註音版】供燈儀軌

供燈儀軌...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佛言:...

佛說幻士仁賢經

佛說幻士仁賢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 徑山沙門語風圓信無地地主人郭...

佛說信佛功德經

佛說信佛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歸命...

【佛教詞典】元心

(術語)絕待圓滿之一心也。為森羅萬象之元,故謂之元...

【佛教詞典】一弓

【一弓】 p0001   四肘為一弓。如色之分齊中說。...

「頭七」與佛教有什麼關係

頭七與佛教有什麼關係?從佛教教義角度看有無相應說法...

敬造佛像 獲福無量

昔日,佛在迦毗羅城弘化。當時釋迦族中有一位童子名叫...

如何讓身口意能夠清淨

迴光返照,就是觀照自己,找自己的缺點,《楞伽經》云...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憶念力,希望力,串習力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麼因緣會決定我們如理作意呢?《...

你的每個起心動念,對生命都有重要的引導

在大乘佛法當中講到了這個阿賴耶識緣起。這樣的一個緣...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生命的真相是無盡的輪迴 人們在世間奮鬥幾十年,雖能擁...

聖嚴法師《為什麼要生氣》

佛法認為,「貪、瞋、癡」是我們人類的三種根本煩惱,...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嗎

問: 師父慈悲,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嗎? 淨界法師答...

省庵大師的八苦詩

生 苦 業風吹識入胞胎,獄戶深藏實可哀。 每遇饑虛倒懸...

炒熟的芝麻種子

《百喻經》裡有一段譬喻:有位農夫聽說芝麻的營養價值...

膽欲大而心欲小

【原文】 古人有言:膽欲大而心欲小。膽大者,謂其有擔...

關於開悟的三個誤區

今天我們簡單地說一說開悟與不開悟的問題。到禪堂裡打...

【視頻】佛說末羅王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末羅王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善音居士讀誦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善音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