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律異相卷第十六(聲聞無學第四僧部第五)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末田地龍興勐風不動衣角變火山為天花一
舍那婆私變雷電器仗為優缽羅花二
優波笈多出家降魔三
優波笈多不化犯重人令眷屬滅憍慢四
優波笈多付囑法藏入於涅槃五
優波笈多化諸虎子捨身得度六
羅旬踰乞食不得思惟結解食土入泥洹七
羅旬踰乞食不得佛許開律以為五部八
童子迦葉從尼所產八歲成道九
末闡提降伏惡龍十
摩哂陀化天愛帝須王十一
分那先為下賤善知方宜遇佛得道十二
摩訶迦天時熱現涼風細雨十三
願足羅漢化一餓鬼說其往昔惡口十四
沙曷降惡龍十五
末田地龍興勐風不動衣角變火山為天花一
末田地羅漢。受阿難付囑法藏。令往罽賓國。先伏彼龍。即入三昧。令其國土六種震動。龍不自安。至末田地所。末田地入慈三昧。龍王興風吹之。袈裟角不動。復起雷電器仗。並捧火山欲相覆壓。即以神力變成天花。便聞空中偈言。
雪山見厲日 鎔銷無有餘
如入慈三昧 峯火成天花(出阿育王經第七卷)
舍那婆私變雷電器仗為優缽羅花二
舍那婆私受阿難付囑已。往摩偷羅國。於其中路有寺。名貧陀婆那(翻叢林)。
舍那婆私住寺一宿。寺有二老比丘。論議說偈。
無犯第一戒 擇法第一聞
是比丘謂是舍那婆私言。舍那婆私語言。汝所說義非我所說。長老。過去世波羅奈有一商主。與五百估客欲入大海。見一辟支佛病。商主親自醫療。病稍得差。商主取舍那衣浣治令軟施辟支佛。辟支受衣作十八變即入涅槃。時商主者我身是也。是故我今值最勝師。令我得道。舍那婆私漸行至摩偷羅國優流漫陀山。有二龍王兄弟與五百小龍。舍那婆私思惟。我不伏之不得教化。即以神力動山。二龍王瞋。起疾風雨。及以出火。舍那婆私入慈三昧。風雨及火不能近身。悉變為花。所謂優缽羅花等。悉皆墮地。復起雷電及諸器仗。亦以神力變為天花。即時空中而說偈曰。
暴風疾雨 不能為害 雷電器仗
變為天花 譬如雪山 日光所照
悉皆鎔銷 無有遺餘 入慈三昧
火不能燒 器仗毒害 不近其身
於是二龍王。往舍那婆私處白言。聖人欲何所作。答言。我欲於此起寺。汝當聽我。龍答言。不可得也。長老言。世尊已說。我涅槃後於百年中。於大醍醐山最勝處當起寺。名那哆婆哆。龍王復言。世尊已說耶。長老答言。如是。龍王言。若世尊說者我當隨意(出育王經第七卷)。
優波笈多出家降魔三
舍那婆私。於大醍醐山起寺。賣香商主。名曰笈多。舍那婆私以方便力。教化賣香商主。令其精進。時舍那婆私獨入其家。笈多問言。聖人何故獨無弟子。我樂在家受五欲樂。不能出家。若我生兒當隨長老。乃至笈多生兒。名阿波笈多(梁言不正護。)至其長大。舍那婆私往至笈多所。語言。汝先有願。若我生兒當與長老。今已生兒汝當聽其隨我出家。笈多言。我今唯有一兒。若第二兒生。當與長老。乃至第二生。名陀那笈多(翻寶護)復從其求如是不與。第三優波笈多亦從其求。答言。我當作誓令優波笈多治生。若長若退不得出家。不長不退乃聽出家。是時魔王。令摩偷羅國一切人眾。悉買其物令其得利。時優波笈多正自賣香。時舍那婆私長老語言。汝心心法。云何為善云何為惡。答言不知。長老又言。若心心法。與貪瞋癡相應。是名為惡。與不貪不瞋不癡相應。是名為善。是時長老以黑土白土各各為丸。而語之言。若汝黑心起取黑丸。若白心起取白丸。時優波笈多。即依其言。心不生善。乃至此只得一枚白丸。如是漸進。取二分黑丸一分白丸。復更思惟。半黑丸半白丸。次第念善遂不起惡取白丸。時摩偷羅國。有淫女婆娑達(梁言天主與)其有一婢。往優波笈多處買香多得。其主問言。汝於何處得此多香。將不偷耶。婢言。有估客名優波笈多。形色具足言語微妙。以法賣物。其主聞已起淫欲心。復令其婢至優波笈多處。汝當語彼雲。我欲與汝共相娛樂。優波笈多答言。相見未是。其時如是不已。猶故不聽。時又召長者子往至其所。商主從北天竺來。將五百匹馬及種種物。至摩偷羅國。至已問摩偷羅國人。此國何處有第一端正女人。國人答言。有一女人。第一端正。名婆娑婆達多。商主言。我今欲以五百銀錢及種種物行至其處。是時淫女。貪其物故殺長者子。取其身骸置不淨處。與子共相娛樂。是長者子親善知識。於不淨處覓得身骸。往白國王。國王語言。汝可取彼婆娑婆達多。截其手腳及以耳鼻散置野外。即如王教。是時優波笈多即便思惟。我於本時不樂見之共受五欲。今者欲見觀其手腳及以耳鼻。便往觀之。為說偈頌。婆娑婆達多。既聞其言深畏生死。聞佛功德乃變其意樂於涅槃。即便說偈答優波笈多。優波笈為說四諦。更觀其身得厭欲界。得阿那含果。婆娑婆達多得須陀洹果。優波笈多去已未久。婆娑婆達多即便命終生於天上。時長老舍那婆私。往笈多所語言。汝當聽優波笈多隨我出家。笈多答言。我先有誓令其治生。不利不鈍乃聽出家。舍那婆私乃以神力。令其治生不利不鈍。是時優波笈多即自思惟。稱量算計不利不鈍。舍那婆私。更至笈多所。而語之言。今汝此兒是佛所記。我入涅槃百年後當作佛事。汝當聽其隨我出家。笈多即聽。舍那婆私將優波笈多往那及寺與其出家。受具足戒至第四羯磨。除一切結得阿羅漢果。是時舍那婆私語優波笈多言。善男子。如佛所記。我入涅槃百年後。有比丘名優波笈多。當作佛事。後當作佛。名曰無相。如是說法。是時魔王。於大眾中雨於真珠。以亂人心。眾人亂故無有一人能見諦者。即自思念知是魔王。至第二日倍多人來。魔王雨金又亂眾心。第三日中倍多人來。魔雨珠金及作天樂。是時眾人未得離欲。見色聞聲其心變動不復聽法。是時魔王。即以華鬘系優波笈多頂。及至優波笈多思惟。誰作此事。即知是魔。優波笈多即生此意。世尊何故不教化之。即自思惟是我應化。佛記於我。為無相佛。教化人民。令優波笈多取三死尸。一者死蛇。二者死狗。三者死人。以神通力變三死尸。以作華鬘。往魔王處而系其頸。爾時魔王往摩醯首羅。及帝釋等三十三天四天王。為脫死尸。而不得脫。復往大梵天處。大梵語言。善男子。十力弟子神力所作。無能脫之。如大海圻水不能破。魔王語言。云何教我。我於今者。當歸依誰。大梵說言。汝今速往歸依優波笈多。如人於此地墮。即於是起。是時魔王方知佛子神力為大。即便說偈讚佛自責。欲界魔王即捨慢心。自說往罪(出阿育王經第八卷)。
優波笈多不化犯重人令眷屬滅憍慢四
南天竺國有一人。淫他婦恆往他家。其母不聽。即害其母。往至他國不能辦五欲。深生憂惱。即於佛法出家。通達三藏成就多聞。與諸弟子圍遶共至摩偷羅國那哆婆哆寺優波笈多所。優波笈多見其害母。不得道果不相慰問。時彼比丘心懷羞愧。更復遠去。笈多弟子未得道者。作是思惟。和上少智。見老比丘其心闇鈍而為說法。今此比丘聰明智慧。善通三藏眷屬隨從。不為說法。時優波笈多見弟子意於其起瞋。又見其機應。為我和上舍那婆私教化降伏。時舍那婆私住罽賓國。復觀優波笈多作何佛事。其弟子心生瞋怪。又觀此等應受我化。即以神力來入是寺。鬚髮皆長衣又麁弊。五百弟子咸作是言。無知老人從何所來。於優波笈多眠處而坐。弟子手曳出之。而不能動猶如須彌。即欲罵之而聲不出。乃至白優波笈多言。答曰。除我和上無有能坐我床者也。優波笈多還寺。以最勝恭敬供養和上。自取小床於師邊坐。弟子思惟。若此比丘。是和上師者。然其智慧猶不及我和上。時舍那婆私見其意。舉右臂手出牛乳。告優波笈多雲。此三昧云何。答曰未識。願聞其名。和上曰。名龍頻呻三昧。次第復入種種三昧。笈多皆云。不識。又言。我涅槃時此三昧法一切皆失。優波笈多諸弟子聞此言。即便思惟。此比丘智慧勝我和上。即滅憍慢。舍那婆私教化說法。彼諸弟子悉得阿羅漢果(出阿育王經第九卷)。
優波笈多付囑法藏入於涅槃五
優波笈多臨入涅槃。以法藏付囑最後所度弟子郗微柯。說言。善男子。世尊法藏付摩訶迦葉。迦葉付阿難。阿難付末田地。末田地付和上舍那婆私。舍那婆私付我。我今涅槃付汝。遍告閻浮提。十萬羅漢一時聚集。凡夫比丘無數。即現神通備十八變。事已即入涅槃。所化弟子得四道果者。皆取籌置石室中。即以籌闍維其身。乃至起塔。時復有一千羅漢。同入涅槃。郗微柯守護法藏。從優波笈備得四果者二十八人(出阿育王經第十卷)。
優波笈多化諸虎子捨身得道六
時有羅漢。名優波笈多。住摩偷羅國大醍醐山那哆婆哆寺。去寺不遠。有一虎生子。未能覓食飢餓命終。優波笈多。以慈悲力與虎子食。有五百弟子。並未得道曰。何故乃與難眾生食。答曰。為解脫因故。時諸虎子壽命短促。將欲近死。笈多語虎子言。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靜。汝於我所當生信心。於畜生道應生厭離。時諸虎子於笈多所。心生信敬。即便命終。生於摩偷羅國人中。及至七歲。笈多教化令其出家。於七年中得羅漢果。以神通力採種種華。供養笈多圍繞其側。諸未得道五百弟子白言。此諸同學年並尚少。云何已得神通功德。笈多答曰。皆是先虎子。笈多說法。五百弟子深生慚愧。斷除煩惱得阿羅漢果(出阿育王經第九卷)。
羅旬踰乞食不得思惟結解食土入泥洹七
佛在雞足山。時有婆羅門生子。令相師視之。師言。是子無相當名阿保。其父母聞之。無相雖長養之初不憐矜。到年十二足自生活。父母遂逐令去勿復來還。子不敢留遂行乞食。乃到祇洹。佛以大慈念其勤苦。即使阿難呼問之。能出家不。兒即歡喜願為沙門。佛即以手而摩其頭。頭髮即墮袈裟著身。佛為立名名羅旬踰。時五部僧每出分衛。而羅旬踰所在之部以空缽還。佛勅比丘分以施之。如是非一。目連念言。是比丘僧自不得食。餘人何故悉復空還。我若共行猶有所得。佛知其意便與舍利弗俱。使目連與羅旬踰俱。各分為一部。佛告目連。我所在處汝不得往。目連即與羅旬踰俱行。適欲所至即便見佛。及與舍利弗而在其門。如是經歷過百億國。遂不得食。目連念言。我於今日定不得食。羅旬踰。時甚大饑極止恆水邊。目揵連。即還到於佛所。佛時缽中尚有餘食。即與目連。念言。我今饑甚。欲吞須彌尚謂不飽。但此少飯何足可食。佛告目連。且食此飯勿憂不足。目連即飯。飯既已飽缽中不空。唯舍利弗即念。羅旬踰。今未得食。當大饑苦。便白佛言。願乞餘飯與羅旬踰。佛即告言。我不惜飯。但羅旬踰宿行果報不應得之。若謂不然。汝便可與。舍利弗便以飯與之。羅旬踰得即欲受飯。缽便下入地百丈。舍利弗以道力。手尋缽即得以還羅旬踰。適欲食之。便誤覆缽倒去。飯食皆散水中。羅旬踰還坐定意。自思念言。我每與諸比丘俱行。輒無所得空缽而還。舍利弗今以佛餘飯與我。輒復覆去。皆我罪報應當所受。便自思惟。結解垢除得羅漢道。即便食土而般泥洹。欲知羅旬踰者。惟衛佛時。身為凡人。常懷慳貪不肯佈施。時當欲飯脫衣布地恐飯粒落。有沙門過從其分衛。羅旬踰見謂之言。當何以相與。便以手捧土與沙門。沙門即咒願言。是汝愚癡故耳。當使汝早得度脫。由來久遠展轉生死。乃至於今所在之處輒不得食。於今得道食土泥洹。時羅旬踰與土沙門舍利弗是。罪福報應今雖得道故受宿殃。世人愚癡。謂行惡無罪。羅旬踰是其證也(出羅旬踰經)。
羅旬踰為乞食難得佛為分律以為五部八
佛在時眾僧被服。唯著純真死人雜衣弊帛。自後起比丘羅旬踰。每行分衛輒饑空還。佛知其宿行。使眾僧分律為五部。服色亦五種。令其日隨一部中行。遂制儀則。各舉所長名其服色。薩和多部。博通敏達導以法化。應著皂袈裟。迦葉維部。精勤勇快攝護眾生。應著木蘭袈裟。彌沙塞部。禪思入微究暢玄幽。應著青袈裟。摩訶僧耆部。勤學眾經敷說義理。應著黃袈裟。自爾已後便大得食。何以故。是羅旬踰。前世無德之所致也。阿難問佛言。羅旬踰前世無德。云何得作沙門。佛言。此羅旬踰宿世為賢者子。作人嫉妬。見沙門來分衛。輒逆閉門戶言。大人不在。沙門復至餘家。復牽餘家門戶閉之。亦言。大人不在。故今分衛不能得。適見他人佈施飲食歡喜行會。便復念言我亦欲作沙門。故今窮困如是(出遺教三昧經下卷)。
童子迦葉從尼所產八歲成道九
佛住舍衛城。時此城中有二姊妹。妊身未產出家為道。諸比丘尼見其腹相。即便驅出。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世尊報言。在家妊身可得無罪。此比丘尼後生男兒。字童子迦葉。至年八歲。出家為道成阿羅漢。共十六群比丘。各持澡罐到阿耆羅河邊。澡洗入水仰覆浮戲。度河拍水沐浴。爾時波斯匿王。在重樓上四望觀看。王未信佛法。見是事已倍生不信。即語末利夫人言汝家所事福田大士。深信無疑何不顧看。即答王言。或是年少出家。始受具足未知戒律。或世尊未制此戒是故爾耳。童子迦葉。以其天耳聞王語聲。即語諸伴。王倍不信末利夫人心生不悅。今當令彼發歡喜心。皆言善哉。各捉澡罐盛中水以著於前。結加趺坐次第行列。凌虛而游於王殿上空中而過。末利夫人在露處坐。見坐影已即便仰觀。見次第行列結加趺坐前有澡罐乘虛而去似如雁王。見是事已心大歡喜。即白王言。看我家福田神德如是。王見是已心大歡喜。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我得善利。願佛世尊及比丘僧。盡壽在國為良福田。佛聞是事。即便制戒令不復爾(出僧祇律第十九卷十誦亦同)。
末闡提降伏惡龍十
罽賓國稻始結秀。龍王阿羅婆樓。注大洪雨禾稻沒死。時大德末闡提比丘等五人。從波吒利弗國。飛騰虛空至雪山邊。阿羅婆樓池中。即於水上行住坐臥。龍王眷屬入白龍王。龍王嗔忿作諸神力。暴風疾雨雷電霹靂。山岩崩倒樹木摧折。身出煙火雨大礫石。欲令大德末闡提怖。復喚兵眾猶不能伏。末闡提言。汝令諸天一切世人悉來怖我一毛不動。汝若取須彌及諸小山。躑置我上我亦不動。乃至漸以法味教化示之令其喜伏。龍王聞法即受歸戒。與其眷屬俱為弟子。雪山鬼夜叉犍撻婆鳩槃茶鬼聞皆信伏亦為弟子。咸見道跡。末闡提語諸龍鬼。從今以後莫生瞋恚殘害人民損敗禾稻。當生慈心令得安樂。即皆稽首稟受教戒。以寶床與末闡提坐。龍王立侍以扇扇之。罽賓揵陀勒叉國民。見是事已大生恭敬。悉來聽法多得道果(出善見律毘婆沙第二卷)。
摩哂陀化天愛帝須王十一
阿育王時。佛已泥洹。二百餘年。時摩哂陀比丘。到師子洲中。時王欲行獵。有一樹神。欲令王得見摩哂陀。樹神化作一鹿。去王不遠示現噉草而便徐行。王見化鹿即張弓攝箭引弓欲射。王復念言。我當諦射此鹿。鹿仍迴向闍婆陀羅路而走。王即逐後。到闍婆陀羅。去摩哂陀不遠而滅。時摩哂陀見王已近。而作是念。今以神力令王正見我一人不見餘人。大德摩哂陀即喚王名。帝須汝來。王聞喚已。而便念言。今此國中誰敢喚我名者。此何等人。著赤衣服割截而成。喚我名字。生狐疑心。此是何等。為是人乎。為是鬼神耶。摩哂陀答言。沙門釋種法子。為哀愍王。從閻浮利地。故來到此耳。爾時天愛帝須王。與阿育王以有書信。遙作知識貢致珍寶。更相報答。法師乃曰。我有三寶以獻於王。非彼天愛世間匹也。即為王說三歸依法。王受三歸為優婆塞。復以釋法報。示天愛帝須王。於獵場中。即復思憶。阿育王書有釋種子。即投弓箭熟相問訊。法師為說經並受三歸。即便遣摩哂陀。喚沙彌修摩那。今應說法。汝可唱轉法輪。修摩那言。我今當唱令聲何至。答言。使聲滿師子國。時修摩那即入第四禪。從禪定起唱轉法輪。師子國民俱聞之。虛空諸神天悉會。三唱已竟。摩哂陀便為說法。天人無數皆得道跡(出善見律毘婆沙第二卷)。
分那先為下賤善知方宜遇佛得道十二
有那利國近南海邊。其中人民採真珠栴檀。以為常業。國有一家兄弟二人。父母終亡欲求分異。家有一奴名分那。年少聰了善能賈販。入海治生無事不知。居家財物分為一分。以奴分那持作一分。兄弟擲籌弟得分那。將妻子空手出捨。時世饑儉雖得分那恐不相活以為愁憂。奴分那白大家言。願莫愁憂分那作計。月日之中當令勝大家。郎言。若審能爾放汝為良人。大家夫人有私珠物。與分那作本。時海潮來。城內人民至水邊取薪。分那持珠物至城外。見一乞兒負薪。薪中有牛頭栴檀香。可治重病。一兩直千兩金。時世有一不可常得。分那識之。以金錢二枚買得持歸。破作數十段。時有長者得重病。當得此牛頭栴檀二兩合藥。求不能得。分那持往即得二千兩金。如是賣盡所得不貲富兄十倍大家感念。分那不違言誓。放為良人隨意所樂。分那辭行學道。到舍衛國為佛作禮。長跪白佛。所出微賤心樂道德。唯願世尊垂慈濟度。佛言善來。分那頭髮即墮法衣著身。即成沙門。佛為說法尋得羅漢道。坐自思惟。今得六通存亡自由。皆主人之恩。今當往度並化國人。於時尊者分那往到本國至主人家。主人歡喜請坐設食。食訖澡手。飛昇虛空。分身散體。體出水火。光明洞照從上來下。告主人曰。此之神德皆是主人放捨之福。往到佛所所學如此。主人答言。神化微妙。願見世尊受其教訓。分那答言。但當至心供設饌具。佛三達智必自來矣。即便設供宿昔已辦。向舍衛國稽首長跪燒香請佛。唯願屈尊廣度一切。佛知其意。即與五百羅漢。各以神足往到其舍。國王人民莫不驚肅。來至佛所五體投地。卻坐王位。食畢澡訖。佛為主人及王官屬。廣陳明法。皆受五戒為佛弟子。起住佛前。嘆分那曰。在家精勤出家得道。神德高遠家國蒙度。我當云何以報其恩。於是世尊嘆分那。而說偈言。
心已休息 言行亦止 從止解脫
寂然歸滅 棄欲無著 缺三界障
望意已絕 是謂上人 在[泳-永+聚]若野
平地高岸 應真所過 莫不蒙祐
彼樂空閑 眾人不能 快哉無淫
無所欲求
主人及王益加歡喜。供養七日。得須陀洹道(出法句經第一卷)。
摩訶迦天時熱現涼風細雨十三
佛住菴羅聚落菴羅林中。與眾比丘俱。時有質多羅長者。白上座言。唯願諸尊。於此林中受我請食。時諸上座默然。諸上座著衣持缽。至長者捨就座而坐。長者自手供養種種飲食。澡嗽畢聽說法。諸上座為長者說法。示教利喜。諸上座食蘇酪蜜飽。於春後日時熱行極。有一下座。名摩訶迦。白諸上座。今日大熱我欲起雲雨扇微風。上座答言。能爾者佳。時摩訶迦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應時雲起細雨微下。涼風亹亹從四方來至精舍門。即止神通還於自房。時長者作是念。最下座比丘而能有此大神通力。況復中上。禮諸比丘。隨摩訶迦至此住房。禮足白言。尊者我欲得見神足現化。摩訶迦言。長者勿用見是。三請不許。長者猶復重請。摩訶迦語長者言。汝且出外聚集乾草。以[疊*毛]覆上。長者如教聚薪成積。來白尊者。摩訶迦即入火光三昧。於戶鉤孔中出火炎。光燒其積薪都盡。唯白[疊*毛]不然。語長者言。汝今見不。答言。已見。實為奇特。摩訶迦語長者言。當知此者皆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餘道品法。長者白。尊者。摩訶迦。願常住此林中。我當盡壽四事供養。摩訶迦有行因緣不受其請。長者聞說法已作禮而去(出質多羅長者比丘經)。
願足化一餓鬼說其往昔惡口十四
願足阿羅漢。恆訓化餓鬼。見一餓鬼形狀丑陋。見者毛竪莫不畏懼。身出熾炎如大火聚。口出蛆蟲膿血流溢。臭氣遠徹不可親近。或口吐炎火長數十丈。或耳鼻眼身體支節。放諸火炎長數十丈。脣口垂倒像如野豬。身體縱廣一由旬。手自抓摑舉聲[口*睾]哭馳走東西。是時願足問餓鬼曰。汝宿何罪今受此苦。餓鬼報曰。吾曩昔時行作沙門。戀著房舍慳貪不捨。身持威儀出言臭惡。若見持戒精進比丘。輒復罵辱偏眼惡視。自賴豪族謂為不死。造諸無量不善之本。寧以利刀自截其舌。如是從劫離劫甘心受苦。不以一日之中誹謗精進比丘。若還閻浮利地者。以我形狀可戒勅諸比丘。善護口過勿妄出言。設見梵行持戒比丘者。念宣其德。自受餓鬼形已來。經數千百萬歲。受此苦惱。我後命終當入地獄。是時餓鬼說此語已。舉聲[口*睾]哭自投於地。如泰山崩天翻地覆。斯由口過故使然矣。能守護口過者受福無窮。又迦葉如來出現於世。敷說法教教化已周。於無餘泥洹界而般泥洹。泥洹後時有三藏比丘。名曰黃顏。眾僧告勅。一切雜使不令卿涉。但與諸後學者說諸妙法。時三藏比丘內心輕蔑不免僧命。便與後學敷顯經義。喚受義曰。速前象頭。次喚第二者。復曰馬頭。復次駱駝頭。次驢頭。復次豬頭。次喚羊頭。羯羝頭。次喚師子頭。次喚虎頭。次喚禽頭。次喚羆頭。如是喚眾獸眾獸之類。不可稱數。三藏黃顏。口出如此無量惡言。雖授經義不免其罪。身壞命終入地獄中。經歷數千萬劫受苦無量。餘罪未畢從地獄出。生大海中受水性形。一身百頭形體極大。異類見之皆悉馳走(出護口經)。
沙曷降惡龍十五
佛在舍衛國。時須耶國有一貧人。賃剃兒頭須至麥熟輒顧一斛。道逢故人欲共飲酒。還求麥直遍求不得。便起毒意。願我壽終作大神龍。當陷此國。及其壽終遂作大龍。其國曆年風雨不時。佛念饑饉遣沙曷比丘往化彼龍。龍見比丘即興惡意。欲殺國人及沙曷身。沙曷化缽覆蓋一國。龍便降雨謂國已沒。比丘以佛威神令龍見民安隱如故。龍復興恚。更下大雪。比丘缽受以手掃之著於一處。乃入龍室。龍即便出。比丘復出。龍入比丘復入。如是不已龍極乃止。長跪問言。卿何等神。惱我如此。比丘言。吾是佛弟子。龍言。我欲自歸。便隨之去。沙曷比丘。便內此龍著於笥中。人乃見比丘取龍如是皆大歡喜。問言。道人是何等神降伏國患。告言。吾是佛弟子。人民問言。佛可見不。答言可見。須吾還時日向中。道過分衛。人或有與飯或與酒者。比丘受之樹下。醉臥。龍缽袈裟各在一處。佛時微笑五色光出。阿難請問。佛以來答。復說四事。一者阿羅漢不入三昧不得知。二者不得便見神足。三者強勸人分衛。四者身中尚有蟲。阿羅漢以是四事不及佛。時有一菩薩欲向聲聞。見此事已心即堅固。佛遣目揵連往沙曷比丘所。勅攝龍來。為說宿命。龍心即解。便受五戒。奉行十善。得須陀洹。阿難問佛此事因緣。佛告阿難。阿羅漢者不復飢渴。因三事故見醉臥耳。一者佛欲開化菩薩意。二者不欲違佈施家意。三者恐諸弟子未得道者飲酒多失。故現此事撿戒之耳。沙曷比丘雖復飲酒。不以為醉(出沙曷比丘功德經)。
經律異相卷第十六
阿羅漢行至摩偷羅國往優婁曼陀山。坐於繩床。有兄弟二龍王。隨從五百眷屬。舍那婆私思惟。欲降伏之。即以神力。震動山谷。二龍王瞋。往婆私處起疾風雨雷電器仗勐火等。時婆私入慈三昧。能令風雨火等不近其身。變戒優缽羅拘牟頭分陀利。
上篇:經律異相
下篇:法苑珠林(1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