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經律異相卷第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經律異相卷第十七(聲聞無學第五僧部第六)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僧大不納其妻出家山澤賊害得道一
    金天前生與婦共以水物施僧今身得井出物如意二
    阿娑陀為尼所悟得道度於商主三
    修羅陀在胎令母性溫和精進得道四
    差摩因疾說法心得解脫五
    拘提六反退定害身取證六
    摩訶盧惜義招鈍改悔得道七
    槃特誦掃忘篲誦篲忘掃八
    朱梨槃特誦一偈能解其義又以神力授缽九
    鴦崛鬘暴害人民遇佛出家得羅漢道十
    蜜婆和吒羅漢等有習氣十一
    兄弟爭財請佛解競為說往事便得四果第十二
    常給事眾僧飲食衣服得道十三
    見羅剎出家得道十四
    有人避災出家見佛成道十五
    羅漢與象先身共為兄弟行善不同十六
    五百盲兒崎嶇見佛眼明悟道十七
    旃陀羅兒被佛慈化悟道十八
    獵師捨家學道事十九

僧大不納其妻出家山澤賊害得道一

舍衛國人名曰厲。其家大富。年已老耄絕無繼嗣。禱祀日月天神無不必修。終不能得。自念祈請無益。寶財消散產業不修。疾病相仍災害首尾。奴婢死亡六畜不孳。為妖孽神師所迷。雲當有福而禍重至。由盲人吞毒謂為良藥。庶有瘳損遂喪其身。吾既殺生祠祀當入地獄。而望天祚豈不惑哉。世有佛道高操之聖。學得仙者名曰應真。淨如琉璃精進存想乃覩之耳。奉斯道者唯守靖寞。無慾無求以斯為樂。現世得安終生天上。置吾常供養佛三尊。經涉一載婦遇生男。字曰佛大。後復生男。字曰僧大。厲訓二子。示以聖道。僧大稟性慈孝仁愛萬物。奉佛法戒親近沙門。清淨知足二親愛之。厲臥疾著床。即呼長子涕泣誡之。夫生有死持戒者安犯戒者危。僧大尚小仁孝清白。方以累汝言竟便沒故。後頻告數啟其兄欲作沙門。其國法欲得婦。其言欲作沙門。佛大即為娉妻。索賢家女字快見。光華煒煒端正少雙。婦歸陞堂兄會賓客九族欣然。兄於眾前謂其弟曰。當今之日肯作沙門乎。僧大答曰。實我宿願。兄戲之曰。可從爾志。弟心歡喜為兄作禮即便入山。見一沙門。年少端正獨處樹下。問曰。賢者何緣行作沙門。其人已得應真之道。豫知去來無數劫事。謂僧大曰。佛說人好淫泆。如持炬火逆風而行。其焰稍卻不置炬者火燒其手。猶烏銜肉。鷹鸇追奪。烏不置肉災及軀命。吾以是故行作沙門。又如蜜塗利刀。小兒貪甜以舌舐之。有截舌之患。淫泆之人苟快愚心。不惟其後。有燒身之害。如蛾貪火色投入於燈。體見燒煮將何剋獲。為淫惑者不別善惡。遠賢親愚日就流冥。亡國滅眾死入地獄。惡著罪成悔將何逮(喻多不能備載)如是譬類。僧大頓首足下。願去世濁履清淨道。奉沙門戒以為榮福。師曰小待。僧大曰。意欲入山禪寂。師曰。處山澤者當學星宿。明知候時常當儲待水火麨蜜。所以然者。盜賊之求水火麨蜜。夜半向晨。問當解之。給賊所欲違其意者。賊輒殺人。僧大曰諾。敬奉慈教。卻乃入山。其兄念曰。弟作沙門終不畜妻。快見端正心甚悅之。起從快見取琴彈之。歌淫泆之曲曰。煌煌欝金生於野。過時不採花見棄捐。曼爾豐熾華色惟新。與我同歡。快見覺欲為亂。以歌答之曰。巍巍我師天人之尊。門徒清潔諡曰沙門。觀真為聖淫為畜倫。我受嚴戒不事二君。終不淫生寧就寸分。佛大作情悲之曲委靡之辭。宿心加爾故因良媒問名。詣師佔相良時。慘慘惕惕。懼爾不來。既覩爾顏我心怡怡。今不合歡豈徒費哉。斯誓為定淑女何疑。快見惶灼。歌答之曰。佛設禮儀尊卑有敘。叔妻即子。婿伯即父。我親奉戒日有隆舉。真與聖齊淫正。蟲鼠。噫乎伯子烏。為斯語。兄心貪迷。快見知其意甚不可轉移。快見又歌曰。夫人處世當遠二事不孝淫亂行違佛戒。天及賢者。箋其自異。佛大歌曰。爾之容色燡燡灼然。普天美女豈有此爾顏。我心相悅故踰大山。快見自念。此人欲我悖狂之亂。沮致大難。請說身中惡露不淨。爾乃卻耳。快見重曰。仁貪我軀軀有何好。頭有九骨合為髑髏。如是具說諸不淨。佛大自念。汝念其婿何肯聽我。我殺弟者爾乃隨耳。即行募求數為賊者。前與語曰。寧知我家所畜六籍奴子逃作沙門今在山中。賊曰識之。佛大即出金銀與之。爾殺奴子疾取其頭。及身上衣所持法服。足下履屣皆以將還。吾復重賜卿等金銀。賊大喜曰。從吾取足即去入山。到其弟所呼曰。沙門汝疾出來。其弟出曰。諸君何求。吾有水火麨蜜可食。夜時已半。賊曰。不求水火。麨蜜不問。卿時欲得汝頭持走之耳。其弟聞之。即大惶怖涕泣而曰。吾非長者諸侯子也。捨俗為道與世無諍。學道日淺未獲溝港殺吾何益。賊曰。來為汝首。其弟語賊曰。欲得寶者吾與兄書令惠卿寶。賊曰。子兄令我今來殺子。弟曰吾今死矣。由斯婦也。師前戒我。人與淫居。如持炬火逆風而行。若不捨之火將燒手。日冥即如師戒涕泣。從賊乞一歲活。賊曰。急取頭去。其弟重曰。願莫即見殺。先斷我一髀置吾前也。賊斷一髀置於其前。弟遭此痛。天來其側曰。慎勿恐怖。牢持汝心。汝前世時入畜生中。人所屠割稱賣汝肉非一世矣。地獄餓鬼汝皆更之。苦痛以來非適今也。僧大白天。請報我師。天即語師曰。賊欲殺之。汝弟子為人悲泣求哀欲得相見。師即飛往為說法曰。天地須彌尚滅。海有消竭七日有壞。天下有風其名惟藍。惟藍一起山山相搏斯風有滅。況汝小軀何足數也。但當念佛。佛常自言。盛必有衰合會有離榮位難保。身亦如之。僧大便得溝港道。復斷一髀。重念師戒。復得頻來道。賊斷左手復念師戒。得不還道。賊斷右手。復念師戒得應真道。即不畏三惡道。生死自在無所復畏。僧大曰。取樹皮來。即為剝樹皮與之。僧大取枝以為筆。自刺身血書樹皮曰。大兄起居隨時安善。二親在時以吾累兄。兄不承之違廢親教。以女色故骨肉相殘。違親慈教為不孝也。殘殺人命為不仁也。殺一畜生其罪不少。況殺應真五不中止。今吾善游寂寞從此長別。努力努力願崇真道。申頸長二尺。語諸賊曰。子斷吾頭。由截泥頭也。吾恐汝等墮地獄中。賊前斷頭。取身上衣杖蓰及缽。持與兄所兄以金銀重謝賊。兄取弟頭為作假身。以頭著上以衣衣之。杖缽及蓰皆著其傍。謂快見曰。汝婿來歸可問訊之。快見大喜走至其所。見下目坐以為思道。妻不敢呼具作美食。須念道覺當飯之。日中不覺。妻因前日今已中恐過時也。怪其不應。牽衣頭脫身皆分散。妻躄踴呼曰。子竟坐我致見殘賊。哀憤呼天肝心崩裂。血從口出奄忽而逝。戒行清白難污如空。樹心聖范難動如地。真淨行高難及如天。其未終時諸天諮嗟。迎其魂靈處忉利天。忍須臾之頃。獲天上難盡之榮。兄入禪室。視弟頭身份散。婦吐血亡。呼曰。咄咄。吾為逆天所作酷裂乃致於此。即至賊所問。弟臨沒將有遺言乎。賊以書見之。辭喻悽惻讀竟五內咽塞涕泣交橫。吾違尊親臨亡慈教。骨肉相殘。又殺應真。感隔而死。死入地獄。王及臣民莫不涕泣。嘆述清德殯葬其弟。四輦立塔。天龍鬼神側塞空中。散華燒香無不哽咽。及別大快見。國人哀慟。歌嘆其德(出佛大僧大經)。

金天前生與婦共以水物施僧今身得井出物如意二

舍衛國有一長者。其家大富。生一男兒。身體金色。相師佔省見其奇相。即為立字。字修越那提婆(梁言金天)其生之日。家中自然出一井水。縱廣八尺。汲用其水能稱人意。一切所須如心即出。兒年轉大才藝博通。長者愛之。未敢逆意。而作是念。我子端正容貌無倫。要當推求選擇名女。金容妙體。類我兒者當往求之。即募諸賈週遍求之。時閻婆國有大長者。方生一女。字修跋那波婆蘇(梁言光明)端正非凡身體金色。初生之日。亦有自然八尺井水。其井所出稱適人意。時彼長者。亦自念言。我女端正。要得賢士。如我女比乃當嫁與。爾時女名遠布舍衛。金天名稱復聞女家。時二長者各懷歡喜。求為婚姻。娶婦既竟。還至舍衛。時金天家便設上供。請佛及僧供養。一日佛受其請。為長者及金天夫婦。廣宣妙法。皆獲須陀洹。佛還精舍。金天與婦。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聽許。俱往佛所。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墮法衣著身便成沙門。漸漸教化悉成羅漢。佛言。過去毘婆尸佛滅後。遺法在世。有諸比丘遊行教化到一村落。有諸人民豪賢長者。見眾僧至各競供養。時有夫妻二人。貧餓睏乏。每自惟念。我父在時財寶積滿。今者我身貧困極甚。何其苦耶。爾時雖富不遭斯等聖眾之僧。今既得值無錢供養。愴然而啼。婦見夫啼而語婿言。今汝可往至本捨中。於故藏內推覓錢寶當用供養。夫如婦言。至故藏內得一金錢。於時其婦有一明鏡。即共同心以用佈施。買一新瓶盛滿淨水。以此金錢著瓶水中。以錢著上。持至僧所。至心佈施。於時眾僧即為受之。各各取水而用洗缽。復有取水而飲之者。時彼夫婦。歡喜情悅遇疾命終。生忉利天。時貧人者。此金天夫婦是也(出賢愚經第五卷)。

阿娑陀為尼所悟得道度於商主三

有天護商主。往陸求那國。常樂佈施。於佛生信。欲先入海。若安隱還。我當於佛法中作五年大會。天人國內無不聞知。時有一阿羅漢比丘尼。同往彼國。思惟觀察。知天護得安隱還作五年大會。請一萬八千比丘。皆阿羅漢。學人倍多。凡夫無數。即見上座名阿娑陀。乃是凡夫甚能精進。入僧伽藍從次作禮。謂上座曰。大德甚不端嚴。上座心自思惟。云何以我為不端嚴。即自觀身見鬚髮長。即喚年少剃除鬚髮。比丘尼由言不端嚴。上座更喚年少浣染衣服。尼復至僧伽藍。故言不端嚴。上座瞋曰。我已剃鬚發及浣染衣竟。云何謂我不端嚴耶。比丘尼言。佛法以得四果為莊嚴。大德聞商主天護作師子吼五年大會不。答言聞。大德是凡夫為第一上座。在羅漢眾中先受供養。是莊嚴不。大德方悟啼泣懊惱。比丘尼言。何故啼泣。答言。姊妹。我今已老無可堪任。比丘尼言。如來法可見無有於時節。大德可往那哆婆哆寺。就優波笈多比丘。此比丘佛之所記。我弟子中教化第一。時長老比丘至。優波笈多出而迎之語言。大德。洗足消息。答言。我未洗足。欲見優波笈多。時優波笈多弟子曰。大德。此即是優波笈多。來迎大德。即大歡喜便自洗足。優波笈多即教化之。為覓檀越。洗浴飲食種種供養。語維那言。今有得二解脫比丘入坐禪處。乃至一萬八千阿羅漢悉入禪處。是時比丘入第一禪坐處坐。時優波笈多入火光三昧。如是一萬八千阿羅漢。悉入火光三昧。比丘見之心生歡喜。優波笈多教化說法。比丘精進思惟得阿羅漢果。還其本國。阿羅漢比丘尼。往僧伽藍禮拜說言。今日大德莊嚴。答曰。姊妹力也。及五年大會。天護問上座。世尊種種說法。上座所說而無有異。上座答言。於過去世九十一劫。我等為商主入海採寶。誓取滿舶。還閻浮提。時遇大風吹舶墮沙海。我等為毘婆尸佛。聚沙為塔以珍寶物而供養之。時有諸天示我道路言。剋後七日有大水來。當泛汝舶入閻浮提。及至七日。果如天言。以此沙塔因緣。經九十一劫不墮惡道。今得阿羅漢果。汝今能供養。爾許多人於三寶所。我說咒願生死苦無窮。汝今可出家。天護奉旨即為沙門。得阿羅漢道(出阿育王經第九卷)。

脩羅陀在胎令母性溫和精進得道四

巴連弗國有商主。名曰須陀那。中陰眾生來入母胎。即令其母質直溫和。無諸邪想。夫以問師。師答曰。懷良善子。後生一兒。名曰脩羅陀。年漸長大。求欲出家。父母即聽。勤行精進。證羅漢果(出阿含經第二十五卷)。

差摩因疾說法心得解脫五

差摩比丘身得重病。受大苦痛。陀娑比丘為瞻病者。時諸上座令陀娑比丘。為病者說五受陰法。往反至再。差摩比丘語陀娑比丘。何煩令汝驅馳往反。汝取杖來我自扶杖。詣彼上座。彼上座遙見差摩扶杖而來。自為敷座命令就坐。更為具說往古談論。差摩比丘即便說法。時彼上座。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差摩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出差摩比丘喻重病經)。

拘提六反退定害身取證六

昔佛在舍衛國。弟子拘提。於羅漢果六反退還。至第七頭。自覺身證。復恐退還。即求利劍自害其命。是時魔波旬。求比丘神為生何處。而不能知。即往問佛。世尊告曰。拘提比丘已取滅度。神識處空與空合體。弊魔聞已心興欝毒。舉身自投青蓮池浴。池水湧沸水性皆終。以此因緣諸比丘等。皆勤精進恐復退還(出說拘提比丘經)。

摩訶盧惜義招鈍改悔得道七

昔有一國。名多摩羅。去城七里有精舍。五百沙門常處其中。讚經行道。有一長老比丘。名摩訶盧。為人闇塞。五百道人傳共教之。數年之中不得一偈。眾共輕之。不將會同常守精舍。勅令掃除。後日國王請諸道人。入宮供養。摩訶盧比丘自念言。我生世間闇塞如此。不知一偈人所薄賤。用是活為。即持繩至後園中大樹下。欲自絞死。佛以道眼遙見如是。化作樹神半身人現。而呵之曰。咄比丘。何為作此。摩訶盧即具陳辛苦。化神呵曰。勿得作是。且聽我言。往迦葉佛時。卿作三藏沙門。有五百弟子。自以多智輕慢眾人。悋惜經義初不訓誨。是以世世所生諸根闇鈍。但當自責何為自賤。於是世尊即現光像為說妙偈。時摩訶盧稽首佛足。思惟偈義即入定意。尋在佛前得羅漢道。自識宿命無數世事。三藏眾經即貫在心。佛語摩訶盧。著衣持缽就王宮食。在五百道人上坐。此諸道人是卿先世五百弟子。還為說法令得道跡。並使國王明信罪福。即便受教。入王宮裡。坐於上坐。眾人心恚怪其所以。各護王意不敢呼遣。念其愚冥不曉達嚫。心為之疲。王便下食手自斟酌。摩訶盧即為達嚫。音如雷震清辭兩下。坐上道人驚怖自悔。皆得羅漢。為王說法莫不解悟。群臣百官。皆得須陀洹(出法句經譬喻第一卷)。

槃特誦掃忘篲誦篲忘掃八

朱梨槃特兄曰。汝若不能持戒還作白衣。槃特詣祇洹門泣淚。佛告之曰。汝何故悲。以兄言答。佛言。勿怖。我成無上士正覺。不由汝兄。手牽槃特。詣靜室教執掃篲令誦。槃特誦掃忘篲誦篲忘掃。乃經數日掃篲復名除垢。槃特思念。灰土瓦石若除即清淨也。結縛是垢。智慧能除。我今以智慧篲掃。除諸結結縛(出增一阿含經第一卷)。

朱利槃特誦一偈能解其義又以神力授缽九

佛在舍衛國。有一比丘字槃特。新作出家稟性闇塞。佛令五百羅漢日日教之。三年之中不得一偈。國中四輩知其愚冥。佛愍傷之。即呼著前。授與一偈。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槃特感佛慈恩。歡喜心開誦偈上口。佛告之曰。汝今年老方得一偈。人皆知之。不足為奇。今當為汝解說其義。一心身三口四意三所由。觀其所起察其所滅。三界五道輪轉不息。由之昇天。由之墮淵由之得道。泥洹自然。分別為說無量妙法。[火*霍]然心開得羅漢道。時有五百比丘尼。別有精舍。佛曰遣一比丘為說經法。明日槃特次應當行。諸尼聞之。皆豫含笑。明日來者我等當逆說其偈。令之慚愧無所一言。明日槃特往。諸尼大小皆出作禮相視而笑。坐畢下食。食已澡漱。請令說法。槃特即上高座。自慚鄙曰。薄德下才。未為沙門。頑鈍有素。所學不多。唯知一偈。粗識其義。當為敷說。願各靜聽。諸年少比丘尼欲逆說偈。口不能開。驚怖自責稽首悔過。槃特即如佛所說。一一分別。身意所由。罪福內外昇天得道。凝神斷想入定之法。即時諸尼聞其說。甚怪其異一心歡喜。皆得羅漢道。後日國王波斯匿。請佛及僧於正殿會。佛欲現槃特威神。與缽令持隨後而行。門士識之留不聽入。卿為沙門一偈不了。受請何為。吾是俗人。猶尚知偈。豈況沙門。無有智慧。施卿無益。不須入門。槃特即住門外。佛坐殿上。行水已畢。槃特擎缽申臂遙以授佛。王及群臣夫人太子。眾會四輩。見臂來入不見其形怪而問佛。是何人臂。佛言。是賢者槃特比丘臂也。王曰得道。向吾使持缽。門士不聽來入。是以申臂授吾缽耳。即便請入威神倍常。王白佛言。聞尊者槃特本性愚鈍。方知一偈。何緣得道。佛告王曰。學不必多行之為上。賢者槃特解一偈義。精理入神。身口意寂淨如天金。人雖多學不行徒喪識想。有何益哉。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雖誦千章  句義不正  不如一要
 聞可滅意  雖誦千言  不義何益
 不如一義  聞行可度  雖多誦經
 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  行可得道

同聞此偈。二百比丘得羅漢道。王及群臣夫人太子。莫不歡喜(出法句經第一卷)。

鴦崛鬘暴害人民遇佛出家得羅漢道十

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眾多比丘。到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聞王波斯匿宮門外有眾多人民。各攜手啼哭喚呼。便作是說。於此國土有大惡賊。名鴦崛鬘。殺害人民暴虐無慈。村落居止不得寧息。殺害人民各取一指用作華鬘。以是故名曰鴦崛鬘。願王當降伏此人。比丘食已。詣佛世尊具陳上事。佛便往彼。時有眾人。擔薪負草。及耕田人。有行路人。蹈世尊所。語世尊言。沙門莫從此道行。所以然者。此道中有鴦崛鬘。殺害人民無有慈心。於眾生城郭村落皆為彼人所害。彼既殺人。以指作華鬘。懼嬈世尊。時佛世尊遂更前進。時鴦崛鬘遙見世尊來。見已便作是念。今此沙門獨來無伴。我當殺之。時鴦崛鬘。即拔腰劍往至佛所。世尊遙見便復道還。時鴦崛鬘走逐世尊後。盡其力勢欲及世尊。然不能及。時鴦崛鬘便作是念。我走能逮象。亦能及馬。亦能及車亦能及暴惡牛。亦能及人。然此沙門行亦不疾。然盡其力勢不能令及。時鴦崛鬘遙語世尊言。住住沙門。世尊告曰。我久自住。然汝不住。時鴦崛鬘便作是念。我行惡行。即捨腰劍。五體歸命。求為沙門受具足戒。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墮猶如剃頭。彼所著衣化成袈裟。佛為說法成阿羅漢。時王波斯匿集四部兵。出舍衛城。欲往殺彼賊鴦崛鬘。先過世尊具向佛說。世尊告曰。若今王見鴦崛鬘。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以信堅固出家學道。王取云何。王報言。若取當問訊禮敬無有害心。然彼兇惡無有慈心。安能修行沙門之行。時鴦崛鬘去佛不遠。結跏趺坐直身正意繫念在前。時佛舉手示鴦崛鬘處。時波斯匿見鴦崛鬘已。便懷恐怖衣毛皆竪。佛言勿怖。自到彼所當與王語。時波斯匿王。便往至鴦崛鬘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立。時波斯匿王問鴦崛鬘言。尊者鴦崛鬘。今名何等。鴦崛鬘答言。大王我名伽瞿。母名蔓多耶尼。王報言。汝善自勉進。我今盡形壽。供養尊者伽瞿。衣被飯食病瘦醫藥床臥具無所悋惜。常當以法擁護。時波斯匿王。頭面禮足繞三匝。詣世尊所白言。世尊不降伏者。能降伏之(出增一阿含第十九卷)。

蜜婆和吒等有習氣十一

有人雖斷一切煩惱。身口中亦有煩惱相。凡人見聞則起不清淨心。如蜜婆和吒阿羅漢。五百世在獼猴中。今雖得道猶騰跳樹木。愚人見之即生輕慢。又畢陵伽婆蹉阿羅漢。五百世生婆羅門中。習輕蔑心。今雖得道。猶語恆水神言。小婢止流。恆神瞋恚。詣佛陳訴。佛教懺悔。猶稱小婢。佛無如是事。如一婆羅門惡口。一時以五百事罵佛佛無慍色。婆羅門心乃歡喜。即復一時以五百善事讚歎於佛。亦無喜色。當知佛煩惱習氣盡。故好惡無異(出大智論第八十四卷)。

兄弟爭財請佛解競為說往事便得四果十二

佛在羅閱祇竹園中。時有大姓子兄弟四人。父母早亡共爭居財。見舍利弗歡喜問言。願為說此後不復爭。舍利弗言。善哉。吾有大師佛於三界最尊。爾等隨我。還到佛所。必當得解。隨舍利弗還。佛遙見四人笑出五色光。四人禮佛白言。吾等愚癡。願佛解說。令不復爭。昔有國王。號曰惟婁。身體有疾。迎醫往視。合藥應用師子乳。王即募。得之者分土封之。並妻以小女。時有貧人啟言。能得王即聽許。其人巧點先尋師子所在。乃殺羊蒲桃酒數斛。往到其山。伺師子出行。便殺羊。並蒲桃酒著其住處。師子見酒肉即便飲食大醉而臥。前捉取乳歡喜而還。未達本國。暮宿聚落。有一羅漢宿。與此人同追師子。經歷險道。體極眠臥。都無所知。道人覩其身中六識。各自諍功。足神言。賴因我行到此得乳。手神復言。賴我手捉取。目神復言。賴我見之。耳神復言。賴我聞王求乳將爾等來。舌神即言。汝等空以競諍。此功是我有。今殺活在我耳。此人齎乳詣王所。白言。今已得師子乳在外。王言。是非但進之。王適見乳。舌即言。此非師子乳。但驢乳耳。王聞大怒言。我使汝取師子乳。乃以驢乳。即欲殺之。時共宿道人。即以神足。到王前報言。此信是師子乳。我時與是人共宿聚中。見其身中。六體共爭其功勤。舌言。我當反爾等。今果如此。王但以乳合藥。其病必愈。王即信阿羅漢言。用乳合藥以女妻之。並封拜如本約。道人告王言。一人體識自相反戾。況於他人乎。時取乳者。得道人恩。求作沙門。意解得羅漢道。時王亦歡喜受五戒。得須陀洹道。四人聞是意解。便隨佛乞為比丘。佛默然以手摩其頭。發墮袈裟著身。結解垢除。阿難曰。此四人本何功德。今聞經便解。疾得阿羅漢。佛言。昔摩父佛時。舍利弗為比丘。此四人為賈客。共以一袈裟上舍利弗。舍利弗咒願。令君等後世早得度脫。今從舍利弗而得解脫(出惟婁王師子乳譬喻經)。

常給事眾僧飲食衣服得道十三

有一男子。於正法出家。能為給事。所至寺諸比丘等。令其給事。後轉疲極。自思惟言。誰能為我說法教化。聞摩偷羅國。有優波笈多。是佛所記。能於後弟子中最為第一。往為作禮合掌說言。大德。大作佛事為我說法。優波笈多言。能隨我教當為說法。答曰能。問曰。那多婆哆寺。眾僧有幾。汝更給事眾僧。答曰。有一萬八千阿羅漢。學人一倍。精進凡夫無數。時彼比丘。即為一切眾僧。而作給事。令一切僧專修道業。時給事比丘早起。著衣持缽入摩偷羅國。有一長者朝出相逢。長者念言。我未曾見。而今見之頭面禮足。問言。大德。所從遠近有何事來。答言。從東國來。至優波笈多處。為欲聞法。而優波笈多令我為僧給事。我今不知摩偷羅國人誰精進誰不精進者。長者曰。汝今不須思惟是事。我當代汝給事眾僧一切飲食衣服醫藥。我悉給與比丘與長者。共取飲食等。供養眾僧。三月安居時比丘因此供養修獲道果。

見羅剎出家得道十四

摩偷羅國。有一男子。啟其父母求欲出家。往優波笈多所。恭敬作禮白言。大德。我得作比丘不。優波笈多見其於身。為愛所縛。語言善來。我當與汝出家。歡喜禮足。乞先暫還家。於路思惟。我若至家。或有留難。夕於中道宿一神廟(大智論雲空捨)優波笈多作二羅剎。一持死尸。一則空手。俱入廟中。互言我得。共諍不決。而問此人。誰將尸來。此人思惟。不得妄語。如實語之。空來之鬼即牽其臂向口欲食。將尸之鬼助其分解。劣相免脫。如此良久遂至日出。經二日後還至笈多所。出家為道。精進勤修。得阿羅漢果(出阿育王經第九卷又出大智論第十二卷)。

有人避災出家見佛成道十五

昔有眾人。在江水側。為水所害。人民無復齊限。其中得解脫萬中有一。於深水得解脫人。往至佛所。求為沙門。佛便然可聽在道末。內不思惟謂離困厄。佛為說法勸令行道。時彼比丘內自慚愧。解知一切萬物無常。心開意解澹然無想。即於佛前。成阿羅漢(出說為沙門經)。

羅漢與象先身兄弟行善不同十六

迦葉佛時。兄弟二人。俱為沙門。兄持戒坐禪一心求道。而不佈施。弟佈施修福。而喜破戒。兄從釋迦出家得羅漢道。衣裳不充食常不飽。弟生象中。為象多力。能卻怨敵。國王所愛。金銀珍寶瓔珞其身。封數百戶邑。供給此象。隨其所須。時兄比丘值世大儉。遊行乞食七日不得。末後得少麁食。劣得存命。先知此像是前世弟。便往詣象。手捉象耳。而語之言。我昔與汝俱有罪也。象思比丘語。即識宿命。見前世因緣。愁憂不食。象子怖懼。便往白王。象不飲食。不知何意。王問象子。先無有人犯此象不。象子答曰。無他異人。唯一沙門來至象邊。須臾便去。王即遣人覓得沙門。問言。至我像邊何道。沙門答曰。語象。我與汝俱有罪耳。沙門向王具說如上。王意便悟。即放沙門。令還所止(出雜譬喻經第四卷)。

五百盲兒崎嶇見佛眼明悟道十七

毘舍離國。有五百盲人。乞匃自活。時聞佛出世。覩見之者。癃殘百病皆蒙除愈。貧施衣食。愁憂苦厄。悉能解免。盲人共議。我等罪積苦毒特兼。若當遇佛必見救濟。便共行乞。人各令得金錢一枚。以用僱人足得達彼。行乞經時人獲一錢。左右喚人誰將我等到舍衛者。金錢五百僱其勞苦。時有一人來。共相可以錢與之。語諸盲人。展轉相牽。自在前導。將至摩竭。棄諸盲人。置空澤中。盲人不知為在何國。互相捉手踐踏他田。傷碎苗穀。田主見之盛發瞋怒。語痛與手。乞兒求哀具說上事。長者愍之。令一使人將詣舍衛。適達彼國。又聞世尊已向摩竭提國。使人將向摩竭國。盲人欽佛係心欲見。肉眼雖閉心眼已覩。歡喜發心不覺疲勞。已至摩竭。復聞世尊已還舍衛。如是追逐凡經七返。爾時如來觀諸盲人善根已熟。便住待之。佛光觸身。應時兩目即得開明。乃見如來四眾圍遶。身色晃昱如紫金山。前詣佛所五體投地。為佛作禮。異口同音。共白佛言。唯願垂矜。聽在道次。佛曰。善來比丘。鬚髮自墮法衣在身。重為說法。得阿羅漢(出賢愚經第六卷)。

旃陀羅兒被佛慈化悟道十八

舍衛城裡。有一旃陀羅兒(賢愚經云尼提)除糞自活。爾時世尊入城分衛。次至彼家。客除糞者即避餘巷。如來逆之。其人自念。吾擔糞不淨。今日何由得覲世尊。復詣一澤。佛遙喚曰。吾為汝來。其人報曰。不敢親近。不審世尊何所教誡。乃能慈愍與罪人語。世尊告曰。欲度卿為沙門。其人白佛。地獄畜生亦得為道乎。佛言。吾今出世。正為罪苦。手執其人。上昇虛空。至恆水側。沐浴身體。復至祇洹。勅諸比丘。度為沙門。其人勸勵精勤日新。未經旬日便得須陀洹果。至羅漢果。六通清徹湧沒自由。詣大方石當中央坐補納故衣。王聞佛度旃陀羅兒。念佛出釋種豪族姓家。左右弟子皆出四姓。來入宮室。受供信施。五體投地。接足而禮。今聞如來度旃陀羅。云何禮敬。吾今當往責數如來。未到之頃。見前比丘坐大方石。有五百淨居天圍繞禮覲。王前語曰。煩白世尊。波斯匿王欲覲世尊。比丘聞已即沒石中。從精舍出具以白佛。佛言知時。比丘還從石湧出。語王。如來有教。先問此比丘云何得入是剛[革*卬]石。湧沒自由。前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前白佛言。向者比丘。為名何等。有此神力。佛告王曰。此是客除糞人。爾時世尊以此因緣便說二偈。猶如穢污惡。地田溝深坑。生香潔蓮華。云何大王有目之士。當取此華不。王言。世尊。華極香潔。當取莊飾穢污。觀母胎於彼胎中生功德華。時王白佛。彼人快得善利。不可思議。自今以始。請此比丘。供養四事(出旃陀羅兒經)。

獵師捨家學道事十九

昔佛在摩竭國。甘梨園中。城北石室窟中。有眾多獵師。入山遊獵。廣施羅網。殺鹿無數。復還上山。時有一鹿。墮彼弶中。大聲喚呼。獵師聞已。各各馳奔。自還墮弶。傷害人民。不可稱數。雖復不死被瘡極重。痛不可言。各相扶持。劣乃到捨。求諸膏藥。以拊其瘡。室家五親各迎尸喪。歸還耶旬之。其中被瘡眾生。自知瘡差。厭患遊獵。宿緣應度。種諸善本。便自捨家學道作沙門。爾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眾生。前後圍遶。而為說法。爾時世尊。為彼眾生。欲拔其根修立功德。示現教戒。永離生死常處福堂。於大眾中。而說此偈。

 猶如自造箭  還自傷其身
 內箭亦如是  愛箭傷眾生

時彼獵者雖為沙門。不自覺知。如來今日。證明我等。定為獵師。內自慚愧。自省本過。在閑靜處。思惟止觀。係意不亂。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修無上梵行。自身作證而自娛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生死。如實知之。爾時諸比丘。皆得阿羅漢。六通清徹。無所罣礙。是故說此偈。

 能覺知是者  愛苦共生有
 無慾無有想  比丘專念度(出獵師捨家學道經)

經律異相卷第十七

 

上篇:經律異相

下篇:法苑珠林(100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事匯部目錄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法門名義集

法門名義集 東宮學士李師政奉陽城公教撰 若夫法體沖寂...

釋氏要覽

釋氏要覽序 功德主仙林住山壇主愚極宣德郎守尚書屯田...

諸經要集

諸經要集序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原夫法身一相。瞻仰異...

法苑珠林(100卷)

法苑珠林卷第一 法苑珠林卷第二 法苑珠林卷第三 法苑...

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

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卷上 沙門善導集記  奉請四...

佛般泥洹經

佛般泥洹經卷上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堅固女經

佛說堅固女經 隋北印度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佛說咒時氣病經

佛說咒時氣病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序品第一 如...

【註音版】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卷上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聞如是:一...

【註音版】佛說不增不減經

佛說不增不減經...

太子須大拏經

太子須大拏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教詞典】大乘北宗論

全一卷。略稱北宗論。為唐代流行之北宗禪籍。作者不詳...

【佛教詞典】經論

(術語)三藏中之經藏與論藏。經為如來之金口說法,法...

你東想西想,定不下心來,最後毫無所得

【又善男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等。不著內想。不著外想。...

飯前供養偈

供養偈: 「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學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脫之道。學佛的著力點,...

敬造佛像 獲福無量

昔日,佛在迦毗羅城弘化。當時釋迦族中有一位童子名叫...

口腹之慾,為何要以生命來買單

每次夢醒,在凌晨三點半到四點醒來的時候,都會聽到遠...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憶念力,希望力,串習力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麼因緣會決定我們如理作意呢?《...

真正的賢人君子,不設機心城府

真正的賢人君子一定會真誠待人,不用機心,不設城府。...

你的每個起心動念,對生命都有重要的引導

在大乘佛法當中講到了這個阿賴耶識緣起。這樣的一個緣...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佛陀臨逝世時教導弟子們,在他去世以後要以戒為師。佛...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嗎

問: 師父慈悲,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嗎? 淨界法師答...

別把染緣認為是隨緣

今天和大家講一講,隨緣與染緣。隨緣是菩薩,染緣是凡...

持戒的意義與功德

1、《遺教經》: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

【視頻】《菩薩行五十緣身經》風柯月渚讀誦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不空罥索神咒心經》聆志居士念誦

《不空罥索神咒心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