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八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六之三

佛言:「大王!譬若有人於睡夢中與諸寶媛共相執持,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受妙觸,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寶媛,況復有彼美妙觸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所得。」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異生寡聞無智,於可意觸而生愛樂,心生染著造如是業,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如彼睡覺憶夢中事,最後識滅自業現前。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報,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同分種類相續不絕。大王!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彼識起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其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隨世俗之所顯示,非第一義作是說也。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若能了此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性,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復次,大王!譬如有人於睡夢中,持熱銅鍱以為衣服而自纏身。是人覺已,憶念夢中熾然銅鍱觸身苦惱,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為真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熱銅鍱,況復觸身受苦惱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寡聞凡夫異生,見恐畏事,心生嫌惡,妄生執著造是惡業,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見昔所作,心生恐懼,如彼睡覺念夢中事,最後識滅自業現前。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果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修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而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彼識起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了知業報自性非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若能了知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復次,大王!如人夢中自見其身,悉皆散壞不覺諸觸。是人覺已,憶念夢中身根散壞而生憂惱,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身根,況復散壞?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如是,如是!愚癡寡聞凡夫異生,自見身壞,心生執著,復起恐怖,造是癡業,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見先所作,心生惶怖,如彼夢覺,念夢中事,最後識滅自業現前。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果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初識起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其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了知業報自性非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若能了此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復次,大王!如人夢中見彼幻師幻作五欲種種欲樂,自見其身為彼圍遶,受諸快樂。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作事業,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於意云何?彼於夢境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彼幻師,況復變現五欲等事。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寡聞凡夫異生意著於法,心生貪染,復起追求,轉增癡愛,為彼所牽,造如是罪,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彼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見昔所作心想中現,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報,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作業不可得,受報不可得,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依此了知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復次,大王!譬如有人於睡夢中,為彼瀑流漂沒己身及其眷屬,受諸惶怖種種苦惱。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水所漂溺,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水所漂,況復有彼惶怖苦惱?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寡聞凡夫異生,意著諸法生憂惱處,展轉尋求無對治道,以不了故起諸惡行,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心生惶怖,見昔所作悉現其前,如人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果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不絕,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若能了此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復次,大王!譬如有人於睡夢中,自見其身飲酒惛醉,不識善法及諸惡行,功德過失都不覺知。是人覺已,念夢中事,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為真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飲酒者,況惛醉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寡聞凡夫異生,意著諸法,起愛染心造是癡業,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見先所作自分業報心想中現,如人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報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各受其報,同類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無有作者亦無受者,若業若報,皆不可得,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自性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若能了知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八

 

上篇:父子合集經

下篇: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

佛說大阿彌陀經

大阿彌陀佛經序 大藏經中,有十餘經,言阿彌陀佛濟度...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佛說決定毗尼經

佛說決定毗尼經 群錄皆云燉煌三藏譯 如是我聞: 一時...

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

洞山大師語錄序 東西道邈。二三親傳。傳也已漸。真間...

佛說大集法門經

佛說大集法門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

佛說八師經

佛說八師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註音版】佛說寶生陀羅尼經

佛說寶生陀羅尼經...

前世三轉經

前世三轉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於捨...

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佛說苦陰因事經

佛說苦陰因事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迦婆...

【註音版】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三聖圓融觀門

三聖圓融觀門 沙門澄觀述 夫上聖觀人設教,言不虛陳,...

【佛教詞典】戶牌

資持記·釋二衣篇:「戶牌,標戶鉤者。」(事鈔記卷三...

【佛教詞典】共般若

(術語)般若經中有淺深二說,於聲聞與初心之菩薩共通...

人類普遍的一種的悲哀

我們一般人的生活情態,從早上睜開眼睛離開床鋪,到晚...

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最有緣啦~這可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親自認...

《地藏經》的二十八種利益

【 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

淨宗修學的基礎

希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當修持淨業三福。一者,...

要想貴,先戒淫

楞嚴經上講,天有三十三層,越往上,天人的慾望越輕!...

愚人與智者的差別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愚人...

佛母摩耶夫人的故事

釋迦牟尼世尊,當其在兜率天未降生人間時,早已是一生...

為什麼有些人越用功煩惱越重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說: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

一切的儀規、念誦,都是為攝心而設

問: 老和尚慈悲!禪宗寺院做早課和晚課的時候,拿出相...

聖嚴法師:行善的人快樂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人,也就會在...

守一不移的功夫

安住當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當下之時,為了使我...

專心無雜的摩陀大師

傳說,過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這座山名字的...

【視頻】《藥師經》比丘尼唱誦

《藥師經》比丘尼唱誦

【視頻】初一十五早課(圓光佛學院)

初一十五早課(圓光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