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切的儀規、念誦,都是為攝心而設

淨慧法師  2020/12/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切的儀規、念誦,都是為攝心而設

問:老和尚慈悲!禪宗寺院做早課和晚課的時候,拿出相當的時間念佛。早上念觀世音菩薩,晚上念阿彌陀佛。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安排?

淨慧法師答:早殿晚殿,早念觀音晚彌陀,這一切的儀規、念誦,都是為攝心而設。這是一點。

第二點呢,《禪門日誦》興起的時間不是很長,大概從明朝開始,才有固定的念誦。在此以前,禪宗的寺院不是天天上殿。它是逢五就上殿,逢三就說法。當然這也不是固定的,每個寺院的情況各不相同。

最早的禪宗寺院只有打坐,而且也不一定有這麼多的規矩。按照《百丈清規》的要求,每個寺院有個僧堂, 僧堂就是出家人住的地方,也是出家人打坐的地方。你究竟打坐還是不打坐,都希望每個人自覺,所以它叫「勤惰由人」。你懶惰也好,你勤快也好,由你自己。因為那個進修的人,都是上根的人,是利根基的人,都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所以無需設許多的功課。

越往後,人的根基越差,所以有的祖師不得不煞費苦心,把修行通過一定量的要求來落實。早晚功課就是個量的要求。不管你多懶,你早上三點半鐘或者四點半鐘,你一定要起來。你不起來我就拿板子打你,是量化的要求。

那麼這個功課究竟怎麼把它組成呢?就用幾個經,幾個咒,又是一段佛號,又是一段發願,慢慢地形成這些儀規。這也是一個漸次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我們的修行來量化,有個量上的要求。

所有這些內容,早晚的功課,它都是求佛菩薩、護法神加持攝受這個含義。因為修行的人也會遇到種種的障礙、種種的魔境,所以早晚要求佛菩薩來加持,求護法神來幫我們驅除魔障。你看那些念誦的內容,就可以知道設這個課程的用意是什麼。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為何欣願往生還會對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問: 弟子是一名公務員。從二〇一三年開始在家念佛、...

為何現代人患惡性腫瘤的機率這麼高

問∶ 為何現代人罹患惡性腫瘤的機率這麼高? 慧律法師...

夢參老和尚念佛三問

問: 一心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行者,還需要聞思修嗎...

在病苦中如何能信願念佛

問: 請慈悲開示,在病苦中如何能信願念佛? 大安法師...

「隨緣不攀緣」和「積極爭取」的區別

問: 我們在社會工作學習中,應該如何區分隨緣不攀緣...

想度眾生,你得趕緊去了才能回來

問: 請問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五願,叫壽命...

念佛號時是否還需要觀想

問: 念佛號,是否需要觀想?還是只需自念自聽? 大安...

為畜生道念佛有用嗎

問: 有時看到畜生道的眾生,我們在心裡為它默念阿彌...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捨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看虛雲老和尚如何演繹輕安

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腳步很輕,說話聲音很柔軟、很...

如何依止善知識

一、善知識的名義 善知識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一般是講知...

怎樣對治昏沉和妄想

打坐經常要注意的兩個問題,就是昏沉和妄想。整個修行...

頭腦發脹時,可以觀想眼前一片綠地或清水

時間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兩個七馬上就結束了,大多...

《阿彌陀經》與《金剛經》是否矛盾

弟子業障深重,賦質愚蒙,幸聞淨土法門,而得皈依座下...

佛教徒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人

何謂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義應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

心裡面的無常,影響我們最為嚴重深遠

無常的道理,對初學者來講,是很重要的觀念。比方說,...

「五福臨門」的因是什麼

有一句話這樣說:各有因緣莫羨人。一個人得到福報,都...

臨終開示要特別避免的一個障礙

《安樂集》言:又《智度論》云,一切眾生臨終之時,刀...

前世吝嗇今世貧窮

在捨衛國裡有一個貧窮的老人,年齡已經一百歲了。他拄...

凡夫的生命是怎麼來的

譬如說我們去思惟一件事情,萬法唯是一心,的確我們很...

恐懼是因為內心放不下

面對自己的死亡是很重要的人生課題,每個人都知道自己...

義淨大師臨終遺言,寫盡了一生的追求與信念

太極元年(712),義淨大師七十八歲高齡,身體出現了病...

峨眉山萬年寺北宋普賢銅像

峨眉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為普賢菩薩應化的...

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夠持戒

佛陀是什麼因緣,一定要我們先布施、然後再持戒、然後...

聖嚴法師《如何調整常想換工作的心態》

在一些職場,工作人員不斷增加,但同時也有許多人員離...

【佛教詞典】緣力

指助緣之力量。相對於「因力」而言。佛家以為夙世有修...

【佛教詞典】鏡像圓融

天台宗以鏡像為譬喻,顯示空、假、中等三諦圓融無礙之...

【視頻】《大悲寶懺》文殊講堂唱誦

《大悲寶懺》文殊講堂唱誦

【視頻】天台尋宗

天台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