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六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六之一

爾時淨飯王並諸營從眷屬等,見諸阿脩羅王乃至外道婆羅門蒙佛授記,發希有心,嘆未曾有:「世尊言音美妙清徹,一切世間聞者忻悅。」時淨飯王始見如來,以愛戀故,情意慇勤。

爾時世尊知彼父王心之所念,而告之曰:「大王!我所說法初中後善,其義巧妙,清淨一相,梵行圓滿。今正說者,所謂分別六界差別分位法門。王當諦聽!善思念之!」

時淨飯王即白佛言:「善哉!世尊!願樂欲聞,為我宣說,憶持信受。」

佛言:「大王!如是六界、六觸處,十八意所伺察,是補嚕沙為緣得生。云何六界?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云何六觸處?謂眼觸處而見於色,若耳觸處得聞其聲,若鼻觸處能嗅於香,若舌觸處悉嘗於味,若身觸處親覺其觸,若意觸處則知於法。云何十八意所伺察,謂眼見色已,若生適悅,若生憂惱,若住於捨;如是六根各各緣彼適悅等三,是名十八意所伺察。大王!云何為內地界?謂於內身所生硬澁,發毛爪齒,皮肉筋骨。若內地界不生,亦無有滅,則無集行。大王!若時女人,而於內心如所思惟彼補嚕沙,彼補嚕沙亦生愛樂,由二和合羯邏藍生。又復思惟相似和合,而得生者,無有是處;若二女人,無有是處;二補嚕沙,亦無是處;若彼彼思惟而得生者,亦無是處。自體無實,非相應故。云何說此為堅硬性?大王!此堅硬性相似而立,畢竟此身潰爛散滅,唯塚壙中是所歸趣。彼堅硬性從何所來?亦非四方上下而去。大王!此內地界,應如是知。

「大王!云何外地界堅硬性者,如彼世間初建,梵王所居宮殿大寶所成;復生他化自在諸天,所居宮殿皆七寶成。大王!若無地界,彼堅硬性從何所生?復成大地,厚八萬四千踰繕那,縱廣六萬踰繕那;復生輪圍、大輪圍山,堅固安住同一金剛;復生蘇彌盧山、庾健陀山、[寧*頁]泯陀山、伊捨陀山,乃至黑山。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次第成已,堅固安住。若無地界,彼堅硬性從何所來?大王!又此地界欲壞滅時,或為火焚,或為水漂,或為風吹,譬然酥油,其焰熾盛,乃至灰燼,不復可見。若為水漂,猶如以鹽投於水中,須臾消散。若為毘嵐勐風所吹,彼時三千大千世界悉皆散壞,淨盡無餘。大王!此外地界生時本空,滅時亦空,自性空故,無有男相,亦無女相;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地界與地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慧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內水界?謂此身內所有執受濕潤等性,涎唾、脂髓、膿血、便利為內水界。大王!若時忽見親愛人等,眼中流淚,或為苦惱所逼流淚,或聞深法信重流淚,或為寒風所吹流淚。如是水界從何所來?水相乾時,復何所去?乃至此界壞時,興大黑雲三十二重,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降霔洪雨,點大如像,晝夜傾注,相續不絕。如是時分經五十劫,其水積滿,上至梵世。大王!此外水界從何所來?又此世界將欲壞時,有二日出,二日出已,小河泉流悉皆枯涸。三日出時,無熱惱池,所出四河亦皆乾竭。四日出時,大海水減一踰繕那,或二或三,漸次減至十踰繕那,或二十踰繕那,次第枯竭至八十踰繕那。有餘水在,或深至一多羅樹,或深至胸臆,或深至牛跡,乃至少水如指面量。當爾之時,大海水中悉皆乾燥淨盡無餘。大王!此水界相,生無所來,滅無所去,生時本空,滅時亦空,自性空故,無有男相亦無女相,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水界與水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智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身內火界?若此身中所有執受,溫煖蒸熱咀嚼飲食,成熟變壞便令安和,入熱數者名為火界。云何外火界?謂不執受溫熱相生。若復有人於曠野中尋求火緣,或以蒿艾,或牛糞屑,或兜羅綿,引火生已;或燒草木山林聚落,及餘方處皆為所燒。大王!此火界性生無所來,滅無所去,生時本空,滅時亦空,自性空故,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火界與火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智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身內風界輕動等相?謂此內風或時上行,或時下行,或住腹間,或脇或背,或發癮胗,或聚成塊,或如刀裂,或如針刺,出入息等遍滿身支。云何外風界?謂若此風從四方來,或狂暴起,摧折樹木,墮裂山峯,若微細起,飄舉身衣,動多羅樹,名外風界。大王!此風界相生無所來,滅無所去,生時本空,滅時亦空,自性空故,無有男相亦無女相,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風界與風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智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內空界?若此身內皮肉血等顯現增長,離質礙性。謂若眼竅耳穴面門咽喉,嚥噉飲食所引滋味,於腸胃間通徹而出。若時業緣引生六處,諸處生已,圍遶空界,此說名入內空界數。然彼空界從何所來?又若方處外所顯現,離質礙性名外空界。大王!若色變壞一切皆空。所以者何?是虛空界本無盡故,安靜不動,猶如涅槃,遍一切處無有障礙。大王!譬如有人於彼高原穿鑿池井。於意云何?是池井中所有空相,從何所來?」

王曰:「無所從來。」

佛言:「大王!設使彼人復填以土。於意云何?空何所去?」

王曰:「空無所去。所以者何?是虛空界無去來故,不住男相,亦非女相。」

「大王!外虛空界本來無動,自性離故,但唯言說之所顯示,除佛正慧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識界?謂若眼根為主,緣彼形色及彼表色,名眼識界。若餘五根緣於自境各別建立,名五識界。又此識界,不著於根,不住於境,非內非外及二中間。然此識界,各各了別彼彼境已,即便滅謝,生無所來,滅無所去。大王!識生時空,滅時亦空,自性離故,不住男相亦非女相,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識界與識界性皆不可得,如佛正慧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眼處?謂四大種——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所造淨色。若地界清淨,則眼處清淨;若水、火、風界清淨,則眼處清淨。何以故?由地界清淨眼處得生,是中無有少法可得。如是乃至風界清淨,眼處得生,是中無有少法可得。何以故?無主宰故,無造作故。猶如涅槃自性清淨。大王!如是眼處各各尋求皆不可得。所以者何?地界空故,則地界清淨,乃至風界空故,則風界清淨。若諸法自性本空,則彼界何有清淨?亦無忿諍。若淨若諍皆不可得,復有何色而可見耶?當知眼處畢竟空故,自性亦空,前際後際皆不可得,未來所造亦不可得。何以故?自性離故。若自性無有,則無男相亦無女相,何有愛樂?若生愛樂是魔境界,若無愛樂是佛境界。何以故?若無愛樂,則能遠離一切諸法。

「大王!云何耳處?謂四大種所造淨色,分別行相,如前所說。大王!諸法解脫,決定現前,如法界空不可施設。大王!諸根各各樂著境界,眼緣色時而生愛樂,是故說色為眼境界。又此眼根緣於色境,有三種相:見可愛色起於貪想;不可愛色起於瞋想;非愛非惡而起捨想。如是乃至意著法處為意境界,若彼意處緣可愛色極生愛樂,為彼所牽引生貪行;不可愛色生於瞋行;愛非愛色起於癡行。如是聲等三種攀緣領納等相,准前應說。

「大王!諸根如幻、境界如夢,譬如有人於夢寐中與諸婇女共相娛樂。大王!於意云何?彼夢覺已,憶所受樂,為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為智者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婇女畢竟非有,何況與之共相娛樂,當知是人憶夢中境,徒自疲勞,不復可得。」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眾生眼見色已,心生愛樂,復起貪著,為彼所牽,造貪業行,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最初造作剎那滅謝,是業不依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於死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譬若有人於睡夢中,與諸冤對共相鬪戰。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夢中鬪戰等事,為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為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冤對,何況與之共相鬪戰?當知是人徒自憂惱,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異生眼見惡色,即生於惱厭離破壞,毀呰過失,造瞋業行。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最初造作,剎那滅謝,是業不依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於死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譬若有人於睡夢中為畢舍遮之所嬈害,心生怖畏,癡迷悶絕。大王!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夢中為鬼所嬈,為實爾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鬼所惱,何更說有癡迷悶絕?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異生眼見是色,迷惑不了,造癡業行。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最初造作,剎那滅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最後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有相即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三法與空共行,涅槃先道,當如是學。」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六

 

上篇:父子合集經

下篇: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佛說離垢施女經

佛說離垢施女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出小無量壽經) 劉宋天竺...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卷上 開府儀同三司特...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

【註音版】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註音版】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國清百錄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序 終南山釋氏道宣撰 惟夫幔幢...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弟子死復生經

弟子死復生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祇...

佛遺教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述 歸命常住大悲尊 應病與藥權實法...

【佛教詞典】六處有二種業

【六處有二種業】 p0308 雜集論四卷十頁云:六處有二種...

【佛教詞典】大空三昧

(術語)三重三昧之異名。空空三昧,無相無相三昧,無...

黑社會變蓮池海會--佛號功德觸動宿世善種子

這是發生在我當內科住院醫師時的一件事那個月輪到我照...

把財色關過了,修學佛法才算入門

古來大德經常說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貪財的,一種...

八萬劫後,未脫鴿身

八萬劫後,未脫鴿身,這也是一個佛經典故了。有只鴿子...

何謂臨終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無貪無惑故分明。省庵大師《西方發願文注...

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問: 阿彌陀佛!我想請教一下,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

慧律法師《幸福與安詳》

安詳,是真正的生命。心裡面沒有祥和之氣的人,永遠得...

傲慢與偏見

有一位師父在蒲團上靜坐,身旁站立一位侍者。 門外,...

各宗要略——三論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張的學說,一部經論的理論系統...

「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是何意

我們所說的因果是指原因與結果。亦即指因果律。為佛教...

入定和睡著有什麼區別

問: 頂禮法師。弟子在靜坐念佛時,沒念多久就有睡著的...

夏季吃百合助睡眠清心潤肺

夏季天氣炎熱,有時還有蚊子作亂,這讓很多人夏季睡眠...

明心法師的出家學佛心路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這裡風景如...

【視頻】《普賢行願品》黃帥演唱

《普賢行願品》黃帥演唱

【視頻】《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男聲讀誦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