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聖圓融觀門

沙門澄觀述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三聖圓融觀門

沙門澄觀述

夫上聖觀人設教,言不虛陳,按指發揮,觸事皆通。「因」有妙德,叩示以二聖表法之二義,遂著三聖圓融觀。一毛之智觀,難以度成;粗依教理,略示綱要,惟冀遠識,虛己而求之焉。

三聖者:本師毘盧遮那如來,普賢、文殊二大菩薩是也。大覺應世,輔翼塵沙,而《華嚴經》中,獨標二聖為上首者,託以表法,不徒然也。

今略顯二門:一、相對明表;二、相融顯圓。

且初門中:三聖之內,二聖為因,如來為果。果起言想,且說二因。若悟二因之玄微,則知果海之深妙。

然二聖法門略為三對:

一、以能信、所信相對:謂普賢表所信之法界,即在纏如來藏,故《理趣般若》云:「一切眾生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初會即入如來藏身三昧者,意在此也。文殊表能信之心,《佛名經》云:「一切諸佛皆因文殊而發心」者,表依信發故。善財始見,發大心者,當信位故。《經》云:「文殊菩薩出生一切菩薩,無休息故。」然信,但有信而未能見,及所信所證無二理。故無初普賢,信可始生?理唯極見,故文殊居初,普賢居後。

二、以解、行相對:普賢表所起萬行,上下諸經皆言:「普賢行」故。文殊表能起之解,通解事理,窮方便故。慈氏云:「汝先得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皆是文殊威神力」故。又云:「文殊常為一切菩薩師」故。又云:「文殊師利心念力」故。

三、以理、智相對:普賢表所證法界,即出纏如來藏,「善財童子入其身」故。又云:「得究竟三世平等身」故。一毛廣大即無邊者,稱法性故。普賢身相,如虛空故。又,見普賢即得智波羅蜜者,明依於理而發智故。文殊表能證大智,本所事佛名不動智故。慈氏云:「文殊師利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故。文殊於諸經中,所說法門多顯般若旨故。又云:「從文殊師利智慧大海所出生」故。見後文殊,方見普賢,顯其有智,方證理故。是以古德,銘後文殊,為智照無二相。不視身相者,表極智甚深,心、境兩已,信、解雙絕故。又,理開體用,智分權實故,以文殊二智,證普賢體用。此之一門,古德親問,三藏言:「有《經》說,未傳此方。」又,此一門,亦表定慧,理本寂故,智即慧故;亦表體用,普賢理寂,以為心體,文殊智照,為大用故。

第二、相融顯圓者,亦二:

先、明二聖法門各自圓融:謂文殊必因於信,方能成解。有解無信,增邪見故;有信無解,長無明故。信解真正,方了本原;成其極智,極智反照,不異初心;故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又,前方便之智,不離智體故;後文殊名智,照無二相。照信不殊於智,故從無身相而展右手,是以文殊三事,融通隱隱。

次、普賢三事自相融者:理若無行,理終不顯;依體起行,行必稱體。由行證理,理無行外之理;由理顯行,無理外之行故。隨所證理,無不具一證一切證,故見普賢一毛所得法門,過前不可說倍,又是即體之用故。「毛」、「孔」法門,緣起無盡,由是普賢三事,涉入重重。

二者、二聖法門互相融者:謂要因於信,方知法界信;不信理,信即為邪故。能、所不二。不信自心有如來藏,非菩薩故。次、要藉於解,方能起行,稱解起行,行不異解,則解、行不二。次、以智是理用,體理成智,還照於理,智與理冥,方曰真智,則理、智無二。故《經》云:「無有如外智能證於如,亦無智外如為智所入。」

又,法界寂照名止,寂而常照名觀。觀窮數極,妙符乎寂,即定慧不二。又,即體之用曰智,即用之體曰理,即體用無二。是以文殊三事融通隱隱,即是普賢三事涉入重重,此二不異,名普賢帝網之行。故〈普賢行品〉,反上下諸經,廣顯理事圓融,為普賢行;非獨事行,名普賢行。既二聖相融而不名文殊行者,攝智屬理,唯一心法界故,舉一全收。

二聖法門既相融者,則普賢因滿,離相絕言,沒因果海,是名毘盧遮那,光明遍照,唯證相應故。〈法界品〉中普賢之後便偈讚佛德者,顯果相也。品初,如來自入三昧,現相無言,表所證絕言;而普賢開顯,放光令悟,表能證絕言;而文殊開顯者,即斯意也。

若合三聖法門以為經目者:普賢是「大」,所證理體,無不包故;文殊是「方廣」,理上之智,為業用故。又,通是普賢,理含體用,通為所證故,文殊、普賢二俱華嚴萬行,披、敷、信、智、解、行皆是因「華」用「嚴」。本寂體故,舍那即「佛」。通圓諸因,證上體用,故說即為「經」。因言顯故,既包題目無遺,則攝《大經》義盡,亦一代時教,不離於此理智等。

然上理智等,竝不離心:心、佛、眾生無差別故。若於心能了,則念念因圓,念念果滿。〈出現品〉云:「菩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故。而即一之異,不礙外觀,勿滯言說。若與此觀相應,則觸目對境,常見三聖及十方諸菩薩,一即一切故,心、境無二故。依此修行,一生不剋,三聖必圓矣。

三聖圓融觀門(畢)

貞享二年乙丑仲秋念一蓂於南都邸舍抄之


上篇:華嚴經金師子章注

下篇:華嚴法界玄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高峰原妙禪師禪要

高峰和尚禪要 侍 者 持 正 錄 參學直翁居士 洪喬...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乘入道次第

大乘入道次第一卷 沙門智周撰  稽首無等善調御  能...

菩提心義

菩提心義(海運)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發起之相。具在...

佛說鬼問目連經

佛說鬼問目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

靈峰藕益大師宗論卷第一之一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願文...

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

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卷上 宋西天同譯經寶法大師賜...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阿那邠邸化七子經

阿那邠邸化七子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大莊嚴法門經

大莊嚴法門經卷上(亦名文殊師利神通力經,亦名勝金色...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道地經

道地經一卷 天竺須賴拏國三藏僧伽羅剎漢言眾護造後漢...

【註音版】佛說法滅盡經

佛說法滅盡經...

【佛教詞典】行證

即修行與證悟。轉為依於佛道修行而證悟之意。[大明三...

【佛教詞典】百丈三日耳聾

(公案)百丈再參馬祖之頃,祖見丈來。拈禪床角頭拂子...

佛為什麼說無相

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門,無論是有知識的,無知識的;貧的...

儒釋道是一家嗎

問: 法師您好,弟子在學習導讀《復鄧新安居士書》這篇...

如何得清淨心

問: 如何得清淨心? 夢參老和尚答: 這個問我清淨心...

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詳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虛套。...

正月初九齋天的意義

一、齋天名義 齋天,又名供天,是正月初九寺院為眾生祈...

吃肉,不只是跟眾生結惡緣

這個不殺生我們再談一下。《楞嚴經》不殺生的定義更廣...

對人生充滿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變豐富多彩

對任何事業,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滿熱情。同樣...

今生的際遇,是前世修來的

佈施的道理,古往今來很多賢人哲士,都會用種種不同的...

為什麼淨土宗特別強調發願

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了生死之易,易在什麼地方?不一定...

淨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在古德的開示上說:修習淨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心態如果不歸零,那根本沒辦法修行

法華經的思想,觀照現前一念心性當體即空。要修空,那...

輪迴就是這樣來的

作為一個淨土宗人,你可以每一天做一個清潔的功夫,就...

【視頻】八十八佛拜懺

八十八佛拜懺

【視頻】禮千佛法會(佛光山)

禮千佛法會(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