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聖圓融觀門

沙門澄觀述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三聖圓融觀門

沙門澄觀述

夫上聖觀人設教,言不虛陳,按指發揮,觸事皆通。「因」有妙德,叩示以二聖表法之二義,遂著三聖圓融觀。一毛之智觀,難以度成;粗依教理,略示綱要,惟冀遠識,虛己而求之焉。

三聖者:本師毘盧遮那如來,普賢、文殊二大菩薩是也。大覺應世,輔翼塵沙,而《華嚴經》中,獨標二聖為上首者,託以表法,不徒然也。

今略顯二門:一、相對明表;二、相融顯圓。

且初門中:三聖之內,二聖為因,如來為果。果起言想,且說二因。若悟二因之玄微,則知果海之深妙。

然二聖法門略為三對:

一、以能信、所信相對:謂普賢表所信之法界,即在纏如來藏,故《理趣般若》云:「一切眾生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初會即入如來藏身三昧者,意在此也。文殊表能信之心,《佛名經》云:「一切諸佛皆因文殊而發心」者,表依信發故。善財始見,發大心者,當信位故。《經》云:「文殊菩薩出生一切菩薩,無休息故。」然信,但有信而未能見,及所信所證無二理。故無初普賢,信可始生?理唯極見,故文殊居初,普賢居後。

二、以解、行相對:普賢表所起萬行,上下諸經皆言:「普賢行」故。文殊表能起之解,通解事理,窮方便故。慈氏云:「汝先得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皆是文殊威神力」故。又云:「文殊常為一切菩薩師」故。又云:「文殊師利心念力」故。

三、以理、智相對:普賢表所證法界,即出纏如來藏,「善財童子入其身」故。又云:「得究竟三世平等身」故。一毛廣大即無邊者,稱法性故。普賢身相,如虛空故。又,見普賢即得智波羅蜜者,明依於理而發智故。文殊表能證大智,本所事佛名不動智故。慈氏云:「文殊師利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故。文殊於諸經中,所說法門多顯般若旨故。又云:「從文殊師利智慧大海所出生」故。見後文殊,方見普賢,顯其有智,方證理故。是以古德,銘後文殊,為智照無二相。不視身相者,表極智甚深,心、境兩已,信、解雙絕故。又,理開體用,智分權實故,以文殊二智,證普賢體用。此之一門,古德親問,三藏言:「有《經》說,未傳此方。」又,此一門,亦表定慧,理本寂故,智即慧故;亦表體用,普賢理寂,以為心體,文殊智照,為大用故。

第二、相融顯圓者,亦二:

先、明二聖法門各自圓融:謂文殊必因於信,方能成解。有解無信,增邪見故;有信無解,長無明故。信解真正,方了本原;成其極智,極智反照,不異初心;故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又,前方便之智,不離智體故;後文殊名智,照無二相。照信不殊於智,故從無身相而展右手,是以文殊三事,融通隱隱。

次、普賢三事自相融者:理若無行,理終不顯;依體起行,行必稱體。由行證理,理無行外之理;由理顯行,無理外之行故。隨所證理,無不具一證一切證,故見普賢一毛所得法門,過前不可說倍,又是即體之用故。「毛」、「孔」法門,緣起無盡,由是普賢三事,涉入重重。

二者、二聖法門互相融者:謂要因於信,方知法界信;不信理,信即為邪故。能、所不二。不信自心有如來藏,非菩薩故。次、要藉於解,方能起行,稱解起行,行不異解,則解、行不二。次、以智是理用,體理成智,還照於理,智與理冥,方曰真智,則理、智無二。故《經》云:「無有如外智能證於如,亦無智外如為智所入。」

又,法界寂照名止,寂而常照名觀。觀窮數極,妙符乎寂,即定慧不二。又,即體之用曰智,即用之體曰理,即體用無二。是以文殊三事融通隱隱,即是普賢三事涉入重重,此二不異,名普賢帝網之行。故〈普賢行品〉,反上下諸經,廣顯理事圓融,為普賢行;非獨事行,名普賢行。既二聖相融而不名文殊行者,攝智屬理,唯一心法界故,舉一全收。

二聖法門既相融者,則普賢因滿,離相絕言,沒因果海,是名毘盧遮那,光明遍照,唯證相應故。〈法界品〉中普賢之後便偈讚佛德者,顯果相也。品初,如來自入三昧,現相無言,表所證絕言;而普賢開顯,放光令悟,表能證絕言;而文殊開顯者,即斯意也。

若合三聖法門以為經目者:普賢是「大」,所證理體,無不包故;文殊是「方廣」,理上之智,為業用故。又,通是普賢,理含體用,通為所證故,文殊、普賢二俱華嚴萬行,披、敷、信、智、解、行皆是因「華」用「嚴」。本寂體故,舍那即「佛」。通圓諸因,證上體用,故說即為「經」。因言顯故,既包題目無遺,則攝《大經》義盡,亦一代時教,不離於此理智等。

然上理智等,竝不離心:心、佛、眾生無差別故。若於心能了,則念念因圓,念念果滿。〈出現品〉云:「菩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故。而即一之異,不礙外觀,勿滯言說。若與此觀相應,則觸目對境,常見三聖及十方諸菩薩,一即一切故,心、境無二故。依此修行,一生不剋,三聖必圓矣。

三聖圓融觀門(畢)

貞享二年乙丑仲秋念一蓂於南都邸舍抄之


上篇:華嚴經金師子章注

下篇:華嚴法界玄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 法孫繼忠集 景德四年六月十五日。...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進大慧禪師語錄奏札 (臣)僧(蘊聞)竊以佛祖之道。雖非...

禪門要略

夫人修禪學慧法門。先明方便。後明正觀。方便者凡有五...

宗鏡錄(100卷)

宗鏡錄卷第一 宗鏡錄卷第二 宗鏡錄卷第三 宗鏡錄卷第...

佛說勝義空經

佛說勝義空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註音版】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薩曇分陀利經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佛在...

【註音版】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

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 法孫繼忠集 景德四年六月十五日。...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註音版】暮時課誦--雙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佛說懈怠耕者經

佛說懈怠耕者經 宋沙門惠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

【佛教詞典】選友

為婆羅門種,乃悉達太子之師。佛祖統紀卷二載,太子七...

【佛教詞典】阿賴耶識相有三種

【阿賴耶識相有三種】 p0781   攝論一卷七頁云:如是...

心念的不可思議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天,佛陀帶了諸位比丘到處游化,走...

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

墮畜生道,你也聞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墮到畜生道...

李炳南居士: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嗎

問: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嗎? 答:有鸚鵡往生之例,因為...

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

接手書,所言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

寶貴的「一時」

時間長河源遠流長,無始無終,隨著日月輪轉。為了計時...

印順大和尚:師父圓寂日正是12年前帶我出家時

師父,我來了昨日21時,印順來到弘法寺後山本煥長老化...

不管生命中發生什麼,你觀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前面我們講到庚六識大圓通,識大圓通它的重點就是,不...

佛教五戒與社會秩序的維持

一般人不能完全脫離社會族群而獨自生存,出家佛弟子宗...

為父親擔心,該咋辦

問: 頂禮法師。我心裡很痛苦,小時父母離異,我被判...

念佛怎樣攝住意根

這個意根,我們從小到大可能都沒有把它認真地對待過,...

觀身罪重故,不敢不生淨土

經典云:犯一個突吉羅小罪,如四天王的壽命五百歲的時...

極樂世界的三種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

【視頻】《大雲輪請雨經》女聲讀誦

《大雲輪請雨經》女聲讀誦

【視頻】大方廣佛華嚴經(靈鷲山僧眾唱誦)

大方廣佛華嚴經(靈鷲山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