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苦與樂只是主觀的感受

聖嚴法師  2011/03/16  大字體  護眼色

行菩薩道的人,心中沒有任何度眾生的念頭,也不計較自己是否能得到回饋,因此能體會解脫的快樂。可是,在世人的眼裡,這樣不停為眾生忙碌是很辛苦的。可見,苦與樂的感受因人而異,並沒有絕對的標準。

其實,苦與樂的差別主要取決於心中主觀的感受,並不在於身體的感受或外在的事件。例如,我出生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而且又是兵荒馬亂的時代,吃不好、穿不好,可是因為我一出生後的環境就是如此,所以並不以為苦。但是現在回想起來,發現那段期間真的很辛苦。不過,即使再苦的日子也還是度過了。所以,只要我們主觀的觀念不要判斷、計較,就不會覺得苦了。

以工作時的心態為例,如果對自己的工作有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做起事來一定也能甘之如飴。反過來說,如果你老是認為自己被分派了很倒楣的任務、待遇很不合理,結果就像被人用槍強押著工作一樣,心不甘、情不願,又還是非得面對不可,而處於恐懼和痛苦之中。

但是,你如果能反過來想:「既然這個工作我能做,我也願意做,那就好好地做吧!說不定我的努力真能幫助人們得到平安、幸福,那麼辛苦也就很值得了。」如果真能這樣想,當你努力工作時,雖然比任何人都辛苦,早出晚歸、刻苦耐勞,還要挨罵、接受抱怨,你也不會覺得疲累。因為你能體諒那些罵你、不願意幫忙的人,他們不知道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你知道的比他們更清楚,所以你應該多付出、幫他們的忙。至於他們是不是罵你、怨你或是感謝你,都沒有關係,只要他們快樂就好。

由此可見,內心的苦與樂,往往不是來自於物質條件的富足或是身體的健康。有些人雖然生活條件很貧窮、身體不健康,卻活得很快樂;而有些人即使很富有、身體也很健康,卻活得很痛苦。所以,痛苦實際上是一種內心的感受與狀態,如果你的心態是痛苦的,那麼無論處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痛苦的。有些人以為上天堂之後就沒有煩惱和痛苦了,其實,如果你心中的煩惱很多,即使上了天堂也等於在地獄;反之,如果你心中一點煩惱也沒有,就算你在地獄裡,也等於在天堂。

既然苦與樂都是內心的感受,那麼我們也可以藉由轉變觀念來轉變感受。例如孕婦懷孕時,不知道生下來的孩子,會是男孩或女孩?長相美或丑?其實,男、女、美、丑的好壞都是很主觀的,先入為主的判斷對孩子而言一點都不公平。如果能告訴自己:「反正無論男、女、美、丑,都是我的孩子。」等到孩子出生後,就不會有任何抱怨了。

同樣的,對於已經盡心盡力完成的事,不論它的結果究竟如何,都不需要太在意。如果結果很好,那當然很好;如果不好,也不必難過,因為自己已經盡力了。如果能永遠都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無論發生了任何事,你都會認為這件事對你是有助益的,而歡喜地接受它,就能離苦得樂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別讓壞情緒毀了你

我們常說認識感情動物,人有七情六慾,歡喜、憤怒、痛...

人生之苦聚,言而難盡

且不說,輪迴的苦難,就我們此生來說,活在這個世界上...

身處逆境時,不要忘卻的七個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懇切,制心一...

世間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開

凡夫經常有分別心,有特別親愛的人,就有特別討厭的人...

為什麼我們做事會覺得越做越苦

一位產婦生了孩子,但孩子剛生下來還在醫院的育嬰房時...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蟻子就是螞蟻。這是一個典故,在...

為何有時修善反而痛苦會加劇呢

這個地方問題來了,因果是隔代受報的,比方說,有些人...

禪門裡的「大死大活」與「懸崖撒手,絕後再蘇」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為...

聖嚴法師《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佛教有一句古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若...

殺生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

原則上說,不殺生戒的重心在不殺人,所以,殺人是重罪...

聖嚴法師:獨修與共修的差別

常聽說「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也就是說個人...

聖嚴法師《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各行各業,凡是想成功的人,生活都十分忙碌,往往弄得...

不是佛經不靈,而是你理解錯了

我們經常會聽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看《地藏經》上...

每部經因緣不同,沒緣的就聽不到

說到個緣字,這個緣因,就是因緣的緣,緣得有緣。佛對...

《無量壽經》十二次翻譯帶來的啟示

《無量壽經》在大乘佛典當中的獨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

東林佛號是怎麼個緣起

問: 請師父您給我們講一下殊勝的東林佛號是怎麼個緣...

【推薦】怨害之起 煩惱為根

從前,優填王的兒子名叫娑羅那,心樂佛法而出家學道,...

關於「空」的認識

我們的心本和太虛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現在卻局...

略談禪的理論與實踐

一、禪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

比丘十八種僧物之齒木

齒木也稱為楊枝,磨齒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缽之後,一路南下被惡人追尋...

居士恭敬護持三寶,定獲無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將軍武功高...

【佛教詞典】圓頓戒

又作大乘圓頓戒、圓頓菩薩戒、一乘圓戒、一乘戒、一心...

【佛教詞典】安居忘不受日開制

亦名:安居忘不受日 行事鈔·安居策修篇:「問:『遇緣...

【視頻】大安法師《名號的功德》

大安法師《名號的功德》

【視頻】妙境法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妙境法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