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必須破法執障

2013/09/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修行必須破法執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礙在法執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脫。法執的表現一般都是執著乃至停留在對經論的研究上,整天鑽在經論裡不停地研究佛法,甚至研究到鑽牛角尖的地步,反而使自己腦子不停地在想問題。甚至執著在經論的字面上,執著在「名字相」上,生出許多自相矛盾的怪問題。越研究思想越複雜,反而越不清靜。

真正的開悟者,沒有一個是研究經論才開悟的。經論都是開悟後的聖人寫的,它只能指導你走哪條路,如何走才是捷徑。但是,研究經論不能代替走路,路還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修行必須自己去修,才能在修行過程中親身證道。

有些修行者總是抱著聖人的經論不放,總以為只要把聖人的經論研究透徹,自己也就開悟了。其實,凡人讀懂的僅是文字字面的意思,如此研究下去,永遠也不能開悟。有些長期研究佛法的人,講起法來誇誇其談,口若懸河,習氣一點也沒改,只是增長了浮躁和傲慢的習氣。這種人還不懂得什麼是修行,他研究佛法不是用來修行的,而是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增長虛名的。

研究用的是識,而開悟用的是智,而且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兩條路。開悟是在清靜入定的前提下真智慧的自然流露。首先要把自己的頭腦思想放空,進入真正的禪定狀態。從古至今,千門萬法都是修一個「定」字,定能生慧。相反,頭腦使用的越多,分別也越多,越製造出更多的障礙,把自我本性給層層封閉起來,把自己從宇宙的本源中拉出來,背道而馳。因此,使用頭腦修行是違背道的,不空掉自己的頭腦是無法進入修行檔次的。

因此,經論裡的道理懂了之後就應該放下,「解」之後應扎扎實實進入「行」的階段。如同「愚公移山」,只停留在討論和研究上,就是不動鍬去挖,永遠也少不了一點土。只有「行」才能在行中得到真正的「解」,只有「行」才能說明你是真信。「解」、「行」合一才能在「證」的過程中靠近本性,達到真正的解——開悟。如果一直停留在研究中,永遠也不可能開悟,充其量只能成為一位佛學研究家。仍屬於「識」的範疇,而與真實智慧相比仍屬本末關係。

在修行者中還存在另一種法執。見到一些「名望高」或所謂「神通大」的人,則千方百計、挖空心思地去接近他們,總想求他們給個什麼大法,幾個月就可修成佛。最好是求他們的金口玉言說上一句話,自己就可不修而成,或者在將來有大災難時能保住全家平安。這種現象從表相上看類似法執,其實是一種更大的貪心。這種人不想腳踏實地的修行,更不願付出,是一種投機賭一把的機會主義心理。這種人不僅給自己設置了更大的障礙,反而易走火入魔,進入邪道,十分危險。

其結果是什麼也得不到,不僅是半途而廢,而且貪心又造下了餓鬼道之因。還有不少修行者只看表像是出家人,是有名氣的修行人,就盲目地跪拜求法,要求給點開示,不知「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往往被一些邪師領入歧途。

在宇宙中,得與失是平衡的,欲得先失,不失不得,得與失的總量是相等的。抱有投機思想和貪法之心修行的人,只能背道而弛,修入餓鬼道。一個連不失不得原理尚未理解的人,對於宇宙本性的「無失亦無得」則更難契入。

法執還會表現在修行的各個階段,在六道中必須先修得人天標準,以修善為主。但是,要想修出六道,又必須放下善惡之分別,此時,如果仍放不下善惡之分別,則形成法執障礙,不可能脫離六道。大多數人正是因修善而又執著善,才障礙著自己生生世世未出六道。因為六道正是三善道和三惡道組合而成,你心裡只要還有善惡之分別,你就難出六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少管點事,多辦成事》

二十年前,我擔任佛光山佛學院院長,美國白雪溜冰團將...

修行十想 解脫證果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佛陀告訴諸位比丘:如...

弘一大師《改習慣》

吾人因多生以來之夙習,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環境之熏染,...

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這是怎麼回事

問: 頂禮法師,也有一種說法,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

看看你學佛之後是否走對路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長 1. 在初地菩薩之前,慈悲心是否...

不要求因果的回報,因為真如會回報你

圓頓止觀為什麼對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沒有用?就是說,圓...

如果沒有福報,修行路上障礙就會很多

學佛應該從培養福報開始,如果沒有福報,不僅智慧開發...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為什麼雞蛋和牛奶不能吃

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雲...

淨界法師:佛遺教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

藕益大師含淚念佛

我看蕅益大師的傳記,蕅益大師24歲出家,25歲開悟。他...

【推薦】清明節佛弟子應該怎麼做

清明,是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這次跟大家共同學習唯識跟淨土這兩個思想的交互應用的...

佛教素食觀對於改善生態的巨大價值

佛教素食觀的核心內涵 佛教從慈悲觀念及業報輪迴思想出...

水中的金影

從前有一個人走過大池塘邊。看到水底有金色的影子,很...

獨修需要具備哪些因緣條件呢

世尊成道後未久,彌醯尊者作為侍者,悉心照料著佛陀的...

提不起就放下

經過幾天禪修,大家應感到自然安定,不會太浮躁。一般...

格局越大越不糾纏,智慧越高越不貪婪

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

阿彌陀佛的因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經文】 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①大眾...

修行禪定,保持呼吸的暢通是關鍵

我每次講呼吸的時候都講到,呼吸就是我們生命的源泉。...

如何對治悲觀抑鬱想自殺的煩惱

守本分,修實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觀抑鬱和...

佛法對感情的看法是什麼

佛法對感情的看法是什麼?這個每一個宗教,不是講愛就...

不是路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

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得與失,這恐怕是千百年來許多人苦苦...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設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時,語子孫曰:舊聞地...

【佛教詞典】來迎印

為表示阿彌陀佛前來迎接念佛行者之印相。據觀無量壽經...

【佛教詞典】二十四種粗重

【二十四種粗重】 p0037   雜集論十卷十二頁云:云何...

【視頻】什麼是禮拜經典 要如何拜經(聖嚴法師)

什麼是禮拜經典 要如何拜經(聖嚴法師)

【視頻】萬佛城《楞嚴咒心、迴向》MP3

萬佛城《楞嚴咒心、迴向》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