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迥脫根塵,靈光獨耀

淨界法師  2024/01/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迥脫根塵,靈光獨耀

蕅益大師,他在二十五歲時,他有一次在徑山坐禪。坐禪他是要息諸緣務了,內觀真如,但前提是你要學過教理,你不能自己創造一個方法。佛法的修學在前面的階位,都一定要傳承「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

蕅益大師他當初是學過天台教觀的,他依止天台的教觀參禪以後,他在自傳裡面寫到:他曾經達到一個境界,「迥脫根塵,靈光獨耀」。我們一念心本來是很乾淨的,清淨本然,但是我們因為第七意識的執取,而執著很多相,執著什麼相呢?根塵!執著我們的根身,這個身體是我的;「塵」就是外在的這些人事的影像,所以弄得我們壓力很大。因為你本來沒有一物,那我們自己多事,就自己去惹塵埃。

蕅益大師他這個時候,把這個根塵的塵埃,當下「啪」!放下了,「迥脫根塵,靈光獨耀」!按照《楞嚴經》的說法,「如鳥出籠」,就像這個鳥它本來在虛空是中飛得很好,但是它不小心跑到籠子裡面去了,被根塵的相所障。那加行位的菩薩他慢慢的修我空觀、法空觀,把相給調伏了,就是如鳥出籠,這個鳥它開始回到虛空了,當然他只是一時的相應。

但是蕅益大師說,從那次以後,他對於身體的執著完全輕薄了,迥脫根塵,靈光獨耀。我們從他這句話的判斷,合理的推論:他是頂位。因為他「根塵」是所取相,脫落了;但是靈光獨耀,這個「能取」的自我概念,有沒有消掉我們不知道,但是起碼是頂位。

一個人一達到頂位,在唯識的判教:資糧位的菩薩是「若墮惡趣,終不久留」,換句話說資糧位的菩薩還有可能墮三惡道。頂位的菩薩是永遠不墮三惡道了,雖然他有三惡道的業力,但是他不可能得果報了,因為他空性的力量太強了,他可以讓他三惡道的業力永遠不動,從今直到成佛為止。他如果沒有到淨土去,他的生命只有兩種情況:要麼做人,要麼做天,他永絕三惡道。這個不是他的業力強,因為他的心態不一樣了,他對於粗的所取相、能取相,這種灰塵都脫落了,所以他已經不可能去刺激到三惡道的業力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利益一方而損害另一方

利他利己叫作二利,二利也是一種心態,二利的心態能夠...

青少年墮落犯罪的原因

我盼挽回青少年問題,著作《青少年的覺醒》這本書:主...

遇到搶救不過來的患者該怎麼辦

問: 南無阿彌陀佛。頂禮法師。末學在醫院上班,遇到搶...

別把般若妙法轉為世間福報

《楞嚴經》裡面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說你這個...

臨終神識昏迷,給此人念佛能不墮落三惡道嗎

問: 《地藏經》中雲,臨終人能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

菩薩行果——菩薩行位

菩薩行位,就因果合說,總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

站在眾生的角度來思惟事情

這個地方我們值得一說的就是:所有的菩薩大概你要行菩...

墮落到畜生道的業因

世尊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在這個無邊無際的法界中,生...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念佛的心不能帶條件

諸位,我們要注意你帶條件,這個條件這個因緣就是外境...

淨界法師:淨土教觀學苑開示

我們大家談一談淨土宗的一些基本觀念。 我想淨土宗在我...

學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

學佛第一個觀念,就是 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 。看眾生...

內心的善法比外境的物質更重要

我們一個人做事,往往在一念之間,首先你要在你內心當...

在昏沉妄想裡做活計

初發心用功,怕妄想;工夫用久,怕昏沉。這是什麼道理...

如何把「無住」跟「生心」達到平衡

十迴向位言迴向者,具足三義:一、回事向理;二、回因...

有心世道之人,咸皆提倡佛學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生,佛,凡,聖各所同具...

石頭與奶油

某天,有個年輕人哭泣不止地來到佛陀面前。佛陀問他:...

你無法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

大學階梯教室裡,一場演講會即將開始。主講人是蜚聲海...

讓微笑常在

一直以來,微笑被人譽為忘憂之草,解花之語。踏遍紅塵...

【推薦】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身體這麼差

1、問題的由來 在門診上經常遇到,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

改命不是靠捷徑,而是修善因

他是善心,修的善業,才感得這個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

和黑王的醒悟

《大乘方便經》上卷中,載有一則和黑王因母親生病而受...

臨終處理的注意事項

人生苦短,人命無常,一息不來,即成隔世,超升墮落與...

孫紅雷:母親靠撿垃圾把我養大

小學四年級時,孫紅雷得知,家裡要推遲兩個小時吃晚飯...

現代人的報應,為什麼來得快來得猛

因果報應,是宇宙間永遠不會改變的永恆真理。不管人們...

【佛教詞典】業緣

二十四緣之一。謂善業為招樂果之因緣,惡業為招苦果之...

【佛教詞典】閻浮樹

閻浮,梵語 jambu,巴利語同。又作譫浮樹、贍部樹、剡...

【視頻】《八大人覺經》彭立演唱

《八大人覺經》彭立演唱

【視頻】杭州上天竺法喜講寺 白衣觀音的起源地

杭州上天竺法喜講寺 白衣觀音的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