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住位的菩薩有什麼特點

淨界法師  2021/07/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十住位的菩薩有什麼特點

十住位的菩薩有什麼特點呢?因為他有禪定跟智慧的加持,所以他有一種境隨心轉的力量。比方說這個石頭,他心裡想這是個黃金,這個石頭馬上就變成黃金。他的心力不可思議。

加行位菩薩的那種神通力,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元朝的金碧峰禪師,他有一天壽命將近,這閻羅王就派了兩個小鬼,要把他抓過去。兩個小鬼到他房間的時候找不到金碧峰禪師。找了幾次以後覺得很奇怪,就去找土地公,就問:「為什麼金碧峰禪師沒在房間呢?」

土地公說:「金碧峰禪師他入空性三昧了,他入三昧的時候,他身體是看不到的,是無相的境界。」

小鬼說:「無相,那怎麼抓他呢?」

土地公就告訴小鬼說:「他特別喜歡一個玉缽。你把那個玉缽敲響,他就會從禪定出來,你就可以抓他。」人還是有盲點的嘛。

這兩個小鬼就到他佛堂,拿棒子打那個玉缽,敲玉缽的時候,金碧峰禪師果然念頭一動,就從空性出來。出來以後身體就現出來,就被兩個小鬼抓到。

但金碧峰禪師不是一般人,內凡加行位那種自覺力很強,他就知道他哪裡出了差錯。他就把那個缽往地上一摔,他說:「若欲捉我金碧峰,除非鐵鏈鎖虛空。虛空鐵鏈鎖不得,休想抓我金碧峰。」他講完以後就入空性三昧。結果小鬼就再也抓不到他了。

為什麼他入了空性三昧的時候,身體會消失掉呢?十住位的菩薩就是這種境界,他能夠心想事成。他的心念已經不是一般的心念。第一個,他的我空法空的理觀增長了。更可怕的是,他具足禪定了。加行位的菩薩,十住跟十信最大的區別,進入加行位他一定有禪定了,至少初禪,所以他的心力很強。

十住位的菩薩,基本上就證入不退轉了,他的生命只有往前進步。當然他如果要往生,他的品位更高了。他即便不往生,這個人在三界裡面,他也不可能往後退,他的成佛是遲早的問題。他也是等同初果:第一個,不墮三惡道;第二個,他即便來到人世間有隔陰之迷,他也不可能造惡了,他有道共戒了;第三個,他的生命不斷地往前走了。所以十住位的菩薩不簡單,內凡加行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舍利弗尊者入金剛三昧

佛陀往昔與五百位大比丘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一日,捨...

未得到定之前,要減少睡眠

在世間修行的時候有三種:第一種是修定心,第二種是讀...

平常養成這個習慣,夢中遇到惡事也能不犯戒

用功辦道要對自己的色身,色殼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這...

過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絲不掛萬緣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參話頭。心中用什麼功人...

念佛攝心法從鈍功夫做起

攝心的方法你不要去看他的目的,目標很好,你看一個演...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還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當時是一個下大...

念佛為何要求「一心不亂」

《阿彌陀經》要求學人執持名號七日一心不亂。 《無量壽...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門,要懂得什麼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淨收...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當修無常想,斷盡一切貪愛執著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次對諸比丘開...

曾國藩的七副對聯,說盡人生大智慧

世事多因忙裡錯, 好人半自苦中來。 這是一副自誡自勉...

學佛之簡明標準

然於佛法,各人當有理解與行為之簡明標準,庶可無所歧...

四個事實證明素食能讓兒童健康成長

科學最終表明了素食飲食可以幫助人們避免肥胖、心臟病...

發菩提心後,如何面對順逆的因緣

我們再看對治退還。 為欲對治雖已發趣,復退還因,故立...

成佛之道有兩個選擇

在《法華經》,佛陀說,生死凡夫就像一個乞丐,在三界...

臨終時魔會化作佛來接引嗎

問: 有人說,臨終時常有魔會化作佛來接引念佛人,但...

佛教沒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認他們自己所信的宗教教義...

念佛不得力的標準是什麼

問: 念佛大部分時間還是不得力,因為工作原因,平時...

得之不易的暇滿人生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思維暇滿人生》。如何來思維我們...

在家居士可以批評出家人的過失嗎

我們首先應當承認,中國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來,根...

聖嚴法師《放鬆身心的妙方》

有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飆車、開車兜風、釣...

四十八大願——(第36願)勤修必成佛道

願文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

佛以慈心降毒龍入缽

佛初成道於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輕...

舉心動念行為造作,舉頭三尺有神明

談到自然造化的法則,有時候你深信因果到這個程度,才...

憨山大師開示持咒之方法

禪人以持明(持咒)為專行,從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發...

【佛教詞典】布嚕那跋陀羅

梵名 Pūrnabhadrah。為毗沙門天之眷屬,夜叉八大將之...

【佛教詞典】壽者相

梵語 jīvasajjā。亦即抱存「具有生命的個體(jīva)...

【視頻】觀照自我

觀照自我

【視頻】淨界法師《學佛人的五種種姓》

淨界法師《學佛人的五種種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