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淨界法師  2015/04/12  大字體  護眼色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們強調修行的法門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麼咒,你持《大悲咒》、持《往生咒》,法門當然有各式各樣的功德。但是諸位不要忘掉,法門是由心來推動的,沒有那一念心,法門是產生不了滅惡生善的效果。你看你把《大悲咒》放在錄音帶,你放一輩子錄音帶也不能滅惡生善,因為它沒有一個心。所以你是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決定你的狀態。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為什麼要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找到不生滅心,佛陀講了三卷的經文,花了三卷的時間來找,什麼是你的本來面目?因為它牽涉到你未來的結果,我們一定是依止不生滅心,才能夠成就不生滅之果。因為你用不同的心態來修學,它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比方說,孔夫子有一個很心愛的弟子顏淵,顏淵有一天他要坐船到另外一地方去,顏淵上船以後,唉呀,不得了!風浪很大。這划船的舵手是個高手,不管這風浪多大,它就能夠把這個船跟風浪打成一片,可以說這駕船的技術到了出神入化的意境。到了對岸以後,顏淵非常的讚歎,說你這個船能駕到這個程度,你的身體跟船幾乎是合成一體的。顏淵說:你這個技術,如果我來跟你學習的話,學得會嗎?這時駕船人就問顏淵一個問題說:你會游泳嗎?如果你會游泳的話會學得比較快。後來駕船的人又問第二個問題說:那你會潛水嗎?你要會潛水,那你學得更快,時間學得更短。說完以後這駕船人頭也不回就走了。

顏淵覺得很奇怪,我跟你學駕船,你問我會不會游泳,會不會潛水,這有什麼關係呢?顏淵心裡很多疑惑,回去請教他的老師。他問孔夫子說:我今天想要跟一個駕船人學駕船,他問我兩個問題,問我會不會游泳、問我會不會潛水,這是什麼道理呢?

孔夫子說:善游者能忘水也。你要是會游泳你就能把這個水忘掉,你對它就無所罣礙,你才能把船駕好,這船是依止在水當中的,它不能離開水。

這個船假設是我們一個個體生命,一個五蘊身心,這大海就是真如本性。你說我們身心世界有很多痛苦,你要出離這個痛苦,你沒有找到大海,你這身心世界的痛苦很難處理,因為你沒有找到根本嘛!

所以本經的思想,好就好在哪裡呢?你找到你生命的根本,枝末的東西就很好處理了。

它這個地方講瞭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你一個人能夠知道你的心性,你本來的面目是不生不滅,你怎麼會怕死呢?死亡只是一個生滅因緣的變化而已,你的心從來沒有生也沒有死。

這個就是一個觀念的轉變,你的心態轉變,你整個生命也就跟著轉變,心態就決定你的狀態,你能夠無所畏懼。

我經常勸修淨土宗的人,你要學學《楞嚴經》的思想,怎麼去正念真如,你才能夠慢慢的達到臨終的時候內心無所畏懼,無所顛倒。

懺公師父常說:我們要恢復到本來無一物,然後再把佛號提起來,那就非常好!

——《楞嚴經》講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窮子喻」對我們的啟發

《法華經》講了一個窮子喻。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他...

人不能過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罣礙

百丈懷海禪師是唐代著名的禪宗高僧,我國叢林清規的制...

人生三百歲

最近常有信徒對我關心,他們有兩種問候方式,一種是:...

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人做事兒,不能讓事兒做我們,所以佛教徒天天歡喜地面...

大安法師:一念淨心即得往生,那還要念佛嗎

問: 有人說:《無量壽經》談一念淨心即得往生,所以...

修心養性二十四要

第一要 [看破世事] 世事若還看不破,身沉苦海怎能出。...

為什麼不講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彌陀佛

問: 佛既然心作心是,為什麼不直截了當講念自佛,即...

心靈的寧靜

年輕時,我和許多人一樣,曾著手把一切自認的人生美事...

佛教的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義不依語。三、...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變命運

問: 師父說,今生的命運只能做局部的改變,很難做整...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正見

為什麼要建立正見?正見當然就是菩薩的智慧。 因為我們...

經常食肉者智商會下降

經常吃肉會導致智商下降,這是近來英國科學家在8170名...

親近邪見的法師會有什麼危害

問: 親近惡知見、邪見的法師,對一個初學佛法的人有...

供養沙門狗得餐,轉生王女見心歡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時候,有一位虔誠的居士,每天發心供...

迦葉尊者的涅槃因緣

摩訶迦葉尊者承佛囑咐,令正法住世,勿令失傳。於是召...

印光大師《復鄭伯誠居士書》

見面以來,已經滿六年了,不僅年齡巳更改,連國家的歷...

心中有春天,所見所聞無不是春意盎然

筆者有一位從事社工的學生,最近生活得非常充實。原來...

頑劣愚癡的眾生,也有圓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內涵在於向佛陀學習,此即所謂學佛;亦...

你若執著它,那你的煩惱就來了

《般若心經》講的是什麼?當然講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

高談玄妙撥無淨土之失

世有專於參禪者云: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

除糞人尼提

在佛陀住世的那個時代,舍衛大城中有一位賤民,名叫尼...

後得智的五種分別

後得無分別智有五種,謂通達、隨念、安立、和合、如意...

【佛教詞典】五法界

五法界:   一、有為法界 是即事法界也。   二、...

【佛教詞典】體

梵語 svabhāva 或 bhāva,巴利語 sabhāva 或 bhāv...

【視頻】慧律法師《苦樂憂喜捨通通要放下》

慧律法師《苦樂憂喜捨通通要放下》

【視頻】大安法師《憶佛念佛 必定見佛》

大安法師《憶佛念佛 必定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