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看待《無量壽經》會集本

大安法師  2015/10/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如何看待《無量壽經》會集本

《佛說無量壽經》傳入中國,曾被翻譯過多次。現存五個原譯本的文句、義理互有詳略,句子翻譯的通暢程度有淺有深。這引發了後來有些熱心弘揚《無量壽經》的人,彙編出一個盡善盡美的讀本之心,於是就有了會集本的出現。

首先是宋代的王龍舒居士——王日休,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將除了唐譯本之外的四種譯本——都會集在一本中了,取名叫《佛說大阿彌陀經》。

王龍舒居士是進士出身,佛學基礎非常深厚,並且身體力行地修行淨土法門,臨終是站著往生的;《龍舒淨土文》刻板都能出舍利子。是這樣的一位大德。所以這個本子一出來,深受教內的歡迎。

但是到了明朝,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對龍舒會集本進行了一翻評價,說它是流通甚廣、利益甚大——成績是有的。但同時指出了這個會集本的不足之處,就在於他有用自己的語言加以增改的現象。

因為是「會集」,用自己的語言加以增改是不可取的。如果是重新用範本來翻譯,可以用自己的語言。

更甚的是,龍舒會集本在「三輩往生在是否發菩提心」這個文句的抉擇上,高下失次。這樣的一些瑕疵一經提出後,以蓮池大師的德望,使得這個本子,就流通得緩慢了。

清朝的彭紹升居士也特別不滿意王龍舒的本子,為了矯正王龍舒本子之過失,他選擇康僧鎧的譯本作了一個節校本。並對節校本還作過一個《無量壽經起信論》。但由於是節校本,也很難說它是盡善盡美。

晚清的魏源居士——魏承貫,大文學家、啟蒙思想家,晚年修學淨土法門,也彙集了一個本子。用他的話來說:是想要一字一句都有根據,要有一個最好的善本。作成之後還沒有等到流通,他就先往生了。之後有位名叫王耕心的人將魏承貫會集本進行整理,作為《佛說摩訶阿彌陀經》加以流通。

雖然他自負這是一個很好的本子,但一看內容還真的遠遠不如王龍舒的本子。印光祖師甚至呵斥他是「膽大心粗,不足為訓」。

這樣就到了民國年間,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大概大家都很熟悉了,很多居士常常提這個問題。

夏蓮居居士在一九三二年開始會集此本,用了三年的時間,也是用心良苦,發心也是好的,也想做一個盡善盡美的本子。應該說他會集的語言還是比較流暢,很多都是選用唐譯本的原句,有它的優點。但同時也確實有它很多不足之處。這個問題要討論起來,又是一個大的話題了。

這二十年來都是會集本一統天下的格局。我們要看到,雖然發心很正——這四位居士發心都是好的,但是要把《無量壽經》會集到盡善盡美的程度,也是不可能的。

淨土宗的幾代祖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尤其是印光大師,對會集本都是明確地持不贊成的態度!大家要了解這一點。就怕以後人家會說「你這個本子是後人搞的,不是佛當年說的」,破壞佛經的純正性,所以不能這樣去無事生事。

引用印光大師的話來說:「何必無事生事!已經有了《無量壽經》這個名字,如果再叫《大阿彌陀經》,時間久後大家都不知道它是源自哪部佛經。久則迷失其源了。」

那《無量壽經》轉為《大阿彌陀經》都不許可,現在這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就更是頭上安頭了。

為什麼說頭上安頭?無量壽是阿彌陀佛的名稱,就是清淨平等覺的意思,為什麼還要重複兩遍呢?題目本身就有問題了;裡面的內容問題更多。但是我們不大去說這些事情——好像是鬥爭堅固似的。但有時居士問這個問題,就會回答:我們倡導原譯本!

怎麼看待這四種會集本?它們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當年有個律航法師,以將軍的身份出家。他到台灣之後就想弘揚夏會本——他在大陸時就聽夏老居士講課——結果在台灣推廣受到很大的阻力。所以他最後就談了一個觀點,還是以弘揚康僧鎧的原譯本為主、其他版本為輔的格局,來推動《無量壽經》。

律航法師的這個觀點還是值得我們採納的,對會集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有的人為了反對會集本,有時候也說得過於激烈了,說:「誦會集本就要下地獄的。」 倒也沒有這麼嚴重,它也是讓大家產生信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嘛。

我們東林寺的觀點立場:《無量壽經》要以康僧鎧的原譯本為主。實際上這也是印光祖師一貫的立場。通過印光大師對前面幾種會集本的不贊成,甚至非常嚴厲的態度,他已經很明顯地告訴我們,要保證佛經的純正性,會集佛經啟人妄改佛經之端、及闢佛之流!不能無事生事!

附錄:印光大師對會集本的態度

一、《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一》「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亦名《十六觀經》,此名淨土三經,加《普賢行願品》,名淨土四經。仿單中有《淨土四經》一本,其《無量壽經》,係魏承貫刪削,又依餘經增益。理雖有益,事實大錯,不可依從。」

二、《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二」:

「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譯經論,皆非聊爾從事。故譯場之中,有主譯者,譯語者,證義者,潤文者,豈敢隨自心裁,傳佈佛經。王龍舒《大彌陀經》,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由雲棲以猶有不恰當處,故此後漸就湮沒。魏承貫之學識,不及龍舒,其自任過於龍舒。因人之跡以施功,故易為力,豈承貫超越龍舒之上耶。蓮池尚不流通王本,吾儕何敢流通魏本,以啟人妄改佛經之端。及闢佛之流,謂佛經皆後人編造,初非真實從佛國譯來者。然此經此論,若真修上士觀之,亦有大益。以但取其益,而不染其弊。若下士觀之,則未得其益,先受其損。以徒效其改經斥古之愆,不法其直捷專精之行耳。觀機設教,對證發藥。教不契機,與藥不對證等耳。敢以一二可取,而遂普令流通,以貽下士之罪愆乎。」

三、《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王子立居士書三」:

「《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錯大矣。 故上輩不說發菩提心,中輩則有發菩提心,下輩則云不發菩提心。

《無量壽經》三輩,通有發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深重,何能發菩提心。不思下輩絕無一語云造業事,乃係善人,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將下輩作下品,違經失理,竟成任意改經,其過大矣。在彼意謂,佛定將一切眾生攝盡,而不知只攝善類,不及惡類。彼既以善人為惡人,故云不發菩提心。死執下輩即是下品,故將善人認做惡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臨終苦極,一聞佛名,其歸命投誠,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奮感激,比臨刑望赦之心,深千萬倍。雖未言及發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與誠,實具足菩提心矣。

惜王氏不按本經文義,而據《觀經》,硬誣衊善人為惡人,竟以惡人為判斷。王氏尚有此失,後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王氏之誤,蓮池大師指出,尚未說其何以如此。今為說其所以,由於死執三輩即九品也。書此一以見會集之難,一以杜後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膽大心粗,不足為訓。(廿九年八月廿日)」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地藏菩薩亦弘揚念佛法門

問:在一些打地藏七的師兄眼裡,好像對一句佛號念到底...

【推薦】五位高僧大德的臨終往生體驗

印光大師: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往生前,...

發起往生的願力

到了晚年,尤其五十歲以後,你最好都攝六根,不敢說做...

開經偈的含義

念經前所念誦的四句偈,其偈文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行香子懷淨土詞

幾經劫難,暫得人身,因循自誤又半生。荒唐過日,前路...

帶業往生釋疑

問:具縛凡夫,惡業厚重。一切煩惱,一毫未斷。西方淨...

發五種心決定往生

厭離心:此界八苦交煎,怨家會聚故。 欣慕心:西方萬...

印祖告訴我們家裡怎麼恆吉祥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

問: 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通讀大...

長壽短壽不都是在做一個夢嗎

請看下面第七段:學道當明心。 我們修學佛道要注意明瞭...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裡怪氣的事情

問: 我是一位初學佛者,有很多事情都還不懂。現在有很...

慧遠大師示現的三個修行特點

慧遠大師身上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就是持戒精嚴,尊...

用智慧來化解脾氣

根據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地區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氣,...

人的十二種病

阿難問佛,何者是病?佛言: 1、隨惡人言是病。2、邪...

平常顛顛倒倒,臨終很難有正念

諸位!你要知道,你臨終要能夠不隨境轉,你 平常就要訓...

人生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樣一回事?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也是...

威儀是最有攝受力的弘化

和一位年長的法師一同在路上散步,看著腳下高高的台階...

如何用最小的力氣去積累最大的福報

如何善巧方便地去修?如何迅速地用最小的力氣去積累最...

老和尚與小和尚的對話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 「怎...

知恩感恩與報恩

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一語道盡日用一切衣食住...

一切法門六字全收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十方諸佛自然護念。 護念即是...

我們可以不接納傷害

我們要歡歡喜喜地去面對一切,因為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

藏傳佛教的吉祥八寶

吉祥八寶即八吉祥,又稱八瑞吉祥,八寶吉祥,藏語稱紮...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覓之了不可得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現在無際,覓...

【佛教詞典】多聞天

多聞,梵名 Vai?ravana,巴利名 Vessavana,音譯為吠...

【佛教詞典】律儀戒

三聚淨戒之一,是關係規矩和禮貌的戒律。...

【視頻】妙境法師《佛說無量壽經隨講》

妙境法師《佛說無量壽經隨講》

【視頻】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20-淨悟門》

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20-淨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