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法要

淨界法師  2021/11/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3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八面,第八面的丙四、開緣情況。

那麼當我們深入地去研究戒律,我們會發覺到佛陀在戒律當中,開導我們在修持的時候是有兩個主要的重點:第一個重點就是戒體,第二個是戒行。

那從一個修學的次第來說,戒體是最重要的一個開始的根本。這個戒體簡單地說,就是擬定我們一個修行的目標,戒行就是達到這個目標的一個中間的方法。那麼問題就是我們怎麼去成就一個戒體呢?我們內心當中本來是有很多的妄想,如何在妄想當中把這個戒體深深地把它深入在心中?

那麼我們從戒律上的學習我們可以歸納成三個重點:

第一個,你在受戒之前你要有一種很真實的信心:你相信你這一念心的本性是清淨的,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所有的煩惱都是後來的熏習才有的。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受戒之前你要相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那麼你相信你的心的本性是清淨的,表示生命有無量的可能性,你就突破這種自我設限的障礙。其實你什麼功德都可以成就,什麼過失都可以消滅,你做得到。諸位,我們明天馬上要登壇受戒,你要相信你有成佛的可能性。如果你對這樣的一種真理懷疑的話,那你要發起這個願就很困難。所以我們剛開始要先相信,你做得到,只是時間因緣的問題而已。那麼這樣子,你突破你內心的自我障礙。當你相信你做得到以後,第二個,你要發一個圓滿的願。我們在古德的開導當中一再強調,做什麼事情要慎始善終,剛開始要謹慎,要圓滿。你剛開始做錯了,你後面要再調整就很困難。所以我們既然要成就一個廣大的功德,我們就是要一個圓滿的功德,就是成佛。所以我們明天在緣境發心的時候,事實上,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其實這就是一個成佛的願,因為這件事情只有佛做得到。所以,我們剛開始在發願的時候,你先不要想到你現在的能力,因為你現在的生命是變化的,你明天就跟你今天就不一樣了,所以你不能夠自我設限於現前,你要知道未來的目標是成佛。第二個,你發的願不能有任何缺陷。

第三個,當你發願已經得到戒體以後,你回去到你的生活因緣當中,你不能說得到這個戒體,就把這個戒體擱在旁邊,你擱在旁邊它就消失掉了。你要不斷地憶念你的戒體,你要用正面的聯想,你因為有這個戒體才讓你今生得到健康、得到長壽、得到富貴、得到莊嚴、來生能夠生到天上、得到安樂的果報等等……你要把這個戒體在你心中的價值透過你不斷的憶念把它的重要性提高。如果這個戒體在你心中沒有重要地位的話,那你根本就不可能持戒了,你也不可能抗拒你的煩惱。我們能夠抗拒煩惱,就是我們能夠憶念我們的本願,不失本願。那麼這個本願對你是很重要的,就是說,我寧可犧牲我暫時的生命,我不能忘失我永恆的本願。因為我失去我的戒體,我的生命就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使命感,就跟行尸走肉一樣。

所以你要不斷地透過你的觀想、憶念,把你所得到的這個戒體好好地讓它增長廣大。

所以我們講戒體有三個重點:第一個,你在受之前的心理準備;第二個,在正受的時候要如法地發願;第三個,受了以後你要好好地培養,使令它增長。那麼這個我們前面都說過了,如何來做準備、如何來發願、得到戒體以後如何增長廣大,這個前面都說過了。現在我們講到這個由目標所產生的行動。那麼在實踐方面,在五戒的實踐,是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完成我們的目標。

現在是講到不偷盜。不偷盜有六種的開緣,我們把它念一遍:

與己想、己物想、親厚想、暫用想、無主想、狂亂壞心。

這個我們前面都說過了。那麼開緣的一個主要的觀念就是說,總而言之就是他是有境無心。為什麼說有境呢?他表面上拿了別人的東西,或者暫時用別人的東西,但是他整個過程當中都是沒有侵佔之心。我們要知道,有境無心是不能構成犯戒的,所以這個就會構成開緣了,因為他沒有侵犯的心情。

我們看第五個持犯得失:

丙五、持犯得失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法要

毀犯盜戒果報:三塗果報。餘報:一、貧窮;二、共財不得自在。

毀犯盜戒的過失,它的正式的果報是三塗,就是來生我們會因為偷盜的關係到地獄、餓鬼、畜生受痛苦的果報。那麼在三塗果報結束了以後還有剩餘的餘報,這當中有兩個:一個是貧窮,第二個是共財不得自在。

一、貧窮:我們先說明貧窮:如果我們在因地曾經有偷過別人的財物,那麼這樣子呢,等到這個偷盜的業表現出來的時候,我們發覺雖然我們很努力地工作,但是我們一直得不到財富。也就是說,你所付出的代價比較多,但是你得到的就比較少。那麼這種不公平的狀態為什麼會表現在你的心中呢?是因為你有偷盜的罪業,所以這個偷盜的罪業就使令我們貧窮。

二、共財不得自在:這共財的意思就是你所擁有的財產,你不能夠自在,就是你很可能失掉。那麼為什麼叫共財?也就是說這個財產是五家所共有:水、水災會破壞你的財產,或者是火災,或者是盜賊,或者是邪惡的國王,或者敗家子,這五家所共有。

我們講一個小故事,跟偷盜有關係的,大家體會一下。古時候在揚州有一個富貴人家,這個人家是做南北貨的,就是南方的貨買過來送到北方,再把北方的貨買過來送到南方去。那麼這一家因為做南北貨賺了很多錢,但是這個老闆他的內心不正,他那個秤斗放了水銀,所以使令在整個秤的過程當中就創造了一種偷盜的不公平的狀態。後來這個父親要死的時候,就把這個財產交給兒子的時候,他說,我今天能夠致富是因為這個秤斗的關係,你要好好地保存這個秤鬥,因為它在量的過程當中使令我們能夠佔到便宜。那麼這個兒子聽到父親的教誨就非常地害怕,他不知道有這件事情,但是他這個兒子是讀過聖賢書,知道這樣子是損陰德的事情。後來沒有幾年,他想一想,這樣做是不對的,他一直覺得良心不安,就把這個秤斗用火把它燒掉。他希望做什麼事要求公平公正。

那麼燒掉以後就有很奇怪的事情發生,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大兒子、一個小兒子,兩個都長得很可愛,但是在把秤斗燒了以後,陸陸續續大兒子就生病死掉了,沒多久小兒子生病也死掉了。他感到非常疑惑,為什麼做了善事遭受這樣的一個果報呢?他對宇宙間的真理、善有善報的真理開始產生疑惑。那麼這個時候晚上天神託夢給他說,說某某人啊,你不要疑惑,說你這兩個兒子,本來是天帝派來要責罰你們家庭的,他這兩個兒子要把你們家所有的財產敗光,把你這個房子都敗光了,他才會死掉。因為你一念的善心悔改,天帝把這兩個兒子趕快收回來。你不要緊張,再過兩年你還會生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都是善良的兒子。那麼果然後來那兩個兒子都考上進士。

所以,其實我們也可以平心靜氣地看看週遭的人。你說世間上哪一個人是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到錢財,他能夠真實受用?我看非常少。你用不正當的方法錢財來了以後,這個錢財你是守不住的。所以古人說:「智足以取之,仁不足以守之,雖得之必失之。」諸位你有沒有發現,就是你看看那些做官的,因為這個做官的他的業是很重,他造善業,造的善業很重,他要造罪業這個罪業也很重。只要這個做官的是貪官,那你一定可能斷定他的兒子當中,一定至少有一個是敗家子,一定有一個。只要這個做官的是清官,他的貧窮也不會太久,他的兒子當中一定是有一個是有德的賢能之人。

所以,我們今天在修行的時候,你不要看眼前的利益。因為你從因果的道理,你這個偷盜,絕對,我們要知道,偷盜不是一個富貴的因。那你說事實上他是因為犯了偷盜,他有錢了。你要知道,他有錢是因為他過去有佈施的善業,他不偷盜他照樣有錢。所以那個秦檜,古人跟秦檜算命說,其實秦檜他不必要這樣子這麼多心機去做這些奸詐的事情,秦檜的命本來就是宰相的命,你好好地做,你本來就做宰相的命,只要用不正當的手法得到這個果報,就表示其實他本身他有這個善業。所以我們要知道,偷盜的業,它所招感的是貧窮跟財富的不堅固。

持不偷盜戒果報:得生人天,乃至佛果。餘報:一、資財盈積;二、不憂損害;三、處眾無畏;四、身心安樂。

那我們看,相反地,持不偷盜戒的果報是得生人天乃至佛果。那麼這個是約著來生來說,來生能夠生到人天的安樂果報,那麼慢慢地再修習這個智慧、修習福德,就能夠成佛了。

那我們在這樣子的一個過程當中,還沒有成就人天之前,還沒有成就佛道之前,有四種的餘報:

第一個、資財盈積。

不偷盜,你就很容易把這個錢財能夠保存得下來。其實這個賺錢是比較容易,把錢保存下來,這個是比較困難。但是你一個人不偷盜,你就發覺你的錢存得住。

第二個、不憂損害。

你的錢財特別堅固。這個過去華嚴宗有個杜順和尚,華嚴宗的初祖,他有一天拿一個很重要的包裹,要到某一個地方去,結果不小心路上掉了,那麼大家很緊張要往回去找。杜順老和尚就一路觀察他的因緣,他說,你不要緊張,我過去生在三生當中我都沒有犯偷盜的業,所以說這個包是不會丟掉的。果然他回去找的時候,那個東西原封不動地在那個地方。

我前幾年知道淨律寺有一個老信徒,家住鹿港,那麼這個人是我老師父的信徒。他住的房子是四棟並連在一起的,他住在第三棟。結果第一棟著火了,第一棟燒到第二棟,結果第二棟沒有燒到第三棟,直接燒到第四棟。四棟房子只有他這一棟沒有事,其它三棟全部燒燬,燒得全部黑掉,我去現場看,全部黑掉,他那一棟房子完全沒有事,這個火還能從隔一個地方燒到另一個地方去。

你說為什麼他的財富,火不能燒、水不能淹、地震不能破壞?你看有些人他的財富很不容易被破壞,因為他沒有偷盜的業。所以你不要以為說,你行佈施就會有錢,佈施會讓你有錢沒有錯,但是你不偷盜會讓你的錢更堅固,這個世間上的業它是個別個別算的。那麼這個地方就是說,假設我們能夠不侵損別人的財物,那麼我們的財物也會變成堅固,而不會害怕被傷害。

第三、處眾無畏。

這個是約著內心來說。我們一個人經常不偷盜,我們不會害怕整天被追擊。我過去有一個親戚,他以前是做一個大官,後來退休以後他一直很害怕,因為他以前也做過一些虧心事,很怕哪一天他的事被抖出來,他後來得到嚴重的憂鬱症。因為他不知道這一覺醒來,哪一天警察來找他。就是說你曾經犯過這個罪,你內心就害怕。那麼我們今天能夠內心能夠安穩,就是不偷盜。

第四、身心安樂。睡覺很安穩,一覺到天亮。

那麼這個就是我們在受持盜戒的一個正面跟負面的果報。這個盜戒是這樣子,我們可能今生貪小便宜,去偷盜別人的小東西,但是你來生要賠償的時候就不是這麼算了,會加倍的。過去有一個老和尚,他參禪的時候,他突然間在禪定當中看到前面一座山,鹽巴的山,他說怎麼會有鹽巴的山在障礙我呢?他一看,哦,我做小沙彌的時候去廚房偷了一把鹽巴,你看現在變成山,幾十年變成一座山了。他趕快拿他的所有的供養金去賠常住,他打坐的時候那個山就消失掉了。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你造了一個罪業,這個罪在心中有兩種情況:第一個,你懺悔,那個業就慢慢慢慢地減少、乃至消失掉;第二個,你不懺悔,不懺悔的意思就是隨喜,你認同這件事情,然後那個業就會在心中慢慢地擴大、慢慢地擴大。

所以我們會覺得很奇怪,你說地獄的果報,我們去看《地藏經》,隨便一動就是幾劫的時間。你看地獄裡面的時間都算劫的,諸位可能對劫沒有概念,劫是很長很長的時間。你說他造罪業的時間有這麼長嗎?他一生才八十歲,怎麼招感的果報是幾劫呢?因為他都沒有懺悔,每天不斷地增長。所以在律上說,你今天造了一個罪業,你不懺悔,明天變成惡法,兩個突吉羅;後天,兩個再生兩個,變成四個,那是兩倍兩倍增加,二的N次方,兩倍兩倍增加。那你活五十歲,那不得了了。

所以有些人說,我不敢受戒,我受了戒以後我會犯戒的。其實你不受戒,你犯的戒更嚴重,為什麼?你不知道懺悔!受了戒,你還知道怕,你會反省。所以,受戒,理論上來說,你受了戒比不受戒要來得好。因為你受了戒你才知道反省嘛,開始有目標了,開始知道修正自己,把自己的過錯至誠地悔改,那麼這個懺悔就會折損業力。一個人他不受戒,那麼他的業是不斷地在增長,就像駝鳥心態。駝鳥看到獵人要打它,它不是跑,是把這個頭鑽到土裡面去,獵人照樣把它打死。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偷盜它本身會輾轉增勝的。

好,我們看第三條戒,乙三、不邪淫戒。

乙三、不邪淫戒

丙一、解釋名義

那麼這當中我們先看第一個、解釋名義。

染情逸蕩,污穢交媾,名「不淨行」。

這個邪淫的意思在戒律上是怎麼定義呢?就是染情逸蕩,這個「逸蕩」就是放縱,放縱就是我們對於內心染污的感情不加以克制而加以放縱,這個染情就是染污的感情,或者簡單地說,就是淫慾心。我們對於這個淫慾的心念加以放縱,這個是約著意業、內心的意業來說的。那麼從意業的放縱進一步變成身業的行動,就是污穢交媾,就有男女間的不正當的身體的接觸,這個交媾就是身體的接觸,這個就是不淨行。

那麼當然,我們在世間上講情理法,人當然是一個感情的動物,只要你沒有成就聖人之前。所以一個人有感情可以理解,但是感情必須用理跟法來加以克制,讓它能夠合理合法。那麼這個邪淫就是說你這個情感完全沒有用理、用法來約束,那麼到最後創造一個不正當的行動,這個就是邪淫的意思。我們看內涵:

除己妻之外,一切世間,若男若女,若人若鬼,若畜生等,並不得染心交媾,但有干犯,併名「邪淫」。

五戒可以說是一個佛法的方便戒,因為五戒它本身是一個人天的安樂果報,它還沒有意願要成就出世的聖道,所以佛陀制五戒的時候是允許有正淫的情況。那麼什麼是正淫呢?就是夫妻之間的叫正淫。那麼只要夫妻之外的,在一切的世間當中,若男若女,這若男若女有三種情況:男跟男、女跟女、男跟女,這個都叫做若男若女,不管是同性或者是異性。第二個,若人若鬼,那麼若人若鬼就是人跟鬼神,也是犯到邪淫。若畜生等,這個畜生就是人跟畜生,也是犯到邪淫。也就是說,只要是有情眾生的兩方,彼此間都不應該以染污心做身體的接觸,但有干犯,併名「邪淫」。

那麼這條戒我們從它的定義可以知道,這條戒是相當的特別。前面的殺戒跟盜戒,它的一個所緣境,主要佛陀所製定的是人:殺生,殺人命斷;偷盜,也是以偷人物為重,偷,那麼對方是人,值五錢。但是在邪淫當中,它的對像是完全不管什麼對像,不管對方是男的、是女的、是鬼神、是畜生、是同性、是異性,只要有染心的交媾,全部犯到邪淫。

這條戒佛陀製定的時候是非常地嚴格,任何的對像都會犯到根本的,這個地方大家要注意的。

我們看丙二、具緣成犯。

丙二、具緣成犯

淫戒具四緣成犯:

一、是正境——男二處、女三處。

二、興染心——謂非睡眠等。

三、起方便——以種種方法。

四、與境合——乃至入如毛髮許。

淫戒具四緣成犯,有四種因緣會犯到淫戒的根本罪。

第一個、是正境。

什麼叫正境呢?就是男二處、女三處。只要入到男方的兩個處所,就是大便處或者我們講肛門跟口處,大便處跟口處,或者男根入了女方的大便處、小便處跟口處,這個都是正境。那麼入了正境以後,興染心,就是你有染污的心,這個地方講不是在睡眠狀態,是在清醒狀態。興染心,簡單地說,就是男根入了女根以後,有快樂的感受,這叫興染心。

第三個、起方便,以種種的方法。

第四個、與境合,乃至進入像毛髮許這麼深,那麼這樣子就犯根本。

也就是說,本戒的根本戒,也就是說男根入到五個處所,男二處女三處,不管你心中做任何的轉想,不管你認為它是什麼,做任何轉想都沒有用,只要是入於正境而且生起樂受,這個就犯根本罪了。它不揀擇任何對像,不管是人,不管是畜生、鬼神。不過在律上它又講到一種簡別,說那麼假設是被逼迫的,對方是用強迫的方式而入到正境,那麼如果是對方的逼迫,那麼你這一方如果你產生快樂的感受,也是要犯的,只要是入正境。所以,你一定在整個過程當中不能生起樂受的,只要生起樂受而入於正境就犯到邪淫的根本罪了。

我們看丙三、犯戒輕重:

丙三、犯戒輕重

非己妻入道——上品不可悔罪。

己妻非時、非處、非道和合止而不淫——中品可悔罪。

發心欲淫而未淫——下品可悔罪。

只要對方不是自己的妻子或者先生,入於男二處女三處,這樣子就破戒了。

第二個,中品,中品的就是雙方是夫妻,但是非時非處,就是時間上不對。什麼叫時間上不對?比方說女眾是在懷孕期間,或者女性的生理期間,這個叫非時。第二個,非處。那麼這個地方的處所呢,你受了五戒以後,這個處所是要有選擇的,一定是要在隱閉的臥室。那麼如果不是在隱閉的臥室,也會犯到中品的罪。就是時間、處所都要合法的。

非道和合止而不淫。非道和合,你不是入在一個正式的道,那麼你中間就停止,所以中品罪。

發心欲淫而未淫,你內心有淫慾的念頭,後來你念佛把它調伏了,這個是下品。

這個地方就是說在中品當中要注意,時間跟處所也要能夠合法。

另外一點值得我們說明,就是八關齋戒。你是一個五戒的優婆塞、優婆夷,你偶爾會受八關齋戒。那麼你只要受了八關齋戒,你所要受的是不淫慾,所有淫都要斷。那假設你受了八關齋戒,你淫戒那天破了以後,那你破了八關齋戒,你也破了你所有的戒,如果你有五戒、菩薩戒,你全部都破了。所以諸位要知道,四根本重戒只要一條破,你所有的戒體全部破壞。所以我總覺得,你受八關齋戒,你要麼在僧團受,不要回到家裡面,否則你得不償失。因為你受了八關齋戒以後,你的淫慾的戒就不是不邪淫,是不淫慾。那你這個地方破了以後,你所有的戒體,你曾經受過的五戒、菩薩戒、所有的戒全部破,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

我們看丙四、開緣情況。

丙四、開緣情況

為怨家所執,如熱鐵入身等,惟苦無樂。熟睡不覺知。狂亂壞心。

你是被對方所強迫。剛開始的時候不是你的意思,你觀想是熱鐵入身、惟苦無樂,當然這個地方重點不在觀想,重點在惟苦不樂,就是你不能有樂受的感受。所以廣化律師,他在律中他開示說,不管是男女雙方,只要有一方是被逼迫的,你可以咬你的指頭。因為你受了戒,諸位要知道,一個受戒人戒體是比你生命還重要的。因為你生命死掉了,你一定還有一個生命,怕什麼!但是你戒體失掉以後,你整個生命就沒有依靠了,你什麼都沒有了,那來生就非常可怕了。所以,你要麼咬指頭,要麼咬嘴唇,指頭咬不到就咬嘴唇,總之不能樂受。因為即使被逼迫,你在過程當中只要產生樂受,那你這個戒體也破壞掉了。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惟苦無樂才是不犯。

熟睡不覺知。那麼熟睡不覺知,當然不受樂。

狂亂壞心也不受樂。

總之它這個邪淫戒的重點在於入道然後樂受,就犯到根本。

我們看第五個、持犯得失。

丙五、持犯得失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法要

毀犯淫戒,果報:三塗果報。餘報:生死熾然,障諸聖道。

那麼犯戒的過失它的果報在三塗,那麼它的餘報呢——生死熾然。這個邪淫它本身啊,淫慾的造作它會產生一種生死業力。就是說,殺盜淫,殺盜這兩條罪當然都會產生痛苦的果報,但是它不會產生一種像淫慾那麼強烈的一種生死的業力的靈動。所以,嚴格來說,如果諸位有志於要求生淨土,就是你要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那你遲早連正淫都要斷,因為淫慾本身它很容易創造一種你跟三界之間相互的那種業力。所以這個地方大家要知道,生死熾然,因為你每造作一次,你業力就增強一次。

第二個、障諸聖道。當然聖道所障礙的是禪定跟智慧,你淫慾心太重你就沒辦法把心靜下來修止修觀,你這個心太躁動,那麼你念佛也沒辦法成就,修止觀也沒辦法成就,對出世的聖道產生障礙了。

在唯識學上說,一個人犯了邪淫,就算你其它的戒沒有犯,你來生能夠勉強得到人身,你來生會生長在一個污穢卑賤的地方、貧民窟。所以邪淫它的一個勢力,它很容易讓你生長在污穢的地方,你看小孩子生長在貧民窟,整天髒兮兮的。為什麼有的小孩子,他一出生的時候非常尊貴?這個都是跟淫慾有關係。

持不淫戒果報:得生人天,乃至佛果。餘報:人天敬重,染欲微劣,堪修聖道。

持不淫戒,那麼它的果報是得生人天,乃至佛果。那麼在整個過程當中有三個功德:第一個、人天敬重。天人鬼神看到你特別地尊重。染欲微劣。你經常沒有這樣的行為,慢慢地、你的內心的淫慾也會淡薄,比較寂靜。有這個寂靜呢,堪修聖道。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修止觀也好,在寂靜的心中,這個法的力量就容易落實,就堪修聖道。

如果我們從因果的感應來說,殺盜淫妄四條根本戒,殺戒跟邪淫是最嚴重的。什麼叫嚴重?就是幾乎你現生就可以看到果報。你看這個殺生,殺生重的人,我們不要說來生的善惡道,他今生就容易短命多病。你看那個殺雞殺鴨的,到最後沒有一個壽終正寢。那麼邪淫呢,邪淫今生的果報——折損陰德。你給人家算命,你本來可以做到行政院長、做一個部長,但是這個邪淫啊,在算命學上叫做破格,你這個高貴的格就被破壞了,你的功名就失掉了。

所以這個地方,邪淫是折損陰德,殺生是短命多病,這個在今生當中就會有看到的情況。

為什麼邪淫傷陰德很重?在儒家文化的思想是認為,人跟人之間有一定的倫理,所謂的五倫,所謂的君臣、父母、兄弟、夫婦、朋友。這五倫當中,諸位知道,哪一倫最重要?夫妻倫是最重要。因為夫妻倫是整個家庭的中心,如果夫妻倫因為有一方是邪淫,那麼彼此間的關係破壞以後,問題的家庭創造了問題的子女,問題的子女創造問題的社會、問題的國家。所以,五倫當中只要夫妻倫一破壞,其它的五倫全部受到傷害。所以這個地方大家要注意的。

當然,佛法當中,它的對治,就這個邪淫啊,有兩個地方要注意:第一個就是,它邪淫的發生往往都是日久生情、情久生欲、欲久就採取行動,所以你剛開始就要注意。當然你一個人沒有受戒,你一個人沒有受戒就是沒有目標,沒有目標,我們說做什麼都可以,你的生命是充滿了不確定。所以你受了戒以後,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你的生命就要有所規劃了,你不能夠等到彼此間的因緣已經很深了再來踩煞車,那來不及了,剛開始的時候就要防犯,要防犯。

我想我們身為佛弟子我們要有一個觀念:我們都希望離苦得樂,這是可以理解的,所有的眾生都想離苦得樂、追求安樂,但是我希望我們花一點時間去了解這個安樂的本質。佛陀在經典當中講到安樂有兩種,一種是有過失的安樂,這個安樂裡面夾雜過失。譬如說什麼?這個邪淫就是,沒有錯,它會讓你產生暫時的快樂,但是那個快樂當中有過失。所以佛陀講一個譬喻,說這個邪淫就像刀上的蜂蜜,你吃刀上的蜂蜜其實你也吃不飽,刀上的蜂蜜有多少?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結果你把蜂蜜吃下去,你舌頭被割傷了,其實你付出的代價比你所得到的太多了。其實我們不要以為說佛陀不近人情,佛陀是看到了有些快樂是可以追求、有些快樂你不能追求。像這個邪淫,這種快樂它是有危機在裡面的。那你說我們不能追求這樣的快樂,那我們追求什麼快樂呢?佛陀要我們追求那種沒有過失的快樂。就是說,一個小孩子喜歡吃蜂蜜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為什麼要吃刀上的蜂蜜呢?桌上的蜂蜜很多嘛,整杯的蜂蜜你吃下去都沒有刀嘛。

那麼,什麼叫做沒有過失的快樂呢?就是你要追求心靈的快樂,不要追求色身的快樂,色身的快樂都是夾雜著過失的。所以你身為佛弟子,你遲早要把你的心理調整一下,不要做過去這種習慣性的愚癡的行為,追求快樂、結果付出代價,然後又追求快樂、又付出代價。心靈的快樂是無窮盡的。我們能夠修習善法,感到很快樂,拜佛、靜坐、思惟法義,都很快樂,其實這種快樂也是一種感受嘛!我們要知道什麼叫感受啊?其實所謂的快樂就是一種感受,那個心念的感受而已。比如說你喜歡吃榴蓮,其實你不是喜歡吃榴蓮,你的心跟榴蓮接觸的時候它會產生快樂的感受,你在乎的是那個感受。如果那個榴蓮吃太多你不喜歡吃了,它產生厭惡的感受,你就不想吃了,所以我們在乎的是那個感受。

佛陀在經典講出一個譬喻說,說什麼叫感受呢?

狗嚙枯骨。你看一隻狗,它肚子很餓,它去追求一個沒有肉的骨頭,這個骨頭沒有滋味,狗去吃這個骨頭,它吃得津津有味,恰好這個骨頭是乾的骨頭,沒有味道。它以為有味道,結果把自己的舌頭咬破,流很多血,它吃到自己的血,它說這個骨頭真是甜美,其實這個骨頭根本沒有味道。那麼意思就是說,其實我們去追求五欲的快樂,其實五欲本身不能給我們快樂,是我們的妄想捏造出一種快樂的感受出來,滿足自己。所以,你要遠離這個東西你要用智慧去觀察,而不是說強迫自己、壓抑自己,不是這個意思,所有的修行都要以智慧來引導。所以這個地方,我們應該慢慢地用智慧來觀察,來調整我們的身口意,使令我們能夠遠離過失、趨向功德。

乙四、不妄語。

那麼前面的殺盜淫是一個身業的過失,這個不妄語是口業的過失。首先我們看第一個、解釋名義。什麼叫妄語呢?

心口相違,言不稱實,欺誑他人,名為「妄語」。

這個妄語的基本定義就是你內心所想的跟嘴巴所說的是相違背的。那麼總而言之,你所說的不稱合心中的認知。什麼叫言不稱實呢?就是實有言無、實無言有。心中有這樣的一個見聞覺知,心中有,你說沒有;心中沒有這個見聞覺知,你說有。你的目的是欺騙誑惑他人,這個就是妄語了。所以,這個妄語的意思是心口相違的意思。我們看這當中有兩個:一個大妄語、一個小妄語。這個大小的意思是約著過失的輕重。大妄語是過失比較重,它會破根本戒的;小妄語是過失比較輕,它不會破壞根本戒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再問你一遍,到此作甚?

我們中國大乘佛教,說起來佛弟子有幾千萬甚至上億,可...

宗舜法師:出家為什麼要剃髮

宗舜法師: 這個剃髮的風俗在古代印度對於重犯,就是...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體了嗎

問: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體了嗎?該怎麼辦?明知這樣做...

何不往生兜率疑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註文】 又問:兜率內院近在此...

談感應

有些初入佛門的人對佛理的追求遠不及對感應的追求。那...

【推薦】求生天國與往生淨土有什麼不同

生死大事是件不易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只在生死死生之...

初學佛應克服的哪些誤區

現在人一般誤以為佛教是消極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學...

聖嚴法師《緣的種類》

緣又可分為四種: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因緣是...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大悲水的加持與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當發至誠懇切心,...

【推薦】《法華經》的殊勝功德利益

01、《法華經如來神力品》云∶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

修行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放下

快樂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內心的平靜...

壽命長遠,這個很重要

壽命長遠。這個很重要!時間,是一個修道的基礎。你問...

「捨」時的心念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

特蕾莎修女的感人箴言

01、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培養善根福德因緣,就在等那一剎那頓悟

以法身是以心體絕待離緣故;心的體性,這個是真實義,...

無處不在的恭敬--東林大佛的設計與建造歷程

大佛的建設意義與建設理念 東林寺淨土苑的定位是純宗教...

禪與淨土殊途同歸

疏文: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意蓋如是。是則禪宗、淨土...

聖嚴法師:心理健康了,身體才會健康

當我們觀察週遭的人時,常常可以發現,性情暴躁、容易...

大安法師:佛為什麼不示現來讓人增強信心

問: 我學淨土法門,也念佛。我覺得如果阿彌陀佛能經...

福德與功德有何區別

問: 福德與功德有何區別,淨業行人應如何修功德? 答...

為什麼只有中國僧人吃素

中國僧人吃素!造就了中國素食菜餚源遠流長而精緻的烹...

如何將法消化成自己的生命

問: 如何將法消化成自己的生命? 慧律法師答: 要將法...

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

問: 請問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初學者從何下手?...

這種人不叫有淨土

悠悠泛泛,對生死心不切。有點時間就念一念,沒有時間...

【佛教詞典】無緣塔

(一)多人合葬之墓,稱為無緣塔。 (二)指無人弔祭之墳塔...

【佛教詞典】蘿衣

系薜蘿之衣,謂僧眾所著陋劣之破衣,或山林苦行者之衣...

【視頻】成為一棵大樹的五個條件

成為一棵大樹的五個條件

【視頻】《勸修淨土詩108首》有聲書

《勸修淨土詩108首》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