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淨土十疑論

宏海法師  2018/11/06  大字體  護眼色

(第二講)

各位同修,各位蓮友,今天我們還是先合掌,請大家隨我合掌稱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

各位同修,一週很快,一眨眼就過去了,今天是我們《淨土十疑論》的第二講。因緣殊勝,希望大家能生起殷重心,確確實實,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我剛從珠海我們廣東佛學院回來,為什麼這次去珠海呢,也是本來沒有時間,因為週六週日已經佔滿了,當時跟我溝通的時候,我說能否放在平常日子呢?我還是想去,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咱們教務處安排我一個是講淨土,可以講淨土概論。二一個呢是給法師們講,當時我想了一下覺得應該去結這個法緣,做這個法供養。

因為這一次去讀的法師們大部分都是全國各地,可能由於各種原因,原來沒有能夠在適當的年齡時期上這個佛學院,所以他有一個遺憾。那麼他們這次辦的方式呢,就是一年兩到三次密集型地聽講,每個宗派比如說一天就可能連著五節七節的這樣把課上下來,反正總歸是把教理教義給惡補一下。那所讓我特別感到法喜充滿的是,就是說我去了差不多這次有我的七節課,在我講完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有比較年輕的法師就跟我來溝通,他說:法師你這樣講一下還是非常好,他說:在此之前確確實實沒有如此地關注到淨土,也沒有對淨土的教理有這麼或者說高吧,或者說深的見地,他說以前沒有過,總覺得說來了老一點的居士,上了歲數的說你多念阿彌陀佛吧,但是僅此而已,那麼這次講呢,他說他自己也在這上面生起了很大的信心。有的還讓我給他念佛堂上寫一幅對子,我說我沒有這個才華,你去《印光法師文鈔》,老和尚裡面到處都是這個駢文,隨便截出來兩句就是上好的念佛堂的對聯,所以我覺得確確實實講淨土非常有必要,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

在上一次的時候我們講到智者大師,可是講智者大師的時候講了一半,一方面說到他的恩師,但是他本人呢還沒有怎麼說到,我們講到智者大師的師父,也就是慧思大師當時見到智者大師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說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就是咱們師徒兩人曾經在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的靈鷲山,就是我們現在印度的靈鷲山上,兩個人在一起同聽釋迦牟尼佛講《妙法蓮華經》。那麼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就是說當時的因緣所牽引著,這輩子咱們又以師徒的因緣相見,這是師父見到徒弟今生此世見到時候的第一句話。

確實如此,這個智者大師在後來講天台教觀,光剃度的出家弟子就有上萬人,這是智者大師。那麼他也曾經在天台山的華頂有一個拜經台,那個時候就是聽到他自己悟到一心三觀,講這個《摩訶止觀》的時候,就有印度來的師父們講到說,東土居然有人,有這麼高超的見地,這《楞嚴經》還沒有來到東土,他居然講的這個道理跟《楞嚴經》的經旨是相脗合的。那麼智者大師一聽說原來西天還有一部《楞嚴經》,從此他就發願說朝西拜,拜這個《楞嚴經》,整整拜了十幾年,希望《楞嚴經》早日到東土大唐來,結果確確實實在隋朝的時候沒有見到,後來《楞嚴經》才翻譯過來。

這個當時的皇帝楊廣,隋朝的皇帝楊廣特別請智者大師給他去求受菩薩戒,後來由於這個因緣把他尊為國師才賜了個名字叫做智者大師,又叫東土釋迦文,就是說像我們中國的釋迦牟尼佛,這樣的一位大師。他的德行是非常高廣的,我們如果去看一下《智者大師別傳》,就大概把他一輩子的輪廓有個一目瞭然。當然中途他也有隱遁山林的時候,就是當時他門下有好多弟子,那麼剛開始聽法的時候,還有好多人發真實心,得真實益,後就是聽法眾越來越多,可是他說為慧為禪者越來越少了,就是大家都來湊熱鬧,真正發心只為了智慧,為了修禪求解脫的越來越少了,後來有一段時節因緣,他就到山裡面自己潛修了一段時間。那麼在他自己修行的過程中,他是一直持誦《法華經》,有一次在讀《法華經》的時候,讀到藥王菩薩本事品,這段的時候他裡面有個內容,就是一位菩薩舍身供佛,當時有一句話說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就讀到《法華經》的這一句話的時候,一下子進而入到法華三昧了,入到這個法華三昧的定境中,親見當時在靈山釋迦牟尼佛講法,他在靈山法會裡聽《法華經》的那個情景呢,法會還沒有散,歷歷在目,就是當時的場景。後來他把自己悟的這個定境去找他的師父印證,慧思大師才告訴他說這種境界只有你能證,只有我能知,說從此以後世間基本上普通的文字法師,那麼沒有法子再辯論,就是在辯才上就辯不過你了,這是智者大師。

以至於我們現在為什麼廟裡邊供伽藍菩薩呢。大家要曉得每一個道場裡邊,哪怕說這個廟裡邊最後一瓦一塊磚、一片瓦,如果它沒有碎壞成這個粉末微塵的話,這裡的護法都不走。那麼我們知道廟裡的護法一個是韋馱菩薩,再一個就是伽藍聖眾,那麼伽藍菩薩裡邊代表就是我們民間俗稱的關老爺,關老爺發願護持道場是從什麼時候呢,就是從他發心皈依了智者大師開始。三國時候的關公死了以後他這個神識,魂魄不散,一直也是有一股怨氣一樣,那麼他就投身到鬼道去了,鬼道因為他在世的時候比較正直,所謂的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大丈夫,所以我們一直說關老爺浩然正氣嘛,那麼他由於這個功德感的他福報很大,但是一直也是從鬼道作為鬼道的眾生,雖然福報很大,沒有在輪迴中生命的形態上有什麼改變,一直到隋朝的時候智者大師弘法,當時攝受的他,他以鬼的身份去當時感通了,去皈依的智者大師,從此就發願世世代代護持伽藍道場。所以後來就把關老爺稱之為伽藍菩薩之首了,就是整個以他為代表的一系列的護法都叫伽藍聖眾。

那麼這個功德這個因緣也是當時智者大師給他們結下的,我們現在到了廟裡邊很多的人覺得說,道場裡邊一進去心地特別清淨,感覺到呆一會都加持力很大,這都有護法的功德在,他守候著這一塊淨土,只要磚瓦有粉末在,他就不走,等到這個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的過程中,又有新的主人來中興,當祖師出現在這個道場時大興的時候,他再進行護持,這就是護法菩薩們的發心。像智者大師他也是一輩子一個非常純粹的淨土行人,特別是這個在行慈悲道上,你比如說他對放生這個佛事就特別注重,像我們現在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西湖就是歷史上第一個專業挖出來的放生池,我們現在去游西湖的時候大家都覺得西湖美景,其實就隋朝智者大師那會開發的放生的,用來放生的,而且是皇帝下令這個地方不許撒網,不許捕魚,這都是智者大師的功德。

那麼他老人家一輩子是坐不背西,臥必合掌,就說坐的時候絕對不會說朝著背著西方去坐,那麼這個睡覺的時候也是吉祥臥,他必然要合掌,你看這一輩子的德行和這種道心。我當時我記得第一次講《十疑論》的時候也看到這個我也臥必合掌,臥著的時候也這樣睡,睡了一段時間就忘了,就堅持不了,這個德行不夠。那麼這樣的一位大善知識,這樣的一位天台宗的宗祖,這樣的一位在我們中國佛教史上如此德行,道深德隆的這樣的一個高僧呢,走的時候他給自己的徒弟也留下話,當時他要圓寂之前,有膝下的弟子就問說,說您老人家能不能透露個消息,以至於給晚輩們有一些策發,說您到底這輩子修行證到了什麼位,給弟子們說一說也好讓我們依著您的,追尋著您的足跡好好去修去證。結果智者大師他就說了四句話,我不領眾,必淨六根,就是說我如果不是帶著大家一塊修,就是我光自我,自了漢,沒有出來弘法,領眾修行的話,必淨六根,舍己為人,但登五品,就是由於我領眾修行把自己的道業給有影響有荒廢,那麼但登到五品位,那麼這個是因為我發心要利益大眾,以至於才有這樣的耽擱,這就說可能是發菩提心,待會我們講到《十疑論》的第一疑的時候就是講到這個問題。

那麼什麼意思呢,智者大師說如果我不要帶領著大家修行,必能夠證到六根清淨位,如果說證到六根清淨位的大善知識,他就是六根已經可以任用不染六塵了,就是眼耳鼻舌身,不會被外在的色、聲、香、味、觸給轉了,不會為這個境界所轉,不會為這個幻象所迷,而其六根清淨不染,他甚至可以六根開始互用了,你看觀音菩薩的圓通功德就是從這裡來的,所以說必淨六根,舍己為人,但登五品。就是舍了自己的功德為了大家的道業,只證到什麼了,五品弟子位。

五品弟子位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說法,在《法華經》的這個法師品裡邊就講到這個五品弟子位,說有這個隨喜品、讀誦品、說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這屬於五品弟子位。那麼這個五品弟子位是個什麼水平呢,我可以給大家說一下,因為講的這個太專業了,比較難懂,五品弟子位就是我們所有一個凡夫的見思煩惱,一絲一毫都沒有斷,而是剛剛把它伏在那裡,就像一個石頭把草壓著不是說連草根給挖起來,草它長不了了,而是說用一個石頭壓在那讓它暫時能夠不起現行,這叫做五品弟子位。那說明什麼呢,說明就是說還在一個凡夫位而沒有證聖人,當然從智者大師的本門來講的話,他老人家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後身,可是為什麼給後人留這樣的言教,彌留之際呢,就是說依照通途法修的話,確確實實太難了。

你看我這段時間再重新又把淨土宗教史給複習了一下,從這個西天到東土,到後來我們在淨土宗中的發展上,有一個曇鸞大師,有一個道綽大師,這兩位祖師爺他當時才完全把淨土法門的真諦給大家弘揚開來,一般的人的話認為就是說淨土宗,這種修法還要以自己的功夫去能夠以念佛修三昧,能夠斷煩惱斷到哪裡,證到哪裡以後,才能夠往生,依照當時的說法的話,凡夫往生基本上沒有可能。而智者大師留下的這個包括後來的淨土的祖師爺講到說,這個淨土法門就是專門為凡夫設立的,就是說你憑著自己的修行已經證果,斷煩惱,了生死,已經到了這種地步,登地的菩薩的話,那麼已經在岸上的人了,為什麼還要佛去救度呢,已經隨時能夠入水,隨時能夠上岸,而且還可以救別人,所以說這樣的話。

這個阿彌陀佛因地發的四十八願就是虛設的,那麼就是完全沒有作用的。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才由這個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撥亂反正,說淨土法門,就是攝凡夫入報土的,就是一絲一毫的煩惱沒有斷的凡夫,就可以升到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的報土,這才是真正淨土的精髓,可是在歷史上確實有過誤區。那麼智者大師走的時候也是說由於自己的功夫不夠,才只僅僅證到五品弟子位,本來他想到六根清靜位的時候都沒有達到,這個地步剛才給大家講了,那就說明還沒有出三界,更何況了生死,就是才把見思煩惱剛剛伏在那裡而已,是這麼一個水平。所以大家想想看,為什麼我們在此一定要說淨土,一定要講淨土,這是大概把智者大師他老人家一生我們做一個交待。

下面我們就開始講具體的經文,在上期的時候已經把《淨土十疑論》的論題給大家講了。大家手裡都拿到了這個法本了,有吧,那麼我們一起拿起來來學習從第一道疑問開始。第一個問題是這樣的,大家來看,說:

問曰,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祗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塗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舍離眾生則是無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

你看這是提出來第一道疑情,這一疑問是非常根本的一個原則問題,如果說稍微修學佛法的同修們都知道,說一旦修學佛法我們一般發的一個必然的大願是什麼呢,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那麼這樣的一個大願,是我們在從初學佛邁步受三皈的時候,就已經要發這樣的誓願,為什麼這裡說你什麼都不管不顧的,只自己去求生淨土呢,按照理說來的話,眾生受苦之處正是菩薩度生之門,像在這個《行願品》裡面講到說,生死曠野,菩提樹王,就是在眾生的生死苦海中,才能長出來諸佛菩薩的菩提業,道果,可是這裡卻完全一味的提倡淨土法門說,先要往生極樂,先只管自己往生極樂,這樣的話自顧的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有違我們大乘的利他思想,因為大乘根性的菩薩,他是一定要以大悲心為前提,自利利他,那麼求生淨土會不會障我們的菩提道業,就是這麼一個問題。

這裡你看講到說祇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塗中,五濁三塗就是形容我們現在的整個世界的情形,我在此也給大家講過五濁的這種情狀,我們都知道《彌陀經》裡面也講說五濁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大致就是講到說這個人壽在兩萬歲的時候,就是人的壽命在兩萬歲的這個減劫的時候,差不多我們這個國土就進入到濁世了。那麼到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人壽只有百歲了,這個濁已經很厲害了,大家想想我們現在已經又過了離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左右了,所以說明我們當今時代這個國土,這個世間可以說是說,基本上是全人類都在共修惡法,就是已經成了一個修惡法的道場,不管是戰爭也罷,資源也罷,道德也罷,意識形態,價值取向,已經非常的放任這種貪瞋癡的進行了。你比如說這種劫亂的時代,整個壞的階段,刀兵、瘟疫等等,而且我們現在好在我們政府。我們的國家的領導,在開始提倡浪費糧食的問題,要不然現在的人,大家到餐廳裡面看,把那糧食浪費的太厲害了,這一定是為饑饉年種的因果,一定會來這樣的果報。

那麼比如說我們現在見解上的混亂,對於顛倒,自己的不管宇宙觀、人生觀的顛倒等等這些錯亂,再一個煩惱濁就是思想上的混亂,你看這個管不住的這種煩惱,這種莫名其妙的憤恨,這個等等,這種抑鬱症、自閉症乃至去發泄,搞什麼娛樂啊,去吸毒品啊,搖頭丸啊,眾生都是這樣的一種情緒。那麼眾生的行為很混亂,就會導致一定是以傷害,相互詆毀、算計為我們眾生的關係模式,這樣的話導致福報越來越淺,命運混亂,做事情沒有長遠的打算,不管做什麼都是抄這個短線,而且只管眼前不管將來,只管自己不管別人,只管我眼前的小範圍,而不管大世界大地球的生態,等等這些越來越不好的情況,就是我們在佛經裡面講到的五濁情狀愈演愈烈了。

那麼在這樣的一種世界裡邊,你看再一個就是三塗,三塗的話我們都知道就是三惡道,三塗指的是,刀塗、血塗、火塗,這個火塗就是指的地獄道,地獄道裡面的情形呢,是每天就是受苦不間斷,非常就是形容就跟著了一樣,那麼還有專門的火房地獄,這個專門裡面就是燒火的,讓墮到裡邊眾生的來受這個不斷燒的燒苦,那麼這些就叫做火塗。血塗就是指的畜生道,畜生道你看是以強食弱,生物鏈我們所謂的,那麼再一個有的畜生它專門就是為以宰殺,為最後生命的盡頭和遭遇,所以等等這些這就叫做血塗,那麼再一個就是刀塗、血塗,還有一個,火塗、血塗和刀塗,刀塗就是指的餓鬼道,餓鬼道一般我們有誤會說以為畜生道是刀塗,其實是指的餓鬼道,餓鬼道常要受力大的或者鬼宿等等這些驅趕,它是非常可憐的,無處藏身都是這樣的生活狀態,所以稱之為餓鬼,在這樣的一種五濁三塗的橫行的這樣一種社會狀態中,那麼身為這樣的一個以慈悲情懷的佛弟子,因為發願住在這裡邊慈悲救度,去度化眾生,這是一個正確的狀態,可是為什麼在這裡呢做一個自了漢,小乘根基一樣,而非是大乘的究竟解脫呢,所以在這裡就有這個疑問說,跟大悲不相應,這是第一問。那麼我們再來看智者大師是怎麼答的呢。

答曰菩薩有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所責。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薩者,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內,於惡世中救苦眾生。

你看這是智者大師給的一個回答,首先他明確的說菩薩是應該在惡世救拔眾生的,這是一定的,但是菩薩有一個深淺層次的分別,也就是說你可以這樣做,但是必須有一個資格認證,要你達標到某一種水平,你才有資格這麼做。首先如果說是久修菩薩的話,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就是要證到無生忍,這是我們在從凡到聖的路途中,所修行的過程中所要證到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一個修證功夫。到了以無生忍的時候可以就稱之為不退,不但是位不退,行不退,念都不退,特別證到七地以後,八地的無生忍,就屬於念不退的範疇,那麼這樣的一種菩薩修到這種水平了,那麼應該在此惡世,歷緣對境去度化眾生,自他皆利,成就佛果,是可以的。

但是我們有沒有證到無生忍,這就要另當別論了,首先我們要看一下什麼是無生忍,好像我們在講《圓通章》的時候,也給有一些來聽的同修們講過,什麼叫忍呢,忍就是我們通俗的講就是至少你受得了,你能經得住,經得住這個衝擊也罷,勘驗也罷,現前的這個衝擊也罷,你能經得住這個境界,那麼這叫做忍。不是說境界離的你遠了,你沒有感覺了,而是就在這個境界中你能夠忍的住,堪忍,這是叫做忍。那麼忍裡邊也還有次第差別,第一個就是我們說的如果把無生法忍掰開來講,首先有一個叫做生忍,有一個法忍,生忍就是說能夠忍受人情世故里邊,比如說誰起嗔恨心了,或者罵你了,或者今天打你了,或者說人家對你的這種阿諛啊,奉承啊等等,這種八風吹你的時候,你能不能心不動,這叫做生忍。那麼什麼叫做法忍呢,就是能夠安忍一切我們外在的世界,生活的遭遇等等,一切寒熱、風、雨、飢渴、老病等等這些禍害的時候,我能夠安然不動,這叫做法忍。這兩種忍還是前面次第修證的這種,水平比較低一點的水平,真正的證到無生法忍的時候是說什麼呢,就是對於佛講的這個不生不滅的道理能夠安住不動,一切法如幻如化都是虛妄,能夠完全信以為真,而且住到裡面去,是這樣一種思想境界,思想層次,這叫做無生法忍。

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知道忍嘛就是一種智慧也是信心的體現,對它沒有懷疑,就是別人來勸導你也罷,另當給你說出來一種新的思想,學說也罷,或者說世間法裡邊讓你更多的參與也罷,你都能在這個水平裡邊安住不動,不被所誘惑,也不被它牽引,不會打失你的現證的這個境界,在這種情況下,才叫做無生法忍。這裡智者大師就是說,得無生忍者,實當所責,就是你要到三界五濁三塗之中去度化眾生,必須已經拿到了這個資格認證了,才可以說去救化。那我們想想,如果說證得無生法忍的話,咱們就著天台宗講,我不知道你們聽過,知道天台宗的四教儀麼,那麼講的話是從圓教的初住,就是已經開始破無明,證實相,證法身這種水平了。通常我們來講的話,從這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要登地開始才到這種水平,這種水平證到這樣的一種地步的時候,它有個什麼功德呢,就是證到初地就可以去一百個佛土,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去分身散影,去示現八相成道,度化眾生,證到初地的菩薩就有這個功德,所以我們大家想想你看在這種水平上,你才可以叫做實當所責。

所以我在講這個《淨土十疑論》,來看講義的時候我自己也是慚愧的很,也心裡最近又對淨土,特別是歸宿感又增加了幾分,確確實實也是有出來這樣的去講法,這樣的號稱弘法,也叫利生。那麼生有沒有利也不知道,能利幾個也不曉得,但是自己如果說什麼經都去講,沒有整合在淨土一門上來,那麼大量的時間全部就耗費在這上面了,也沒有每天大量的去執持名號,那麼有時候自己也心虛的很。因為這個菩薩度眾生麼,我們在此也講過有的是果地菩薩,那麼證了無生法忍的可以,那大部分都是因地菩薩呀,也就是十行菩薩,他現在還在自己還沒有完全了道,還在往佛的路途中慢慢地成佛路上,還在前面的幾個台階中在那攀登,你說一不留神自己都會跌倒,都會後退,你說號稱度生,有時候我們想想能度的了嗎?所以說這樣的話,只有像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這樣的一種果後行因的菩薩,才是人家的分內之事。

我們現在有時候基本上說度化眾生,如果你真的不是菩薩再來,確確實實就是妄想,你想我們有這個在塵不染,在欲無慾的功夫嗎?我們能做到行空不證,涉有無著嗎?我們能做到身在百花過,片葉不沾身嗎?大家想想有時候我們連自己的念頭都管不住,不要說其他的本事了。這個真正證到無生法忍的這個菩薩的話,他是念念都在無生法中啊,就是完全你的,任何你的風吹雨打都不動的。所以從這點來講的話,我們就要知道自己要對治,這個看看自己幾斤幾兩,有沒有到這個水平。

那麼第二種是什麼呢,我們再往下看,你看: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第二種菩薩就是說實在的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有心無力,有心無行的菩薩,沒有證到無生法忍之前,都不能夠把度化以為是你的職責,更何況我們現在充其量只算個初發心菩薩,算個名字菩薩而已,有的同修就是僅此而已,皈依三寶,甚至受五戒,再有的受了菩薩戒,這就叫菩薩,這都姑且不論,就算有水準的,有了一定的水準,但是沒有證到無生法前,也不堪處在三界內度生,為什麼呢?害處更大,你還沒有到無生法忍這個究竟不退位的時候呢,你好不容易修了那麼一點點,但是他會給你隔陰,他會給你經生死海,一洗滌你自己就沒了,所以說凡夫菩薩、名字菩薩我們且不論,就是你有一些功夫的我們叫做輕毛菩薩。

你沒有修到這個無生法忍的時候,就像這個胚器還沒有說燒成一樣,也沒有上釉,有沒有燒器燒出來成了這個瓷,還是用泥和起來的陶的時候呢,你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想想,你把它做的已經好像成了一個形狀了,但是你在這沒有燒成形,那麼經這個雨,風一吹,雨一淋,它會怎麼樣啊,就會壞掉了,就打比喻說我們修的雖然自以為是有些功夫了,但是一旦從生死輪迴路上,沒有完全出苦海的時候,一經生死一隔陰,必然會迷掉的。就是乘願再來菩薩,祖師們都說了,羅漢都有出胎之昧,菩薩還有隔陰之昏。你就是乘願再來的菩薩,有時候他一經生死苦海投胎轉世的時候,都會迷茫的昏掉的,還得有一段時間的引發和相續才能把上輩子的道行給接上,你看看。

那麼這就說明說什麼呢,說明說,在這個修行路上只要我們沒有到無生不退,那麼你其實就最好先自己管自己,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否則你自以為去度化眾生,可是像這個永明延壽禪師講到的嘛,有禪無淨土,就是已經開悟的大祖師了,十人九蹉路,就是十個人裡邊會有九個人會繞遠,會耽擱,蹉跎歲月的蹉嘛。所以在這裡邊我們講到的說,不是無生忍的菩薩去度眾生的話,就等於說欲速反遲,你想快點,結果反而什麼呢,更加的慢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凡夫菩薩者,他的忍力沒有成就,你這個忍力沒有成就的話,你怎麼去在這個生死苦海里面去勘驗呢。所以這裡講到一句話說,要須常不離佛。那我們就想到大家我們發願,念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世界,才能夠做到常不離佛呀。那我們現在生到哪裡呢,就生到八難之一,佛前佛後,釋迦牟尼佛已經滅度了,彌勒佛還沒有成就,還沒有再來,現在正在無佛時代,大家看到了嗎,就是這個情形啊。如果我們設想一下,當我們現前能夠見到佛陀,或者說為佛所攝受,依教奉行,披剃出家,常隨弟子到處隨佛游化,而且是整個佛在世的時候,國家人民都是一片和泰,整個都是國泰民安,在這個時代大家想想,我們的修行那麼要有多有保障,因為能夠見佛呀。

我們現在為什麼說在《地藏經》裡面也講到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呢,它是為善為惡逐境而生的,就是容易受外在的環境干擾,你看我們現在都是跟著好就學好,跟著不好就學散嘛,學退嘛,學懈怠啊,我們來聽一次法,不管說講了兩個鐘頭吧,你能聽得去一句動了心了,回去就覺得能受用幾天,那麼受用幾天完了以後你自己在家裡面,每天日子把你的這個勁一衝,一散又提不起來了,為什麼?就是始終我們不要說見佛了,就是始終你沒有在法,沒有在道上,我們現在一進入個殿堂都覺得清淨加持的很,馬上這種恭敬心就升起來了,一入這個法會,那麼大家想想一旦我們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入的法會是什麼法會,那是清淨海眾的法會。所以大家呢,要深思,這第一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把它認認真真的對治,對治著自己的現實情形而依教奉行。

見佛啊,說實在的最重要了,能夠生在佛前,近佛者的話,我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你看我們在世間,不要說到殿堂裡面,三寶地去沾個佛氣,世間的人本來很潦倒,剛剛初生牛犢,初闖社會,你讓他,比如說跟個老總很有錢,給當個什麼助理啊,現在說好聽的叫助理,那古代就是僕人嘛,那他跟著有本事的或者跟個明星,都馬上就這個霸氣,這個譜就出來了,你看他跟著馬上就覺得說,自己也好像是上層水準的人一樣,為什麼,他就沾那氣,托那福。何況我們跟著佛,那都每天聽佛言呀,說的佛話,過的佛日子,那成的佛果。那麼這裡呢你看,凡夫乃至初發心,未得這個無生忍已還的所有菩薩就需要常不離佛,不要說這樣的菩薩了,登地菩薩要成佛還需常不離佛呀。

我們如果大家讀《地藏經》裡面你看,《地藏經》再再的每次講到地藏菩薩都是說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啊,又說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那說明什麼呢,這種登地菩薩他都念念不能離開佛的加持,佛的攝受。不借佛的神力他都沒有這個道行,我們在修因證果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念佛憶佛現前當來見佛,就是一個趨向於佛的過程。所以這些從事項上來講,覺得是這麼一個說對的,從理上來講,我們也要領悟,為什麼說不離佛如此的重要,佛門裡面說親近三寶,甚至是我們修行的決定性的一個常態。所以說這樣的水平要去須常不離佛的才能夠忍力成就,為什麼呢?就是由於具足了這種功德,才可以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大悲為業啊,你看問題裡面說應該以大悲為業。

我們現在諸位自己想想,我們現在也是說要眾生無邊誓願度,但是心性有沒有確實跟慈悲相應呢,反正我是不敢說,我到現在還是有分別的,常來聽法的我就看的就相應一些,或者說一塊皈依了的,常在一起共修的,那我就還是有遠親疏遠近之分別,這個不是說我修行不好,他就是實情實景就是這樣的,為什麼呢?就是這個真正的大悲我們現在摸不到,嘗不著啊,真正的這種我們常講的無緣,大家要體悟這八個字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啊。那就是說,諸佛看眾生就是跟自己是一體的嘛,他本質上已經證到了這個一體,一切色心諸法,都是自我的心性體現啊,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眾生的苦痛和自己息息相關,所有眾生的煩惱和自己脫不了關葛嘛。所以說只想著度眾生,不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他是以這樣的一種沒有人我分別,一種平懷,不去洋洋得意,也不在乎成就感的這樣的一大慈大悲,來行這個五濁惡世的佛事,我們現在能不能做到呢,我們現在想大悲為業,可是業不起來呀,我們現在也有慈悲,但是這個慈悲太有限量,跟諸位同修講,咱們現在的慈悲都屬於拿不出手的慈悲,也說去拔苦,也說去與樂,可是說實在的我們自己都還苦呀,我們念念都在這個分別,分別是最苦的,自己還沒有樂,你怎麼給眾生樂呢。

當然從這個情見來講的話,說我們不是現在也一點慈悲都沒有,可是我們的慈悲它屬於凡夫的水平,就是我剛才講的有情見的,有親疏的這種自私心裡邊,染污心,分別心裡邊所顯現出來的一種所謂的慈悲吧,能夠這樣的已經不錯了,能夠發這種心,比如說有時候我們是父母對子女呀,學生對老師呀,男女之間的情愛呀,包括我們學修,同修道友之間,信佛學佛相應的人說在一起了,他有一個什麼事,你就可能能夠做一點別人做不到的去護持啊,或者說這個幫忙啊,那可能別人呢,如果他是一個完全不學佛的人或者是一個反對你學佛的人,甚至是念念都在誹謗三寶的人,你能夠這樣去對他嗎?就不一定了。所以我們現在這種慈悲它是有分別心的,是一種善心,但是呢它做不到平等。

就我們人的本位來講,大家想我們現在發慈悲心去度化,那麼肯定我們就是看著人道的眾生近呀,首先我們肯定是覺得這個人道裡邊,那麼自己的父母、子女他是近的,親戚朋友他是近的,同修道友他是近的,但是對於人來講,可能有幾分平等,可是人跟畜生我們就不一樣對待了。為什麼有的人覺得牛羊就是我們桌上的一盤菜呢?從平等上來講,眾生是平的,可是覺得應該吃它,這就不平了。甚至有人說,我特別有愛心,我愛護小動物,愛護小動物,也不一樣,你自己養的寵物,有個病你就心疼,沒了它哭的一把鼻子一把淚的,別人養的你就不一樣了。 甚至在養寵物裡邊,珍稀動物你覺得好,北極熊或者是熊貓你看見可愛,蒼蠅、蚊子你也能覺得這樣覺得起來嗎?他們都是平等的,甚至糞坑裡的蛆蟲,都是平等的。我們能不能夠,做不到,可是真正的大悲為業的就是要一模一樣的,從蛆蟲到天人,一模一樣。所以大家設想一下,不要說無生法忍,我們現在能夠把信仰純正堅持到底,能夠把求生極樂世界最後能夠拽的住,那就是末法時期的非常大的修行,所以大家一定要在這個上面有一個認知,這樣的人才能夠於惡世中救度眾生。那麼我們現在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再往下看。

故智度論雲,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惡世界煩惱強,自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

一句話就說到點上了,首先我們這個世界,你看這裡講到的,何以故?煩惱強。我們的煩惱是念念都在塵勞之中。第二個,世界惡,煩惱強世界惡是什麼呢?就說了我們的身,身內的心和外在的境,外在的境是惡世界,剛才給大家講了五濁惡世這樣的一種情形。那麼我們自己沒有忍力的話,我們內在的心就會被外在的境所轉,外在的境是惡世界自然就會導致煩惱強,煩惱強又會因果中感更惡的世界,我們現在的水平就是這樣子的。縱然有一些修行,現在能夠心隨境轉,能夠意識到我的心是被境所轉的同修們,這也算是在修行上面有點底子了。我們稱之為有善根。大家看看更多的人是怎麼樣的?埋頭造業,不亦樂乎!這就是煩惱強。大家都這樣,因為大家整個世間,大家都在埋頭造業,那麼你一個人想似乎說眾人皆醉我獨醒,你自己都受不了。

為什麼佛門裡面強調出離心?首先你要出離,煩惱強在《無量壽經》裡邊都講到說,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就是大家都是在一個目光短淺,這樣一種俗氣的視野中,共諍就是大家都在乎世間不應該在乎的事,什麼呢?比如說少長男女共憂錢財。就是覺得自己的少,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共憂錢財,而且是有無同然,憂思適等。你看這是我隨便在這裡抽了一下《無量壽經》裡面五惡、五痛、五燒裡邊的一句話,就典型的道出來我們現在。所以諸位要曉得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兩千多年前就把我們現在社會的情形給描繪的清清楚楚,到位極了。

這就是我們煩惱強,心隨境轉,縱然有些修行,可是又不能在塵勞中磨練習氣。有的呢,也有一些講修行的人,可能自己去用幾年功,躲起來,那麼在某個地方修行了幾年,可是一旦出世為人,在這裡要開始弘法利生的時候,決定也是深陷牢獄。遇到逆境了,肯定被打失;遇到順境了,一定還被遷移。我也見過,為什麼?就是因為境界太惡。有些好端端的,或者也有閉關的,我們那會聚到了一個非常修行的一些道場裡邊,那麼住了幾年以後,因緣一改換,可能出來雲遊、討單或者在外邊跟紅塵接觸,開始想做點事兒,弘法利生最後有的就走形了。甚至度眾生我常覺得,不是說你在度眾生,我自己常有一想法我現在不被眾生所度,我就可以算高人了。大家想想這裡有多難,所以說我們現在自己的內心跟外境不能夠讓他脫然干係,就是我們確實管不住自己的心,剛才講到為善為惡逐境而生,最難的就是管自己的心。釋迦牟尼佛在經文裡面講到說他無量劫來就跟自己的心做鬥爭,生生世世死了又生,生了死了到現在他才好不容易證得佛果,獨步三界。說他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就是跟自己的心做鬥爭。這就是為什麼,就是惡世界煩惱強,自己沒辦法轉境,而是被境所轉。所以最後你看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自己都墮到三塗裡邊了,你怎麼去救眾生呢?再來看:

假令得生人中,聖道難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國王大臣富貴自在。縱遇善知識,不肯信用。貪迷放逸廣造眾罪,乘此惡業一入三塗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貧賤身,若不逢善知識還墮地獄。如此輪迴至於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難行道也。

大家看這句話,這段話最點睛之處就是人人皆如此,從假令得生人中,這就是說你自己在五濁惡世裡面也沒造惡業,一直在修善法,還可以。那麼這樣的生生世世的去什麼,修行的過程中你沒有墮到三塗去,這算好的了,這是縱令得生人中,可是聖道難得。你縱然能夠得人的身份,那你有沒有能夠聽聞佛法,就不知道了。有沒有能夠生到中國,也沒保票的,這是第一層。

第二層,或許你還因為佈施、持戒、修福生到人中了,那麼因果感得你得了大的果報,得了世間的福報了,下輩子做國王大臣富貴自在,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你宿世的修因,感得這輩子福報很大。大家知道佛門裡邊有個詞叫什麼呢?叫做三世冤。三世冤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上次講到的顛倒善果,能壞梵行。就是你這輩子,你是一個比較好的修行人,可以說比較好,為什麼呢?你能夠修十善業,你能夠守五戒,也能夠培一些大的福報,佈施。慢慢地一輩子修好了以後,可是問題是什麼呢?你只獲人天果報,不生如來之家。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都沒有出三界,沒有出三界的話,這個福報在來生就會顯發的很厲害。大家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真正做福報的時候,求佈施,比如說佈施的時候,你能做到沒求嗎?

我自己也常出去法供養,也常去財供養,每次都會結這個緣,可是我自己捫心自問一下我做不到,我做這個事的時候,我就首先要觀照一下說我這麼供養了,那麼將來我能得什麼果報,下意識的管不住自己。這個因果一種,你是種的世間求,而不是出世間。所以我們為什麼說念念要迴向同生極樂國,只有這樣的迴向才跟三輪體空能夠暗合道妙,否則你一定是以有求之心而做有為之佈施。這樣的話來生的果報就大了,有的做國王大臣富貴自在,富貴自在他有利的時候他會生弊,什麼弊呢?就是要麼你位重一時,要麼你權傾一世,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影響力就大,你撼動的這個世界,你對它施加的力量就大,所改造的就大。那麼會發生什麼呢?你造的業同時可能別人說一句話可能只害一個人,你說一句話會害十億人。那麼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你的福報大,我慢就會上來啊。

你看,縱遇善知識不肯信用,就是有善知識來給你講法,可是你宿世的善根在這個時候已經被我慢完全給束縛住了,這個膨脹的不行,那麼必然會貪迷放逸廣造眾罪,還會去造大的惡業,這樣好了,這輩子享福了,第二世乘此惡業一入三塗經無量劫,出不來,這就叫三世冤。看上去這輩子,精進修行,其實第三輩子還不如不修,第三輩子晃了一世又進去了,就是繞了個圈,白白地浪費了一世。所以大家想想這樣的話,多冤啊!可是我們現在很可能念念都在朝這個冤的路上走,這麼講到這裡,我自己反思一下,真的是如此。

這還是入三塗經無量劫,那麼再從地獄出來,還要受貧賤身,如果沒有善知識,你還會墮到地獄裡面去。如此輪迴至於今日,諸位同修,你看到這句話了嗎?人人皆如此,就是大家在座的人人都是這麼個樣子,只不過我們現在相對來安穩的坐在這裡,這句話才是這段話的頂門針,點睛之筆。這麼分明極致的道理,我們還是沒辦法相應,人人皆如此。所以在輪迴路上,不知道你高你能高到哪裡,不知道低你可能低到哪裡。大家要曉得我們看芸芸眾生相的時候,有的是富可敵國,有的是當古代的皇帝,九重殿閣高居,萬里山河獨據,這樣的人在名利場上風光一時,這我們能見得到,有時候我們看到有倒霉的,有生病的,有出車禍的,有絕症等等這些。甚至寵物,小狗、小貓,低級的這些,剛才講到的這些髒的,低級趣味的這些動物等等這些。我們不知道生生世世自己也做過,大家要有這個見解,你能見到他,你能聞到他的名號,那就說明你跟他有緣。這一類的眾生這一道的生命形態沒有緣的話,你聽都沒有聽過。但能見,能聞,就說明你也曾經被他們所見所聞,相互的,這就是因果,人人皆如是。在這個上上下下中,出不了三界,就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有時候常說去放生,我有時候在想,看到放生的時候,每次去岳各莊,一進門,頭一家就是賣胖頭魚的,大家都知道最受歡迎的魚頭火鍋,魚頭火鍋做要胖頭魚,除了頭還得帶半塊肉,所以胖頭魚死的最慘,它一定是攔腰一刀就下去了。也不刮鱗,就給你攔腰一刀,然後尾巴在那動,頭在那晃,就分身了。這都不知道過去造的什麼業?可是當我們去到水產市場自己也想想肯定我過去也曾經那樣過,人人皆如是。具體的講一則例子吧!在《印祖文鈔》裡面就確實也講到這樣說,有記載。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三分魏蜀吳,三國時期是以魏國為主流的。為什麼我們現在說魏晉南北朝呢?那麼魏國主流,魏國的主是誰呀?曹操。

曹操當時權傾一世,作為為人之臣可是他自己挾天子,縱己勢,侵君權,就把皇帝架在那了,而且特別重心機。後世人評價說叫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樣的人才,可是就這樣的一個人,最後一輩子跟西蜀和東吳相算計,有一天安寧嗎?大家說。你說那日子過的好嗎?可是我們認為說,這已經是歷史名人了,縱然他算個名人,算個上高檔次的人,可是在一千多年以後曹操,在乾隆年間,在蘇州這個地方有一個殺豬的,有一次他們家屠夫把豬殺了以後把內臟給刨出來,在肺和肝上面一個上面寫了一個字,叫做曹操。這是事實,在教史裡面記載的。後來這家屠夫旁邊有一個鄰居,鄰居家有一個人看見這家殺豬的了,說肝和肺上寫一曹操,那會的人都信因果,他就知道說原來一千多年的輪迴中,到這會做豬了!一看這個輪迴如此可怕,他就出家為僧,念佛去了,法名叫佛安。

這是確確實實在佛門裡面記載的真實事件。那大家想想,如果說當時的話,誰能跟他相比啊,那算一個國王了,若論千年以後啊,當豬了呀。你看這個輪迴路上,因果相續誰認誰啊,有後門走,有人情說嗎?完全就是你在這個生死苦海中就為什麼,因為惡世界,因為煩惱強。那大家想想,從魏到乾隆年間,也一千多年了,那這其中又不知道做了什麼,那麼做了豬以後被宰了又不知道去哪做什麼呀。所以從這點來講,我們要知道這就是人人皆如是,如果我們依著這個方法自己憑自力出世間,稱之為難行道,你自己都拉二胡一樣自都顧不了自,你怎麼度人嘛。不是說佛法不讓你度人,可是你自己都顧不了自己,怎麼度呢。所以下面一句:

故《維摩經》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

自己的病都醫不好,病泱泱的,你怎麼救別人呢?所以我看曾經有一次,我認得一個,一塊來廟裡坐了一會,她是搞什麼的?搞美容的整形的,把這個臉上抹得畫得天天不知道做什麼,我說你這是為什麼呀,把自己摧殘成這樣?不知道動了多少刀子?結果呢她說,說我是搞美容整容的,我自己好了,我才能讓別人覺得這個好呀!我當時心裡,嘴上也不好意思,我就想說我就沒看出來你哪好呀?有的那一看就是做手術做的這都,都脫形了,所以從這點來講,我們要知道,難易要簡別。自了,了他,要簡別,有沒有本事,有沒有資格也要簡別,這樣的才方之為隨順佛的言教,是佛真實弟子。時間關係,我們休息一刻鐘,回過頭來大家再一起去學習。阿彌陀佛。

剛才呢,我們讀到智者大師在解答這個自利、利他的矛盾的時候呢,進行了這麼一個分別。就是說有資格的我不反對,但是沒有資格的,我這裡以憐憫心把這個道理給大家講解清楚。那麼這裡已經講到難行道。就是害怕有人自不量力,自己不能救,而去救別人。最後呢,他引了一個比喻,因為在佛法裡面常講到說宗因喻,十二部裡邊也有說,譬喻,這算是十二部經典,就是佛說的經典種類,分了十二個種類的一個種類,就是聽不懂的時候給打一個比方。那麼智者大師在這裡他就打了一個比方,我們再往下看,是引用的。

又《智度論》云:譬如二人各有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無方便力故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眾生。為此常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救眾生,如得船者。又論雲,譬如嬰兒不得離母,若也離母,或墮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鳥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樹傍枝不能遠去。翅翮成就,方能飛空自在無礙。

你看他打了兩個比方。第一個比方呢就等於說給我們算一筆賬,你看嘛,同樣兩個人入水了都想救,那麼一個人自己也不會游泳,就跳進去救,最後兩個都淹死了。另外一個呢他有方便,方便呢就是趕緊去取船,取船筏把它劃過來。那我們這個時候也可能把它個比方說叫做趕緊我們自己去學游泳,你要發願,要救助這個溺水之人,必須你自己會游泳,這是人世間非常一目瞭然簡單再至極不過的道理。所以在這個上面,我們可以說,智者大師引的這兩個比喻,再一個你看就是譬如嬰兒不得離母,離開媽媽呢這個沒人管就墮在這個坑裡窪裡面就給跌的,這個跌下去就給摔死了,或者沒有乳汁喝,渴死了。又像這個鳥呢,你的翅膀沒有長完全,只能夠在樹旁邊,小範圍你去飛幾下可以,你甭想出去翱翔。那麼這裡你看講到翅翮,翅翮,翮就是翅膀上的那個翎,翎的中間的那個主幹,是這個意思。方能飛空自在無礙。就這兩個、三個比喻,我們自己我也跟在座的諸位同修咱們算一筆賬。

因為這凡夫呢,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不怕不識,就怕比。雖然我們現在每一個人還沒有到達這樣大的視野,但是我們要知道做一件事呀,你得有板有眼,有步驟有計劃才能早日成就。那麼比如說我們的現實生活來講。諸位都有這樣的經歷吧,不管你自己或者你的子女輩,或者甚至是再晚輩一些,那他總是,我們一輩子就拿八十歲來講,你幾乎你要想後四十年要想有一個出人頭地,首先你得,我們中國人說俗了,你得有文憑,對吧?多少年讀小學?多少年讀高中?多少年讀大學?本科完了研究生,博士,博士後,又是後三個,你什麼時候把這好像都讀完了,才練就了一身本領,然後去社會上找工作,再慢慢去的拚搏,奮鬥,可能有一個好的所謂的社會地位或者說一個待遇吧。那麼從這個賬上我們算,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過程中,前半部分的準備時間要花多少?接近一半時間,甚至一半都要多,讀到博士後這一類的話,那麼為了這個後半部分的安穩和出類拔萃,那麼舍了前半部分,精心有步驟的去做準備,幾乎就是每一個人的人生之路。

那麼在這樣一種,比較中,我們再來放到我們的輪迴這一生中,大家想想,我們一念無明,翻入輪迴,到我們修行成就,橫超三界,在此之中是不是也好比人的一生呀?大家想想,從我們輪迴開始,迷失佛性,做為眾生,生生世世只要出不了三界就這樣無盡的輪迴,一直到你成就佛果,這其中假如是做為人的一生來講的話,那麼在這樣一種大輪迴盤的這種時空背景下,我們一生跟這個大輪迴的一生來講,這個比分比能佔多少?能佔得了一半嗎?能佔得了十分之一嗎?能佔得了百千萬億分之一嗎?在這麼長的輪迴時期中,一期的生命就最多等於說,我們說如這個什麼呢?如露亦如電呀,就像打雷閃電一樣,一閃而已,比這要快得多。我們一輩子的生命放在大的輪迴背景下。

那麼如果說我們盡這一期的生命去把心掛靠在西方淨土,成功往生以後,一了百了,再回娑婆的時候,這是屬於後一種有方便有頭腦的度生方法。而且這一賬比下來的話,要比我們一般人過半輩子去準備一生、後半輩子的資糧那要划算的多呀。所以大家要記住,淨土行人呀,我們現在先要以自利,出離為主。一定要以這個方法來修成就。再有大德也講過言教,就是說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他要舍棄今生的,就是你這輩子,你甭想著在這上面有什麼那上面有什麼建樹,不要打這些妄想。就我現在號稱講經法師,我每天都要,幾乎要去讓自己不要有這樣的妄想,特別是近一段時期。我又對由於跟淨土的法緣又親近了,又升起了很大的這種增進心。要舍棄今生。作為一個淨土行人,必須要舍棄這輩子。這輩子就是為了賺足了我們將來行菩提道的資糧,這是必然的一個步驟。

所以說如果說你在練足了資糧,那麼我們才像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為什麼地藏王菩薩說,敢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樣的話呢?如果按照我們今天講這個教理來講,他是不是也有點不識時務和不自量力呢?不是的!地藏王,就是我於過去世,蒙佛接引,成就了以後,才能夠什麼呢?再回入這個生死苦海中做大導師。大家想想,在因地發願的時候,為什麼那個光目女到了這個見到無毒鬼王的時候,到了地獄裡邊了,到了地獄裡邊的時候,說我怎麼會到這呢?大家還記得那個無毒鬼王說了兩句,說要到這,除了兩個條件,什麼條件呀?若非威神即須業力。我們現在去都是靠業力去的。都是靠業力去的。他們來是靠威神來的呀。我們打個俗氣的比喻就是,我們現在就是真的是犯了罪被判了刑住到監獄裡面了,他們去,是去探監的,來了就自自在在的,說走就嘻嘻哈哈的走了,你這塊住進去你出不來呀。你這有綁著,那也有扣著,你出不來,為什麼?因果罪業。

所以你看,從這裡來講的話,我們還是,後面一句,凡夫無力,唯得專念阿彌陀佛使成三昧。我們先一定要,一定要這輩子要往生淨土,以業成故,臨終斂念得生,決定不疑,先把自己搞定。見彌陀佛證無生忍已,還來三界乘無生忍船救苦眾生。廣施佛事任意自在。你看這才是一個正道。給大家講幾位歷史上很有名的大德,最後棄通途,潛心修淨土法門。

我們都知道,佛門裡邊,勤修戒定慧,戒是學佛的根本,甚至我們在開始三皈的時候已經具足了戒的功德,記住了戒的特質。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麼在佛教史上呢,在這個宋朝有一個特別有名的律師叫做元照靈芝律師。他是學戒,他專門給唐朝道宣大師的三大部作註釋的。他在這個,我們在,出家人在這個登壇受比丘戒的時候呀,要禮謝祖師的時候有他的一份子。你要知道我們懺悔,可能諸位有的受過菩薩戒就知道懺悔,我們懺悔的話是從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到開始,第一個誦戒的優波離尊者,傳南山宗歷代祖師裡面有他的一份子,就是能點得起名的呀。大家想想,這種地位的話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還有名的那才是真正的超級大師。

那麼他在學佛的因地的時候,開始學習佛的時候是一般,也是晃晃悠悠的,後來遇到善知識之後,才有所深入,得到這個真實的利益。那麼他自己就想想說,我初心晚學的時候呢,就是因為沒有好的善知識引導我所致的,我就差點就,虛費了一生了。這一生虛費了,我長劫以來就得受苦了。那麼他就說,哎呀這個善知識就太重要了,他就發了個大誓願,說我應該說,長生娑婆五濁惡世,每一世都要通達佛理,作大導師,提攜群蒙,令入佛道。

那麼後來呢,他特別是見到《僧傳》裡面講到有一個慧布法師。慧布法師的觀點是什麼?說方土雖淨,就是極樂世界雖然好,非吾所願,不是我的根本願望。若使十二劫蓮花受樂,就是假如果生到,如果有的人生到邊地疑城的話是,這個還在裡邊,就是在蓮苞裡面受樂,何如三途極苦之處救度眾生。他看到這個話以後,更加印證了自己是對的,就是沒問題了,我的這個發心。結果堅持所見,與淨土不加理會,而且看見別人修淨業的話,都要覺得說你也太,意思說你也太暴殄天物點了吧,像你自己的資糧,你去念佛去?就意思是,就淨土學佛這都是,太不濟的,沒什麼水平,沒有根性的人了,湊合就念幾聲阿彌陀佛。還要生輕謗。這是他的前一半知見。

後來呢果不其然,後來怎麼樣呢?為什麼說生老病苦,誰都出不了病魔的垢。身安則道隆,一到病業,一現形的時候正念就提不起來,後來生了一場特別大的垂危之病,神識迷茫,自己也做不了主,這才發現說,哎喲,原來憑自力修行,如此之難,有個災病違緣,你都受不了了,何況說生死交關之際呢。一旦生死交換的時候,那個亂,那個定不住,那更是很麻煩。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呢,他才痛覺前非,覺得自己志雖宏大呢,可是力量太小了,就是看了咱們今天講的《淨土十疑論》,天台智者大師的,才讀了這一段以後,第一問以後,盡平生所學,專尋淨土法門。才從此深入淨土教海。二十餘年以後,二十餘年之中,頓釋群疑,愈加深信了。特別是後來見了善導大師,就是淨土中第二代祖師,探討說什麼呀?要專修,不能夠雜修,從此以後徹底歸心淨土了。這是這麼一位這個佛門裡邊的一個大德。

那麼還有一個呢是蕅益大師,蕅益大師是淨土宗的第九代祖師。那麼這個跟大家說一下,這位祖師呢他的一生的著作呢要等身的。《閱藏知津》、《靈峰宗論》,這都是佛門千古的這個獨步千古的名篇,名著。就這麼一位大祖師。而且確定是宗門下已經大徹大悟了,確定無疑。這樣的一個大祖師,在給一個叫做錢牧齋居士寫信的,一封信裡面就講到說什麼呢,給大家念一下。今夏兩番大病垂死,就是一年夏天呀,生了兩次,差點都死了,那麼仲夏呢一病更甚,第三次的時候就是最,這個在熱的時候更加,可能是熱病發作,就差點死了。七晝夜不能坐臥,大家想想你看這人人都有業障。七晝夜,就是七天七夜,坐也不是,臥也不是,就這樣疼痛不安,不能飲食。

那麼不可治療,無術分解,就是沒有辦法了,最後說是什麼呢?唯痛哭稱佛菩薩名號,求生淨土而已。就是唯一的辦法就是痛哭求菩薩名號,為求淨土而已。後來還說句什麼話?說具縛凡夫,損己利人,就是我是一個具縛的凡夫呀,這輩子也稱為,就是當時他所在的時代來講,是佛門泰斗級的人物。可是呢損己利人,人未必利,己先受損了,自己的道業荒廢了。最後他說了說,平日實餵在心性上用功,尚不得力,何況在文字上用力者哉你看,這只有祖師們才能說到,平常已經都在言教上,這個言教裡面講的說心說性,說因說果,就真修實悟了。天天在這個心性上去參究,尚這個時候都使不上力,沒用呀。唯哭一句佛菩薩名號。何況平時咱們在文字上知識上用力的人。這是蕅益大師講的呀,給居士的信裡面,如此的坦誠自己的內心世界,說橫超法和豎出法。就差別這麼大。唯有哭喊佛菩薩名號。

到這個紅螺寺,徹悟禪師的時候,就是咱們北京的紅螺寺,這是當時蓮宗十二祖徹悟禪師,當時他是在嘉慶年間呢,他是佛門第一人,可以說國師級的人物。後來呢就把自己所有參禪悟道的這些著作呢,全部拿出來一火給燒了,一火給燒了以後呢,很多就是隨著他參學,道場裡面的一些師父們弟子們都不解,這是怎麼了老和尚?從此以後呢,棲心淨土了,改了弘揚淨土以後,自己門下的徒弟,甚至道場裡的常住,還反對他,有就棄他走了的,他也不管,說你愛走走,去哪去,我不管,從此以後就只弘淨土了,不顧別人的非議。因為當時你想禪宗是中國佛教的主流呀,那麼做為佛門的第一人,這樣的人物來講,結果呢,棄禪從淨的話,那如果從宗派門徒知見上來講,這是特別讓人接受不了的嘛,他不管非議。到最後他做了兩首詩,一首是什麼呢?是說自憐身作太平僧,就是自己可憐在這個太平盛世當了僧人衣食無憂,名高望重。可是的嘛,了生脫死卻未曾,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修因證果,了生出三界還沒有達到。最後他的願望是什麼呢?但求名標蓮蕊裡,我只求我這輩子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蓮花化生,見佛聞法,不求高列上傳燈。

因為傳燈呀,大家都知道傳燈,不是我們現在說的傳燈法會,中國佛教史上有《五燈會元》,有《景德傳燈錄》,等等這些裡面一位一位記載的都是什麼呢?當時的超級一線的大祖師,都是開悟了,大徹大悟的大法師們。裡邊能夠上傳燈記載的都是高僧呀,可是他就說了,但求名標蓮蕊裡,不願高列上傳燈。就是說你這種虛名我不在乎,只求這輩子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都是當時教內的第一人,宗門下也是大徹大悟的。

我們諸位同修回去看一下,《徹悟禪師語錄》,以後有機會了也跟大家再分享分享。《徹悟禪師語錄》他對於淨土的見地呢,完全是一個從禪宗大徹大悟,又稱性回轉淨土以後,這樣的一種見地。後來印光法師評價說,《徹悟禪師語錄》你看了不但這個見地上能夠大有提升,就是你寫文章出口成章都要頓高十倍的,就如此的文字三昧加持。你看他寫到,但求名標蓮蕊裡,不願高列上傳燈,最後還講到一首詩,說什麼呢?說思著蓮邦雨淚垂,就是想起了極樂世界就痛哭流涕呀,本有家鄉嘛。說什麼呢?說這個思著蓮邦雨淚垂,為什麼呢?因為閻浮苦趣實堪悲,就是我們這個世界閻浮提眾生,苦趣嘛,一到這裡來就是來受苦的呀。大家看看我們念念從生到死,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在病中。所以閻浮苦趣實堪悲,世出世間思惟遍,就是世間法也學了,出世間法也學了,都學了,這個世法佛法都學了,學遍了,不念彌陀更念誰。最後才知道說,除了念阿彌陀佛其他的都沒用,這就是這裡講到的,故《十住毗婆沙論》名易行道也。《十住毗婆沙論》裡面。你看看,一個難行,一個易行。《十住毗婆沙論》是龍樹菩薩在印度就寫過說,淨土門,淨土法門,念佛稱名屬於易行道。這個憑自己力修行屬於難行道,智者大師這裡就把它給我們劃別清楚了。

所以第一疑就是說,我們發心矛盾。所以你看,故論云:遊戲地獄,行者生彼國,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國,教化地獄救苦眾生。說人家地藏王菩薩來救化,人家是來遊戲的,入到一個遊戲,這個獅子三昧裡邊來救護,我們現在遊戲不起來,我們是當真的。遊戲的話你就應該可以上天,可以入三道,你遊戲不起來麼,就跟玩一樣了。我們每天如此當真,那麼就很痛苦。所以說這次跟大家結這個淨土法緣呀,我確確實實也希望大家能夠把這個淨土呢,好好認認真真的跟自己的身心對照商量一下。如果說確實是這輩子在如此的五濁惡世末法時期,我們又沒有資格,沒證到無生法忍,那麼還想了道,除了淨土之外,我們也不敢說,佛門不說絕對之話,可是就此情此景,此生此世可以絕對說不可能。

那你看嘛,頂多充其量你能得個三世冤呀,三世冤你看剛才說的第三世就墮下去,那修的還真不如不修,可能不修了晃晃悠悠了也就在這個人道裡面還晃悠一下,越修越修,下輩子落到下下輩子就更慘了,所以希望大家呢能夠深思,深思之。關於自了,了他,你要在教理上有個明確。

那麼再一個說從自了、了他的角度看,我們還要有一個認知,為什麼呢?大家你看呀,因為我們淨土呢比較偏提倡於說厭離心,那麼通途修法你要成佛呢必須提倡菩提心,那一般我們就覺得厭離心,自己光管自己跑到那去了,不管不顧的這就好像有違菩提心,那麼如果說要發菩提心,我們就一定不能說,一定非得厭離這,我可以就坐在這,就現前就度眾生,為什麼風塵僕僕的跑到極樂十萬億佛土之外呢?可是在這個見地上我們還要講到,厭離心和菩提心是一致的,就菩提心大家想為什麼要發心不為我呢?為一切眾生。為什麼呢?他的內涵他的這個宗旨究竟出在哪裡呢?就是為什麼?為了破我執呀。為什麼我們不得成菩提?因為有我執嘛,所以才發菩提心,破我執以後才能夠見道,修道,證道,成佛。

那麼這個厭離心,厭到極致的時候我們想想,大家厭離娑婆,不是說光厭外邊的境界,我們發願到極樂世界,一個是厭外邊的境界是什麼呢?世界惡嘛。二一個還要厭我們自身的身心呀,一個是色身不淨,二一個心裡這個煩惱強呀,對於這種煩惱控制不住的升起來,無助的尋愁覓恨,念念的都是貪瞋癡,你要生起深刻的討厭,就是真實的討厭,確實很討厭,一刻都不想跟它共生,由內而外,從內到外的這樣一種厭離,大家想想,如此厭離到極致的時候,不但外苦,包括內身必隨此力,也是自然放下的呀。身土是不二的,全情提起厭離心的時候,跟菩提心有什麼區別嗎?所以有祖師倒說,什麼是菩提心?就是願做佛心。願做佛心就是願往生心,為什麼?因為只有往生才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方能成佛呀。成了佛才能度眾生呀,度眾生心才是菩提心的相狀。所以它是不違背的,我們不要搞錯了。

而且就從自利利他上,我們也要簡別,我們現在雖然號稱利他,可是如果你自己沒利圓滿,利他還屬於自利。我本人來作為法供養,跟大家來結這個法緣,歸根結底還不是給自己賺往生資糧嘛。到這個情急之下的時候,那時候如果你的業障顯現,可是你的功德大,你的資糧足,那麼業障的顯現,自然而然順勢就往生極樂世界,念念我們現在此時此刻的講法,每天我們要求大家不能斷十念,等等這些這都是往生淨土的資糧。所以說在沒有利他,所謂的利他,在沒有自了之前,了他都屬於自了。如果你往生到極樂世界自了了,完畢了,回過來乘願再來,你哪怕看上去是在自了,其實是在了他呀。自了,了了以後,你自了即是了他,了他還是了他,自了如果沒有了,自了,了他全還是自了。所以你以為了他,我們邁不出這個,為什麼?就是因為沒到無生法忍。所以說度化眾生。

再一個我們說發願往生,我屋裡就有一副對聯: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縱觀古今佛法教外的情形,大家想想,確實這個國土是越來越劣了。我們現在這種加速的,這種成立方平方增長的這種壞的速度,我們觀照一下,你看從上個世紀改革開放七八十年代開始,這種伴隨著我們物質的這種發展,極具發展,大家想想,我們這個國土是不是同步的極具變得越來越不堪了?那就說明佛說的經典裡說的五濁情狀是一樣的嘛。如果說就此從世間法來講,三十六計,最後最根本的一計是什麼呀?走為上呀。所以世出世間法它是並行不悖的,我們世間,講了那麼多什麼,引蛇出洞呀,這個什麼怎麼說移花接木呀,偷梁換柱呀,瞞天過海,最後你就種種設計,種種方法,世出世間思維遍,最後三十六計最後最高的是什麼呀?走為上。

大家想想,走為上,這俗情俗見還是光往自己走了,我們現在走為上,先去極樂世界還要乘願再來,就是這裡講到的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國,就是發願而去乘願再來。《往生論》裡面講到的迴向,迴向有兩種相狀,一種迴向一定要去,叫做往向,二一種迴向還向,還要回過來再度眾生。我們是為了度眾生,而發願往生,就是這裡講到的這個比喻裡面說,趕緊去取這個船筏乘之救接。趕緊去練這個水裡面游泳的本領,趕緊去練這個可以翱翔的翅膀,這樣你才能承載的了別人。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所以呢真正明眼人,這些大祖師們,你看淨土第十三代祖師,印光法師,這是上個世紀最明眼的善知識了,他的人生座右銘,他自己把自己當做什麼呢?長慚,這樣的一種這種自謙之詞,他老人家一輩子的座右銘是什麼呢?只作粥飯自了僧,不做弘法利生夢。雖然他一生的精力,確確實實在為眾生嘔心瀝血,可是他的提倡的是什麼?只做粥飯自了僧,一定要這輩子先了道呀。

當然我們今天,也要講到說淨土宗這個第一疑呢,就是說發心矛盾,到底是自了為主呢,還是發菩提心,大悲為業呢?這裡就給我們講出來了,大家就心知肚明了,你是什麼水平,你自己就知道了。當然我想在座的也有登地菩薩,或者是百千萬億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可是呢這個請你繼續,如果你確確實實每天為貪瞋癡所染,毫無辦法,那麼一定要發願往生。為什麼?度眾生度眾生,只有大家發現了麼?只有淨土法門,才能夠自了、了他同時進行。這是我再給大家從這裡提出來一個新的見解,只有淨土法門。為什麼呢?假如我們來弘揚淨土,來勸修淨土。那麼我們常說的度眾生度眾生,自己是眾生之首呀,大家發現沒有。我們天天到處去喊著度眾生度眾生,可是你不要忘了,就跟豬媽媽過河一樣,你不要把自己沒數進去,自己也是眾生之首,那麼我們勸人學修了生死,就要是怎麼樣呢?擒賊先擒王呀。自己是眾生之首,就把自己搞定呀。如果自己把心安在淨土上,那麼勸一切人來同修淨土,自己也了道,個人各修各的,皆了道,這是不是最好的以大悲業,而又什麼?自己了道呢?這是淨土的更棋高一籌之處。

大家想想,我們現在都在忙著說,別人你該怎麼樣怎麼樣,你看我們有時候做微信也是說,天天要管,一不留神就給你弄一個鏈接,就亂糟糟的就開始了,就七嘴八舌就開始了,為什麼?就是自己都管不住自己。如果自己都管好自己,我們略做一個提倡,步調一致,該念多少佛,今天十念法,晚上一起迴向,大家想想,同步進行,是不是各各自了為究竟了他呢?所以只有淨土一門,才能圓滿的承擔自利、利他,在末法時期。這是為什麼說特留此經住世百歲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特別之道,在這個時期只有這一法,能夠讓眾生出生死苦海。

所以說千賢萬聖各各如這個眾星捧月一樣來盛讚弘揚淨土法門。一直到弘揚都有些人都已經聽的不耐煩了。你看我這也是,雖然我自己修行的不好,走到哪裡我也是希望用這個淨土跟別人結緣,我剛給大家講說,講淨土的時候呢,剛才去講的時候呢,那有的比較年輕一點,他就覺得說,跟我們講這個,我們還不想死呢。就是不通淨土教理,為什麼傳印老和尚,我再再的給大家講過我們佛學院,傳印老和尚,我們現在的會長,他老人家就是親口說過,看一個學佛者,乃至說法師,有沒有把教理學通,就從他對淨土的態度來進行印證。不是說每個人,這個從學修法上我們說有出家在家,有住持,有護持,可是從善根福德因緣來講的話,就看你對淨土的態度。好多高豎法幢的大法師,甚至都不能跟淨土相應,唯怕污染了自己。所以呢想必這其中也有前因後果。

我再再的也讚歎諸位,每次我們來聽這個淨土課程,而且特別是來到福慧慈緣,我們來同行淨土之路,希望呢大家在這個同修,同聞的過程中呢,都能夠念念的把淨土的真實信心給建立起來。這個信心呢,我自己每天也要觀照,偶爾的,雖然我不是很精進,可是確實就是說每天我們的信願,需要你維護,需要你清洗,就如同你捧著手機不斷的看你的這個群一樣的,就是必須是這麼一個狀態,可能才有心得。否則的話,當我們自己覺得說我已經是了,可是久而久之它就會遠,就會淡,就會冷,所以為什麼你看這祖師們,印光法師都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示現的這種修行之中呀,還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我們縱然現在業障重,也不可能上品上生了,那我們就,哎呀說句沒骨氣的話,哪怕說真是說邊地疑城,再說好點,說下品下生,都可以,一定要去。去了再說。

我師父的媽媽,我師父的俗家的母親嘛,她就是最後八十多歲了,一輩子家裡沒,這個沒動過葷的,家裡這小孩或者先生要吃點,來客人要吃點菜,他們浙江人喝點小酒,都是讓到外邊去,從來家裡不開葷的。那麼後大半輩子的從這個年輕時代開始,入了淨土,她的願望就是哪怕下品下生都行。

所以有時候,這個淨土法門呀,只有兩種人能夠得益。一個是超群智慧,就是能把教海掀翻,最後導歸淨土。一個是甚深福德,就是天生他就信了,他打一信以後永不再疑。就是這兩種人容易受益,容易得成。最害怕的就是半吊子。就是說低又低不下來,不能做一個老實念佛人,高呢又會不上去,在這種情況下呢,最後就東一下西一下就都走掉了。這就是說的真的是說祖師們說什麼呢?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這是我們學習淨土的一個心態和一個知見。

今天呢,正好講到了第一疑。就是我們常規認為說,佛法要大行慈悲,要去廣度眾生,怎麼個度法,怎麼個真正能夠達到度的目的,要在淨土上來抉擇。特別是機時要相應,就是此時,就是這個年代。希望大家呢能在這方面有一個自己的,這個樹起一個見解。再一個呢就是說還是希望諸位回去要念,請大家多多念佛吧,沒事就念,不要覺得沒有時間,或者今天又有什麼事,你就只求你把早晚哪怕一次十念法堅持起來,然後呢把浪費的時間念起來就可以了。只要你把浪費的時間念起來,這輩子往生有份了。

好,那麼今天呢聞法就到這裡,下一次呢我們再繼續第二疑。回去呢複習一下,因為第二疑呢是佛法裡面的一個根本教理原則,希望大家呢先把這個論文呢先熟悉一下,自己先參悟參悟,因為下次講的時候這個道理就比較深邃。

好,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善導大師的弘願門是怎麼回事

問: 善導大師的弘願門是怎麼回事? 大安法師答: 善...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那麼,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有什麼樣的依據呢?他能得到...

怎樣發願才如法

問: 怎樣發願才如法? 濟群法師答: 發願,就是樹立...

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

問: 應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團結...

對於冥頑不化的惡人,我們該堅持嗎

問: 法師,實在難以對惡人和我討厭的人生起真實的慈...

只念佛不學其他經典可以嗎

問: 有很多人動員我們,不要學《金剛經》、《楞嚴經》...

善導大師兩種的深信

善導大師兩種深信是對於觀經,這種圓發三心的深心。深...

憨山大師:淨土法門法要

示優婆塞結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說法利生,四眾人等,各...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如果有一天,生你養你的兩個人都走了

如果有一天,生你養你的兩個人都走了。這世間就再沒有...

以身作則,反求諸己

人活在充滿罪惡的世間,自身又有私慾偏情、妒忌佔有等...

為什麼拜佛稱念佛名,就能夠究竟成佛呢

這以下是關鍵了理觀的智慧。前面是講到原因,就是因緣...

人心的九個結

從前,印度有一位叫無著的菩薩,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

用幾十年的苦難,換取永遠的解脫

人生的晚景是淒涼的,不管你是鰥寡孤獨,還是子孫滿堂...

宏英居士往生紀實

無諍念佛守本分 預知往生彩蝶送 宏英居士,本名吳巧英...

聖嚴法師:不要只是抱怨,要處理抱怨

抱怨是從家庭到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的普遍...

修行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放下

快樂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內心的平靜...

如何是念佛止觀

念佛止觀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何為止?就是遮止...

師徒對情人的看法

師徒兩人,無事泡茶談天,因情人節剛過,便聊起這個話...

人的生命動力是否都來自於慾望

昨天有位居士問我:人是不是活在慾望之中,靠著慾望來...

三解脫門證入無上菩提

三法印跟實相印,理論上的統一前面講過了,在實踐上也...

你想什麼,就和什麼感應

禪宗有一個公案,我們把這公案跟這個比較一下: 有一個...

分段生死對我們的修行障礙太大了

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在諸位心中,你現在的念頭多分來說...

不小心受傷,是否也屬於因果報應

問: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

聖嚴法師《因果法》

接著我們來講因果,因果是從因緣而來的。從前與後的關...

【佛教詞典】用滅

諸法於毀滅時,它的理體並不亦滅,因為理體是永恆常住...

【佛教詞典】青龍寺

中國佛教密宗寺院。位於陝西西安城南郊樂游原上。唐時...

【視頻】大安法師《如何才能預知時至往生》

大安法師《如何才能預知時至往生》

【視頻】慧律法師《臨終切要》

慧律法師《臨終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