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談「苦」

2011/07/12  大字體  護眼色

許多人不了解佛教,認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說得苦不堪言,而有一種偏激的悲觀厭世態度。誠然,放眼俗世,苦樂皆有,似不應以偏蓋全,不然人生一無是處,活在痛苦中的一生有何意思?但佛教是在徹悟人生真諦後所言,對人生的態度並非悲觀,亦非樂觀,而是「實觀」。目的在於教化芸芸眾生能知苦斷苦,並為獲得真正的快樂幸福指明途徑。

凡夫總是將苦樂建立在物質基礎上,如家財萬貫、仕途亨通,再至身體安康,兩情相悅……如是種種,以此來衡量人生是否幸福。然佛陀以悲智觀照,站在生死之流的彼岸來看眾生,則唯苦無樂。那些被眾生貪求追逐的所謂快樂,實為大苦。如身之瘡,撓時快活,過後痛苦備至。正是由於眾生的迷執,才導致流轉於生死苦海而不得出離。由於聖凡境界迥異,凡夫自然無法體會,若站在當下這一生的立場上,要眾生自始就了達如實之理,也是勉強不來的。佛教的慈悲正體現在此。一再強調「一切皆苦」,實力憐憫眾生,以令其正視人生的痛苦,方可從中超越,進而獲得真正的快樂。

要遠離痛苦,首先得知苦。正所謂「遍知一切苦,永斷生死流」。每個人對痛苦都有過或深或淺的體會,如:身體病恙、貧困潦倒、感情受挫、命運坎坷……林林總總。佛教對苦的分析透徹,總納為身心二苦,常言八苦中的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等七種痛苦乃生活中時刻都能感受到的,然眾多之苦來自一源:即第八苦五蘊熾盛苦。為何?我們身心無非為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合,五蘊乃身心之本,各種痛苦皆來自身心五蘊的感受。

那我們的心為何會感到苦呢?其實「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本清淨無垢,無所束縛如同虛空,真正引苦不是心,而是由於眾生的無明無知,心在客塵中被妄想和執著所覆,妄想來自於執著,正因為妄執,令眾生無我執我、無常執常、執垢為淨、執苦為樂,遍一切時一切處,如此使眾生流轉於苦海而不得出。

至此不難了知,何為苦之本源了。如對症下藥,獲得離苦的方法也就不難,要破除無明,有正知正見,認識無常,進而斷除執妄。世事本虛妄無常,但眾生妄執常有,這首先在認識就已有偏差,到頭肯定離解脫的彼岸甚遠。斷苦並不是要斷心,而是要將覆心的妄執斷除。生活中的種種痛苦煩惱皆由強烈的我執(自性見)作祟,有了我執就會產生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者交織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空間。一切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生活中豈不易生苦惱?「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就連我們的身體也只不過是一個五蘊和合的相狀罷了,這個世界上又還有什麼屬於「我」呢?我們還有必要因未能滿足自己的慾望而痛苦不安嗎?

妄執如鐐銬令身心不得安樂自在,破除無明,斷除妄執,自然可擺脫加在身心上的桎梏。清醒認識自己及週遭一切,試著放下,擁有一顆平常心,不執著於眼前無常的不實相,妄想逐漸就會熄滅,心境也就坦然自在了。

「我的心很苦」,物質生活極為富足的現今還常有人如此喟嘆。為何生苦?怎樣除苦?以佛法推究極易,解決問題也很簡單。苦在心,因心有「我」而生苦。欲得離苦須斷除我執,將覆於心上的塵垢拂拭,自然還心以清淨,苦離而樂可得。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慈學長老尼:出生與出家之難

出生難 我的名字叫慈學,是出家的時候師父賜的。俗名林...

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佛曰:憂生於執著,患生於執著。 凡無執著心,亦無所...

阿彌陀佛能加持臨終者不貪戀娑婆嗎

問: 請問大安法師!如果心裡還留戀世間的財產事業,...

濟群法師:輪迴的六種苦

《親友書》中,將輪迴苦總結為六點。 其一,為無有決...

省庵大師的八苦詩

生 苦 業風吹識入胞胎,獄戶深藏實可哀。 每遇饑虛倒懸...

三界如糞坑 應早求出離

如果今生錯過了念佛往生一法,那就無量劫都難以再逢到...

木頭與蛀蟲

有一根木頭上,忽然來了一隻小小蛀蟲,整日在木頭身上...

不為明日而憂

剛才來了位信徒。 她帶著小孩,有點憂心的樣子。一見...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這幾天我沒有進堂講話,請各位原諒,我不是躲懶偷安,...

消除脂肪的十種食物

1.紫菜: 除了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B1及B2,最重要的就...

【推薦】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說到我們最好趁年輕健康的時候把功夫準備好。什麼...

為什麼佛教常用蓮花呢

大乘寺的法堂和圖書館,都是以蓮花為主題裝潢的,對佛...

朗然獨醒,大丈夫當如是矣

【原文】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大約貧賤、...

在家居士簡易又有效的煙供儀軌

煙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勝的加持物和食品...

學佛困難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善護念

善護念這三個字,鳩摩羅什不曉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譯的。...

破除法執的相狀

我們看看,講到出世的聖人,佛陀也給他一些建議: 非明...

知恩圖報的馬兒

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經有過這麼一段感...

三寶的分類

佛法僧乃三寶之稱。 每個人信佛,必須先皈依(歸依)三寶...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需要念往生咒嗎

問: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是否一定須念《拔一切業障根...

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

《四十二章經》第四章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

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諸佛

我們大家念阿彌陀佛觀想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彌...

念佛後的迴向內容

問: 弟子學佛時間較短,請問在念完阿彌陀佛聖號後,...

憫人之孤,容人之過

憫人之孤,就是憐憫他人之孤,這些行善積德都是雪裡送...

精進修為何更容易出業障呢

問: 為什麼精進修時,反而比平淡修時易出業障呢? 宏...

【佛教詞典】自性施

【自性施】 p0597   瑜伽三十九卷一頁云:云何菩薩自...

【佛教詞典】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p0750   瑜伽二十二卷五頁云:...

【視頻】老有佛依,老有所歸

老有佛依,老有所歸

【視頻】紀念真禪長老圓寂25週年

紀念真禪長老圓寂25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