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沒能力斷煩惱,要持佛號求往生

宏海法師  2017/07/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沒能力斷煩惱,要持佛號求往生

這裡得生,就是往生,能夠往生四土,從四個土來判,因為我們要曉得,之所以能生到這些國土裡邊,他的門票是什麼呢?就是看你是染還是淨。淨的標準是什麼呢?看你斷的煩惱斷到哪裡了。一般的一個凡夫的煩惱,見解上、迷惑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見和思,這是我們欲界眾生現在頭等的煩惱,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完了以後,我們還要斷塵沙煩惱。等到出了三界以後,到了菩薩的地步開始修,斷塵沙惑。進到菩薩真正的見道,我們說的明心見性的佛性了,開始就斷無明惑。開始修行,都是有這個次第的。你修到哪一個時候,斷哪些煩惱。從教法上來講,這是很清楚的。

我們修淨土的人,就是以念「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作為法門來斷,所以說這裡講到的以往生不退為他的功用。首先一個,像我們現在的水平,你想斷煩惱,很難。大家一聽這個,好像道理上這麼教條這麼難,什麼意思呢?你想我們,現在咱們都是凡夫,你活著活著,你覺得一點分別都沒有,一點煩惱都沒有,甚至沒有一個我的執著和自私心存在的時候,一念都不起,這才是能夠把見思惑斷掉。

所以說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我們連見思惑(都沒斷),不要說塵沙惑,塵沙惑大家想想,塵埃的塵,恆河沙的沙。就是說我們無量劫來造的業,整個這個法界裡面一切的現象上,我們都有可能會經歷,都有可能會做那個角色。他做這個角色的時候,所有的這些所引發的煩惱,造下的業,等等這些,你都要去在這個裡邊去翻滾一回,把它斷掉,去經歷,那才能成佛。大家想想那得有多少呀!

所以問題是我們現在,無明就更不用說了,破無明的時候就證佛性了。我們現在說是本具的佛性,但是都不知道埋了多深。因為無明太堅厚了。所以說,我們連個見思煩惱都斷不了,但是沒關係。為什麼呢?如果我們持名念佛,念得雖然沒有斷見思惑,但是我們可以生到凡聖同居淨土。大家記住,這裡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的國土裡邊論,是在極樂世界的層面說,凡聖同居淨土,可以分三輩九品。

大家學過《無量壽經》,裡面不是有上中下輩,《觀無量壽經》裡面有九品往生,上品上生,上品中生等等這些。這個意思不敢聽錯了。就是說這些往生的人,就等於說我們沒能力在這個國土斷這個煩惱,所以就靠持佛名號,雖然沒有斷煩惱,但是能夠往生到淨土,分三輩九品的檔次。生到什麼呢?凡聖同居淨土。這是其一。

如果你念佛念得好,就在咱們這個國土念佛念得好,念到能夠一心不亂。這個時候,見思煩惱就自然而然脫落了,沒有我了,沒有自私了,這個時候,這種水平,就能生到方便有餘淨土,再強調一下,不是我們這個國土,是指的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淨土,這是要持名持到一心不亂。這裡再要加一個概念,一心不亂的水平也有兩種。咱們常在讀《彌陀經》的時候,讀到這個「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一個什麼層面?就是修到一心不亂的時候,是個啥狀態呢?還分兩種,一種叫做事一心不亂,一種叫做理一心不亂。

事一心不亂是什麼呢?就是事相、現象上。比如說,我們老老實實念佛。念佛的這個事情我在做,我就是在念阿彌陀佛,我也知道我就是我,沒有破我執,我也知道我念的就是念阿彌陀佛,我要求生西方。念到純一的時候,就沒有這個雜亂了。在這種情況下,能念的心和我們一向專門所念的佛,心和口,乃至佛,一直都是相應的。相應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心不離佛,佛不離心。一直心裡有佛。就是這個事,心裡一直有阿彌陀佛,一直在念,憶佛念佛,這就叫做事一心不亂。從現象上,從能所對待上,雖然有,但是我已經達到能念的我和所念的佛一直相即不相離,這就叫事一心不亂。所以大家你看,為什麼前面要講到雖然沒斷見思,我們可以生凡聖同居淨土,因為你持到事一心不亂才能生方便有餘淨土,這是一般情況來講。

什麼叫做理一心不亂?理是什麼呀?就是本質。本質是什麼?就是真理。真理是什麼呢?只有一個沒有兩個。所以理一心不亂是個什麼狀態呢?就是從道理上,從他的智慧噴發中,他就知道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我們一聽這個話「心就是佛」,難道我會想、會盤算這個東西,就是跟阿彌陀佛是一回事嗎?這個時候我們會通一下。心是什麼呀?心就是我們的覺;佛是什麼呢?就是覺悟。所以也就是這個心不被外境所污染,然後一直在覺的狀態,心即是覺,覺即是心,一直在這個靈明不昧的覺的這個狀態中,也不是說佛外,就是念佛外還有一個心,我真的有一個心在念佛,也不是說我念佛這個心外,還真的別有一個佛正在給我在念,念到這個狀態的時候是能念和所念都合二為一了,心佛一致了,也就是咱們說的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你說你不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在念。你說你念著,沒有我在念、沒有佛為我所念的這個執著,就進入這個狀態,相續不亂,這就叫理一心不亂。

大家聽明白,所以說事一心不亂,其實就是我們在《觀無量壽經》裡邊講到的「是心作佛」。理一心不亂,其實就是「是心是佛」。消化的了。為什麼要解釋一下這兩個概念呢?我們再回到這裡。剛才講到了,如果你持名念佛,持到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自己脫落,就生到方便有餘淨土;如果持到理一心不亂了,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了,我們講起來容易,你真修到這個地步的時候,有的一些菩薩都沒有修到這個地步。理一心不亂是什麼?就開始破無明,生實報莊嚴淨土。一旦生到實報莊嚴淨土,這還是報土,就開始什麼呢?分證,就是一分一分地見佛的最極究竟的淨土,就是常寂光淨土。生到實報莊嚴淨土以後就開始分證,一分一分地去證,現證常寂光淨土了。最後分證一直到滿證,無明斷乾淨了,就生到上上實報,究竟寂光的最清淨莊嚴土,這個就是不管從哪裡修,一定最後都是到這兒。

這就是這部經的力用,以往生,往生是可以,看你修到什麼水平,往生什麼國土。大家要記住,我們現在的水平是沒有斷見思惑,誰都幾乎不可能。這樣的話,我們將來生的是凡聖同居淨土。就是我們分三輩九品,有的是上輩中輩下輩,有的是九品中。我們不是有時候說九品蓮花為父母,有的人志向高一點,說上品蓮花為父母,這都無妨。這就叫做往生。將來不在此,往那兒去化生。我們學習這部經,他可以讓我們達到這麼一個生命的跨越,叫做往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淨土法門不需要標新立異

我們學佛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苦的本質,所以出離心很重...

極樂世界不能用業力去召感

淨土宗的人有一個盲點,以為修福報就會到淨土去,很多...

有什麼方法可以在念佛時不溜號呢

問: 拜佛和念佛的時候思緒很亂,不能集中精神,總是...

念佛貴在專

清代有一位圓融大師,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第8講 第...

消業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無論是初學者還是久學者,我們都是業障深重的。業...

把別人的不好拿來煩惱,那是自己的愚癡

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

宏英居士往生紀實

無諍念佛守本分 預知往生彩蝶送 宏英居士,本名吳巧英...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只有福業相等的人才能成為夫妻

每個人都希望找到完美的另一半,而能否獲得美好的伴侶...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學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脫之道。學佛的著力點,...

看開生死,沒你想得那麼難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來時歡喜去時悲,合...

看到別人的缺點,是因為自心不清淨

觀察他人的缺點幾乎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習慣,我們從來...

富人和動物的奇緣

很久以前,有個非常富有的人,雖有萬貫家財,但心地仁...

末法眾生淨土法門最契機

夢東禪師即蓮宗第十二祖徹悟大師。大師早年參禪得悟,...

禪機的參悟需要一顆玲瓏的禪心

修禪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對禪理一知半解,只憑嘴上空說...

北宋高僧宗賾法師

宗賾法師是宋朝人,宗賾法師的法脈是從禪宗一脈下來,...

佛陀世世生生隨逐於眾生心無暫捨

我造業時,佛則哀憐,方便教化,而我愚癡,不知信受。...

昌臻法師《淨土是易行難信之法》

昌臻這一次回寺以後,早就想給大家談一談,可是因為病...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才能感應道交

問: 法師慈悲,我們常聽您講念佛要感應道交,到底怎...

經常這樣觀想,隨時都諸佛菩薩護念你

昨天講的地藏菩薩聖德大觀,他撿一個木頭黑漆漆的地藏...

大雄寶殿的「大雄」是什麼意思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對寺院的大雄寶殿都不會陌生。那裡...

功課還沒做完,可以明天再補嗎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

拯救動物,救贖人類

月前,鄉友微恙,前往探望。路經鄉野,偶過屠門。有鄉...

聖嚴法師《尊重他人、奉獻自己、成就他人》

所謂高僧或高尼,並不是自己說:我是高僧、我是高尼,...

【佛教詞典】過過慢

【過過慢】 七慢之一,對方勝過我的,我不承認,反說我...

【佛教詞典】彌勒六部經

又稱彌勒菩薩六部經。指敘述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及自...

【視頻】妙境法師《佛為何要向眾生宣說佛法》

妙境法師《佛為何要向眾生宣說佛法》

【視頻】問道高僧之南通廣教寺

問道高僧之南通廣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