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專修、圓修、雜修、正行、助行

印光大師  2025/01/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專修、圓修、雜修、正行、助行

當雲淨土法門,修有專圓。由眾生根器不一,致諸祖立法不同。善導令人一心持名,莫修雜業者。恐中下人以業雜致心難歸一,故示其專修也。永明令人萬善齊修,迴向淨土者。恐上根人行墮一偏,致福慧不能稱性圓滿,故示其圓修也。(增廣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二)

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修淨業者,有專修圓修種種不同。譬如順水颺帆,則更為易到。亦如吃飯,但吃一飯,亦可充飢。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專念佛,不持咒,則可。若專念佛,破持咒,則不可。況往生咒,係淨土法門之助行乎。(文鈔三編卷二復卓智立居士書三)

末法學人,如其智力充足,不妨圓修萬行,迴向往生。否則固當專修淨業,以期仗佛慈力,橫超三界,直登九蓮也。(續編卷下無量壽經頌序)

修行唯隨己身份而立功課,非可執一以論。但決定不可不依信願念佛,迴向往生一法耳。一門深入,萬善圓修均可。若棄捨淨土,於別種法門一門深入,並萬善圓修,均不可。以仗自力,決難現生了脫故也。(三編卷二復謝慧霖居士書七)

金剛等持誦,亦不必廢。但以持經咒之功德,通用於迴向往生,則六度萬行,皆為往生助緣,是為圓修。(三編卷三復慧海居士書五)

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闡淨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謂身業專禮,(凡圍繞及一切處身不放逸皆是。)口業專稱,(凡誦經咒,能志心迴向,亦可名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增廣文鈔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佛愍眾生無力斷惑,難了生死,故特開一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橫超法門。無論斷惑與否,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此是正行)及修行眾善,迴向往生,(此是助行)無一不得生者。即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地獄相現,若心識不迷,聞善知識教以念佛求生西方。若念十聲,或止一聲,當下命終亦得往生。(增廣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既有真信切願,必須志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待至臨終,生上上品。可謂極修持之能事也已。至於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迴向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猶如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然鬚髮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迴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增廣卷一與徐福賢女士書)

其修持次序,當以開本知見為先導,信願念佛為正行,萬善莊嚴為助修。(續編卷下日誦經咒選錄序)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颺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於薩婆若海矣。若不生信發願,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為來生福報而已。……念佛之人,各隨己分。專念佛號亦好。兼誦經咒,並廣修萬行,亦好。但不可了無統緒,必須以念佛為主,為正行。餘皆為賓,為助行。則善矣。否則如一屋散錢,皆不上串,不得受用。又如入海無指南針,無所適從矣。(三編二復沈授人居士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慧律法師《熏染佛心》

念佛人身心性命完全歸付於彌陀。 也就是說,人是非常...

如法修行,人天恭敬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開示︰有一次...

須自量根性,勿唯圖高勝

【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

印光大師談女性的做人與修行

一、篤盡己分 1.女人本分在於孝親相夫教子 所言盡職分...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一、起床 作為佛教的居士,我們應該怎麼起床呢?起床的...

【推薦】云何降伏其心

那麼當我們的心從一個攀緣的心,慢慢的回歸到不生不滅...

若能做到這三種法,現生證二果

曾經有幾位道友,她們都發願說:今生當中,修行一定要...

慧律法師:要站在別人的立場著想

心理學家說: 我們一定要了解別人的立場,人與人之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應怎樣對治瘟疫和流行病

1、瘟疫和流行病乃共惡業感召 瘟疫和流行病,乃是眾生...

【推薦】印光大師論逆境

所謂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順利的環境。逆境,可以...

隨心造業,隨心轉業

【原文】: 古今人不知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多少大聰...

居士以在家老實念佛為本

凡修行人,當在自己家中修,不必定到林中修。若皆到林...

還是在於你的心

從前,在喜馬拉雅山的雪山腳下,有一位修行人在那裡過...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

藥師法門的八大方便

第一個是聞名脫離三惡趣苦。能夠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

經律關於持戒的讚歎合集

1、《遺教經》: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

放下與放棄

什麼是放下?什麼是放棄?大多數人把放下與放棄,混為一...

學佛過程中會碰到的問題

能夠學佛,是人生的最大幸事。佛菩薩告訴我們很多做人...

五欲猶如大賊,急當遠離

在佛法中主張人們要在生活中對名利、物質上的追求要時...

目犍連救母

有一次,目犍連尊者在七月間結夏安居打坐時,突然想起...

華嚴祖師杜順和尚的故事

《華嚴經》八十萬字,皆為甚深廣大法界因緣與因果,非...

五欲對我們的傷害

欲就是人類的慾望希求,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神上的...

破地獄的偈

原來有這樣一個公案,就在宋代的時候,蘇州有一個姓朱...

學佛人應警惕的十大問題

一、法不契機、擇法不當: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經典,八...

【佛教詞典】生苦

(術語)四苦之一。出產之時有苦,名為生苦。...

【佛教詞典】四見

(名數)一、異、常、非常等之義總有四句,一切之妄計...

【視頻】妙境法師《折指王阿闍世》

妙境法師《折指王阿闍世》

【視頻】慧律法師《本來是佛與本質是佛》

慧律法師《本來是佛與本質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