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因地發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報

淨界法師  2019/12/01  大字體  護眼色

因地發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報

所以一般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這個是講到我們修行,當然在三寶當中主要是積功累德。積功累德每一個人的因緣不同,有些人他歡喜受戒學律,以持戒來莊嚴自己的身口意,戒波羅蜜的功德;有些人聽教看經,以止觀來莊嚴自己的功德;有些人他是參禪,參宗坐禪。

那麼當然這三個法都是佛陀跟歷代祖師所傳下的正法,都是一個廣大的資糧。但是呢,這樣的一個資糧會因為我們因地發心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果報,這以下有五個差別:

但夾帶利名心,便是三途種子。

說我們在持戒或者是研究教理或者是修止觀的時候,我們的存心是為了名利——我希望我這樣的一個造作能夠在我今生當中創造廣大的聲名、得到很多的利養,那麼,這個時候你依止這樣的心境去持戒、看教、參禪,這個時候是一個三途的種子——地獄、惡鬼、畜生的種子。

利名心它本身是一個煩惱的心所,你依止煩惱的因緣來持戒、依止煩惱的因緣來修止觀,那麼所有的善法它就加持在這個煩惱的境界上去了。在律上說,我們因地發心不正,不發菩提心,發世間的名利心來持戒修福,那麼這個持戒修福的善法會因為你這個染污的貪慾的煩惱所染污,那麼你這個果報未來是在三惡道。

你可能到畜生道做一隻牛、羊、豬、狗,那麼在牛羊豬狗當中享受那個粗惡不淨的飲食跟資具。為什麼呢?因為你在因地的時候你依止的發心是染污的,所以你就在這種不淨的地方得果報,就是這個意思。

但執著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種子。

前面的修持它依止的是煩惱,那麼這以下依止的邪見,對一切法有一種自性見,執著取向。

比如說我們念佛也是一樣,念佛應該是要追求的是一心不亂,感應道交是以一心不亂的功德做基礎。但是這個念佛人整天就是向外攀緣,老是想見到佛像、見佛的現前。印光大師說,你這個念佛啊,你內心當中不能向內去調伏你的散亂心,依止攀緣心來念佛,念佛就是想要看到佛、看到極樂世界的出現,那麼這樣子呢是人天魔外種子。

這個主要的就是一種邪見,不能把一切法會歸到一念的心性。一般這個喜歡感應神通的人,這種種姓,他下輩子容易變成鬼神道,好一點的話呢,不破戒,就是佛教的護法,如果是破戒的話就到魔道去了,那麼這個就是他內心當中沒有依止一個正法,心外求法來修行。

但一味出離生死,便是二乘種子。

前面兩個發心依止煩惱跟邪見,那就在三界裡面得果報,雜染的境界,這以下是清淨的法界了。但是這個清淨的法界,一味出離,他就是「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一心一意地只是要追求出世的涅槃,那麼這樣子變成了一個二乘的種姓。

但具真實自覺覺他心,便是菩薩種子。

能夠有這個自覺覺他,自覺主要是一個自利的功德,為了上求佛道;同時有大悲心,不忍眾生苦,不願聖教衰,下化眾生。那麼這樣子是菩薩種子。前面的一味出離,他這個心是心淨,但是呢,發心比較小;真實自覺覺他心,他的發心比較大,自利利他。

看第三,但從自覺聖趣,光明發輝,徹其源底,共迴向淨土,普與眾生同登極樂,便是無上菩提種子。

前面的菩提心還是一種世俗菩提心,它還是在這個有相的境界分別,這以下的菩提心是勝義菩提心,它有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它是怎麼回事呢?自覺聖趣,光明發輝,徹其源底。

它從自利的角度,能夠從一念的心性從有相的境界往「自覺聖智」(自覺聖智就是我們一念的清淨心)上趣入,就是攝用歸體;那麼從利他的角度,又能夠以一念清淨的光明的心依體起用、發起大悲心。

總之呢,徹其源底,能夠會歸到一切法的本源。然後呢,「共迴向淨土,普與眾生同登極樂,便是無上菩提種子。」

「自覺聖趣,光明發輝」,就是菩薩行者他讀誦大乘經典,他能夠解第一義諦,他能夠明白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道理。我們一念的分別心啊,當然在作用上有各式各樣的差別,這個人貪煩惱重、這個人嗔煩惱重,這個人佈施的善根強、這個人持戒的善根強,但是當我們把這些差別的作用都把它剝開來,然後把一念的心性會歸到它最初那個明瞭的覺性的時候,那種如的境界跟佛那個如的境界是無差別的。他從這個地方體悟到以後呢,開始去發菩提心。

有一天密勒日巴尊者在說法,說法的時候,當然他為眾生說法主要是人類啊,為他的弟子說法。剛好有一隻小狗走過去了,這個時候他馬上停下來為這隻狗加持。走了以後,弟子就說,師父啊,它是一隻狗,您為它加持有用嗎?密勒日巴尊者說,你們看它是一隻狗,就是凡夫眼睛看到就是一種外表的因果的果報相,密勒日巴尊者說,我看到的是它的佛性,看到它現前一念心性跟諸佛那種即空即假即中那個如的境界是沒有差別的,我看到的是它現前一念心性。

所以說呢,前面的「但具真實自覺覺他心」這種世俗菩提心經過般若波羅蜜的引導以後,它就能夠提升到一種「自覺聖趣,光明發輝,徹其源底」那個平等的大悲心,這個叫勝義菩提心。

我們持戒、聽教或者坐禪,就是你這樣的善法,因為你不同的發心的引導,你未來的果報就有這五個差別。

我們現在在研究《百法明門論》,《百法明門論》那個別境、那個欲,「欲、勝解、念、定、慧」那個欲,欲就是一個希望,這個心所是很重要的。在唯識學上說,我們的心念當中每一個念頭不一定能夠創造堅定的業力的,不一定。那麼什麼樣的業力對我們的生命有決定性、有主宰性呢?就是由這個欲、由希望所引導的業力,這樣子的業力是很有力量的。

比如說,我們有時候去外面,隨便的一個善法、慈善事業,有因緣我們就做了,這樣的慈善事業不一定馬上能夠在我們生命當中發揮重大的作用。但是,假設你心中經常有這樣一個希望,由這個欲的引導去造作身口意的時候,這個業力就很大。

那麼這以下五種的發心,我們可以把它分成三類。

前面的兩類,它這樣的一個做法主要的是追求、心中的希望就是五欲的境界,就是這個世間的財色名食睡的境界,五欲的境界。他希望,為什麼持戒、為什麼聽經、為什麼修止觀呢?他心中希望得到的是世間的五欲。

那麼第二種,他心中的欲是一種偏空的涅槃,追求一種出世間的涅槃,這當然更殊勝了。

那麼第三種,這個菩提心啊,他心中的希望是無上菩提。所以說呢,三種不同的希望它引導這樣的善法就會趨向於不同的果報,大方向有這樣三個差別。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佛子行三十七頌

誰見諸法無來去, 唯一勤行利眾生, 殊勝師及觀自在,...

世間為何會有種種的不平等

輪跋,是一位年輕的求道者,被人世間存在的歷歷可數但...

心態決定獨木橋的走法

弗洛姆是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一天,幾個學生向他...

遣除對因果的疑惑

一、現代人漠視善惡因果規律 這個宇宙大到天體的運行,...

不論在哪裡,心變了一切都變

出世的心就是出離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來到世界的心...

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人間諸財如流星,定...

精進就是苦修嗎

問: 佛教所說的精進就是苦修嗎 濟群法師答: 精進並...

修行還是以念佛為穩當

大家只要看看《楞嚴經》中講的修禪定,色受想行識五陰...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蕅益大師開示三種念佛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是否不能妄生度眾生之心

問: 弟子冒昧請法師開示,在聽法師講的《佛說阿彌陀...

修行要先問自己安住了沒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趕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個,你不得...

淨土法門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

問: 淨土法門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呢?一心不亂的真實...

任你千般快樂,無常終會到來

淨土宗的祖師徹悟祖師,也叫夢中禪師,在前半生之中示...

淨土行人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

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況享福之...

虛雲老和尚晚年的幾個小故事

一、 岑老居士曾和虛老爬山。岑老居士說他:虛老洗澡不...

心中越善,離佛越近

山上有座廟,廟前有棵樹。 院裡有功德碑,碑上第一行...

海獺的故事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是一位出家僧人的親自口述,他講...

大妄語的過失

大妄語跟小妄語的差別:同樣是妄語,但是小妄語只是一...

沒有好好念經修行,最後能靠願力往生嗎

問: 如果皈依了,但是沒有好好念經修行,最後靠自己...

懺悔,有三種力量現前

很多學佛人糾結於自己業障深重,其實順逆皆方便,就看...

願諸人以淨業而為急務

蓮池大師(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興念佛法門的...

舍利子是什麼

問: 舍利子是什麼? 玄若法師答: 舍利是修行者舍報...

信願與持名之間的關係

這個信、願、持名是本經的修學綱要,一個人能夠往生淨...

截流大師:念佛必須具備真實信心

一、要信得心、佛和眾生都沒有差別,我是沒有修成的佛...

【佛教詞典】六觀音

(名數)有二種:一種:一大悲觀音,二大慈觀音,三師...

【佛教詞典】制多山部

(流派)Jetavanīyā,小乘二十部之一。大眾部大天住...

【視頻】觀音靈感真言(男女合唱)

觀音靈感真言(男女合唱)

【視頻】甘露施食儀軌(手印版)

甘露施食儀軌(手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