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參禪一定要有長遠心

紹雲長老  2016/02/10  大字體  護眼色

參禪一定要有長遠心

現在我想談談參禪的目的和參禪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師道出禪宗的宗旨:「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可知參禪的目的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如果你參禪參到極點的工夫,開悟了,如果是證悟,那麼你就悟與佛齊,得佛心印,也就是徹底了脫生死了。

既然這個法,這麼好,又這麼直截了當,那麼下手的工夫應該如何做起呢?這麼做呢?

參禪這法門,要想在這法門上下番工夫,要先具備幾個條件。首先無論是出家或在家的人,都必須要嚴持戒律。出家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條戒,沙彌、沙彌尼有十條戒,在家居士有五條戒。不論修那種法門,戒是根本,對這些根本戒是絲毫不能違犯的。

其次還要深信因果,要明白因果,知道如是因,如是果。古德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此我們要審查從早到晚依身、口、意三業,所想所做的究竟是違背因果,還是符合因果。《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所以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我們要知道因果可畏,報應絲毫不爽,宜時加警惕,慎勿造因。

隋唐時代,禪宗盛極一時。一般師徒之間的傳法都是以問答形式,透過一問一答就開悟了,真的是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禪人開始之後便到山林靜處加功辦道,以其所悟的道理印證是否與佛所說的相符。所以那時禪宗出的祖師很多,悟道而不為人知的更不計其數。

宋代以後,人的根性就漸漸淺薄了,不能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開悟了。開了悟的祖師們於是就各出手眼方法,接引學人參禪。

參禪即是參公案、參話頭。公案、話頭有多種多樣,有的參「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有的參「本來面目是誰」,有的參「拖死尸的是誰」,有的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近百年來,禪宗道場都以參「念佛是誰」這個話頭最為普遍。

所謂話頭,例如「念佛是誰」四個字是一句話,這句話沒有說出來以前是話頭,說出來之後就是話尾了。虛雲老和尚說:「話頭就是一念未生之際,即是不生;不掉舉、不昏沉、不著靜、不落空,就是不滅。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迴光返照,這」不生不滅「就叫做看話頭或照顧話頭。」我們練習參禪的人,首先要看這一句話頭,不能在這個上面思量卜度,胡私亂想,思維念佛是誰,究竟是誰,這樣的思量卜度就不是工夫,而是打妄想了。

現在我們談談參「念佛是誰」 的下手方法。念佛的人當然知道念佛,那麼反問你是誰在念佛呢?你一定說:是我在念啊!那麼又再問你一句:是口念呢,還是心念呢?如果是口念,那麼睡著時,你的口還在,為什麼不念呢?剛死了後口還在,又為什麼不念呢?如果是心念,那你的肉團心能不能念呢?如肉團心能念的話,那麼睡著時,肉團心為什麼不念呢? 死了之後那個肉團心又能不能念呢?又有人說是靈性在念。那麼靈性是怎麼樣子的呢?是長、是短、是方、是圓、是肥、是痩呢?還是青黃赤白色呢?就是在這個不明白之處,要反問自己。這個反問不是要你以話來反問,而是要你以意反觀,就是反觀你的話頭。集中精神注意力,向自己反問:究竟念佛是誰?

初用功的人,對於這一法沒有用過的,是會感到有一點不很自在。你不要怕,坐下來,把腿子盤好包好,把身體坐得端端正正,你自己默念幾聲佛號,在默念最後一聲時,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誰」字上面。這個巧妙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在反觀這個「誰」字時,你的妄想就給擋下去瓦解了。

我們初用功的人,一下子想把住這個「誰」字,把時間看長是比較難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辦這個事之前,無量劫以來都是隨妄想轉。你現在要把它扭轉過來,不讓它打妄想,要把妄想轉變到這個「念佛是誰」的「誰」字上去,這個不是一下子就能夠辦得到的。所以古德說:「要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這兩句話怎麼說呢,就是我們無量劫以來打妄想打慣了,很熟,而妄想是很熟。要把這個很熟的妄想慢慢的丟掉,轉為生;要把參「念佛是誰」這一念抓得很緊,轉為熟。這樣就叫做生處轉熟,熟處轉生。

我們參禪,參究話頭亦復如是。要把我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這個「誰」字上,不起二念,只是反觀這一念「誰」字。

初參用功的人,即使你想把注意力集中,它總是集中不長久,又被妄想打失了,但是你一覺察到時,就立刻趕緊把話頭重新再提起來。古人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妄想來了,你不要怕它,不要和它拚命一樣,你只要不睬它,不隨它轉,只要照顧你所參的一句話頭就好了。

有些人在這個如意妄想當中,覺得很愉快似的。他們融入妄想了,隨著它轉,所以感到很自在快樂。這個千萬不能隨它轉,任它打啊!不論是好妄想,是壞妄想,一概都不要它,讓它跑開,你只要單單的的地,把這個「念佛是誰」的「誰」字觀察好就行了。

「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當我們把「念佛是誰」一念用熟了,妄想便會慢慢減少,心亦會清淨了,疑情就會自然現前。當真疑現前時,念念不動,了了常知。如果能夠從朝到晚,二六時中功夫都不間斷,日久功深,觸境逢緣,便能開悟了。

初用功的人還要注意兩點:第一,就是你不參「念佛是誰」還好,一參心就煩得很,妄想就翻騰得不得了,這個時候,正是你用功用得得力之處。你如果不是看這個話頭,那打妄想你還不知道呢,所以你不要隨它轉,也不要懼怕它。

當妄想打失了以後,感到自在,舉起話頭便要平心靜氣,就是說心要細。因為心不細,你若猛然將話頭一提便容易上火,氣就往上衝。你只要自己覺察到這一念,照顧這一念,「誰」字還在,你就不要再提了。如果再提,便是「頭上安頭」了。

第二,初用功的人參「念佛是誰」這一句話,搞了幾天感到不得力,又來參另一個話頭。其實不論哪一個話頭,意思都是一樣的,好像這個「誰」字是叫我們反觀注意力。

所以不論怎樣,參禪一定要有一個長遠心。

我們現在舉一個例子說明吧!就拿我們雲居山的老和尚-虛雲老和尚。他老人家三十一歲在天台山華頂龍泉庵參偈融鏡老法師,教他參一句「拖死尸的是誰」,一直到五十六歲他老人家才開悟,像他老人家那樣精進行持都要經過了二十五年。

所以我們現在用功的人,得不到開悟,就是缺少了決定心和長遠心。因為這個用功法門,你只要用久了,所謂:「久參有禪,久住有緣。」當你參究話頭純熟了,這一句話頭自然時間保持得長。看話頭就是看這句話還沒有出來之前這一念,一念不生之前就是話頭,若果你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這個話頭上,把時間能保持到五至十分鐘以上,不打妄想,不起二念,那麼你那個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間再長一點,就能感到心念非常安靜,身子非常舒服、輕安,頭腦也非常清晰,通身上下有說不出的舒服。這個時候,你就能親自體驗參禪的奧妙之處,如古人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自己若還沒有到這一步,別人說的你將信將疑,也不會完全相信的。因為這個禪定的境界,就是一切的法門所必須要歸納到這裡的。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只要你用功到了一心不亂,久而久之,你那個心就會出現了無限輕安境界。與參禪的工夫得力,是沒有二樣的。所以文殊菩薩在《楞嚴經》上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從古以來,我們中國出了很多大祖師,唯獨是在宗門下出的比較多,其他法門的祖師就較少。近代的幾十年前,我們中國還有幾位大善知識,譬如雲居山的老和尚、揚州高旻寺的來果老和尚、寧波天童寺的八指頭陀寄禪老和尚、常州天寧寺的冶開老和尚、杭州靈隱寺的慧明老法師、寧波觀宗寺的諦閑老法師,上海龍華寺的應慈老法師,都是近代開了悟的大德高僧。

那麼現在的善知識為什麼這麼的少,甚至還聽不到呢?這是由於現在宗門這一法,在禪堂修這一法的人太少了。此外,有些人就是知道了這個法門,但是他們的信心不堅定,不能在這個法門上,死心塌地地下一番死工夫,所以就不能出人才了。

虛雲老和尚在世時常說,正法與末法,不是真的分有正法、末法,而是人為所致的。不是法末,是人末啊!

如果我們現在要把禪宗這一法大力提倡,對這一法死心塌地地來用功,不會不出人才的。而現在中國那麼大的地方,禪宗道場卻是寥寥無幾矣。只剩陝西省西安市的臥龍禪寺、我們江西省雲居山的真如禪寺和江蘇省揚州市的高旻禪寺。高旻禪寺雖然有禪堂,但是坐長香的人少得很了。所以禪宗這一支香已經到了命如懸絲的危險地步了。那麼這副重擔就落在我們當代的中、青年師父們身上了。禪宗是佛的心印,所以叫心地法門。發道心來參禪的人啊!只要你信心堅定,拿定主意,有一個長遠心,努力地參上十年、二十年,不會沒有受用的。相反地,如果你信心不堅,又沒有長遠心,那就很難有所成就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紹雲長老文章列表

古人用功不肯剎那離開工夫,故能當下悟道

有人問趙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問:我...

【推薦】學道須具足五種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個喜怒哀樂底主人翁,覿體與三世...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禪病種種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參禪之士尚須提防禪病,以防走錯...

在家居士的安樂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闍迦的年輕婆羅門來拜訪佛陀。 「世...

聖嚴法師《禪坐的基礎方法》

如何使用方法 一、放鬆身體 1、頭部 ①眼睛不用力就...

淨慧老和尚新加坡雙林寺禪七法會開示

(第一天) 大和尚慈悲、常住的各位班首師父慈悲、各位...

能同時依止一淨一禪兩位善士嗎

問: 請問法師,弟子能同時依止一淨一禪兩位善士嗎?弟...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問: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紹雲老和尚答: 現在有些學...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覺得唯識學很沉重,可以看看《楞嚴經》

我個人學《法華經》有一段因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

如何成就一心不亂

九心住(欲界定) 一、內 住 於一切外境攝心令住內境。...

我們為什麼會有憂愁恐懼

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間人所迷了的、顛倒了的事給顛...

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東傳震旦,主流乃是般若與淨土兩大法系並...

慈舟法師《八大人覺經淺釋》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但是歸依了...

五戒之邪淫戒

除了夫歸之間的男女關係,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

三十六種富貴之人的心相

古時候有一句諺語說:「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

令師神通超人,平時是否教你們神通

美國度輪老法師(宣化上人)弟子恆某師、恆某師,來承天...

心、肝、脾、肺、腎逐個說

一 君主之官:心 我們下棋的時候,不管是丟了車,還是...

都說出家好,怎麼個好法

佛說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鴻鵠)能遠飛。 白衣雖...

出家人的袈裟為何如此殊勝

時值酷暑,不少居士來到寺院禮佛,稍一走動就會滿頭大...

專心一致,才能統攝你的心

各位同學在學佛過程中,切莫蹉跎歲月,一定要懂得如何...

印祖關於慚愧的開示

印祖關於慚愧的開示《涅槃經》云:佛言:有二白法,能...

因為有貪心,所以才會上當受騙

來到極樂寺,都是有緣人,佛說緣起甚深甚深!為什麼說...

瞭然不生——了了分明,當下就是無生

子二、別明破陰 分五:丑一、圓破色陰超劫濁;丑二、圓...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

【佛教詞典】聽門眾具中諸雜物

亦名:諸雜物 子題:器具、衣具、算子、治病眾具、缽具...

【佛教詞典】包爾文書

(The Bower Manuscript)為西域首次出土之佛典。系英...

【視頻】楞嚴咒(慧平法師念誦)

楞嚴咒(慧平法師念誦)

【視頻】慧律法師《佩戴楞嚴咒的利益》

慧律法師《佩戴楞嚴咒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