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何謂「禪門破三關」

明賢法師  2015/04/04  大字體  護眼色

何謂「禪門破三關」
   來果老和尚

江蘇揚州高旻堂上來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長具超方之眼,眉毛拖地,苦乘大願之舟,參禪行腳十餘年,輔導金山,住持高旻,三十餘年,破衲粗糲,克己厚人,刀耕火種,篳路藍縷,啟建叢林,事必躬親,不容翻忽,所至皆理,為道忘身,素厭聲華,不事造述,德厚流光,終不可掩。

今引述老和尚所示宗門下豁破三關之關隘,以利學人,契證宗門:

其一、破本參(過祖師關):知無量劫作善造惡、生死輪迴皆一場迷夢,今醒過來,滿面羞顏,大生慚愧,悲喜交集者有之,痛哭流涕者亦有之。自此改頭換面,專做培福生活,於身三種惡習一時淨盡。有過重之根本習氣兼修兼了,要倒樹定拔種,種子者何?我人之心是也。今日進了祖師設的這個「念佛是誰」一道關口,不但進關,在這關外歇歇,也得無窮受用。何以?身業不淨,口業不淨,意業不淨,何能達到祖師關邊際?

其二、破重關:進祖師關之人,見到祖師門下事,識得祖師度世心,雖在門裡,依舊徘徊殿角,未入堂奧者有之。祖師肺腑,關內幽微,尚未窺見者更有之。所以悟後重疑,即此意也。古人云:「未悟以前,如喪考妣。」此皆破本參後,重起疑情,猛求上進。悟後用功,有兩條路:一條路到此,還依初路前進,即最初用功之路,此是大人工夫。若悟後修行,只是修而無修、無修而修,可稱保任工夫,此為不住而住之見地。若求真住,必須真行,至更進一重門戶。然大悟以後之大疑者,更如初學,還加猛烈,不求悟,不成佛,不度生,心參意亦參識亦參,此名悟後大參,大參即重疑也。有重疑工夫,定必將開重關,為重悟行人,深入堂奧。根大者斯非我事,雖然生死可了、輪迴可停,不肯自棄,自棄則善住矣。當要奮勇猛進,到不疑之地,可到重關,誠不在遠。直待深工精密,人法雙忘,聖凡迥別,緩緩直透重關。宗門三關,隻言行處,不言見處。

其三、透牢關:參禪人到此重關後,萬不可離初步工夫,千萬要緊。類如最初用腳行路,非輪船、非火車,用腳行到鎮江地頭,喻破本參也。力小者,住下盤桓幾日,或就此住下,此是過祖師關人行處。力大者,此處諒非到家消息,即捨前行,途中無荊棘瓦石,平坦大路,喻破本參後毫無阻滯、放手大行,又至南京,範圍較廣,眼界寬闊,在此想住之人多數,思維至再,前途有路,盡量進行,此行更勝如前。咦!佛本一乘法,方便而說三,宗本一法悟,方便說三關,因根器優劣故也。

然此三關,初參「念佛是誰」,奮勇猛追,直破牢關。有由初參「念佛是誰」直達重關,後久苦修,亦破牢關,復初參禪,行不精銳,力不更奮,加力勉強過祖師關。大力者,如像過河,一腳到底;中力者,如鹿過河,半在水下,半在水上;小力者,如兔過河,全浮水上。假若盡是上根參禪,一起擁到末後牢關,一時打破,出牢關去。出牢關生涯,直任諸佛一切經教、祖師章典、菩薩度生事業,最上無比之法界、虛空界、實際界、真如界、涅槃界、任何一切佛聖境界,一超直上,過無不及。類如一切諸佛眾生,未出虛空一步,牢關正在虛空外,出虛空即出牢關。足可以虛空為關,誰個能出此關?只有參禪人不勞寸步能出此關無疑。閱者問曰:「正義未見說明。」非也!一關未言正義,況三關乎?

以上三關,是來果老和尚對於中下根人的開示,大根器人一悟即徹,並無三關兩關;中小根者,則非三關不可。否則籠統真如,顢頇佛性,修行越次,便解脫無期了,豈可不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外界的打擾來自我們的內心

有個小和尚學會了入定,可是每當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個禪七馬上就要結束了,就在禪七結束之際,老天爺連...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

問: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學人在永寧寺聽說壓根...

雍正皇帝與佛教

雍正皇帝與佛教 雍正自幼喜讀佛典,廣交僧衲,深通佛理...

天乘四空定之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

第二個,識無邊處定。 二、識無邊處定,謂行者厭虛空之...

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

閉關,又稱掩關,這名詞和風氣,在印度並沒有,在中國...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打坐時如果有任何善惡境界現前,都不要執著。告訴自己...

盤山寶積禪師的悟道因緣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是唐代高僧。與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緣不...

萬般將不去,唯有早念佛

傅大士云: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鐘。假饒金玉滿堂...

提倡環保--遠離有毒香燭

可怕的現狀 我們每到寺院等宗教場所,都會看到裊繞的煙...

生不起慚愧心和懺悔心該怎麼辦

問: 弟子生不起來慚愧心和懺悔心,請法師開示。 宏海...

你想知道你來生是什麼樣嗎

我們今天在面對果報的時候,你要注意而生其心,這個是...

讚美別人是一種善舉

世界上沒有比歡喜更寶貴的東西,有時我們用再多的金錢...

佛教與人生

諸位!今天講題是佛教與人生。先講佛教,然後再講人生...

果公上人語錄

一、要發心培福,有機會就培福,如去廟上帶支好香供養...

殺生不異殺佛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佛視一切眾生皆是佛,...

人生五個不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應該非常在乎的,比如做人的尊嚴,...

【推薦】減少壓力的辦法

恐懼感的來源 人往往因為沒有清楚認識自己而不能相信自...

釋尊三事笑緣

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經過市集時,看見一位賣魚的老人...

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被派遣到江北瓜州任職,和他的好朋友佛印禪師所...

婚外戀的十大典型心態

一、 補償心理 有的人因為夫妻分居,寂寞難耐,或者因...

理解觀世音菩薩的四個要點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與他的慈悲威德深入亞洲人心目中,他...

【佛教詞典】因緣

因與緣。世間的一切事物,皆由因與緣的和合而生而有。...

【佛教詞典】甘露法雨

(喻)如來之教法如甘露法雨,潤澤眾生。...

【視頻】了法大和尚《成佛之道》

了法大和尚《成佛之道》

【視頻】救兔得珍藥

救兔得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