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不貪著禪定之樂

聖嚴法師  2011/03/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修習禪定的人,他們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甚至於意識都不與外界接觸,不受外境的影響、幹擾。而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也和從前的回憶、歷史,未來的計畫、想像,以及現在的四週環境完全隔絕。此時他是全然獨立的,因為沒有任何著力點,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困擾他。因此,能得到一種不為外境所動的快樂,也就是「定樂」。

定的快樂有深有淺,淺的是沒有身體的負擔,感到非常輕鬆自在;深定是連前念與後念的思想負擔也沒有了,心中一事不掛,只有一個「非常安樂」的感受,有一點類似「何處惹塵埃」的境界,無論任何東西都招惹不到他。

然而,無論是淺定或深定,都還是有「自我中心」。在淺定中,雖然並沒有自我、非我的分別,但定樂的感受還在,所以還是有自我的。更深的禪定,會失去時間感、空間感,進入定中以後,感覺上才過了一彈指的時間,實際上卻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甚至過了好幾天都不自知。沒有了時間,就表示沒有雜念、妄念、夢境,頭腦裡面沒有任何境界出現,這不是昏迷,也不是死亡,而是心念不起作用。雖然心念不起作用,但是「我」還是在其中。

起坐、出定以後的人,會感覺渾身上下舒暢無比,這是因為入定以後,頭腦獲得休息,身體也跟著全部休息。在那一段時間之中,身體裡所有的毛孔、細胞、經絡都是暢通無阻的,沒有緊張、壓迫感,這才是徹底的休息,而且可能比睡覺時所得到的休息還要充分。因為睡覺時,意識還在不停地活動,無法真正的休息。

定樂可說是一種解放的快樂,就像生完小孩之後,分娩前昏天暗地的陣痛一下子沒有了,就會覺得快樂的不得了。當我們入定時也是如此,平時因為頭腦的負擔太重,連帶身體的神經也會受到影響,一進入定中的境界後,身心的負擔就都完全解除、消失不見,這樣的快樂誰不喜歡呢?

而且,無論是定中的快樂,或是出定之後通體舒暢的快樂,都是無可比擬的。有過這種經驗的人,出定以後都會想再入定,想要不斷地繼續打坐。所以,享受過定樂的人不免會對世間感到厭倦,不再碰男、女色,也不會貪著口腹之慾。因為世間任何快樂,都比不上定中的快樂,包括官能刺激的快樂也比不上!

可是,貪著定樂的人就像烏龜一樣,遇到敵人、野獸要攻擊它時,馬上就把四隻腳、一個頭、一條尾巴,統統都縮到龜殼裡去,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敵人要吃它也吃不到,只能咬到它硬硬的殼。因此,定樂實在不是最究竟的,我們修習禪定的目的只是為了進入智慧的領域,做為實踐自利利他菩薩行的基礎。如果我們貪著禪定的寂靜妙樂,不願出離禪定,那就永遠不能達成學佛的目的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證悟到什麼程度才能了生死

下面我就說說解悟與證悟和了生死的關係。解悟不能了生...

星雲大師:從奉獻中獲得快樂

早晨,我遇到櫃檯小姐曾淑芳,她是從天主教辦的文藻外...

自己離苦得樂,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對於我們這一期生命乃至未來的生命,唯一的意義就在於...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後樂

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領...

通過茶去領悟禪的義理

禪和茶在佛教當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喝茶講禪,茶道又...

修慈心禪的方法

以自己為對像 你們也許注意到了這個經文的第一行:願我...

聖嚴法師:找不到心

禪宗說:「參禪不在腿。」這是說,參禪不一定要靠打坐...

寒門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師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聖嚴法師《回到自己身上》

佛陀曾經對罵人者有兩個比喻:一個像是仰面對天吐唾,...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豈可輕言自殺

以佛教的立場來看,殺人的定義,包括殺別人與殺自己。...

聖嚴法師:如何面對消沉的人生觀

問: 許多上班族因每日上班下班,不斷重複,一生好像...

聖嚴法師《如何發大願》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滿懷理想壯志,期待自己的人生要...

不再受到分段生死的幹擾

諸位如果你今天是選擇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其實你要面...

道德的力量超越了肉體的生命

信字,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一個言,意味著是人說出的...

聖嚴法師《無事是貴人》

問:臨濟義玄禪師說:無事是貴人。我想他的意思並不是...

學佛的失獨老人很痛苦,應該如何面對

問: 弟子跟您學佛十年,並皈依,已60歲。最近獨子不幸...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懷海禪師,承繼開創叢林的馬祖道一禪師以後,...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麼

在《法華經》裡面佛陀告訴我們,釋迦佛以一大事因緣出...

修行必須常行精進

關於精進修行,外道都很強調這一點。有一個修仙道的,...

【推薦】地藏占察懺完整儀軌

末法時期,學佛的路上,有種種的困惑。學佛很久了,感...

在家念佛的三項事

今天佛七圓滿,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幾樣事情須要和...

怎麼才能擺脫生死業力的惡性循環

佛陀他是一層一層的攝事入理。其實這個攝事入理不但是...

人以愛慾交錯,故心不見道

「佛言:人懷愛慾,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

聖嚴法師《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大智度論》卷二七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

【佛教詞典】色蘊相有三種

【色蘊相有三種】 p0571   瑜伽五十三卷十七頁云:相...

【佛教詞典】法界無礙智

(術語)華嚴經所說十種智之一。證法界無礙理之智也。...

【視頻】淨界法師《助伴戒-陪伴的重要性》

淨界法師《助伴戒-陪伴的重要性》

【視頻】宗性法師《生生世世的心願-怡山禪師發願文》

宗性法師《生生世世的心願-怡山禪師發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