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離不開生活的,柴米油鹽是禪,穿衣吃飯也是禪。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禪意,就要靠一顆會發現、會觀察的心了。
有一天趙州禪師到桐城縣,與安徽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相遇於途中,趙州禪師便問道:「你是投子山主嗎?」
大同禪師將手攤開說道:「鹽、茶、油,請隨意買一些。」
趙州禪師不理睬他,就先快步地到舒州投子山去。大同禪師隨後也提著一油瓶回到庵中。
趙州禪師一見,不以為然的指斥道:「久聞投子山大同禪師之名,原來只是一個賣油翁。」意思是說你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禪師,不去弘揚禪道,怎麼到外面賣油?
大同禪師也不甘示弱地回答道:「我也久聞趙州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禪師,原來也只是一個俗人;你只認識賣油翁,卻不認識投子山主!」
趙州禪師問道:「我何以是個俗人?」
投子山大同禪師答道:「因為你不認識投子,所以我說你是一個俗人。」趙州禪師再問道:「如何是投子?」大同禪師提起油瓶道:「油!油!」
大同禪師之所以有如此法力,就在於他勘破了禪的真諦,明白禪就在柴米油鹽當中,就在生活的本質當中。因此,他才會化成賣油翁與趙州禪師相見。
想要從柴米油鹽中找到溫馨,就要靠一顆會發現、會觀察的心了。一個有心人,每次面對柴米油鹽的時候,都有不同的感覺。就比如做飯,他們想的不是如何填飽肚子,而是如何將眼前的這一道菜做出味道來,在這樣的人眼中,做飯不只是慣常的重複性勞動,而是一種類似藝術的體驗。
所以,相對來說,很多人做飯就是做飯,但懂得生活的人則是在烹飪。這烹飪,就有藝術在裡面了。
有個禪僧問睦州禪師道:「我們每天都要穿衣吃飯,並且天天重覆,今天穿衣吃飯,明天也要穿衣吃飯,後天還要穿衣吃飯,實在是非常麻煩。請問禪師,如何才能免除這許多的麻煩?」
陸州禪師回答得非常妙,他說:「如何能免除這許多的麻煩呢?我們每天要穿衣吃飯。」這個禪僧坦誠地說:「我不了解你的意思。」睦州禪師斬釘截鐵告訴他道:「如果你不了解,那你就得每天穿衣吃飯。」
禪是單純的存在,不假他物,但禪也是離不開生活的。每天的穿衣吃飯都是禪,正因為如此,睦州禪師才告訴禪僧,要去穿衣吃飯。意思是告訴他,穿衣吃飯中有禪,那麼你就要去做這些事情,經過自己的體驗,領會日常穿衣吃飯中的禪。
這秘密就在於一種心境,將物質和精神合而為一的心境,在物質生活中體驗精神的快感,在精神世界裡發現物質生活的美妙。而這層意思,也正是睦州禪師想要告訴禪僧的。
真正的快樂不是從外界獲得的,而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偶然的,而是持續的。這持續就是源於精神和物質的統一。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在穿衣的時候,能夠發現美感,這美就是他快樂的源泉。
在吃飯的時候,他追求的不是吃飽,而是食物的味道,這味道就是他們快樂的源泉。生活中的每件小事、每個角落,其實都蘊藏著快樂,關鍵在於是否有一種心境,能夠發現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