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靜坐的利益與方法

徐恆志  2014/03/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靜坐的利益與方法

靜坐的利益

靜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對於身心健康,確為有益。以世法說:「年老者靜坐,可以減少頭痛腰痛、眼花心亂、血壓高、麻痹症等疾病;年輕者靜坐,可以減少慾念,靜定有智,遇事不太衝動,避免與人爭鬥。所謂‘血氣未充、戒之在色,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實可從靜坐體得其好處。

以佛法說,佛教有經律論三藏,旨在戒定慧三學,而三學尤以定學為中心,定水不波,妄浪平息,智體澄清,見理分明,則是非明辨,邪正判然,由正思而趣向於正行。儒書有「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與靜坐之理亦近。

以個人經驗說,年少體病,隨侍虛公,常囑靜坐,惜為經書文字所累,甚少習禪;間或習之,又無恆心,得益不多。近十年來,常有靜坐,反覺精神較佳,體重亦比前增重加肥,是亦證明習禪之好處。

佛法為一可以實驗之學問,雖誦經念佛等皆為實驗方法之一,而莫如禪定為重要,如今日之歐美國人之學佛,一以佛法提倡慈悲和平,為厭戰爭者所追慕,一以佛法之道理可從禪定中實驗到。尤以美國人好奇,趨之者更多。如今美國各高等學府多有佛學研究會,多數是重於修禪定的。

習禪的方法

一、調飲食:人身需飲食生命始得活動,猶如機器需加油加煤才能轉動。飲食咀嚼,和津液混入胃中消化成糜,轉入小腸化為乳狀的滋養,人於血液,以供全身利用,故飲食與生命極有關係。但食物不可過多,過多則胃腸消化不盡,不能吸收精華,反而排泄於體外,叫胃腸加倍工作,結果必氣急身滿,靜坐不得安寧;若食太少,營養不夠,體弱力衰,靜坐亦難致果。此於古語「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可省之。

二、調睡眠:人之工作,不論勞心勞力,皆須適當休息時間,始能恢復精神,睡眠即最長時間之休息。常入睡眠以八小時為合度:睡過多則精神困昧,不宜靜坐;睡過少則體力未復,精神恍惚,亦不宜靜坐。故須睡眠有節制,神志保持清明,靜坐方易生效。又睡前醒後,皆可起坐,起坐如覺得不夠精神,中夜坐後仍可再睡一下。

三、調身:一於坐前,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常保持寧靜安詳,不可有粗暴舉動,境粗氣粗,心意輕浮,必難人定。二人坐時在床在凳,須寬衣解帶,(坐墊須後高一二寸)從容人坐,腿或雙盤、或單盤,或把兩小腿向後交叉於兩股之下、或雙腿下垂足貼於地(後二者為年老無法盤腿而設);次要安置兩手,把右掌的背疊在左掌上面,貼近丹田,輕放腿上;然後把腿左右搖動四五次,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頸正、鼻與臍如垂直線始對,不低不昂;開口吐腹中積氣三口,把舌頭抵上額,由口鼻徐徐吸人清氣三次至七次,唇齒相著,輕閉兩眼,坐久或覺身有俯仰斜曲,隨時矯正之(坐之時間先半小時漸次增至一二小時)。

坐後,應用口吐氣十數次,令身熱外散,然後慢搖身體肩頸,徐舒手腳;再以兩大拇指背擦熱來擦兩眼皮,開眼再擦鼻兩側,再以雙掌相搓令熱,擦兩耳輪以至偏撫頭部及胸腹手腿至足心而止。又坐時血脈流通,身熱發汗,應待汗幹,然後隨意動作,此為坐後調身之方法。

四、調息:鼻中氣體出入名呼吸,一呼一吸為息。靜坐人手最要工夫在調息。呼吸有四種:A、喉頭呼吸:通常人不知衛生,呼吸淺短,僅在喉頭出入,不能盡肺葉張縮的力量,因此達不到吸氧吐碳功用,血液循環不能優良。B、胸式呼吸:此較前稍好,氣體能達胸部,充滿肺部,通常學生體操的呼吸運動,能做到此地步,但仍不算調息。C、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氣體能達到小腹,在吸氣時空氣人肺充滿週遍,肺底舒張,把膈肌壓下,這時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又呼氣時腹部緊縮,膈肌被推而上,緊抵肺部,使肺中濁氣盡量外散,這方算是靜坐的調息。但學者須注意呼吸絲毫不可用力,鼻息輕細深長,自然達到腹部,連自己的耳朵也不聞出入息聲,方是調相。D、全體呼吸:此為年久靜坐功深,呼吸細,出入不知,如無呼吸,雖有器官,若無所用,而氣息彷彿從全身毛孔出入,至此乃達調息之極功,可人深定,如鳥巢禪師之類。

五、調心:心有真心與妄心,真心是心的本體,妄心是心的虛妄作用。吾人自有生以來,迷昧真心,都在妄心用事,念念不停,猶如意馬心猿,難調難伏。中國小說西遊記,寫出一個馬騮精孫悟空,橫行無忌,大鬧天宮,難以調伏。唯唐僧能伏而使用,其主題實寫唐僧之修養功深,能束心猿意馬,實無孫悟空其人也。

吾人靜坐,可有兩種心象:一是心中散亂,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深,容易瞌睡。治散亂病,要把心中一切放下,看透身體也是外物,置之不睬,專心一念於小腹間,徐可人定。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或起而徑行再坐;或修數息觀,從一到十,數到不亂,心息相依,綿綿密密,昏散兩魔,皆難得人,則如修般若空者不見其身,或如觀「當知此處,即為是塔」,莫不獲得定功。

所說調身調息調心三法實可併用,不為文字所泥而意會之也可。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十念念佛以及迴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較常用的有觀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觀像念...

聖一法師禪七開示

十二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未成佛時,稱為悉達多太子,出...

懺悔有這三種方法

懺悔有幾種方法,有取相懺,有作法懺,有實相懺。這裡...

三種念佛的方法

一、共修念佛 當我們要來寺院念佛的那一天,應該從早上...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

逞強好勝,終非道人資格

參禪人,只顧真參,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時,用頭觸柱,...

星雲大師:三毒五蓋的對治方法

《中阿含經》卷十〈食經〉中,佛陀曾說:眾生以愛為食...

【佛學漫畫】禪宗三祖僧璨大師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我們知道須菩提...

善業一停止,惡業就要當頭了

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家那裡有個木匠,他講你們這站的筆直...

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之因緣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啟建大願的過程,在諸多淨宗經...

淨界法師:淨土宗學人如何對待器官捐贈

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勵大家器官捐贈,因為...

投生到施主家

宗門下常常有些公案。比如宋代的草堂青禪師。草堂青禪...

貪心失金鵝

一位婦人在先生往生後,帶著三個女兒到富有人家裡當奴...

印光大師論至誠恭敬

一、敬惜佛經善書 1.尊敬佛經善書 一切佛經及闡揚佛法...

為什麼要向競爭者祝福

一個苦惱的雜貨商來找禪師,向禪師訴苦道,最近他的店...

一位素食者12年的心路歷程

是的,我是一個素食者。但是在人群中,我和你沒什麼不...

知道「沒有聲音」的是誰呢

我們看就聞性示因常,就著聽聞的體性(注意,不是就著...

【推薦】《了凡四訓》漫畫版

《了凡四訓》漫畫版...

巢窟不可愛,終將敗壞

佛陀時代,有一位比丘於清晨前往河邊洗浴,後至岸邊歇...

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不酤酒戒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

【推薦】心地行為決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

獵人改業

羅閱只國有一座高山,山上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很多,風...

要隨緣不要隨習氣

學佛人最常用的一個詞是什麼? 不是阿彌陀佛,就是隨...

【佛教詞典】婆誐

(雜語)Bha?ga,又曰婆伽,薄伽,譯為破。智度論四十...

【佛教詞典】不惜身命

(術語)菩薩之大心,為菩提不惜身命也。法華經譬喻品...

【視頻】蔬食好煮藝

蔬食好煮藝

【視頻】追思弘川法師示寂10週年

追思弘川法師示寂10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