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巢窟不可愛,終將敗壞

2013/12/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巢窟不可愛,終將敗壞

佛陀時代,有一位比丘於清晨前往河邊洗浴,後至岸邊歇息。此時有一天人放光,照於河岸,對著比丘說:‘有一個巢穴,夜晚有煙竄出,白天則有火燃。有一婆羅門見到此事,便破壞此穴,並挖堀其地。這時,有一位智者為婆羅門所教亦以刀挖堀巢穴之地。結果,先後見到一隻烏龜、一條毒蛇,便將其捉取。後來婆羅門告訴智者繼續挖掘,又陸續發現肉段、刀捨及毒蟲,也都相繼取出;更進一步挖掘時,則見到兩條通道及一堆石頭,便將石頭搬出洞穴。最後則見到一條龍,婆羅門說:「不要惱怒此龍。」並向它跪拜。’

天人向比丘說:‘請不要忘記今日我所說之話,你可以向佛請法,此義只有佛及聲聞弟子等得以了達。’於是比丘前去精舍,恭敬地頂禮佛足,向佛請示:‘世尊!為何這個巢窟夜則有煙出,晝則火燃?誰是婆羅門?誰是智人?何者是刀?何者是掘?何者為龜?何為毒蛇?什麼是肉段?什麼是刀?什麼是毒蟲?何者為二道?何者為石聚?何者為名龍?這些為何意喻?’

佛陀開示大眾:‘所謂的巢穴,即是喻此色身,為父精母血、四大和合所成,靠著衣服、飲食而得以生長。身體壞滅時,四大離散、敗壞、腫脹、蟲食、潰爛,最後歸於大地,無一可樂之處。夜時煙出,代表心念遷流種種思慮分別;白晝火燃則表身口廣作種種業行;婆羅門代表如來,乃覺悟之聖者;智人喻為諸聲聞;刀喻智慧,能斬斷諸煩惱賊;掘地譬為精進,能防止懈怠;烏龜表五蓋――貪慾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法蓋;毒蛇喻嗔惱之害、肉段者表慳貪;刀捨則喻為色、聲、香、味、觸之五欲;毒蟲喻如愚癡;二道喻為疑惑;石堆代表貢高我慢;龍則表示漏盡見思二惑,證阿羅漢。’

佛陀復說一偈:

‘巢窟名為身,覺觀如彼煙,

 造作如火然,婆羅門如佛,

 智人是聲聞,刀即是智慧,

 掘地喻精進,五蓋猶如龜,

 瞋恚如蝮蛇,貪嫉如肉段,

 五欲如刀捨,愚癡如楞只,

 疑者如二道,我見如石聚,

 汝今莫惱龍,龍是真羅漢。

 善答問難者,唯有佛世尊。’

比丘們聽完佛的開示,皆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一》

省思:

眾生的報身如同故事中的巢窟實不可愛,終將敗壞。凡夫卻因貪愛色身,追逐五欲造作惡業,始終受苦流轉。有智之修行者,依如來教法以智慧力、精進力行道,‘理將俗反’用佛法真理將顛倒錯誤的知見行為導正,捨五欲、破五蓋、斷貪瞋癡慢疑邪見等煩惱,必能成就道業。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流轉三界中,到底是誰在流轉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有一段開示,他說:宇宙無非旅...

去掉我執,使自己的心軟化

我們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執,使自己的心軟化,...

【推薦】愛不是佔有,放手不是拋棄

古代有個很有名的關於放手的愛的公案,說有兩個婦人在...

什麼樣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天氣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裡邊,可能比這...

只有「無住」,才跳得出三界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

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在當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

農曆七月不是鬼節

一、盂蘭盆會的由來及其發展 盂蘭盆會,是漢語系佛教地...

聖嚴法師:自認愚癡也是智慧

有智慧的人是沒有煩惱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調伏自...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佛陀照顧老病比丘

佛陀在世時,他慈悲愛護一切眾生,貧困的、病苦的,他...

尸婆羅尊者本緣

過去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城中有一位月...

中國首位比丘尼淨檢法師

晉穆帝昇平元年(西元三五七),曇摩竭多在洛陽依《僧...

認識你自己

禪院新來了一個小和尚,他積極主動去見智閑禪師,誠懇...

驢肉是這樣來的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處驢肉館。幾乎每到傍晚,門口...

「永保初心」的意義

問: 在聽您開示的時候有句話叫做永保初心,很受感動...

蓮池大師勸素文七不殺

世間人把殺生吃肉的行為,都看作是理所當然。於是放心...

心律法師: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不少人面臨困境的時候,會對未來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到...

淨土法門的起信之障--認知

起信之障,我們先談這是個難信法。佛在很多經典說,這...

聖嚴法師《時時提起無常觀》

發出離心、修菩薩行。這有什麼好處?一位在家人不論有...

【推薦】夢裡不知身是客

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臟的跳動,那其實就是你的生命之...

佛教對物質生活的看法

佛陀為我們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實相,更告訴我們解決痛苦...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

【原文】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而昔賢謂:求之既不可得...

五陰的本質,到底是真還是妄

丙二、迷真起妄 真本無陰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

【推薦】善念不但救了生命,還救了人的心念

有一次,一位患血癌的囚犯被送來我們醫院,醫院發現他...

為什麼無常的觀念最殊勝

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所有的腳印當中,大象的腳印最殊...

【佛教詞典】演說

梵語 nirde?a,巴利語 niddesa。謂集眾人而對之講說如...

【佛教詞典】漏

漏有三種,謂欲漏、有漏、無明漏。令心連注流散不絕故...

【視頻】佛教聖地九華山

佛教聖地九華山

【視頻】夢參老和尚《觀照的功夫》

夢參老和尚《觀照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