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開示外道與邪師的辨別法

2013/04/18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開示外道與邪師的辨別法

《佛說金剛心總持論》: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外道六師?

世尊曰:如來滅後,多有波旬(魔道子孫)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頭披褐,稱佛弟子,相共檀那,飲酒食肉,污漫淨地,第一外道;

復有牽妻帶子,住佛伽藍,遍學瑜伽教相,自稱遺法弟子,飲酒食肉,與人修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

復有邪人,上無師得,下無師證,被鬼迷制,邪悟聰明,不假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內行邪法,惑亂世人,同入邪路,滅佛智種,第三外道;

復有外見,偏學有為,行符咒水,驅鬼遣神,惑亂世人,增長惡見,滅佛正見,第四外道;

復有道依休咎,學問吉凶占卜鑒形,先兆禍福,惑亂世人,滅正眼,第五外道;

復有裝模作樣,空腹高心,未證言證,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為究竟,不食油鹽茶果醬醋,執持邪戒,惑亂無智,不用看經念佛,不用作福參禪,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禮明師,偏指色身,與佛無二,誑惑無知,同入黑暗,斷善根苗,滅智慧種,執著癡頑,第六外道。

此等六師波旬外道,於後末法,入我法中,壞佛伽藍,毀佛正法,滅佛教相,佛赦大乘願力菩薩,隨方應現,或為人王帝主,或為宰官長者,具大威德,各作一方佛之檀越(信眾),措滅邪道守護正法,無令外魔得其方便。依佛說者是佛弟子;隨順邪說,即是波旬(魔王),相同譭謗阿彌陀佛,入阿鼻如箭,一失人身,無有出期。

《楞嚴經》中有關辨別真偽的原文節選:

1、譭謗出家,輕蔑持戒。常言:「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我已經開悟證果,何勞持戒?我是持而不持,不持而持。」說得謬論連篇。《楞嚴經》云:「其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啖肉,廣行淫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受陰魔第九〕於是,弟子與師「破佛律儀,潛行貪慾。

2、讚歎淫慾,褻瀆佛法。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或云「現前肉身,即是金剛不壞身。我們師徒代代相傳,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遂恣縱五欲,以為傳法。彼之徒眾,還以為這是即身成佛之捷徑,於是狎媒淫穢;殊不知此是魘鬼狐魅,專竊人之精氣,令行者精歇髓枯,元氣斲喪,嚴重者甚至惹來百患纏身,橫死夭亡。《楞嚴經》云:「現美女身,盛行貪慾,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殞。」〔想陰魔第十〕吾人怎能不心驚?願諸青少年勿為欲樂雙修之噱頭所惑,以免傷身害命,泯滅淳善之本性。

3、神通異端,驚世駭俗。邪師有妖怪附身,故魔通廣大,或放光動地,或踴身虛空,乍顯乍沒,或穿牆過壁,或得心通。但此等皆是高級催眠的幻術來炫惑世人,斷非佛法。「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色陰魔第十〕《楞嚴經》另一段又載:「其人誠不覺知魔著···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於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想陰魔第八〕誠然,佛教裡也講神通,但真菩薩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唯獨於迫不得已之情形下,才露一兩下身手,以德攝群機。怎會亂顯魔通,炫嚇敲詐,以求名利,自我宣揚呢?對於那些自我崇拜,自稱活佛活菩薩者——諸位同修要特別小心呀!

4、我慢無比,跋扈專橫,因魔力所持故。經云:「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想陰魔第四〕。邪師增長狂慧,口說妙法,或吟詩作對,專弄精魂。經云:「若口說偈,或自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想陰魔第三〕並且,他們喜訐露人之隱私,不避譏嫌;能令弟子,如膠似漆,心生戀慕。

5、現奇特相,無益苦行,以貪供養。經云:「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時日餐,一麻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想陰魔第七〕此類魔怪,好占卜禍福,水火刀兵,危言聳聽,屆時毫釐不差,層層應驗:「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想陰魔第一〕今時,預言地震、海嘯、世界末日、星宿變怪、國運動亂者,多數為山妖水怪所著,以來恫嚇世人。

6、未證言證,打大妄語。常言我是活佛、菩薩再來,但不經修得,無修無證,撥無因果,豁達空。這都是大我慢魔、狂魔、空魔作怪,故大言不慚。經云:「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劫,一念能越。〔受陰魔第二〕」是人喜言某人是某佛,某菩薩化身,或言佛也有大小,先佛後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想陰魔第二、第三〕。或言:我於前世,就是你尊師,你們都是我多生之弟子。或言:當時你們是我的妻子兄弟兒女,今來相度。我等應同歸某極樂世界,供養某佛〔想陰魔第五〕。如是欺誑之言,淆亂視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略談菩薩戒中的「說四眾過」問題

菩薩戒也稱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想了生死必須掌握正確的軌則

初學者必須由文字來做引導的,這以下舉出一個實際的例...

佛法與外道的區別在哪

第十五條:【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親。一切善...

烏鴉和孔雀的故事

現在這個時代在佛經裡邊叫做末法時期,在末法時期有一...

神通不是辨別正法與邪法的標準

神通,根據佛經上講,有妖通、報通、證通。證通就是一...

慧律法師:欲令正法重現,當推楞嚴大經

《楞嚴經》本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滅度...

「邪因緣論」與「無因緣論」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時,當時的印度是一個文化非常發...

只要有清淨心,念誦外道經典也能往生嗎

問: 我們聽說往生的關鍵是清淨心,只要心清淨,哪怕是...

讓心靈富裕起來

2010年4月28日,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在北京大學百年講...

供養地藏菩薩、誦地藏經就能獲得二十八種利益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量實在不可思議,如果有按照上面所說...

學佛的四大因緣,你屬於哪一種呢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在輪迴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

永明延壽大師《戒殺俚言》

堪嗟人心如鐵,終日殺生造業,他身滋養爾身,心上如何...

念念不離阿彌陀佛

一個參禪開悟的人,他是要選擇求生淨土的,這是一個反...

至誠供佛齋僧,種下殊勝福田

昔日,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時,當時城中有一位長...

寺院的早課內容

早課的第一個內容是楞嚴咒。 楞嚴咒出自於《大佛頂首...

持名念佛一法,事則至簡至易,理則至深至妙

釋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諸法,皆為徹底解除吾人生死大...

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事業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

宣化上人:修福修慧

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 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是愛,還是交易?

若時不隨順,則都無所愛,爾時起貪愛,唯同於貿易。--...

臨終助念必須謹記三大要點

臨終關懷是一種比較人性化的世間法,陪伴臨終人度過生...

莫讓地球母親再流淚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著萬物,以豐富的物產滋養著人類。作...

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

佛教不是宿命論,它告訴人們人生是苦,是困難,是要人...

【佛教詞典】二現

(名數)佛之尊特身相好,有須現不須現二者,須現者,...

【佛教詞典】論依二種

【論依二種】 p1330 集論八卷十二頁云:第三論依,謂依...

【視頻】五台山普壽寺-大眾佛號

五台山普壽寺-大眾佛號

【視頻】悟公上人《佛說阿彌陀經》

悟公上人《佛說阿彌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