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住於過去、未來、現在

聖嚴法師  2014/11/07  大字體  護眼色

不住於過去、未來、現在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動-住於過去和未來

一般人總是常常想著過去、想著未來,能夠想到「現在」的已經不錯了。我們通常會記掛著過去的對錯毀譽,以及幻想著未來的期許:下一次的好運,是不是輪得到我?如果只想到過去、未來,「現在」又如何做得好呢?

成功的人不能沉醉在過去,也不可幻想著未來,唯有努力於現在,才是最可靠的。

(二)大修行人的心理狀況-住於現在的活

學佛修行的人不要老是擔心「我如果犯了戒,就要下地獄了!」也不要老是渴望:「阿彌陀佛!你什麼時候拿金台、銀台來接引我?什麼時候才會來呢?我死的時候你來不來?」這樣空想是沒有用的,現在趕快精進念佛才是最要緊的。

這就好像有人看到一顆蘋果快要熟了,他便站在樹下想:「這顆蘋果是我的。」於是,就站在樹下張著嘴巴等,他老是在等,而不去摘蘋果,結果蘋果尚未掉下來之前,可能就來了幾隻鳥把蘋果吃掉了。這就像是只幻想著美好的未來,卻不把握現在及時動作,這是沒有用的。

我們常常就像是那位在樹下等蘋果吃的人,以為等著、等著一定能等到。等待是不會有結果的,只有努力才會有成果,有時候可能努力了都不一定能夠得到,但是,還是一定要努力,才會有機會;如果努力過後仍得不到,也可以問心無愧了。以摘蘋果的例子來說,也許當你還沒爬上樹去,它就被鳥吃了,或掉下來跌壞在地上了。但是,在爬樹的時候不能擔心:「反正蘋果一定會被鳥吃去,算了!我不爬樹了。」而是要重視現在的努力,大修行的人、成功的人都是這樣,不會老是怨天尤人,不會因為別人的得意失敗,而在一旁空歡喜、徒悲哀。

(三)解脫者的智慧反映-不住於過去、未來、現在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解脫者已經心無所住,不住於現在,也不住於過去、未來的一切相,這叫作「無相」、「無我」,也叫作「解脫」,就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了。

我們大家都還是凡夫,雖然還做不到,但知道有這麼一個境界,希望有一天能夠做到這個程度,所以要修行。至少要能做到「住於現在的活動」,不要停留在第一種「住於過去和未來」的狀況。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怎樣解決家庭感情的痛苦

問: 請問師父,家庭、感情方面的痛苦怎麼解決? 仁炟...

【推薦】「心有千千結」是啟動不了佛號的

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這個就是生滅心! 第一個,你今生...

向天空扔斧子

一人請教禪師,說有人在背地裡捅他刀子,該怎麼辦?...

染布的譬喻

佛世時,曾以一則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過去生中為長者子,正值燃燈佛住世,聽聞...

「初心」與「直心」有什麼不同

問: 請問初心與直心,有什麼不同?或者兩者本質相同而...

婚姻的美滿之法

有一個女眾結婚十年,她覺得生活一向挺安逸,挺好的,...

容易分心,該如何用心

問: 「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時,會操心下一刻的...

聖嚴法師《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

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

聖嚴法師:愛情為什麼會變的這樣恐怖?

問: 有的人和情人分手,會帶著刀子去談判,想要殺人...

聖嚴法師:是夢?是醒?

佛陀說,人生如夢幻。尤其當生命充滿著歡喜和快樂的時...

聖嚴法師《有情緒的人生才活得過癮?》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我們人是有情眾生,既然是有情,當...

寬運法師:布施的方法

如何布施 布施時若有受施的人相,便會有揀擇,有分別...

淨業行人如何勘驗自己是否深信切願

在臨命終時由兩種力量決定,一個是業力,一個是心力,...

怎樣判斷自己對淨土的信心

問: 怎樣判斷自己是真信還是假信? 大安法師答: 其...

霧霾的源頭就是「無明」

眼下北京一直處於雲山霧罩之中。前所未有的嚴重霧霾籠...

三車和尚-窺基大師

一天小廝忽報說玄奘法師登門化緣,尉遲宗將軍忙迎進玄...

生病時能吃幾天肉做補充嗎

問: 我看到有一些人持素很長。但是,當生病時,認為...

為何放不下?因為還沒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夠真實的覺悟,你才能夠真實的放下! 今天我們講到...

凡人當病苦時,作退一步想

原文: 凡人當病苦時,作退一步想,則安樂無量,近來兵...

聖嚴法師《做個真正的貴人》

在日常生活裡,大家都希望遇到貴人,盼望能有貴人相助...

愛的細節

年底的時候,是遊子歸家的時候,更是父母期盼的時候。...

【佛教詞典】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

(經名)又名普賢菩薩定意經,三卷,西晉竺法護譯。即...

【佛教詞典】對礙

為色法之特性。指二種物質互相障礙,無法同時佔有同一...

【視頻】仁朗法師《南傳彌蘭王問經》

仁朗法師《南傳彌蘭王問經》

【視頻】淨土必修五部經典之《念佛圓通章》

淨土必修五部經典之《念佛圓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