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君子和小人,是中國人說不盡的話題。小人和君子究竟有多大差別?這一條就是告訴我們:小人和君子只是在存心上的細小差別,表現在行為上就有所不同。也是警惕我們:把握自己的存心,以免失足墮落為小人。
從現象上說,「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小人以打聽君子的過失為樂;而「君子恥聞小人之惡」,君子則恥於聽聞小人的惡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重要的不是錯誤本身,而是我們面對錯誤的態度。這裡用了「過」和「惡」兩個字,其內涵和份量都有所不同。《弟子規》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雖然無心犯下過失,能勇於面對,及時改正,不掩飾、不隱瞞,還算是個正人君子,光明磊落。小人對人群充滿懷疑,不敢相信人性本善,之所以喜歡打聽君子的過失,多數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惡行,正暴露他內心的陰暗和刻薄。
君子有道德、有學問,對本性的純善滿懷信心,知道一切惡行只是習性起作用,是可以改變的,所以善待一切人,尊重一切人,隱惡揚善,時時啟發人的善心。他聽到人有惡行,如同自己的德行有虧一樣羞恥、難過,當然更不會去打聽、談論,來保護自己純淨的真心。
所以說,本來只是一個存心厚道還是刻薄的區分,而人品、德行的高低就因此產生了大的差別。善於修身的人,就是從這一個念頭開始修正。
輯自《格言別錄白話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