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華嚴經》的四種法界

大安法師  2024/01/04  大字體  護眼色

《華嚴經》的四種法界

這個《華嚴經》的境界呀,談四種法界。事法界,就是從隨緣生起的現象界,他有種種的差別相,這就叫事法界。理法界,就一切事相的差別回歸它的體性,它是平等一相,這個理法界。還有理事無礙法界,還有事事無礙法界。那麼前三種法界是大小乘經典都具有的。唯有第四,事事無礙法界,具體體現在華嚴十玄門的境界,為華嚴所獨具。那麼為華嚴所獨具的事事無礙境界也在這部《阿彌陀經》裡面具足。

所以我們來看這四種法界。這個一念心性,就是現前一念心性,這就是一真法界。舉一真法界體性作我現前一念的心,這是理法界。那麼由這個理法界一念心性所現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主就是阿彌陀佛,伴就是觀音、勢至、清淨海會的這些菩薩聲聞,這叫依正主伴。這些都是我們一念心性所現之影。這個所現之影就是事法界,這就代表兩個法界。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這是表達理事無礙法界。全事就是全體的事相,比如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些事相,全體的都是由真如願心所流現出來的,由阿彌陀佛的願心流現出來的,這個理。而這個理呢,也是一切眾生本具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也是一切眾生介爾一念本具的。所以全事即理。全事即理這在淨土法門當中表明的一個特點,淨土法門是以事相來建立、來施設他的法門,無論是他的名號的事相,極樂莊嚴的事相。建立這個事相,他當體就是實相理體,所以透過這個事相就能夠住相證理,所以全事即理。

全妄即真,這個妄想啊,妄念,他是沒有自己的客觀體性的,就好像水和波濤的關係。當水起波濤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顯現在眼簾的是波濤,是這麼一個幻相。但是波濤它全體是水,由於風吹這個水顯現的一個幻相。所以它當體全體是水,全體是濕性。所以從這裡體味全妄即真。全妄即真包括我們念頭,實際上在真心層面是無念的,有念都是妄。

我們的念頭虛妄的念頭,念五欲六塵是妄,我們的這個念佛的念,也是妄。但這個妄他沒有自體,他也是從真如自性裡面顯現出來的。這個妄念既然從那顯現,他又沒有自體,所以當下這個妄念也是真如。這就在淨土法門當中對這個念頭有個說法,叫「以楔出楔,以毒攻毒,以兵止兵」。這個楔子在那裡,你再打一個楔子進去,它就能把那個裡面楔子把它打出來。我們有毒,再用一種毒以毒攻毒。這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凡夫眾生很難做到無念。

現在怎麼對治這個妄念呢?原來那種虛妄的念都在念五欲六塵,現在轉換一個念,就念佛號。念五欲六塵的念是輪迴的念,念佛號的念是清淨的念,是讓我們解脫的念,是從夢中醒過來的念。那這個念,他是趨向於解脫,但這個念,有念他就是乖為自性,他也是妄。但這個妄,以這個妄換那個妄,那麼念佛念到最後,能念、所念打成一體,和念脫落的時候,在念佛三昧當中,這時候的真心就現前了。真心現前,那就是他就會現量知道全體的妄念原來都是真如,包括貪瞋癡慢疑,全體的煩惱也是真如。全妄即真。

全修即性。修就是修德,性就是性德。這個修德是開始覺悟的智慧,性德是本有的覺性,理體。這個始覺智是從我們的本覺理起來的,叫依理起智。所以全體的始覺智就是本覺理。這個就好像,修德和性德呢,我們《無量壽經》講的「洗濯垢污,顯明清白」。就是這面鏡子,本來它是鏡子的鏡體是清淨的,它如果表面上沒有灰塵的話,它就有光明,它就可以照天照地,但是這面鏡子蒙上了塵垢了,甚至塵垢很多,連那個鏡子的框子都是垢污,積的很厚,所以它的光透不出來。那麼現在,要用一塊布,要水,要一些清潔劑,開始來洗那個塵垢。

那麼這個塵垢擦洗擦洗,擦洗到最後,塵垢擦洗完了,這個鏡體現前了,這個鏡面乾淨了,它的光明就透現出來了,它的照天照地的功能也顯現出來了。這就是鏡子這種本覺理,本身是有光的,但是蒙上了塵垢,現在要擦洗,擦洗的過程就是修德。由這個修德,我們的性德才會顯現出來。但這個修德的全體是由本覺理起來的,所以全體的修德也就是性德。

全他即自。這個他就是指釋迦佛了,阿彌陀佛了,以及所有的眾生,就是跟「自」相對待的都是「他」。自就是自心,就是我們講現前一念自心,他就是諸佛眾生。那麼我們說,自己的身心世界,我們的依報環境,這些都是我們自心裡面顯現之物,顯現出來的影子。這是剛才講過,沒有問題。那麼不僅是我們所感知的身心世界是自己顯現出來的,那就是一切諸佛菩薩、一切眾生,以及這些諸佛菩薩他的依正,他的依報和正報,也跟我們是同體的,也是我們自心所現出來。所以全體他的境界,也就是自心的境界。

對這點可能道理上還是覺得比較難懂,所以佛常常用夢來比喻。夢裡面的境界,有自己,有他人,有器世間,有正報,那夢裡面所有的有自己,也有他人,這個他人是誰呢?這個他人也不是自己夢心變現出來的嘛?全體的夢境從哪來?就是從自己心,念頭當中變現出來的。全夢即心,全心即夢。所以就要理解全他即自。我們如何去了解自己這個心,很多情況是心境哪,心和環境是同構的。認識環境,就是我們認識自心的一個很親切的方便。我們修行怎麼樣,我們清淨程度怎麼樣,我們的修善的這種熏習力怎麼樣,就看我們的環境如何。

當這環境有種種不如意的時候,要知道這所有的環境都是全他即自的,都是自己自心所現的境界。你不要怨恨環境,你要一念慚愧心,是自己不行。所以這一點他能夠提出我們很強的一種這種覺照的智慧。當你要跟環境去對峙、去抗衡的時候,我們要體認到這個自心所現的特點,由我們的念頭的改變開始,全他即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深信切願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麼

問: 請問法師,深信切願定得往生,我相信佛無虛言。但...

醫生能治身體的病,卻不能治心

一位醫生來看我,他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教人為善,而...

「南無阿彌陀佛」之聲

您聽過回聲嗎?有一種迴音壁,弧形的,兩端相距有幾百...

念佛時有兩點要注意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有二點要注意:一個是你能念的心,...

外界是自心的投影

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外境是從哪裡來的?世間...

為何達摩祖師要拆了剛建好的茅篷

達摩祖師,在印度貴為三太子,他爸爸想要他繼承王位,...

降伏內心淫念慾望的方法

有一次,尊者賓陀羅婆羅陀闍在婆磋國游化,住在首府拘...

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

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善人、惡人就是吉、凶...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受過三皈五戒的人,為何還會受鬼神的騷擾

問: 受過三皈五戒的人是有護法神隱形保佑的,為何還...

求生極樂是貪心嗎

或問:何得文中,彼佛有聲聞弟子。答:此暫有終無,至...

是否要祈求阿彌陀佛幫助驅除貪瞋癡

問: 是否能夠在念佛號之前祈求阿彌陀佛佛光加持,幫...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導致往生邊地疑城

信自信他。這裡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導大師說的決定深信...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

問: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請師父開示。 能弘...

你內心有德,求什麼就有什麼

人們常常忽略心念,修養內德,如果你內裡有德,不求名...

【推薦】慧律法師語錄精華全集

1.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與其說是...

有愛才有財富與成功

一位婦人走到屋外,看見前院坐著三位長著又長又白鬍鬚...

「覓心了不可得」的含義

《楞嚴經》的觀念,覓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說它的作...

九則佛門中常見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過程中,歷代祖師根據叢林清規和各...

印光大師:對治色慾的方法

【原文】 色慾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

持誦金剛經得定要訣

六祖聞客誦金剛經有省,謁黃梅五祖,為說金剛經而大徹...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今天是母親節,是兒女孝敬母親的日子,令我想起了佛教...

楞嚴咒是每個佛弟子必誦之咒

楞嚴咒被稱為佛經咒中之王,虔誠稱念,功效感應殊勝。...

把這些認識清楚,才會生厭離之心

《佛說阿彌陀經》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

【佛教詞典】非福業

【非福業】 p0712   瑜伽九卷七頁云:非福業者:謂感...

【佛教詞典】妙高十義喻十住菩薩行

妙高即須彌山,以其由四寶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稱妙...

【視頻】大安法師《相信佛的壽命無量》

大安法師《相信佛的壽命無量》

【視頻】妙境法師《世間多是苦,唯有聖道最殊勝》

妙境法師《世間多是苦,唯有聖道最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