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華嚴經》的四種法界

大安法師  2024/01/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華嚴經》的四種法界

這個《華嚴經》的境界呀,談四種法界。事法界,就是從隨緣生起的現象界,他有種種的差別相,這就叫事法界。理法界,就一切事相的差別回歸它的體性,它是平等一相,這個理法界。還有理事無礙法界,還有事事無礙法界。那麼前三種法界是大小乘經典都具有的。唯有第四,事事無礙法界,具體體現在華嚴十玄門的境界,為華嚴所獨具。那麼為華嚴所獨具的事事無礙境界也在這部《阿彌陀經》裡面具足。

所以我們來看這四種法界。這個一念心性,就是現前一念心性,這就是一真法界。舉一真法界體性作我現前一念的心,這是理法界。那麼由這個理法界一念心性所現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主就是阿彌陀佛,伴就是觀音、勢至、清淨海會的這些菩薩聲聞,這叫依正主伴。這些都是我們一念心性所現之影。這個所現之影就是事法界,這就代表兩個法界。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這是表達理事無礙法界。全事就是全體的事相,比如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些事相,全體的都是由真如願心所流現出來的,由阿彌陀佛的願心流現出來的,這個理。而這個理呢,也是一切眾生本具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也是一切眾生介爾一念本具的。所以全事即理。全事即理這在淨土法門當中表明的一個特點,淨土法門是以事相來建立、來施設他的法門,無論是他的名號的事相,極樂莊嚴的事相。建立這個事相,他當體就是實相理體,所以透過這個事相就能夠住相證理,所以全事即理。

全妄即真,這個妄想啊,妄念,他是沒有自己的客觀體性的,就好像水和波濤的關係。當水起波濤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顯現在眼簾的是波濤,是這麼一個幻相。但是波濤它全體是水,由於風吹這個水顯現的一個幻相。所以它當體全體是水,全體是濕性。所以從這裡體味全妄即真。全妄即真包括我們念頭,實際上在真心層面是無念的,有念都是妄。

我們的念頭虛妄的念頭,念五欲六塵是妄,我們的這個念佛的念,也是妄。但這個妄他沒有自體,他也是從真如自性裡面顯現出來的。這個妄念既然從那顯現,他又沒有自體,所以當下這個妄念也是真如。這就在淨土法門當中對這個念頭有個說法,叫「以楔出楔,以毒攻毒,以兵止兵」。這個楔子在那裡,你再打一個楔子進去,它就能把那個裡面楔子把它打出來。我們有毒,再用一種毒以毒攻毒。這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凡夫眾生很難做到無念。

現在怎麼對治這個妄念呢?原來那種虛妄的念都在念五欲六塵,現在轉換一個念,就念佛號。念五欲六塵的念是輪迴的念,念佛號的念是清淨的念,是讓我們解脫的念,是從夢中醒過來的念。那這個念,他是趨向於解脫,但這個念,有念他就是乖為自性,他也是妄。但這個妄,以這個妄換那個妄,那麼念佛念到最後,能念、所念打成一體,和念脫落的時候,在念佛三昧當中,這時候的真心就現前了。真心現前,那就是他就會現量知道全體的妄念原來都是真如,包括貪瞋癡慢疑,全體的煩惱也是真如。全妄即真。

全修即性。修就是修德,性就是性德。這個修德是開始覺悟的智慧,性德是本有的覺性,理體。這個始覺智是從我們的本覺理起來的,叫依理起智。所以全體的始覺智就是本覺理。這個就好像,修德和性德呢,我們《無量壽經》講的「洗濯垢污,顯明清白」。就是這面鏡子,本來它是鏡子的鏡體是清淨的,它如果表面上沒有灰塵的話,它就有光明,它就可以照天照地,但是這面鏡子蒙上了塵垢了,甚至塵垢很多,連那個鏡子的框子都是垢污,積的很厚,所以它的光透不出來。那麼現在,要用一塊布,要水,要一些清潔劑,開始來洗那個塵垢。

那麼這個塵垢擦洗擦洗,擦洗到最後,塵垢擦洗完了,這個鏡體現前了,這個鏡面乾淨了,它的光明就透現出來了,它的照天照地的功能也顯現出來了。這就是鏡子這種本覺理,本身是有光的,但是蒙上了塵垢,現在要擦洗,擦洗的過程就是修德。由這個修德,我們的性德才會顯現出來。但這個修德的全體是由本覺理起來的,所以全體的修德也就是性德。

全他即自。這個他就是指釋迦佛了,阿彌陀佛了,以及所有的眾生,就是跟「自」相對待的都是「他」。自就是自心,就是我們講現前一念自心,他就是諸佛眾生。那麼我們說,自己的身心世界,我們的依報環境,這些都是我們自心裡面顯現之物,顯現出來的影子。這是剛才講過,沒有問題。那麼不僅是我們所感知的身心世界是自己顯現出來的,那就是一切諸佛菩薩、一切眾生,以及這些諸佛菩薩他的依正,他的依報和正報,也跟我們是同體的,也是我們自心所現出來。所以全體他的境界,也就是自心的境界。

對這點可能道理上還是覺得比較難懂,所以佛常常用夢來比喻。夢裡面的境界,有自己,有他人,有器世間,有正報,那夢裡面所有的有自己,也有他人,這個他人是誰呢?這個他人也不是自己夢心變現出來的嘛?全體的夢境從哪來?就是從自己心,念頭當中變現出來的。全夢即心,全心即夢。所以就要理解全他即自。我們如何去了解自己這個心,很多情況是心境哪,心和環境是同構的。認識環境,就是我們認識自心的一個很親切的方便。我們修行怎麼樣,我們清淨程度怎麼樣,我們的修善的這種熏習力怎麼樣,就看我們的環境如何。

當這環境有種種不如意的時候,要知道這所有的環境都是全他即自的,都是自己自心所現的境界。你不要怨恨環境,你要一念慚愧心,是自己不行。所以這一點他能夠提出我們很強的一種這種覺照的智慧。當你要跟環境去對峙、去抗衡的時候,我們要體認到這個自心所現的特點,由我們的念頭的改變開始,全他即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正物須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正物須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若離世間證菩提,怎見如...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

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

馬祖一日謂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

聖嚴法師:收心的練習

佛法教導我們抗拒誘惑、破除對七情六慾的執著,多利用...

色陰的本質是清淨的佛性

在五陰當中最粗顯的就是我們的色身。色在佛法當中叫做...

因煩惱而造罪時,不要這三時都有心

接著看正明事懺的下一段。 則業有輕重,定不定別。或有...

達照法師:修行的用心處

經常遇到一些道友,首先就會問他們用功修行的用心處在...

善用你心靈廣大的力量

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曾經出...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一切的權勢、財富、享樂都是無常

佛要教化的眾生是什麼呢?是剛強眾生。我們這些眾生都...

【推薦】娑婆世界的厭離行

淨宗願門的核心內涵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然娑婆世界...

為什麼很多人很難相信淨土法門

為什麼很多人很難相信淨土法門?他就很難相信你為什麼...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的含義

問: 請開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的...

常把慚愧放心頭,有三大好處

慚愧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並沒有慚...

說一句「我錯了」

「我錯了」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很難用嘴巴說出來。人...

被餓死的阿羅漢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城中有一位婆羅門以乞討為生,...

宏海法師:阿彌陀經直解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十纏十使」是我們修行中的大障礙

《怡山發願文》全文字數不多,卻字字珠璣,把我們的三...

佛不能直接給你什麼

佛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人發現心中的寶藏,一旦你發現了自...

阿彌陀佛也是古佛應化

在《大佛頂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談自己...

如何面對不公平的世界

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得越久,站得越高,看得越清...

為什麼要信仰佛教

信佛教就是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處多:一是徹底明瞭宇...

厭離五欲,方能出離輪迴

我們業力凡夫無始劫以來,都有一個特點:被這個五欲所...

在家菩薩戒的戒條

六重戒、二十八輕戒(亦稱在家菩薩戒,凡受菩薩戒,須...

成就七法,波旬則不能得其便

有一天,佛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那個時候,佛祖...

【佛教詞典】同心結

(雜語)用於袈娑 紐之結法也。以紐作綰結,使其兩端入...

【佛教詞典】五如來

即寶勝、妙色身、甘露王、廣博身、離怖畏等五佛。在施...

【視頻】什麼是五戒十善

什麼是五戒十善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誰是高僧》

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誰是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