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常把慚愧放心頭,有三大好處

2017/07/23  大字體  護眼色

常把慚愧放心頭,有三大好處

「慚愧」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並沒有「慚」、「愧」二字連稱的詞彙,而這兩個字都是一種修行的方法與觀念。其中「慚」指的是對不起自己,也就是「自慚形穢」;「愧」指的是對不起他人,所以說「愧對於人」。其實一個對不起他人的人,往往也會對不起自己,譬如做錯事傷害到別人時,至少對自己的品德就已經造成損害,所以也是對不起自己。

而當我們對不起自己的時候,往往也就減少了對人能夠更好一些的機會,所以對不起自己通常也就對不起他人。譬如父母都希望兒女能為家族爭光,兒女如果沒有做到,那是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父母,讓他們失望了。雖然並沒有做壞事,但是因為不夠用心努力,浪費了時間、生命,辜負了家人、家族的期待。因此,慚、愧二字連起來用,就有對不起自己又對不起他人的意思了。

所以,我們對於老師、朋友,乃至於全體眾生,都應該經常懷著慚愧心,這也是印光大師自號為「常慚愧僧」的原因。一位人人都認為缺點很少,足以為模範的高僧,仍然覺得自己經常犯錯而感到慚愧,這不僅是謙虛的一種品德,而且是比謙虛更進一步的修行。

知慚愧,精進不懈。謙虛是自知有所不能、有所欠缺,所以對人很謙虛。可是慚愧是非常積極的,自己知道錯了應該改過、自己知道不行應該努力;自己知道做得已經不錯,但是還不夠好,應該更努力改進,這就是常常有慚愧心、菩提心的人。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有智慧、有慈悲,自利利人的菩提心、菩薩心,並且要一直到成佛才算圓滿;在尚未成佛以前,都應該隨時提起慚、愧這兩字。

如果能夠常把「慚愧」兩個字放在心頭,則會有三大好處:

第一是不敢懈怠,會非常精進、努力;

第二則是非常謙虛,不但見到任何人都會尊敬,並且會無條件地幫助人;

第三是能夠忍辱負重,因為懂得慚愧,所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舍能舍,這就是菩薩精神。

因為知慚愧,所以才能常常改進;因為知慚愧,所以保持努力,精進不懈。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從火坑裡跑出來》

有人在禪七中不斷地哭泣而無法打坐,他說:我不能打坐...

【推薦】懺悔---再重的罪業也能消除

一位朋友談他學佛的感受時,說他本以為學佛就是多做善...

犯根本重戒後,透過懺悔能恢復清淨嗎

問: 請問師父,如果一個人已經受了五戒,而又毀破根...

除種種重障,必先行懺悔

(上) 《莫到老來方修道》,今天我們講《西方合論》的...

站在本來就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業障

安住真如 這一點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資格談...

反省懺悔,戒殺茹素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就是要擺脫這個惡業,離苦,這個苦...

化解冤親債主的方法

要知道我們累劫的冤親債主在惡道裡沒有能力解脫,完全...

業力大如須彌山,那該如何懺悔

都說眾生的業力大如須彌山。須彌山是很大,說是多少多...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輪迴與轉世

第一節 人死並非如燈滅 在大乘佛法的顯宗教理中,是將...

不要把供佛當成一種交易

有人認為在佛前上供只是表示一種尊敬的心態,並沒有實...

拜佛的養生原理是什麼

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何由可致?明...

佛教與環境保護

古人說:世上好話佛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中土佛教一...

令一切眾生悟入佛之知見

(佛說十重四十八輕戒)第十五條:若佛子,自佛弟子及...

把48大願作為我們發願的參照

當我們對念佛法門和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建立起了一...

念到一心不亂,還會遇到惡因緣現行嗎

問: 法師曾提到說,我們今生可能是八識田中眾多的種子...

學習淨土經論要老實 要做鈍功夫

我們在淨土經論的學習當中,要老實。怎麼樣老實呢?比...

佛源老和尚禪七開示

禪七第一天 不知不覺又一天,你在這裡打坐,打了多少...

警惕「臥室殺手」

臥室是我們修養生息、放鬆身心的地方,因此很多人在裝...

聖嚴法師:把自我的立場放下

有一天,我在上課時說:「如果能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

父親念佛相助,七歲童子往生前後的奇特瑞相

方海生童子,香港方養秋居士的兒子。方養秋一向行善,...

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

在當今市場經濟和環境中,激烈的競爭,快節奏的生活,...

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現前一念心性,本...

蕅益大師的淨土思想及行持

現代人欲了生脫死、解脫成佛,則必須依於佛言祖語作為...

報答父母恩

各位善知識:《孝經》: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

【佛教詞典】常凱

(1916~)福建晉江人,俗姓洪。法名禪即,以號行世。...

【佛教詞典】堪入不空教

為天台宗所判化法四教中之第二教,即指通教。通教所談...

【視頻】弘恩法師《明知是幻相,為何還心生恐懼》

弘恩法師《明知是幻相,為何還心生恐懼》

【視頻】禮佛的功德

禮佛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