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土十要

明 成時(評點節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靈峰大師選定淨土十要卷第三(附)

述曰。淨要一書。皆歷代善知識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摧邪顯正之大閑也。靈峰銓衡一字不濫。成時何物敢浪參耶。竊以十六觀經淨土勝典。以非凡夫境界屬想。無從論者。非妄勸修持。便概杜措意。然妄修則墮落坑塹。概杜則壅塞源流。進退兩乖均失佛旨。不知經為利鈍二性平分勝劣兩門。利者修前十二觀。感三輩生。鈍者唯修第十三一觀。亦分三輩九品。是則人雖鈍觀雖劣。而作是一心之宗。如來夙願之力原無鈍劣。故名此為雜想觀者。指雜亂垢心即是阿彌陀佛不思議身土也。敬宗此義述觀經初心三昧門。既無妄修之虞。又免概杜之過。覺韋提哀請。再啟今時。而王宮法流重通末運。關係匪小。避忌未遑。又以小本彌陀。字字是行人真歸。字字是行人妙觀。歸觀會一即是行經。謬輯受持行儀。自作往生左券。同學修之。僉謂有四利焉。持名行人二障均重。一行三昧未可要期。今即持名具破二障因緣。令其速成一心不亂。一利也。人多謂大本是廣文。觀經是深境。不知小本文雖約而義甚廣。境雖近而觀甚深。深廣秪在一心。以此弘通寶王。庶幾允可。二利也。淨土依正皆不思議境。慈雲懺法略於觀境。且宗唐譯。未盡秦本之致。今宗秦本。專就觀境。具修事理二行。身居忍土而瞻依禮覲。如已生樂邦。法巧趣幽。人懷悅慕。塵塵皆趣阿彌法身真體。將見往生。品位必高。而花開見佛亦易。三利也。六方諸佛恩德無涯。護念保綏神力莫測。二大士及海眾皆我現在加持。臨終救濟。當來教授之師。今悉並切投誠。革除慢易。使無障礙而有感通。無忝受持之軌。四利也。四利匪虛。並出請益。已上二種初門。續觀經已斷之慧命。行儀立持名妙行之準繩。皆前古未揚。實叔季甘露述而非作。附入淨要。或者其有當乎。本擬寄西方合論前以行。而二皆行經。與大小懷法同一部類。遂竊附慈雲後為第三冊。兼申法門旨趣略闡芻言。而語涉游揚倍增丑拙。前修同學其尚愍而教之也哉。成時和南識。

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

古歙後學沙門 成時 依經錄輯

觀經境勝。卒難受持。經謂。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先當二字對前勝觀而言。非對後二侍)。如先所說。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來夙願力故。有意想者必得成就。則知舍勝觀劣。正是佛力所加。縱根鈍。修必成。像觀若成。具相亦現。故鈔謂觀佛入門要術也。又經前明勝相毫量千六百五十萬里。疏僅取一丈五尺。蓋勝劣佛觀皆發軔白毫。故疏勝相毫量豫取後劣相文而釋。良以忍界末流。縱大機勝種。皆當創歸池像。決無頓契一切色身相者。韋提希等於前見佛。經中盛明佛加。非通塗修證教意。復次。雖觀劣身亦圓符勝觀。鈔雲。境有勝劣。觀皆頓照。即空假中勝身心作心是。丈六非作是耶。經云。阿彌陀佛神通如意。於十方國變現自在。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明示人大身小身無先無後。非所及非所不及也。依第十三雜想觀。述初心三昧門。下筆故序。

(行者面西。如三昧法治室。但供觀經一卷。專令心想現像。稱阿彌陀佛出入。入時投地默白雲)。

(南無釋迦牟尼佛。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白已起。於問訊時復想雲。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佛頂有金台。狀如須彌。極樂世界及十方淨土主伴悉於中現。 想已。次互跪拈香。復想雲)。

(阿彌陀佛從金台出。住立空中。觀音侍左。勢至侍右。皆熾盛金色。佛相八尺。大士不及八尺。○起。至心倡和雲)。

一切恭敬。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想雲)。

(三寶三德如虛空。眾生三障亦如是。是故平等普歸敬。願速同入法界海。○應歸命三處三寶。謂導師.本師及金台中十方諸佛。下除別禮。餘通禮。供養讚歎懺悔三歸共六拜。同此運想。同用上偈。想已起。主者白雲)。

 是諸眾等  各各互跪  嚴持香華  如法供養

(眾散華和雲)供養十方法界三寶(執爐。想我此香華遍十方云云。想已復雲)。

 願此香華雲  遍滿十方界  供養無量壽
 金台百寶蓮  如是佛世尊  佛法及佛子
 普熏諸眾生  皆發菩提心

(起倡和雲)。

供養已。一切恭敬(拜起。置爐合掌正立。贊云)。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一心繫念諦觀。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拜。心想生之上遍緣三三寶。是故下偏緣阿彌陀佛。次起立。復雲)。

以此嘆佛功德。修行淨業正因。奉感(拈香)釋梵護世諸天。普雨天華持供養者。又感(問訊)南無逆順起教五百思惟主伴娑羅闍世.月光耆婆.天授惡友。及步虛以來好持是語無忘失者。咸降密室大慈受熏。願一切世間增長增損大興末法息諍揚宗。禪教律三會歸秘藏。(次拈香雲)。

一心頂禮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本師釋迦牟尼佛(想雲。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釋迦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一心頂禮佛頂妙高台中十方無量諸佛淨業正因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前偈改釋迦為諸佛。此中應想無量主伴。次拈香雲)
一心頂禮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二大士侍立左右無量壽佛(應極感切求哀救接。偈改阿彌陀佛影現中。想偈已。次即就地默想雲。室內淨池湧三金蓮。佛同二侍下立華上垂手接引。復對佛前湧一金華。自身住其上對佛作禮)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住寶蓮華現八尺身形真金色圓光映徹圓光中無量化佛菩薩阿彌陀佛(圓光化佛及寶蓮華。悉從八尺像身而觀)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阿彌陀佛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住寶蓮華阿彌陀佛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住寶蓮華現八尺身阿彌陀佛(丈六之文姑且莫禮。令八尺之觀成就)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住寶蓮華現八尺身形真金色阿彌陀佛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住寶蓮華現八尺身形真金色圓光映徹阿彌陀佛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住寶蓮華現八尺身形真金色圓光映徹圓光中無量化佛菩薩阿彌陀佛(次拈香雲)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身同眾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摩訶薩(偈改二大菩薩影現中。我身影現菩薩前)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天冠立佛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偈改二大為觀音)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肉髻寶瓶大勢至菩薩摩訶薩(偈改二大為勢至)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在池水上於一切處身同眾生助佛普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摩訶薩(前身同眾生謂同凡夫。人中之身七尺有零。此身同眾生。謂一切處身。乃九法界身也。次拈香雲)
一心頂禮觀無量壽佛經(想雲)(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皆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
一心頂禮淨除業障得生佛前經(偈如上下同)
一心頂禮第十三雜想觀及十方三世一切尊經(若非此章則忍界末流妙觀絕分。故應頂禮。又此中重在順扶觀道。故法寶結歸末位。次長跪叩雲)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叩]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我等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現前僧物。不淨說法。以諸惡業而自莊嚴。乃至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惡道受苦無窮。[○@叩]唯願觀世音及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我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令我聞已發菩提心。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豁然大悟逮無生忍。臨命終時。[○@叩]阿彌陀佛授手迎接。不離金台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覲百寶蓮。廣為多眾宣說佛語

僧那大悲盡未來際。(三說。次起雲)。

懺悔發願已。歸命禮三寶。

(拜。次起拈香執爐如三昧法。至心行道。想降蓮華行池水面。舉足下足蓮華出沒。三像肩背及天衣痕等。一一諦想極令明瞭。稱雲)。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訶薩(七稱或多稱。次誦雜觀章七遍或多遍。次復如上三稱。想歸本位華上。結三歸)。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次習坐即觀立佛白毫。毫中空。周圍二寸五分。外八棱。右旋宛轉在眉間。瑩淨明徹顯映金顏。分齊分明。復起。舒毫下垂。長不及華台一尺。顯映金軀及與華足。耀琉璃水照觸自身。此觀久久堅住。

或將前行儀端坐想禮一遍亦妙。

問。所禮佛位何故重繁。答。為煉觀道。令開目閉目了了現前。當知習觀不出總別二法。初則總不如別。以總略別詳故。久則別不如總。以別漸總頓故。問。入壇已白釋迦。懺時何又白彌陀。答。欣厭綿切方得往生故。意業白本師。又口業白導師。文以重而表專。能白之業所白之佛以不重而無過。問。何故亦觀白毫。答。勝劣兩觀皆以白毫為初步。所以智者於勝相毫中詳劣相毫狀。疏意正在此章。後世慈雲懺主等皆扶此觀以妙契經旨故。又末世根鈍雖劣觀或有難習之者。故將本觀事境詳在行儀。令行者不覺其難而自純熟其白毫觀。以經中前文義通。故專令坐時修習。且恐不善觀白毫者。又令坐中默然想禮行儀。既甫行行儀想禮。尤易成就是法也。動靜綿拶事理互研。儀觀等熏通別巧鍛(白毫為通本觀為別)。以斯應末世。庶可稱善順機宜也歟。其一心三觀詳在妙宗。茲不贅。

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古歙後學沙門 成時 依經錄輯

(行者西向治室。稱阿彌陀佛出入。入時想雲)。

(佛告舍利弗。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想已。即想對本師導師十方一切三寶至心倡和雲)。

一切恭敬。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想雲)。

 (三寶三德如虛空  眾生三障亦如是
 是故平等普歸敬  願速同入法界海)

(次起。主者白雲)。

 是諸眾等  各各互跪  嚴持香華  如法供養

(眾散華和雲)供養十方法界三寶(執爐。想我此香華遍十方云云。想已復雲)。

 願此香華雲  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
 世間難信法  及諸上善人  普熏諸眾生
 皆發菩提心

(法寶僧寶語局義通。次起雲)。

供養已一切恭敬(拜。用前總觀偈。下讚歎懺悔三歸拜處皆用上偈。次起置爐。贊云)。

 身光不思議  遍照於十方  無量光如來
 西方大慈父  壽命不思議  無邊阿僧祇
 無量壽如來  西方大導首  國土純清淨
 功德所莊嚴  一切諸群生  悉登不退地
 十方恆沙佛  共讚於此邦  故我與眾生
 願生極樂國

(拜。想已。次起拈香雲)。

一心頂禮娑婆世界五濁惡世本師釋迦牟尼佛(想身及眾生業重生惡世。本師大慈入惡世中說難信之法。應極愍傷感此恩德。想雲)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  釋迦如來影現中
 我身影現如來前  為求往生接足禮)

一心頂禮東方世界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下偈皆同上。但逐位改名號。想諸佛出廣長舌覆大千界。說誠實語勸發往生。應極信受不散疑貳。下六拜悉同)
一心頂禮南方世界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一心頂禮西方世界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一心頂禮北方世界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一心頂禮四維世界最上廣大雲雷音王佛.最上日光名稱功德佛.無量功德火王光明佛.無數百千俱胝廣慧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略准唐譯及淨土懺。總補一禮)
一心頂禮下方世界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一心頂禮上方世界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清旦所供十萬億佛及一切時中所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想西方一切眾生豎窮橫遍而作佛事。如是重重無盡功德。我皆隨喜等修供養。次拈香雲)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阿彌陀佛(一往作即報即法之想。我及眾生心性照而常寂。本與彌陀契同一體)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光明無量照十方國阿彌陀佛(一往作即法即報之想。普與眾生㧞九界苦。得佛界樂等蒙光照)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現前導引阿彌陀佛(一往作即真即應之想。願一切處乃至臨終。分明睹見親聆法音。倍應雨淚哀切。又拈香雲)
一心頂禮佛說阿彌陀經(此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今得信受。應極敬重。想雲)
 (真空法性如虛空  常住法寶難思議
 我皆影現法寶前  一心如法歸命禮)

(下二拜同)。

一心頂禮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說及十方三世一切尊經(想導師本師及諸佛法寶炳現道場)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光明眾寶無量真淨色塵(應預觀成。令禮想時頓現。下五塵皆阿彌陀佛從我淨心中變化所作。一一即導師全體法性。想雲)
 (如來法身如虛空  化事住世難思議
 我皆影現化事前  一心如法歸命禮)

(下四拜偈同上)。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和雅微妙無量真淨聲塵(想天樂眾鳥行樹羅網無量妙音。及佛菩薩等所有一切法音。悉現道場)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身雲華雨無量真淨香塵(想依報正報一切眾香悉現道場)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飯食禪法無量真淨味塵(想今道場如在西方飯食行坐念佛念法念僧時不異)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德水微風無量真淨觸塵(想今道場如在西方澡浴經行盛華衣食禪觸等時不異。次拈香雲)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同佛授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諸聖眾菩薩摩訶薩(願一切時及臨命終分明睹見)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一生補處菩薩摩訶薩(想無量無邊阿僧祇等覺大士同時安慰授手)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無量無邊諸大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阿鞞跋致同佛壽命十方往生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無量無邊聲聞弟子諸大菩薩摩訶薩(雖證小果。實似位菩薩)
一心頂禮極樂世界欄楯行樹中諸菩薩摩訶薩(想無量欄楯行樹炳現道場。我同在其中頂禮受法。已下悉同此意)
一心頂禮極樂世界寶池蓮華中諸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極樂世界階道樓閣中諸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極樂世界黃金地上娛天華樂諸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極樂世界盛眾妙華廣修佛事諸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極樂世界飯食經行諸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極樂世界聞音正念諸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幹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如是等諸大菩薩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諸菩薩同受佛語同生西方同垂接引。下同)
一心頂禮舍利弗尊者.迦葉尊者.阿難陀尊者如是等諸大弟子及十方三世一切聖僧(想偈已。復想雲)
(我及眾生無始常為三業六根重罪所障。不見諸佛不知出要。但順生死不知妙理。我今雖知猶與一切眾生同。為一切重罪所障。今對彌陀十方佛前。普為眾生歸命懺悔。唯願加護令障消滅。○想已跪雲)。

普為法界一切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懺悔。(叩想雲)。

(我與眾生無始來今。由愛見故。內計我人 外加惡友。 不隨喜他一毫之善。 唯遍三業廣造重罪。 事雖不廣噁心遍佈。 晝夜相續無有間斷。 覆諱過失不欲人知。 不畏惡道。 無慚無愧。 撥無因果。 故於今日深信因果。 生重慚愧。 生大怖畏。 發露懺悔。 斷相續心。 發菩提心斷惡修善。 勤策三業翻昔重過。 隨喜凡聖一毫之善。 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㧞我及諸眾生。從二死海置三德岸。 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眾惡。今知空寂為求菩提。為眾生故廣修諸善遍斷眾惡。唯願十方諸佛彌陀世尊慈悲攝受聽我懺悔。 想已仍跪於地。復叩雲)。

至心懺悔。我弟子(某甲)及法界眾生。從無始世來無明所覆顛倒迷惑。而由六根三業習不善法。廣造十惡及五無間一切眾罪。無量無邊說不可盡。十方諸佛常在世間。依正莊嚴法音不絕。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淨光明照觸一切。常住妙理遍滿虛空。我無始來六根內盲三業昏闇。不見不聞不覺不知。以是因緣長流生死經歷惡道。百千萬劫永無出期。經云。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所住名常寂光。是故當知一切諸法無非佛法。而我不了隨無明流。是則於菩提中見不清淨。於解脫中而起纏縛。今始覺悟今始改悔。奉對[○@叩]諸佛彌陀世尊發露懺悔。當令我與法界眾生。三業六根無始所作。現作當作自作教他見聞隨喜。若憶不憶。若識不識。若疑不疑。若覆若露。一切重罪畢竟清淨。我懺悔已。六根三業淨無瑕累。所修善根悉亦清淨。皆悉迴向莊嚴淨土。普與眾生同生安養。[○@叩]願阿彌陀佛常來護持。令我善根現前增進不失淨因。臨舍命時身心正念視聽分明。[○@叩]面奉彌陀與諸聖眾。手執華台接引於我。一剎那頃生在佛前。具菩薩道廣度眾生同成種智。(應三說。次起倡和雲)。

懺悔發願已。歸命禮阿彌陀佛及一切三寶。

(想導師處中為我作懺悔主。一切三寶同為證明。想偈已。次起立執爐。想上三寶畟塞道場。我身語意如影響焰。若一若多無雜無障。旋繞法座安詳而轉。稱雲)。

南無十方佛(悉稱讚淨土者)
南無十方法(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即法界海。十方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南無十方僧(此土西方十方一切僧寶悉趨向淨土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南無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訶薩(三稱。誦彌陀經誦畢復三稱。稱誦時隨文入觀歷歷分明。然名句文猶空鳥跡不可思議。故能遍十方界而作佛事。次歸位置爐雲)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次別處西向如法端坐。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其觀道略引要解於下)

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即助緣。聲聞.獨覺菩提名少善根。人天有漏福業名少福德。唯以信願持名。則一一聲悉具多善因福緣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聞慧)。執持名號(思慧)。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修慧)。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要解雲。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不信不願與不聞等。雖為遠因不名聞慧。執持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無時暫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繫心之境。令不暫忘也。利根一日。鈍根七日。中根二三四五六日。而得不亂(此初學要期法。亦是隨樂剋期之法)。又利根七日。鈍根一日。中根六五四三二日。而能不亂(此久學煉習法。上二種若七日未辦。乃至多七。一一七中咸分利鈍。此長期克辦之法)。一心亦二種。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儘。皆事一心。又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一心是所顯。非所生。蓋不論雜亂垢心。從來是一心。本不可亂。但迷強不顯耳)。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不為見思亂故。感變化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娑婆界中三有顛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種極樂世界。不為二邊亂故。感受用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生死涅槃二見顛倒。往生實報.寂光二種極樂世界。當知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捷。仍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可臻其閾。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嘆其難信也。蓋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餘如要解所明。須悉研之。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二行合跋

餘向於觀經妙典蘊四疑焉。機收三輩九品逆惡不遮。而境細觀深唯收勝種。一疑也。經既有先當觀之。觀文解亦判為初入門之要術。而觀道卻在第十有三。二疑也。利人日觀成就。僅齊下品下生。亦是凡夫。諸觀中細境廣高。凡夫如何注想。三疑也。利人已成十二勝想。復令作於雜想。何異壓良為賤。雖為曲解終未恰然。且本觀經文。何又專屬心劣凡夫。四疑也。 堅師初門一出頓釋四疑。而修此初門勝觀決可成就。然後妙典不付空言。如昏夜中落日重出。興成破闇有大功勳。至於彌陀行儀。只就小本具足若觀若行。隨文入觀是真受持。隨觀歸誠是真信受。述而不作厥旨愈彰。末世弘經罕有其匹。因手錄二行為跋其後雲。

戊申夏同邑弟子胡淨睿謹識

淨土十要卷第三


上篇:蓮邦詩選

下篇:憨山老人夢遊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註音版】阿彌陀佛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註音版】念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往生淨土懺願儀

往生淨土懺願儀 (沙門遵式輒采大本無量壽經。及稱讚淨...

勸發菩提心集

勸發菩提心集卷上 翻經沙門慧沼撰 一明菩薩種姓相門 ...

百丈懷海禪師廣錄

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語錄 師。諱懷海。福州長樂人也。...

勅修百丈清規

勅修百丈清規 禮部尚書臣胡濙等謹 題為重刊清規事禮科...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拾遺序 宋雲間沙門靈鑑述 宋天竺法師...

法海經

法海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瞻波國,...

【註音版】佛說法乘義決定經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

勸發菩提心集

勸發菩提心集卷上 翻經沙門慧沼撰 一明菩薩種姓相門 ...

佛說佛醫經

佛說佛醫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越譯 人身中本有四病...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羅國...

佛說普法義經

佛說普法義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了本生死經

了本生死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是:「若比丘見緣...

【註音版】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佛教詞典】文法學派

在古代印度,語言系作為一種思考之對像,然在吠陀(梵...

【佛教詞典】快慶

日本鎌倉時代著名佛師。曾參與南都東大寺、興福寺之造...

有三種障礙,會破壞菩提心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一、瞋恚,橫於自他,而...

這一念無明的妄動,當下就是真如本性

明眾生迷真成妄,是從眾生的角度來說明妄是怎麼生起,...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盡可能學習

我常用一句話來勉勵志願者,也勉勵自己:「盡心、盡力...

與時間做賽跑,與生死做鬥爭

跑香也是用功,催得你飛起跑,可以調伏你的身心,但要...

禪要如何去參

王輔益是個非常發心的信士,除了工作以外,只要有空就...

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大勢至菩薩的力量很大的,他只要坐下來整個七寶地面都...

世界上最好的運動——走路

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什麼?走路!世衛組織認定,走路是...

微細的愛

蘇東坡有一首五言詩,我非常喜歡: 鉤簾歸乳燕,穴窠...

廣欽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打坐時先要身心清淨,然後上坐。初步練習不一定就要雙...

墮胎殺生,障礙往生

墮胎是用藥品或其他方法,以侵害胎兒生命為目的,而故...

天天伴佛眠,朝朝從佛起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都在我們的念...

末世眾生依淨土法門,決定可了生脫死

原文: 若欲此生親得實益,當依淨土法門,信願念佛,求...

【視頻】《藥師經》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藥師經》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視頻】法鼓山禪修早課

法鼓山禪修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