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毗婆尸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毘婆尸佛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爾時,佛告諸苾芻:「於過去劫有大國王,名滿度摩,有一太子名毘婆尸,久處深宮思欲出遊,告御車人瑜誐言:『與我如法安置車馬,今欲出外遊觀園林。』瑜誐聞已即往廐中,安置車馬控太子前。乘之出外,見一病人。太子曰:『云何此人顏貌羸瘦,氣力劣弱?』瑜誐答言:『此是病人。』太子曰:『云何名病?』瑜誐答言:『四大假合虛幻不實,稍乖保調即生苦惱,此名為病。』太子曰:『我能免不?』瑜誐答言:『俱同幻體四大無別,如失保調亦不能免。』太子聞之情思不悅,即迴車馬卻至王宮,端坐思惟病苦之法,真實不虛,心無安隱。」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毘婆尸太子,  遊觀於園林,
 忽見病患者,  形色而憔悴,
 即問御車人,  太子亦難免,
 端坐自思惟,  病苦而無謬。」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時,滿度摩王即問瑜誐:『云何太子出迴不悅?』瑜誐答言:『太子出外遊觀園林,見一病人形色瘦惡,心神不安。太子不識,問言:「何人?」瑜誐答言:「此是病人。」又復問言:「我能免不?」瑜誐答言:「俱同幻體四大無別,如失保調亦不能免。」太子聞已即迴車歸宮,思惟病法,是故不樂。』時,滿度摩王聞是事已,憶念往日相師之言:『若得在家即紹灌頂輪王之位,若或出家信樂修行而成佛果。』如是念已,即於宮內施設種種上妙五欲,娛樂太子,令彼愛著斷出家意。」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滿度摩父王,  知子遊觀迴,
 身心而不樂,  恐彼求出家,
 即以上妙樂,  色聲香味觸,
 悅於太子情,  令後紹王位。」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時,毘婆尸太子告瑜誐言:『與我如法安置車馬,今出城外遊觀園林。』瑜誐聞已即往廐中,安置車馬控太子前。乘之出城,見一老人,鬚髮皓白,身心昧劣,執杖前行,呻吟無力。太子曰:『此是何人?』瑜誐答言:『此是老人。』太子曰:『云何名老?』瑜誐答言:『五蘊幻身四相遷變,始自嬰兒童子,不覺長盛老年,眼暗耳聾身心衰朽,名之為老。』太子曰:『吾免此不?』瑜誐答言:『貴賤雖異幻體無別,日往月來亦須衰老。』太子聞之不樂而歸,入定思惟老苦之法,無能免者。」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毘婆尸太子,  忽見一老人,
 鬚髮皆皓然,  執杖乏氣力,
 入定審思惟,  一切有為法,
 剎那而不住,  無有免斯者。」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滿度摩王見太子不樂,問瑜誐言:『我子云何情不樂耶?』瑜誐答言:『太子出外見一老人,太子曰:「此是何人?」瑜誐答言:「此是老人。」太子又問:「云何名老?」瑜誐答言:「五蘊幻身四相遷變,始自嬰兒童子,不覺長盛老年,眼暗耳聾身心衰朽,名之為老。」太子曰:「我還免不?」瑜誐答言:「貴賤雖異幻體無別,日往月來亦須衰老。」太子聞已不樂而歸,入定思惟實無免者,所以不悅。』王聞是事,憶念往昔相師之言:『若得在家必作輪王。若也出家必成佛果。』爾時,滿度摩王如是念已,復以五欲妙樂娛悅太子,令彼愛著斷出家意。」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滿度摩父王,  見子心不悅,
 憶昔相師言,  恐彼求出家,
 即以妙五欲,  種種悅其心,
 如彼天帝釋,  受樂歡喜園。」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時,毘婆尸太子告瑜誐言:『與我如法安置車馬,今欲出外遊觀園林。』瑜誐聞已即往廐中,安置車馬控太子前。乘之出外,見有多人圍繞車輿舉聲大哭。太子曰:『此是何人?』瑜誐答言:『此是死相。』太子曰:『云何名死?』瑜誐答言:『人生浮世壽有短長,一旦乖離氣絕神逝,永別恩愛長處荒郊,眷屬悲啼,此名為死。』太子曰:『我能免不?』瑜誐答言:『三界無安未逃生死,太子之身亦不可免。』太子聞已,身心不悅迴車歸宮,入定思惟無常之法不可愛樂,我今云何得免斯苦?」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毘婆尸太子,  見彼命終人,
 即問御車者,  無能免斯苦,
 獨坐自思惟,  真實而不謬,
 我身復云何,  得免無常患?」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滿度摩王問瑜誐言:『太子云何而不樂耶?』瑜誐答言:『太子出城見一死人。問言:「此是何人?」瑜誐答言:「此是死相。」太子曰:「云何名死?」瑜誐答言:「人生浮世壽有短長,一旦乖離氣絕神逝,永別恩愛長處荒郊,眷屬悲啼,名之為死。」太子曰:「我能免不?」瑜誐答言:「三界無安未逃生死,不可免也。」太子聞已迴車歸宮,入定思惟實無免者,是以不樂。』王聞是事,憶念昔日相師之言:『若得在家必作輪王,若是出家必成佛果。』復以五欲之樂娛悅太子,令彼樂著舍出家意。」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滿度摩國王,  毘婆尸太子,
 見彼命終人,  嗞嗟而不悅,
 王以上妙樂,  色聲香等境,
 娛悅令愛著,  舍離出家意。」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時,毘婆尸太子告瑜誐言:『與我如法安置車馬,今欲出外遊觀園林。』瑜誐聞已即往廐中,安置車馬控太子前。乘之出外,見一苾芻剃除鬚髮,身被袈裟。太子曰:『此是何人?』瑜誐答言:『此是出家人。』太子曰:『云何名出家人?』瑜誐答言:『悟老病死,入解脫門,行忍辱慈悲,求涅槃安樂,永別親愛,願作沙門,名出家人。』太子聞已歡喜至前:『善哉善哉!行慈悲忍辱平等善法,能背塵勞趣求安樂,我亦願為。』言已歸宮,即發信心,行出家法,作沙門相。」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太子出王城,  遊觀諸園苑,
 忽見老病人,  及彼無常者,
 念念不久停,  恆受種種苦;
 復覩出家人,  剃除於鬚髮,
 服壞色袈裟,  進止身儀雅,
 常行平等慈,  忍辱諸善法。
 是故求出家,  棄舍五欲樂,
 父母並眷屬,  國城諸珍寶,
 即作沙門相,  忍辱自調伏,
 息除貪愛心,  勤求解脫樂。」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滿度摩城八萬人眾,見毘婆尸舍父王位,出家剃髮為沙門相,而各思惟:『太子上族棄舍五欲而修梵行,我等今者宜亦出家。』彼八萬人如是思已,即時出家為沙門身。」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大智最上人,  其數有八萬,
 隨順毘婆尸,  出家修梵行。」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時,毘婆尸菩薩既出家已,與彼八萬人,離自國城遊行諸處,至一聚落結夏安居。過是夏已而自思惟:『我今云何如迷醉人遊行諸處?』作是念已,心得清淨至本住舍,於夜分中復自思惟:『我今何用世間富貴?眾生愛著輪迴生死,苦蘊相續無有窮盡。』又復思惟:『此老死苦因,何緣所生而得老死?』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從生支有。又復思惟:『此生苦因何緣所生?』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從有支有。又復思惟:『此有苦因何緣所生?』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從取支有。又復思惟:『此取苦因何緣所生?』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從愛支有。又復思惟:『此愛苦因何緣所生?』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從受支有。又復思惟:『此受苦因何緣所生?』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從觸支有。又復思惟:『此觸苦因何緣所生?』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從六入支有。又復思惟:『此六入苦因何緣所生?』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從名色支有。又復思惟:『此名色苦因何緣所生?』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從識支有。又復思惟:『此識苦因何緣所生?』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從行支有。又復思惟:『此行苦因何緣所生?』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從無明支有。如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集成一大苦蘊。

「爾時毘婆尸菩薩又復思惟:『此老死苦因云何得滅?』入三摩地諦觀此法,生滅則老死滅。又復思惟:『此生苦因云何得滅?』入三摩地諦觀此法,有滅則生滅。又復思惟:『此有苦因云何得滅?』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取滅則有滅。又復思惟:『此取苦因云何得滅?』入三摩地諦觀此法,愛滅則取滅。又復思惟:『此愛苦因云何得滅?』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受滅則愛滅。又復思惟:『此受苦因云何得滅?』入三摩地諦觀此法,觸滅則受滅。又復思惟:『此觸苦因云何得滅?』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六入滅則觸滅。又復思惟:『六入苦因云何得滅?』入三摩地諦觀此法,名色滅則六入滅。又復思惟:『名色苦因云何得滅?』入三摩地諦觀此法,識滅則名色滅。又復思惟:『此識苦因云何得滅?』入三摩地諦觀此法,行滅則識滅。又復思惟:『此行苦因云何得滅?』入三摩地諦觀此法,無明滅則行滅。如是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一大苦蘊而自不生。」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毘婆尸菩薩,  思惟老死苦,
 以智推彼因,  何緣何法生?
 入定審諦觀,  知從生支起,
 乃至行苦因,  知從無明有。
 復觀從何滅?  無明滅行滅,
 乃至老死盡,  苦蘊悉皆無。」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時,毘婆尸菩薩復觀色受想行識,生滅不住,如幻如化無有真實,智觀現前,業習煩惱一切不生,得大解脫,成正等覺。」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毘婆尸菩薩,  復觀蘊等法,
 入彼三摩地,  智觀現前時,
 惑苦業習氣,  一切皆不生,
 如飄兜羅綿,  剎那不可住。
 成就佛菩提,  涅槃吉祥果,
 如月大圓明,  光遍十方界。」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時,毘婆尸先在因位,一疑自身猶如迷醉,二疑貪等煩惱展轉增多,如是思惟緣生之法,得大解脫。」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彼佛如來身,  難成能得成,
 觀察緣生法,  復斷貪瞋癡,
 究竟於彼岸,  成就大解脫,
 如日在山頂,  遍照於一切。」

毘婆尸佛經卷下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時,毘婆尸佛既成道已,即作是念:『我於何處先應說法利益有情?』諦觀思惟,滿度摩王所都大城,人民熾盛機緣純熟。作是念已,即從座起整衣服手執應器次第行乞,往滿度摩城,詣安樂鹿野園中,暫住止息自在無畏。」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二足正遍知,  自在行持鉢,
 安住鹿野園,  無畏如師子。」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時,毘婆尸佛告守門人曰:『與我往欠拏太子及近臣帝穌嚕處,吾今現在安樂鹿野園中,我欲相見。』時守門者聞是語已,即詣欠拏太子及近臣帝穌嚕處,具陳上事:『毘婆尸佛成正覺道,往滿度摩城安樂鹿野園中,我欲相見。』欠拏太子聞是語已,與帝穌嚕即乘車騎,出滿度摩城,往安樂鹿野園中,詣毘婆尸佛前,頭面禮足,瞻仰尊顏目不暫舍。

「爾時毘婆尸佛欲令欠拏歡喜信受開示妙法。佛言:『如過去諸佛所說,若佈施持戒,精進修行,能離欲色煩惱過失得生淨天。』時,欠拏太子帝穌嚕聞是語已,心得清淨,如毘婆尸正等覺心,生正解心、不疑心、善心、軟心、廣心、無礙心、無邊心、清淨心,復為宣說苦集滅道,四諦法行種種開示。時欠拏太子、帝穌嚕通達四諦,見法知法,得法堅牢法、依法、住法、不動法、不舍法、不空法,譬如白[疊*毛]無諸塵垢,悟法之心亦復如是。

「爾時,欠拏太子、帝穌嚕白毘婆尸佛言:『如來、應、正等覺,我願出家受善逝戒。』佛言:『善哉!今正是時。』即與剃髮受具足戒。如是彼佛為彼二人現三種神通,令發精進趣向佛慧:一現變化神通,二現說法神通。三現調伏神通。如是現已,欠拏太子、帝穌嚕勇勐精進,經須臾間真智相應,斷盡諸漏成阿羅漢。」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毘婆尸世尊,  說法鹿野園,
 欠拏、帝穌嚕,  俱來至佛所,
 即以頭面禮,  瞻仰而一心。
 開示施戒門,  苦集滅道法,
 聞已深信受,  了達無生滅,
 俱求於出家,  即受善逝戒。
 復覩神通力,  速發精進心,
 須臾諸漏盡,  成就阿羅漢。」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汝今諦聽!滿度摩城人民熾盛,宿植善本有八萬人,聞欠拏太子、帝穌嚕正信出家,佛為說法現通而成聖果,如是思惟:『有如是出家,如是梵行,如是說法,如是調伏,世所希有,得未曾聞,我等今者亦願出家。』作是念已,時八萬人俱舍家緣,出滿度摩城,往安樂鹿野園毘婆尸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合掌瞻仰目不暫舍。佛為說法令生信心,佛言:『如過去諸佛所說妙法,若人佈施持戒,精進修行,能離欲色煩惱種種過失,得生淨天。』時八萬人聞是語已,心得清淨,如毘婆尸佛正等覺心,生正解心、無疑心、軟心、善心、廣心、無礙心、無邊心、清淨心,復為宣說苦集滅道,四諦法行種種開示。彼八萬人通達四諦,見法知法,得法堅牢法、依法、不壞法、住法、不動法、不舍法、不空法,譬如白[疊*毛]離諸塵垢,彼等之心亦復如是。時八萬人俱發聲言:『如來、應、正等覺攝受我等,令得出家受善逝戒。』佛即攝受剃髮受戒,復為彼眾現三神通令發精進:一變化神通,二說法神通,三調伏神通。如是現已,時八萬人,勇勐精進。不久之間,漏盡意解成阿羅漢。」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滿度摩城內,  眾有八萬人,
 聞於欠拏等,  出家成聖道,
 俱發清淨心,  而來詣佛所。
 聞法心歡喜,  速起勇勐心,
 合掌白世尊,  願聽我出家,
 受持於戒律。  應時為攝受,
 剃髮而受戒,  復為現神通,
 斷盡諸結縛,  如滅尸利林,
 熾焰永不生,  成就大解脫,
 如是眾苦依,  當得滅無有。」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毘婆尸佛度彼眾已,出安樂鹿野園往滿度摩城,八萬苾芻亦往滿度摩城,詣世尊前,頭面禮足於一面坐。佛即具說得道因緣,令其堅固。」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難作極難作,  輪迴盡輪迴,
 如是八萬人,  永斷眾結縛,
 亦如帝穌嚕,  欠拏太子仙,
 精進求出家,  俱獲解脫果。」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時,毘婆尸佛,而作是念:『此大苾芻眾住滿度摩城,宜應減少,令六萬二千苾芻往詣諸方,遊行聚落隨意修習,經六年後歸滿度摩城,受持波羅提目叉。』作是念時,於虛空中有一天子,知佛心念,告毘婆尸佛言:『善哉!若令六萬二千苾芻游諸聚落隨意修行,經六年後復還本國,受持波羅提目叉,今正是時。』佛即告言:『汝苾芻眾中,令六萬二千人游諸聚落隨意修行,經六年後復還本國,受持波羅提目叉。』時六萬二千人聞是語已,出滿度摩城隨方游止。」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無漏無等等,  調御大丈夫,
 導引於群生,  令至寂靜道。
 今遣苾芻眾,  最上佛聲聞,
 六萬二千眾,  出彼滿度城,
 遊行諸聚落,  如龍大威勢,
 隨意自修行,  六年複本國。」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彼六萬二千人即時出城,往諸聚落隨意修行。如是過一年二年,至第六年,彼諸苾芻互相告言:『六年已滿,宜歸本國。』作是語時,空中天人復告言曰:『今正是時,歸滿度摩城,受持波羅提目叉。』於是六萬二千苾芻,以自神力及天威德,經須臾間至滿度摩城。」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彼佛大苾芻,  六萬二千眾,
 游諸聚落中,  隨意六年滿。
 自思欲往還,  天人普告示,
 令歸滿度城,  受持清涼戒。
 聞之大忻慶,  身毛皆喜豎,
 即運神通力,  如乘大龍象,
 須臾還本城,  自在無所礙。
 無上二足尊,  出生於世間,
 善說眾律儀,  度脫諸群品,
 今當為敷演,  波羅提目叉。」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彼六萬二千人至滿度摩城,詣毘婆尸佛前,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佛言:『諦聽!我今演說波羅提目叉曰:

「『忍辱最為上,  能忍得涅槃。
  過去佛所說,  出家作沙門,
  遠離於殺害,  身口七支過,
  持此戒具足,  發生大智慧,
  得佛清淨身,  世間無有上,
  出生無漏智,  盡苦苦生死。』

「爾時,世尊說此戒時,復有諸天天子,以天威力,來下天宮,詣毘婆尸佛前,作禮合掌,聽受波羅提目叉。」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無漏不思議,  破闇到彼岸,
 釋梵一切天,  俱聽大仙戒。」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我於一時在王舍城七葉岩邊,住止淨室,而忽思惟:『過去毘婆尸佛說毘奈耶藏時,恐有諸天不來聽受大仙戒者,今往諸天問諸梵眾。』作是念已,我於彼時入三摩地,如大力士展臂之間至善現天,彼之天子,頭面禮足而作是言:『善哉!世尊!久不來此。我是毘婆尸佛正等正覺聲聞弟子,彼佛姓剎帝利,信心出家,憍陳族,壽八萬歲,父名滿度摩王,母名滿度摩帝。欠拏太子、帝穌嚕,出家受戒成阿羅漢。大賢第一侍者,名阿輸迦,三會說法廣度聲聞,第一大會六萬二千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十萬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八萬人得阿羅漢。毘婆尸佛,有如是最上,如是出家,如是證菩提,如是說法,如是調伏,令諸弟子,著衣持鉢,修諸梵行,遠離五欲,斷煩惱得解脫,證無生法,成阿那含。復次尸棄佛、毘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說法調伏,著衣持鉢,修諸梵行,遠離五欲,斷煩惱證無生法,成阿那含,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有無數百千天子,恭敬圍繞往善見天,彼天見佛頭面禮足,與無數百千天子,恭敬圍繞往色究竟天。時彼天王遙見世尊,五體投地禮世尊足,而作是言:『善哉!世尊!久不來此。我是毘婆尸佛正等正覺聲聞弟子,彼佛姓剎帝利憍陳族,壽八萬歲,父名滿度摩王,母名滿度摩帝,城亦名滿度摩,欠拏太子、帝穌嚕,出家受戒成阿羅漢。大賢第一侍者,名阿輸迦,三會說法廣度聲聞,第一大會度六萬二千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度十萬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度八萬人得阿羅漢。毘婆尸佛,有如是最上,如是出家,如是梵行,如是證菩提,如是說法,如是調伏,令諸弟子,著衣持鉢,修諸梵行,遠離五欲,斷煩惱證無生法,成阿那含。復次尸棄佛、毘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如是著衣持鉢,說法調伏,修諸梵行,遠離五欲,證無生法,成阿那含。今大牟尼,說法梵行,調伏眾生,亦復如是。』

「爾時,天子而說頌曰:

「『無上二足尊,  而入三摩地,
  速運大神通,  離彼閻浮界,
  來至善現天,  譬如大力士,
  速展於手臂,  剎那到此間。
  世尊甚希有,  無漏無障礙,
  清淨解脫身,  如蓮不著水,
  百千世界中,  無與佛齊等,
  降伏大魔王,  如河漂細草。
  善現等諸天,  俱來頭面禮,
  歸命最上尊,  正覺大慈悲,
  調伏諸眾生,  六根皆清淨,
  出生無上慧,  依法精進行。
  過去毘婆尸,  正等正覺尊,
  所宣微妙法,  三會度聲聞,
  律儀及梵行,  守護無缺犯,
  清淨而圓滿,  如夜十五月。
  尸棄佛世尊、  毘舍浮如來、
  賢劫拘留孫、  拘那含牟尼、
  及彼迦葉佛,  如是諸如來,
  所度聲聞眾,  皆已得漏盡,
  無復諸煩惱。  恆修七覺支,
  及行八正等,  能離五欲過,
  通達大智慧,  眾所皆知識。
  如彼毘沙門,  常服甘露味,
  如王得灌頂,  永破諸闇冥,
  如日放光明,  一一佛世尊,
  威儀及法行,  利益諸群生,
  種種開方便,  引導無有異。』」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言:「我往彼天,聞是事已,知諸天人,諸佛法會,皆來隨喜。若復有人,愛樂受持,行住坐臥,思惟讀誦,無諸迷惑,永斷輪迴,解脫安樂。」

佛說此經已,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上篇:佛說七佛經

下篇:七佛父母姓字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增壹阿含經

增壹阿含經序 晉沙門釋道安撰 《四阿含》義同。《中阿...

舍利弗摩訶目連游四衢經

舍利弗摩訶目連游四衢經 後漢外國三藏康孟詳譯 聞如是...

佛說兜調經

佛說兜調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佛說分別緣生經

佛說分別緣生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註音版】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止觀大意

止觀大意 唐天台沙門釋湛然述   因員外李華欲知止觀...

佛說彌勒來時經

佛說彌勒來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

佛說水沫所漂經

佛說水沫所漂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

釋淨土群疑論

釋淨土群疑論序 屯田員外郎平昌孟銑撰 虛空無際。天地...

眾經譔雜譬喻

眾經譔雜譬喻卷上 比丘道畧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慈悲藥師寶懺...

【佛教詞典】因分可說

緣起因分之普賢境界,係因人(即因位之修行者)所知所...

【佛教詞典】魔王

(天名)天魔中之王也。即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主。...

蓮池大師《雲棲淨土匯語》

●開示 水陸會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竊惟淨土之為教也,...

對於初學佛者,應該怎麼安排較好

問: 請法師開示:對於初學佛者,應該怎麼安排較好?...

嘴上不積德,最終是害了自己

口德,就是說話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傷人。 在鄭博士諮...

比丘與毒蛇

佛陀在世時,有一段時間住在竹蘭園精舍,比丘們則散居...

對自己這麼殘忍,恐怕會失去大好機會

以為五逆十惡,臨終迴心,念十聲佛,就可往生,因此可...

105歲「佛門泰斗」談養生與修心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本煥老和尚,是當今碩果僅存的絕...

名譽不足惜,道德無可崇

人之處世,貴真率耳!德莫德於真,賊莫賊於偽。古之聖...

諦閑法師《普賢十大願王別釋》

一 緣起 山僧,今日受吳璧華居士請,講普賢行願品;因...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顛倒事

一個人生到世間上來,他是有他的標準的。給他吃的東西...

有這樣的姿態才叫學佛

到佛門裡來,第一個破的就是這個我,就是為破這個我來...

一切眾生皆得度脫之道

靠自力修行,我們解決不了見惑思惑的問題。沒有遇到出...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過

心光明,照己之過 曾國藩說: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別...

【視頻】《地藏經》旃檀居士念誦

《地藏經》旃檀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女聲讀誦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