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六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攝等品第六之二

有九結。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見結取結疑結嫉結慳結。有九有情居。謂有色有情身異想異。如人及一分天。是初有情居。有色有情身異想一。如梵眾天劫初時。是第二有情居。有色有情身一想異。如極光淨天。是第三有情居。有色有情身一想一。如遍淨天。是第四有情居。有色有情無想無異想。如無想有情天。是第五有情居。無色有情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如空無邊處天。是第六有情居。無色有情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如識無邊處天。是第七有情居。無色有情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如無所有處天。是第八有情居。無色有情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如非想非非想處天。是第九有情居。有十遍處。謂地遍滿一類想。上下傍布無二無量。是初遍處。水遍滿一類想。上下傍布無二無量。是第二遍處。火遍滿一類想。上下傍布無二無量。是第三遍處。風遍滿一類想。上下傍布無二無量。是第四遍處。青遍滿一類想。上下傍布無二無量。是第五遍處。黃遍滿一類想。上下傍布無二無量。是第六遍處。赤遍滿一類想。上下傍布無二無量。是第七遍處。白遍滿一類想。上下傍布無二無量。是第八遍處。空遍滿一類想。上下傍布無二無量。是第九遍處。識遍滿一類想。上下傍布無二無量。是第十遍處。有十無學法。謂無學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勝解正智。

有十一法。謂有漏色。無漏色。有漏受。無漏受。有漏想。無漏想。有漏行。無漏行。有漏識。無漏識。及無為法。有十二處。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有十八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有二十二根。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意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有九十八隨眠。謂欲界系三十六。色界系三十一。無色界系三十一如前說。

所知法云何。謂一切法是智所知隨其事。此復云何。謂苦智知苦。集智知集。滅智知滅。道智知道。復有善世俗智。知苦集滅道及虛空非擇滅。故說一切法是智所知隨其事。是名所知法。所識法云何。謂一切法是識所識隨其事。此復云何。謂眼識識色。耳識識聲。鼻識識香。舌識識味。身識識觸。意識識法。眼色眼識。耳聲耳識。鼻香鼻識。舌味舌識。身觸身識。意法意識。故說一切法是識所識。隨其事是名所識法。所通達法云何。通達者。謂善慧。此以一切法。為所通達。隨其事。此復云何。謂苦忍苦智通達苦。集忍集智通達集。滅忍滅智通達滅。道忍道智通達道。復有善有漏慧。通達苦集滅道及虛空非擇滅。故說通達者謂善慧。此以一切法為所通達。隨其事是名所通達法。所緣法云何。謂一切法是心心所法所緣。隨其事。此復云何。謂眼識及相應法緣色。耳識及相應法緣聲。鼻識及相應法緣香。舌識及相應法緣味。身識及相應法緣觸。意識及相應法緣法。眼色眼識。耳聲耳識。鼻香鼻識。舌味舌識。身觸身識。意法意識。故說一切法是心心所法所緣。隨其事是名所緣法。增上法云何。謂一切有為法互為增上。復有無為法與有為法為增上。是名增上法。

有色法云何。謂十處一處少分。無色法云何。謂一處一處少分。有見法云何。謂一處無見法云何。謂十一處。有對法云何。謂十處。無對法云何。謂二處。有漏法云何。謂十處二處少分。無漏法云何。謂二處少分。有為法云何。謂十一處一處少分。無為法云何。謂一處少分。有諍法云何。謂十處二處少分。無諍法云何。謂二處少分。世間出世間法。墮界不墮界法。有味著無味著法。耽嗜依出離依法亦爾。心法云何。謂一處。非心法云何。謂十一處。心所法云何。謂若法與心相應。此復云何。謂受蘊想蘊相應行蘊。非心所法云何。謂若法心不相應。此復云何。謂色心心不相應行。無為心相應法云何。謂心所法。此復云何。謂受蘊想蘊相應行蘊。心不相應法云何。謂非心所法。此復云何。謂色心心不相應行無為。心俱有法云何。謂心俱有十一處少分。除意處。非心俱有法云何。謂意處。及非心俱有十一處少分。隨心轉法云何。謂若法與心。一生一住一滅。此復云何。謂一切心所法。及道俱有定俱有戒。若心若彼法。生老住無常。是名隨心轉法。非隨心轉法云何。謂若法不與心一生一住一滅。此復云何。謂除隨心轉身語業。諸餘色法。除隨心轉心不相應行。諸餘心不相應行。及心無為。是名非隨心轉法。心為因法云何。謂除已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初無漏心。諸餘心。及除諸餘異生定當入正性離生者未來初無漏心。諸餘心。及心為因十一處少分。是名心為因法。非心為因法云何。謂已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初無漏心。及諸餘異生定當入正性離生者未來初無漏心。併心為因十一處少分。是名非心為因法。心為等無間法云何。謂心為等無間。心心所法。若已生若正生。及無想定滅定。若已生若正生。是名心為等無間法。非心為等無間法云何。謂除心為等無間心心所法。諸餘心心所法。及除心為等無間心不相應行。諸餘心不相應行。並色無為。是名非心為等無間法。心為所緣法云何。謂若意識及相應法。以心為所緣。是名心為所緣法。非心為所緣法云何。謂除心為所緣意識及相應法。諸餘意識及相應法。若五識身及相應法。若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是名非心為所緣法。心為增上法云何。謂有為法。以心為增上。是名心為增上法。非心為增上法云何。謂無為法。心果法云何。謂一切有為法及擇滅。非心果法云何。謂虛空非擇滅。心異熟法云何。心異熟十一處少分。除聲處。非心異熟法云何。謂聲處及非心異熟十一處少分。

業法云何。謂身語業及思。非業法云何。謂除身語業。諸餘色。除思諸餘行蘊。及三蘊全並無為法。業相應法云何。謂若法與思相應。此復云何。謂一切心心所法。除思。業不相應法云何。謂若法思不相應。此復云何。謂色及思。心不相應行無為。業俱有法云何。謂意處及業俱有十一處少分。除思。非業俱有法云何。謂思及非業俱有十一處少分。除意處。隨業轉法云何。謂若法與思。一生一住一滅。此復云何。謂一切心心所法。除思及道俱有定俱有戒。若思若彼法。生老住無常。是名隨業轉法。非隨業轉法云何。謂若法不與思一生一住一滅。此復云何。謂除隨業轉身語業。諸餘色。及除隨業轉心不相應行。諸餘心不相應行。思及無為。是名非隨業轉法。業為因法云何。謂除已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初無漏思。諸餘思。及除諸餘異生定當入正性離生者未來初無漏思。諸餘思。及意處。並業為因十一處少分。是名業為因法。非業為因法云何謂已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初無漏思。及諸餘異生定當入正性離生者未來初無漏思。及非業為因十一處少分。除意處。是名非業為因法。業為等無間法云何。謂若法心為等無間。非業為等無間法云何。謂若法非心為等無間。業為所緣法云何。謂三識身及相應法。以業為所緣。是名業為所緣法。非業為所緣法云何。謂除業為所緣三識身及相應法。諸餘即此三識身及相應法。並餘三識身及相應法。若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是名非業為所緣法。業為增上法云何。謂有為法。以業為增上。非業為增上法云何。謂無為法。業果法云何。謂一切有為法及擇滅。非業果法云何。謂虛空非擇滅。業異熟法云何。謂業異熟十一處少分。除聲處。非業異熟法云何。謂聲處。及非業異熟十一處少分。

有法云何。謂有漏法。非有法云何。謂無漏法。有相應法云何。謂有漏心心所法。有不相應法云何。謂無漏心心所法。及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有俱有法云何。謂有漏法。及與有漏法俱生諸無漏法。非有俱有法云何。謂除有漏俱生諸無漏法。諸餘無漏法。隨有轉法。及有為因法云何。謂有漏法。非隨有轉法。及非有為因法云何。謂無漏法。有為等無間法云何。謂有漏心心所法等無間。諸餘有漏無漏心心所法。若已生若正生。及無想定滅定。若已生若正生。是名有為等無間法。非有為等無間法云何。謂除有為等無間心心所法。諸餘心心所法。及餘有為等無間心不相應行。諸餘心不相應行。並色無為。是名非有為等無間法。有為所緣法云何。謂五識身及相應法。若意識及相應法。以有為所緣。是名有為所緣法。非有為所緣法云何。謂除以有為所緣意識及相應法。諸餘意識。及相應法。並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是名非有為所緣法。有為增上法云何。謂有為法。非有為增上法云何。謂無為法。有果法云何。謂有漏法。及世俗道所證結斷。非有果法云何。謂除有果無漏法。諸餘無漏法。有異熟法云何。謂有異熟十一處少分。除聲處。非有異熟法云何。謂聲處。及非有異熟十一處少分。

所遍知法云何。有二遍知。一智遍知。一斷遍知。智遍知所遍知法云何。謂一切法皆是智遍知所應知故。非智遍知所遍知法云何。謂如是法求不可得無法非智所應知故。斷遍知所遍知法。即是所應斷法。此復云何。謂有漏法。非斷遍知所遍知法。即是非所應斷法。此復云何。謂無漏法。所應修法云何。謂善有為法。非所應修法云何。謂不善無記法及擇滅。所應證法云何。有二作證。一智作證。二得作證。智作證所應證法云何。謂一切法。皆是智作證所應證故。非智作證所應證法云何。謂如是法。求不可得無法非智所應證故。得作證所應證法云何。謂一切善法。及依定所證無覆無記天眼天耳。非得作證所應證法云何。謂除依定所證無覆無記天眼天耳。諸餘無記法及一切不善法。所應習法云何。謂善有為法。非所應習法云何。謂不善無記法及擇滅。有罪法云何。謂不善及有覆無記法。無罪法云何。謂善及無覆無記法。黑白法有覆無覆法。順退非順退法亦爾。有記法云何。謂善不善法。無記法云何。謂除善不善。諸餘法。已生法云何。謂過去現在法。非已生法云何。謂未來法及無為。正生法云何。謂若法未來現前正起。非正生法云何。謂除未來現前正起法。諸餘未來及過去現在。並無為法。已滅法云何。謂過去法。非已滅法云何。謂未來現在。及無為法。正滅法云何。謂若法現在現前正滅。非正滅法云何。謂除現在現前正滅法。諸餘現在及過去未來。並無為法。緣起法云何。謂有為法。非緣起法云何。謂無為法。緣已生非緣已生法。因法非因法。有因法非有因法因已生法非因已生法亦爾。因相應法云何。謂一切心心所法。因不相應法云何。謂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結法云何。謂九結。非結法云何。謂除九結諸餘法。順結法云何。謂一切有漏法。非順結法云何。謂一切無漏法。取法云何。謂四取。非取法云何。謂除四取諸餘法。有執受法云何。謂有執受九處少分。除聲意法處。無執受法云何。謂聲意法處及無執受九處少分。順取法云何。謂一切有漏法。非順取法云何。謂一切無漏法。煩惱法云何。謂若法是纏。非煩惱法云何。謂若法非纏。染污法云何。謂不善及有覆無記法。不染污法云何。謂善及無覆無記法。雜染法云何。謂有漏法。非雜染法云何。謂無漏法。纏法云何。謂若法是煩惱。非纏法云何。謂若法非煩惱。所纏法云何。謂染污心心所法。非所纏法云何。謂不染污心心所法。及色無為心不相應行。順纏法云何。謂有漏法。非順纏法云何。謂無漏法。

有所緣法云何。謂一切心心所法。無所緣法云何。謂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有尋法云何。謂尋相應法。無尋法云何。謂尋不相應法。有伺法云何。謂伺相應法。無伺法云何。謂伺不相應法。有喜法云何。謂喜根相應法。無喜法云何。謂喜根不相應法。有警覺法云何。謂作意相應法。無警覺法云何。謂作意不相應法。有事有緣法云何。謂有為法。無事無緣法云何。謂無為法。有上法云何。謂一切有為法及虛空非擇滅。無上法云何。謂擇滅。遠法云何。謂過去未來法。近法云何。謂現在及無為法。有量法云何。謂若法果及異熟俱有量。無量法云何。謂若法果及異熟俱無量。見法云何。謂眼根五染污見。世俗正見。學見無學見。非見法云何。謂除眼根。諸餘色蘊。除餘八見。諸餘行蘊。及三蘊全並無為法。見處法云何。謂有漏法。非見處法云何。謂無漏法。見相應法云何。謂八見相應法。見不相應法云何。謂八見不相應法。

異生法法云何。謂地獄傍生鬼界有情。北俱盧洲人。無想有情天諸蘊界處。及生彼業。是名異生法法。非異生法法云何。謂四通行。四無礙解。四沙門果。無諍願智。邊際定。大悲滅定。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雜修靜慮。現觀邊世俗智。淨居天蘊界處及生彼業。是名非異生法法。共異生法云何。謂共有定及共有生。此復云何。謂如是定。及如是生。異生聖者俱容得有。是名共異生法。不共異生法云何。謂四通行。四無礙解。四沙門果。無諍願智。邊際定。大悲滅定。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雜修靜慮。現觀邊世俗智。淨居天蘊界處。及生彼業。是名不共異生法。定法云何。謂五無間業。及學無學法。非定法云何。謂除五無間業。諸餘有漏及無為法。順熱惱法云何。謂不善及有覆無記法。非順熱惱法云何。謂善及無覆無記法。根法云何。謂內六處。及法處所攝根法。非根法云何。謂外五處。及法處所攝非根法。聖諦所攝法云何。謂一切有為法及擇滅。非聖諦所攝法云何。謂虛空非擇滅。

俱有法云何。謂一切有為法。非俱有法云何。謂無為法。相應法云何。謂一切心心所法。不相應法云何。謂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果法云何。謂一切有為法。及擇滅。非果法云何。謂虛空非擇滅。有果法云何。謂一切有為法。無果法云何。謂無為法。異熟法云何。謂異熟十一處少分。除聲處。非異熟法云何。謂聲處。及非異熟十一處少分。有異熟法云何。謂不善善有漏法。無異熟法云何。謂無記無漏法。因緣法云何。謂一切法。非因緣法云何。謂如是法。求不可得。以一切法是因緣故。有因緣法云何。謂一切有為法。無因緣法云何。謂無為法。離法云何。謂欲界系善戒。色無色界系。出離遠離所生善定及學無學法並擇滅。非離法云何。謂除欲界系善戒。諸餘欲界系法。除色無色界系出離遠離所生善定。諸餘色無色界系法。及虛空非擇滅。有離法云何。謂一切有為。無離法云何。謂無為法。相續法云何。謂若法以滅法為先。或已生或正生。此復云何。謂過去現在。及未來現前正起法。如是後法與前法相續。是名相續法。非相續法云何。謂除未來現前正起法。諸餘未來及無為法。是名非相續法。有相續法云何。謂若法以滅法為先而已生。此復云何。謂除過去現在阿羅漢命終時五蘊。諸餘過去現在法。如是前法有後相續法。是名有相續法。無相續法云何。謂過去現在阿羅漢命終時五蘊。及未來並無為法。

善法云何。謂善五蘊及擇滅。不善法云何。謂不善五蘊。無記法云何。謂無記五蘊。及虛空非擇滅。學法云何。謂學五蘊。無學法云何。謂無學五蘊。非學非無學法云何。謂有漏五蘊及無為法。見所斷法云何。謂若法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所斷八十八隨眠。及彼相應法。並彼等起心不相應行。修所斷法云何。謂若法學見跡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十隨眠。及彼相應法。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行。若不染污有漏法。非所斷法云何。謂無漏法。見所斷為因法云何。謂一切染污法及見所斷法異熟。修所斷為因法云何。謂唯一切修所斷法。非所斷為因法云何。謂無漏有為法。有見有對法云何。謂一處。無見有對法云何。謂九處。無見無對法云何。謂二處。異熟法云何。謂異熟十一處少分。除聲處。異熟法法云何。謂不善善有漏法。非異熟非異熟法法云何。謂除異熟無記法。諸餘無記法及善無漏法。劣法云何。謂不善及有覆無記法。中法云何。謂善有漏及無覆無記法。妙法云何。謂無漏有為法及擇滅。小法云何。謂小信小欲小勝解及彼相應法。彼俱有法。若諸色法。少小微細不多不廣。是名小法。大法云何。謂大信大欲大勝解。及彼相應法。彼俱有法。若諸色法。雖復多廣。而非無邊無際無量。若虛空非擇滅。是名大法。無量法云何。謂無量信無量欲無量勝解及彼相應法。彼俱有法。若諸色法。多廣無邊無際無量。若擇滅。是名無量法。可意法云何。謂若法意所樂。不可意法云何。謂若法意所不樂。非可意非不可意法云何。謂若法順捨。樂俱行法云何。謂若法樂受相應。苦俱行法云何。謂若法苦受相應。不苦不樂俱行法云何。謂若法不苦不樂受相應。俱生法云何。謂有為法有生相故。俱住法云何。謂有為法有住相故。俱滅法云何。謂有為法有滅相故。非俱生法云何。謂無為法無生相故。非俱住法云何。謂無為法無住相故。非俱滅法云何。謂無為法無滅相故。心俱生法云何。謂心俱生十一處少分。除意處。心俱住法云何。謂心隨轉法。心俱滅法云何。謂心俱滅十處少分。除聲意處。非心俱生法云何。謂意處及非心俱生十一處少分。非心俱住法云何。謂非心隨轉法。非心俱滅法云何。謂聲意處。及非心俱滅十處少分。

欲界云何。謂欲貪及欲貪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行。是名欲界。恚界云何。謂瞋及瞋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行。是名恚界。害界云何。謂害及害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行。是名害界。出離界云何。謂出離及出離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行並擇滅。是名出離界。無恚界云何。謂無瞋及無瞋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行。是名無恚界。無害界云何。謂不害及不害相應受想行識。若彼等起身語業。若彼等起心不相應行。是名無害界。欲界云何。謂欲貪隨增法。色界云何。謂色貪隨增法。無色界云何。謂無色貪隨增法。色界云何。謂欲界色界總名色界。無色界云何。謂四無色。滅界云何。謂擇滅非擇滅。復次一切色法總名色界。除擇滅非擇滅。諸餘非色法。總名無色界。擇滅非擇滅。總名滅界。

欲有云何。謂若業欲界系。取為緣能感當來彼業異熟。是名欲有。色有云何。謂若業色界系。取為緣能感當來彼業異熟。是名色有。無色有云何。謂若業無色界系。取為緣能感當來彼業異熟。是名無色有。欲漏云何。謂除欲界系無明。諸餘欲界系。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欲漏。有漏云何。謂除色無色界系無明。諸餘色無色界系。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有漏。無明漏云何。謂三界無智。過去世云何。謂若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已集已現。已謝已盡。已滅已離。已變壞。是過去墮。過去分墮。過去類。過去世攝。是名過去世。未來世云何。謂若諸行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已集未已現。未已和合。未已現前。是未來墮。未來分墮。未來類。未來世攝。是名未來世。現在世云何。謂若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已集已現。正安住未變壞。和合現前。是名現在。墮現在分墮現在類。現在世攝。是名現在世。過去言依事云何。謂過去所攝行。未來言依事云何。謂未來所攝行。現在言依事云何。謂現在所攝行。苦苦性云何。謂欲界由苦苦故苦。壞苦性云何。謂色界由壞苦故苦。行苦性云何。謂無色界由行苦故苦。復次不可意諸行。由苦苦故苦。可意諸行。由壞苦故苦。非可意非不可意諸行。由行苦故苦。復次苦受由苦苦故苦。樂受由壞苦故苦。不苦不樂受由行苦故苦。有尋有伺法云何。謂尋伺相應法。無尋唯伺法云何。謂尋不相應伺相應法。無尋無伺法云何。謂尋伺不相應法。有尋有伺地云何。謂欲界梵世。及一分無漏法。無尋唯伺地云何。謂修靜慮中間。得梵大梵及一分無漏法。無尋無伺地云何。謂一切極光淨。一切遍淨。一切廣果。一切無色。及一分無漏法。

說一切有部品類足論卷第六

 

上篇: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下篇:阿毗曇八犍度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阿毗曇毗婆沙論

毘婆沙序 釋道挻作 毘婆沙者。蓋是三藏之指歸。九部之...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卷上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

雜阿毗曇心論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註音版】佛說四輩經

佛說四輩經...

【註音版】佛說宿命智陀羅尼經

佛說宿命智陀羅尼經...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一名伽耶山頂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佛說清淨心經

佛說清淨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法演禪師語錄

法演禪師語錄卷上 舒州白雲山海會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語...

大樓炭經

大樓炭經卷第一 西晉沙門法立共法炬譯 閻浮利品第一...

天請問經

天請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咒目經

佛說咒目經...

【佛教詞典】無尋無伺

【無尋無伺】 p1065 瑜伽三十三卷十頁云:無尋無伺者:...

【佛教詞典】妙境

(術語)不思議之境界也。謂以觀法之智慧觀之,則一一...

現報、生報、後報

現報 就是我這一世行善或者作惡,就我這個業報身去做,...

年輕就發財得勢是不吉祥的

年輕就發財,就得勢,是不吉祥的。許多人就喜歡年輕發...

淨土祖師們一生的總結

這句六字大經王具足圓融、圓滿、頓捷。所以大家遇到這...

慧律和尚般若頌

眾生方寸心即佛 不欠絲毫如來同 無量劫來聲與色 染習...

文殊菩薩出生時的十種瑞相

文殊師利菩薩出生的時候,由於他無量劫以來積功累德,...

淨宗七祖-省常大師

1.生平 省常大師(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顏...

文殊普賢,指歸念佛

【原文】 按高僧傳三集,法照大師傳雲。大師於大歷二年...

淨土法門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

問: 淨土法門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呢?一心不亂的真實...

管理者如何帶領團隊達到更好目標

任何人都期望自己的世界越來越廣大。管理者因為不但要...

貪瞋癡哪一個最重

問: 貪瞋癡哪一個最重? 淨界法師答: 殺盜淫妄每一...

淨土文化對建設「幸福感」有什麼積極作用

2014年3月18日,《禪文化》采編一行參訪了淨土祖庭廬山...

世俗觀點認為的快樂,並不是真實的

大家都知道,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不真實的事情。譬如一...

【視頻】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香光佛教梵唄)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香光佛教梵唄)

【視頻】《佛說父母恩難報經》演唱版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演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