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八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成就善知方便。」

問曰:「以何義故,說無量後次說成就善知方便?」

答曰:「為欲示現以方便力攝取所修四無量行,隨順自心受果報故,如說四大隨順。此明何義?略說菩薩二種善巧利益方便,以外道等一切無有第一義諦巧方便故,修行無量為愛所潤成色界果。又諸聲聞辟支佛人,為取涅槃心取以為究竟,善根棄舍利益一切眾生,棄舍世諦所作諸業,其心專為利益自身,不能如實修四無量,不能究竟斷諸煩惱,唯能折伏一切煩惱。若諸菩薩摩訶薩等,能如實知二種之法有為無為,觀察眾生不舍有為,雖如實知寂靜無為,以為成就一切佛法不墮有為,以諸所修為利益他,以如實知自相同相,以不能得隨心自在定得色界清淨果報;四無量行,以彼愛心所不能潤,而隨順心成就果報,如隨順四大。此明何義?如四大相非是成就第一義諦,如禪定人隨順心力而能舍離四大自相;此亦如是,雖復成就有為法相,以諸菩薩清淨持戒諸功德眾,修四無量隨順心力成就果報,而不隨順四無量心。以是義故,《聖者思益梵天所問修多羅》中,如來說言:『若諸菩薩摩訶薩等,成就四法修行四禪生於欲界。何等四法?一者、得心自在;二者、具足諸善根力;三者、觀察一切眾生;四者、修行方便般若。』是故示現方便攝取無量修行隨心受果,說無量後次說方便。」

問曰:「應說方便義。云何方便義?」

答曰:「次說方便義,有二種:一者、求異義;二者、不舍二義,心修諸行智慧觀察名為方便。此明何義?求異義者,諸菩薩等非為現前證聖道果,亦非為厭世間苦惱舍於世間心,為利益一切眾生,及為自身取大菩提方便、為教眾生菩提方便,及欲清淨大悲等行取菩提法,出過聲聞辟支佛等所證之位、道功德等所對治法,菩薩所證聖道現前,名求異義。

「不舍二義者,謂菩薩心不舍世諦、第一義諦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實見一切有為諸法皆悉無常,觀察眾生不舍一切有為諸法,不離有為法、不舍無為法,如是菩薩摩訶薩般若行不退轉因,說名方便。如聖者文殊師利於經中說:『天子!菩薩摩訶薩般若智,知菩薩摩訶薩非行有為智、不墮無為智。如是菩薩摩訶薩,名為無畏菩薩。復次,天子!若諸菩薩觀察眾生不舍有為行,觀察諸佛法不墮無為行,如是菩薩摩訶薩,名為無畏菩薩。』如是等。又隨順心所求之義,稱心所求能成就行,名為方便。又以畢竟具足智故,名為方便。」

問曰:「善知世諦者,如是等句說何等義?」

答曰:「善知世諦者,善知自相故。善知第一義諦者,善知同相故。善知二義者,善知自相同相故。」

問曰:「但說善知世諦、善知第一義諦便足,何故復說善知二義?」

答曰:「為欲示現菩薩勝義知方便故,是故復說善知二義。此明何義?外道遠離如實般若智,唯有世智無出世智;聲聞辟支佛舍世間智,但有涅槃智無世間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求妙法故,於世諦中及第一義諦中修行方便智。如來為欲示現菩薩勝方便智,是故復說善知二義,成就般若波羅蜜。」

問曰:「何故如來說方便後,次說成就般若波羅蜜?」

答曰:「示現方便攝取般若故,又以示現諸菩薩等所證位義,是故如來說方便後,次說成就般若波羅蜜。此明何義?以觀能成菩提分法清淨善根,菩薩欲見真如法體,而未能見真如實智,於先觀察出過聲聞辟支佛位所對治法,觀察大慈悲等,成就根本大慈悲等,然後得見彼真如法。以是義故,見真如法不墮聲聞辟支佛地,是故如來示現修行次第義故,先說方便次說成就般若波羅蜜。」

問曰:「成就般若波羅蜜者,應說般若義,如實知見名為般若,能觀所觀境界名為般若。如實知深淺數量名為般若,是義應說。」

答曰:「到彼岸故名波羅蜜義。又諸佛如來已到彼岸名波羅蜜,初地菩薩以其畢竟到彼岸故名波羅蜜,以諸菩薩畢竟得彼岸行名波羅蜜。是故如來經中說言:『隨順彼行名波羅蜜,以彼處未決定,彼岸義故。』是故如來於《無盡意所問經》中說:『滿足行菩薩行名波羅蜜義,快深智滿足名波羅蜜義。』如是等。」

問曰:「應說般若波羅蜜義。云何般若波羅蜜義?」

答曰:「求佛菩提大慈悲心,攝取所起方便智慧,能如實知一切諸法同相別相勝義,名為般若波羅蜜義。」

問曰:「應說成就義。云何成就義?」

答曰:「究竟義成就義,遠離一切凡夫名為般若波羅蜜究竟義,依般若波羅蜜遠離世間得究竟義,名為般若波羅蜜成就。此明何義?依般若波羅蜜,得究竟無畏處。」

問曰:「若如是者,證初地時即得名為究竟成就般若波羅蜜?」

答曰:「彼依如分次第應知。此明何義?從初地來得佛菩提,以得對治法現前,以得對治法故。又初地方便攝取方便般若,離一切惡道及離聲聞辟支佛地,如是餘地隨分相應分處應知。菩薩若能如是知者,隨順如實智般若,觀有為行他力相依,無有自體。」

問曰:「依此法有此法,依此法生此法,而重說者,有何勝義?」

答曰:「為欲示現二種因義故二種說。此明何義?有為行生因有二種。何者為二?一者、先生因;二者、共生因。先生因者,如眼識等欲生之時,先生意識相似隨順,前心不滅不容後心,要前心滅後心得生,前心雖滅與後為因,名先生因。共生因者,諸識相應,謂受等法及心不相應法,共彼法生,眼等諸法能作因緣,依止彼法能生彼法,彼法生時能與作因,名共生因。又依此法者,說先生因,生此法者,說共生因。」

問曰:「說依此法生此法者,此義不然。何以故?共生之法無定因故、無因果差別故。此明何義?共生之法,此法是因、此法是果,無有如是定因差別,以不可說此法是因、此法是果、故無定因因果差別。」

答曰:「以見故說。此明何義?亦見世間共生之法:一法是因、一法非因。猶如燈炷共照俱生,而此燈炷能作照因,照不能與燈炷作因。何以故?以此照法隨順燈炷。此明何義?以見照法隨順燈炷,而非燈炷隨順於照,以見燈炷有增有減,照亦如是有增有減,以燈炷滅照亦隨滅。又以燈炷異處去時照亦隨去,如是共生眼識等法,依眼身等、因身眼等生眼識等,非因眼識等生眼身等。又依此法者,諸菩薩等如是觀察,先時生法無有作者,唯共因緣和合而生,以有此法生此法故。

「又諸菩薩生如是心:『因既無常,云何而得生於此法?』是故菩薩生如是心:『依此法故而生此法。非先有法於後時生法。若先有後時生者,即是常法。』以是義故,即法生時因緣和合,無有一法是定實者,無有定實眼識境界照了等法。以是義故,此法生時決定不從彼處而來。

「又以即共因緣而滅,若法即共因緣滅者,離諸因緣念時不住,以是義故,此法滅時不離此處而餘處去。又依此法生此法者,謂依彼彼因緣和合,生彼彼法、見彼彼法,示現彼法因緣而生非無因緣。又依此法生此法者,因觀念故。

「又依此法生此法者,示現過去無明行分。此明何義?以依過去無明等二,得有現在識等八分,示現現在有分故。又依此法生此法者,示現現在有分。此明何義?依現在有分示現速有生老死分。又依此法生此法者,以無明愛取示現煩惱道,依此煩惱道生行有業道。又依此法生此法者,依於業道生餘有支,謂苦道等。又依此法生此法者,依無明行及愛取有集諦因故,生餘七分名為苦諦。又依此法生此法者,即依七分苦諦法故,生無明等五分集諦。

「又依此法生此法者,如來修多羅中說,依無明行而生識等。復有修多羅中說,依行因緣生於無明。此明何義?以生相時無明等法共心相應,及心不相應法身業口業皆悉共生,非後時生。又依此法生此法者,即生念時無明闇智共同時生,非先時生。」

◎問曰:「說無明因緣以為初因緣,若如是者,十二因緣則為有始。何以故?以無明前更不說有餘因緣故,於諸世間有為法中,以彼無明為最初故。」

答曰:「以生煩惱業迭共因緣故。此義云何?從生生煩惱,從煩惱生業,從業生生,如是無始輪生。以是義故,世間無始。」

問曰:「自在天等所作,此明何義?從自在天及微塵等而生世間,以是義故,世間有始。」

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常法不能生世間故,不見一法從自在天微塵等生,見從無常因緣中生。以不見從常法中生,見從無常因緣中生,而汝法中自在天等皆悉是常。以是義故,自在天等不能生法。

「又以現見異異因中生種種果。何以故?以見象馬牛羊驢駝至人天等有差別故。以是故,非自在等作。」

問曰:「非從因緣生一切法。何以故?以見棘刺及孔雀等異異不同故,知不從無明因緣有世間生。此明何義,以無因緣有世間生。何以故?我見棘刺及孔雀等,非從因緣而有差別,如是世間非無明生。」

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我以現見果從因生、非無因生,猶如種子,地水時熟和合生芽,非離此等種種因緣而有芽生。若離於因無因而有萬物生者,此義不然。何以故?見異異法。於異異法以比智知。世間亦爾,未曾見有離因無因而有法生。以是義故,從因生果,是故世間一切諸法非無因生。

「又有過咎,若爾不應生種種果。從種種因生種種果,不離種種因生種種果。而汝說果無因而有。若如是者,萬物應等,世間不應生種種果,以我現見,從種種因生種種果,以是義故,非無因生。

「又復有答,若一切物無因生者,應一物中一切法生,不爾便應一切物中一一各有一切物生。而此義不然。以是義故,非無因果。又復有答應無變異。此義云何?若一切物不從因生,應不變異猶如虛空。而此義不然。何以故?以變異故。云何變異?先無後有、已有還無,異生異滅,無因法中不見如是果法轉變,是故諸法從因而生,非無因生。

「又復有過,一切所作諸業空故。此明何義?若無因生一切物者,諸所作業空無利益。而實不見有如此事,以是故非無因有果。」

問曰:「我見從智生智。此明何義?現見外物有為法中種子為因,非過去因,如是現見內有為法,因赤白等和合而生,非過去因。」

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以現在智從過去智而得生故。此明何義?以見智生從於過去智因而有,非無智生。若智不從前智生者,應從土塊木石等生,亦非從於異相續生。何以故?若異相續生於智者,父母亦應能生兒智。以是故,我知彼胎等諸眾生智從相續生。此明何義?以胎等智前更有智,彼胎等智不離先智相續而生,是故知有過去世因。」

問曰:「此義不然。何以故?如從攢燧、人功、牛糞眾緣和合,先無有火而能生火;智亦如是,先無有智,因緣和合而能生智。」

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以見餘法比智知故。此明何義?以見何等法中生法,彼法相似,能生於法,非無相似異生中見。如見從稻生稻,雖不見稻,而見從稻還生於稻,是故種稻;火亦如是,以見從於攢燧、牛糞等中生火,雖不見火,而從攢燧等中求火。如是以見從智生智,雖不見智,而知智從過去智生。是以汝說如先無火而能生火,先無有智而能生智,說一切物唯從現在因生,不從過去因生者,是義不然。以是義故,從煩惱業生世間法。此云何知?以聖人論世間人說。此義云何?以離煩惱一切聖人諸佛如來及佛弟子聲聞人等,彼如是說從煩惱業因而生世間。作如是言:『若人著貪,身作惡行、口作惡行、意作惡行。彼人依於惡行因緣,此身壞已生惡道中。』一切諸論亦如是說,從業有生。是故經言:『從明入明,從闇入闇。』世間之人亦如是說,從業有生,作如是言:『以畏一切不樂生處,遠離一切種種惡行,以求一切可樂生處,修行一切種種善行。』以是義故,依諸聖人、依一切論、依世間人,我如是知從業因故而生世間,非無因生。」

問曰:「因念不住何能生果。此以何義?諸煩惱業剎那不住,以煩惱業剎那即滅,是故非從諸業煩惱而生世間。」

答曰:「我見因滅而能生果。此以何義?以見因滅,依彼滅因而能生果,如於摩多隆伽果中見有酢味,而於彼子芽莖枝葉及華等中悉皆不見,而依彼子芽莖枝等相續,後時於果中見。而彼摩多隆伽果中所有酢味,非即彼因亦非異因。如是見外因果和合生如是法,如是比智知因滅已,依彼滅因有世間生,非無因生亦非異因。」

問曰:「若非無因、非顛倒因生於世間,而依業煩惱有世間者。此云何知?」

答曰:「不知生過為作業行。此明何義?諸世間人不知生過,彼人則著五欲境界一切種種無利益事,為生世間一切種種無利益事,是故修行為得世間果報,作業非為除斷煩惱作業。此以何義?一切世間愚癡凡夫無智慧故,不能觀察,以無明闇智於無量百千種種苦惱中見有功德生,求未來世受樂果故,行功德行修戒施等諸功德行。又復有人心顛倒故,著現在世五欲境界,見未來世無有福德,是故修行無福德行殺生等業。又復有人,著三昧樂愛禪、見禪、慢禪、疑禪、增上禪等,修行一切諸通等行,是故於彼三界中生不斷不絕、從生復起一切煩惱,從煩惱故起一切業,如是世間無始以來不斷不絕。」

問曰:「若從一切煩惱而生世間行者,如來於此修多羅中,何故唯說從於無明而生世間?」答曰:「雖說無明,攝得貪等一切煩惱。此明何義?雖說無明而攝貪等一切諸過。此云何知?以愚癡人起於貪等,以無智故起於貪等一切煩惱非無過起。如經中說,無明因緣起於貪過、起於瞋過、起於闇過。是故說彼無明根本攝得其餘煩惱諸過,猶如世間王來王去,諸臣兵眾亦來亦去。」

問曰:「以何義故?過去分中唯說無明而不說愛,未來分中而但說愛不說無明。」

答曰:「大境界故。此明何義?以無明遍一切境界,愛不如是。此以何義?以彼無明遍一切處,愛不遍故。又以緣於有為無為。此以何義?以彼無明緣有為法及無為法,愛不如是唯緣有為。又以緣於同不同地。此以何義?以無明緣同不同地,愛不如是唯緣同地。又以一切煩惱相應。此以何義?以彼無明一切煩惱皆共相應,愛不如是,唯愚人起非智者起。又一切苦不斷絕因。此以何義?以無明於一切苦聚以為根本。以是義故,於初分中唯說無明,依彼第二煩惱門中唯示現愛,是故於彼未來分中唯說於愛不說無明。」

問曰:「以何義故,過去世中所攝諸業,隨何煩惱能與作因?彼諸煩惱以無明名說,現在世中所攝諸業,隨何煩惱能與作因,彼諸煩惱以愛取名說?」

答曰:「以非現見、以現見故。此以何義?過去世中所有煩惱,以是遠故不可現見,是故彼中煩惱差別不可示現,以彼闇相不可得說,是故皆以無明名說。現在世生所攝煩惱可現見故,彼諸煩惱差別可說,可得示現此是愛取,此是欲取,此是見取,如是等,是故現在所有煩惱以愛取名說。」

問曰:「此說是妙說,以因煩惱業有世間生死,非自在天微塵等故。而無明等十二有支,其義云何?」

答曰:「不如實知三世中事,名為無明;無明轉起取後有因,福業、罪業、不動業等,是名為行;依行因有生分染意,是名為識;為彼識住,名為名色;彼清淨識之所依止,名為六入;根識境界三事和合,對意地法是名為觸;依觸而生愛、不愛二顛倒念受,是名為受;見著受等集樂名愛;依止於愛求有斷有,取我依止樂諸煩惱隨順煩惱,是名為取;取能轉起取後生因身口意業,是名為有;依止行有取後世身,是名為生;依止生身增長熟變,是名為老;先得身壞,是名為死;遠離不離愛不愛事求供養等從意地生,焚燒自心,是名為憂;依懷憂心說愛功德,內心愁縛種種悲言名為啼哭;依色識身共意相應,非愛樂受,是名為苦;唯意識身意地相應,是名為愁;於愛不愛二種境界,或有求有或不求有求資生故受種種苦,其心逼惱,是名為極。」

問曰:「無明緣行,云何名行?」

答曰:「依止容受伴侶觀起隨順共生,名為行義。」

問曰:「應釋因緣名,云何名因緣?」

答曰:「能成就果是名為因;依此法故能顯彼法、因此法故能生彼法,是名為緣。」

問曰:「何故但說無明緣行,而不說言無明因行?」

答曰:「為攝一切諸因緣故。若說無明因於行者,但攝因因緣不攝因緣,是故不說無明因行。以四因緣無明等共能因緣行,是故唯依因緣名說,以能攝取四因緣故。」

問曰:「行亦能作無明因緣。若如是者,何故但說無明緣行,而不說言行緣無明?」

答曰:「以有二義:定、不定故。此以何義?以無明因定緣於行,而非業行定緣無明。何以知之?以阿羅漢雖復有業而無無明,是故非業定緣無明,是故不說行緣無明。又依無明因緣有業,以是義故依彼無明因緣有業。若如是者,唯依無明因緣有業,不應遠離無明有業。而實遠離無明有業,是故說依無明緣行,不說依行緣於無明。」

問曰:「以何義故,已受果業以行名說,未受果業以有名說?」

答曰:「未受果業但有有為分,是故說有。以畢竟有故,以未來世畢竟得果,業體雖滅而畢竟有,以必能與未來世果,是故名有,以有名說。已受果業、已受有為分,是故說行以得受果,是故名有,以有名說。

「又復有義,何故名有?以依此法能生名有。此以何義?隨何等業能畢竟生未來世果,以有名說。隨何等業非是畢竟未來世有,如鴦瞿離魔羅等業未曾有故,以行名說。是故經中行緣業果,以識名說,非生名說。何以故?以彼行業非是畢竟生有支故。此以何義?以現身中受果報業,彼業行緣能生識支,而不能生彼生支故。又以見有力無力故。此以何義?何故名行?能辦事故。過去世生所作諸業,見彼有力以能成果,是故彼業以行名說。現在世生所作諸業,未見彼力,以未成果,彼業果報在未來故,是故彼業不得名行,以有名說。」

問曰:「以何義故名為不動?」

答曰:「異地不能與果報故,名為不動。此以何義?如欲界業於異地中能與果報,隨以何等善根業道應生人中,即彼善業依願求心,乃至生於他化自在,如如來依《功德生修多羅》說:『又隨何等惡不善業應生地獄受果報者,即依彼業人中受苦。』如如來依《鹽喻經》說:『色無色業不得如是。』此以何義?初禪地業不生二禪,二禪地業不生初禪,如是餘地皆亦如是應知。是故佛說色無色業名為不動,又諸蓋障所不能動,故名不動,如密室燈。」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八


上篇: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

下篇: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智舍...

菩薩戒羯磨文釋

菩薩戒羯磨文釋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譯 明...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

王法正理論

王法正理論 彌勒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佛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一卷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後漢安息優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門嚴...

十地經論

十地經論序 侍中崔光製 十地經者。蓋是神覺之玄苑。靈...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第一 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禪門要略

夫人修禪學慧法門。先明方便。後明正觀。方便者凡有五...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並序 (由此懺法隨事觀想。並指法華三...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普賢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諸行有為經

佛說諸行有為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佛教詞典】息慈

梵語 ?rāmaneraka 之舊譯。新譯作沙彌。乃初入佛門者...

【佛教詞典】亡物同活共財法

亦名:亡人物同活共財法、亡僧物同活共財法、亡五眾物...

佛弟子需要學《周易》來免過嗎

問: 請問法師,孔子晚年尚學《易》以免大過,作為一...

藏頭白、海頭黑

問: 有位出家人問馬祖禪師一個佛法上的問題,馬祖說...

夜間經過墳墓如何克服恐怖心裡

問: 我常夜間外出,甚至經過墳墓之處,心常驚怖不安...

生命中沒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現的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

藝人取樂大眾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國游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

減劫中人的福報越來越薄

隨著減劫的次第,人的壽命越來越減。以這個作為標誌,...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成佛不能分內外

一個人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佛之後,所謂心轉則一切...

讓孩子樂觀一些

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工廠曾經失火,近百萬美元的設備化為...

他用一根稻草換到了一個莊園

古時候,有一位很想成為富翁的青年,他到處流浪,尋找...

蓮池大師法語開示

卍 生死事大。 卍 吾但知念佛,無他術也。 卍 龍樹於...

癌症的起因是什麼

問: 癌症的起因是什麼? 慧律法師答: 癌症的起因目...

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嗎

問: 請問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的一種? 淨界法師答:...

【視頻】《八大人覺經》彭立演唱

《八大人覺經》彭立演唱

【視頻】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

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