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四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又成就修行者,以起一切種修行清淨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起一切種清淨十善業道,是名菩薩成就修行。如《十地修多羅》中說,『是菩薩復深思惟,行十不善業道集因緣故,則墮地獄畜生餓鬼;行十善業道集因緣故,則生人中乃至生有頂處。』又是上十善業道與智慧觀和合修行其心狹劣故,心厭畏三界故,遠離大悲故,從他聞聲而通達故,聞聲意解成聲聞乘。又是上十善清淨業道不從他聞故,自正覺故,不能具足大悲方便故,而能通達深因緣法,成辟支佛乘。又是上上十善業道清淨具足,其心廣大無量故,為諸眾生起悲愍故,方便所攝故,善起大願故,不捨一切眾生故,觀佛智廣大故,菩薩地清淨波羅蜜清淨入深廣行成。又是上上十善業道,一切種清淨十力,力故集一切佛法令成就故,是故我應等行十善業道,修行一切種令清淨具足故,是名菩薩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為利益一切眾生修行十善業道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不著自樂修行十善業道,為利益眾生見我能利益眾生,以慈悲心非直自利能自利已,復能令他住十善業道,是故菩薩成就修行。以是義故,《十地修多羅》中說:『是故我當先住善法,亦令他人住於善法。』是故成就修行。又如《十地修多羅》中說:『是菩薩復於一切眾生中,生安隱心、柔軟心、慈心、悲心、憐愍心、利益心、守護心、我心、平等心、師心、世尊心。又菩薩復作此念:「是諸眾生墮於邪見,惡意恶心行惡道稠林。我應令彼眾生行真實道、住正見道如實法中。」』如是等。是故名為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修行善業道畢竟無盡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為不斷絕三寶,修行不斷絕,常修行善業道無盡,是故名為成就修行。如《無盡意修多羅》中說:『大德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尸波羅蜜無盡,以常修行故。何以故?凡夫戒者,在所受生是故有盡,人中十善盡故有盡,欲界諸天福報功德盡故有盡,色界諸天以禪無量盡故有盡,無色界天取入諸定盡故有盡,外道仙人所有諸戒退失神通盡故有盡,一切聲聞學無學戒入涅槃際盡故有盡,辟支佛戒無大悲心盡故有盡。舍利弗!菩薩淨戒皆無有盡。何以故?於是戒中出一切戒,如種無盡果亦無盡,是菩提種不可盡故,如來戒禁亦無有盡。』

「又成就修行者,遠離身見煩惱垢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十善業道離我見等垢,彼時名為清淨業道,是故菩薩成就修行,即彼修多羅中說:『清淨戒者所謂不著我相戲論。』如是等。是故名為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成就一切種清淨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修行善業道一切種、一切眷屬清淨,彼時菩薩名善業道成就修行應知。如彼修多羅中說,無盡意言:『唯舍利弗!菩薩戒眾六十六事清淨,修治亦不可盡。何等名為六十六事?一者、於他眾生不起惱苦;二者、於他財物不生竊盜;三者、於他婦女終不邪視;四者、於諸眾生無有欺誑;五者、初不兩舌,於自眷屬知止足故;六者、無有惡口,忍麁獷故;七者、無有綺語,常善說故;八者、於他樂事不貪嫉故;九者、初無瞋恚,忍惡言故;十者、正見不邪,賤餘道故;十一者、深信於佛,心不濁故;十二者、信順於法,善法法故;十三者、信敬於僧,尊重聖眾故;十四者、五體投地誌念佛故;十五者、五體投地思惟法故;十六者、五體投地宗敬僧故;十七者、堅持禁戒一切無犯,乃至小禁不放捨故;十八者、持不缺戒,不依餘乘故;十九者、持不穿戒,離惡處生故;二十者、持不荒戒,不雜諸結故;二十一者、持不污戒,專長白法故;二十二者、持是深戒,隨意迴向得自在故;二十三者、持讚歎戒,智者不呵故;二十四者、持純善戒,正念知故;二十五者、持不呵戒,一切戒不散故;二十六者、持善堅戒,防護諸根故;二十七者、持名聞戒,諸佛所念故;二十八者、持知足戒,無不厭故;二十九者、持少欲戒,斷貪惜故;三十者、持性淨戒,身心寂滅故;三十一者、持阿蘭若戒,離憒閙故;三十二者、持聖種戒,不求他意故;三十三者、持威儀戒,一切善根得自在故;三十四者、持如說戒,人無不歡喜故;三十五者、持慈心戒,護眾生故;三十六者、持悲心戒,能忍諸苦故;三十七者、持喜心戒,不懈怠故;三十八者、持捨心戒,離愛恚故;三十九者、持自省戒,心善分別故;四十者、持不求短缺戒,護他心故;四十一者、持善攝戒,善守護故;四十二者、持慧施戒,教化眾生故;四十三者、持忍辱戒,心無恚礙故;四十四者、持精進戒,不退還故;四十五者、持禪定戒,長諸禪支故;四十六者、持智慧戒,多聞善根無厭足故;四十七者、持多聞戒,博學堅牢故;四十八者、持親近善知識戒,助成菩提故;四十九者、持遠離惡知識戒,捨遠離惡道故;五十者、持不惜身戒,觀無常相故;五十一者、持不惜命戒,勤行善根故;五十二者、持不悔戒,心清淨故;五十三者、持不邪命戒,心行清淨故;五十四者、持不焦戒,畢竟清淨故;五十五者、持不燒戒,修善行業故;五十六者、持無慢戒,心下不憍故;五十七者、持不掉戒,遠離諸欲故;五十八者、持不高戒,心平直故;五十九者、持柔和戒,心無抵突故;六十者、持調伏戒,無惱害故;六十一者、持寂滅戒,心無垢穢故;六十二者、持順語戒,如說行故;六十三者、持化眾生戒,不離攝法故;六十四者、持護正法戒,不違如實故;六十五者、持如頌成就戒,於諸眾生心平等故;六十六者、持親近佛戒,入佛三昧具足一切諸佛法故。』是故名為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成不共果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成就修行十善業道攝取菩提心,以是義故得菩提時成不共果,是故名為成就修行應知。如《聖者娑伽羅龍王經》中說:『龍王!離殺生人得十種清淨法,遠離殺生,一切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人得菩提時心自在故,壽命無量。』如是等。」

問曰:「應說業道義,云何業道義?」

答曰:「次說,云何說以造作故名為業相?即業名道,能趣地獄故名業道。又身口七業即自體相名為業道,餘三者意相應心,又即彼業能作道故名業道。此明何義?唯心是業,彼心七業共起名道,餘三共相應名為業道。」

問曰:「若即業名道,皆悉能趣地獄等者,何故餘三非是業道?」

答曰:「如彼七業,此三能作彼根本故、以相應故、不能如彼業故,不名業道。」

問曰:「一切美味、飲酒、食肉、卷手摑打、一切戲笑,如是等惡行,一切禮拜、供養、恭敬、遠離飲酒等,如是等善行,何故不說以為業道?」

答曰:「遠離飲酒等,唯是心業能起七業,非身口業,是故非業道;若作與心相應,亦是業道。」

問曰:「若即彼業能作道名為業道,如是相解業道者,一切法於心皆應名業道。若爾,何故但說十種業道,不說無量業道?」

答曰:「以勝重故。此明何義?以諸惡行及善行中十業道重,餘非重故,不說無量。」

問曰:「此義不然。何以故?以業不定故。此明何義?或有近遠方便為重、正業為輕,是故不應但說十業以為業道,不說無量。」

答曰:「不然。何以故?十業多重、近遠方便多輕。又世間眾生多畏十業,不畏近遠方便。又十業道能作深重逼惱,餘者不能,是故汝說業不定者,是義已答。又汝向言一切法於心皆應名業道者,此義不然。何以故?七業一向極重,意三亦輕亦重,飲酒等不爾。以是義故,但說彼十名為業道,不說餘者名為業道。」

問曰:「遠離殺生者,殺生等相應說?」

答曰:「殺生有八種:一者、故心;二者、他;三者、定不定眾生相;四者、疑心;五者、起捨命方便;六者、作;七者、不作相;八者、無作相。是等名為殺生身業。身口意業名為殺生。故心者。」

問曰:「有人言:不作心殺成殺生罪,譬如觸火。此明何義?如火能燒,若故心觸、不故心觸皆能燒人。殺生亦爾,若故心殺、不故心殺,悉皆應得殺生罪報。」

答曰:「不然。何以故?若無心殺得罪報者,則阿羅漢不得涅槃。此明何義?以阿羅漢斷世間因,有不作心而殺眾生,如是亦應還生世間,而實不然。以是義故,不故心殺不得罪報。又言如火者,此義不然。何以故?以惡業中無恶心隔故。所明何義?猶如彼火,薪炭等隔,觸而不燒,如是彼惡業中無恶心隔,雖復殺生不能與報,是故火喻義不相應。」

問曰:「云何死者受苦,而殺生者不得罪報?」

答曰:「以心不壞故。又此義不然。何以故?離逼惱眾生有罪,離利益眾生有福,如斷善根慈悲無諍滅盡定等,得罪得福。」

◎問曰:「何故名他?」

答曰:「非自命故。」

問曰:「以何義故自斷命者不得罪報?」

答曰:「以無可殺、殺者故。此明何義?若有他人是可殺者,能殺生人得殺生罪。以自殺者無可殺境,即更無殺者,以無殺者故,自斷命不得惡報。又過去陰不續殺生等陰,是故自殺不得殺罪。」

問曰:「自殺身者,起於殺心斷人命根,破壞五陰捨離人趣,殺業成就,何故不得殺生罪報?」答曰:「若爾,阿羅漢人應得殺罪。此明何義?以死相羅漢自害其身斷己命故,彼阿羅漢亦應獲得斷命之罪。而彼無罪。何以故?以離瞋心等故,是故自殺不得殺罪。

「又定不定眾生相者,定眾生相、不定眾生相,彼眾生相名為定不定眾生相。又定眾生相者,有百千人作心於中定殺某人,是名為定,若殺彼人得成殺罪,若殺餘人不得殺罪。不定者,以捨一切故隨殺得罪,以彼處不離眾生相故。

「疑者,疑心殺生亦得殺罪,以彼是眾生。既捨眾生,其心雖疑,以捨慈悲心殺眾生故得殺生罪。

「起捨命方便者。此明何義?若殺者於彼事中起不善心,必欲斷彼眾生命根,非慈悲心、無護罪心,捨眾生心作殺方便是名為起。

「又作不作相無作相者,作者所作事,不作者所不作事,彼作事共起,雖作業滅而善無記法相續不斷。」

問曰:「云何不作而名為業?」

答曰:「以能與作事作因、與作果事作因。此明何義?處處亦有因中說果、果中說因,如如來經中說,可見可觸名無作色,以作不可見不可觸而作,名為可見可觸。以彼不作說名可見可觸,如是彼處若身所依身事刀杖等殺生,名為作不作,得名身業。又如自在人口勅令殺仙人,瞋心欲殺眾生;受勅使者依自在人口勅而殺信仙夜叉,依仙瞋心而殺眾生。彼自在人及仙人等作殺生因,使人夜叉身業成時,彼自在人及以仙人俱得成就不作身業。又如受戒人,臨受戒時身動口說,及受戒時默然而住身口不動,師羯磨已,彼人成就無作身業,此亦如是。又如口業事,而口不言但動頭眴目奮眉舉手如是等相表前事者,亦得成就不作口業。又應身作業,而身不動口說種種身業方便,彼事成時亦得成就不作身業。

「有人言:口意亦得成就殺生,此殺生業是口意業非是身業。雖有此言,是義不然。何以故?若即口說心念之時成殺生者,可是口業?可是意業?此明何義?若口與意是殺業體,自在人勅殺某眾生,仙人心念殺某眾生,即勅念時彼命應斷,而此事不然。以彼使人信仙夜叉身業成時成殺生事。若不如是,彼自在人口言殺時,及彼仙人起瞋心時應即成殺,而實不成。又復有過,彼自在人口勅殺生,使人未殺,彼自在人得證見道,受勅使者後方殺生。若口勅殺已成殺者,證見道已然後殺生。而此義不然,以得遠離彼殺生因破戒等恶心,是故不以口意二業為殺生體。何以故?以業無差別故。此明何義?以善、不善、無記等業相各異故。以無差別相,如是身口意業則無差別,而遠近方便身口意等成殺生業,此則不遮。」

問曰:「口言殺者,為畢竟成、為不成耶?」

答曰:「不成。何以故?以過時等故。此明何義?以何等時、以何等方便、以何等處?彼人殺時過自在人說時處等,殺者得罪,教者無罪。身業者,依身作業名為身業。此明何義?依身作業,隨身所作名為身業。」

問曰:「無命可殺,云何斷命得殺生罪?」

答曰:「雖無實命,斷和合體名為殺生,如斷樹林滅燈炷等,若有神我神我是常,無殺生義。」

問曰:「害何等陰名之為殺?為害過去、為害未來、為害現在?若害過去過去已滅,若害未來未來未到,若害現在剎那不住。」

答曰:「有人說言:住現在世,壞未來世,和合陰體。復有人言:壞未來、現在。此明何義?以現在陰中刀杖能到能作害事。復有人言:五陰自滅非因緣滅。復有人言:現在陰中唯壞色陰,以刀杖等能割能觸,餘四陰者不可割觸故。復有人言:殺害五陰,自餘四陰雖不可觸而依色陰住,色陰壞故彼亦隨壞,如破瓶故水乳亦失。復有人言:唯害無記陰,以無記陰中刀杖能觸,以無觸陰有其二種、一切業有三種,如向所說應知。」

問曰:「如來修多羅中說有二種業:一者、起業;二者、作業。此二種業廣說有三,謂身口意業。此三種業云何差別?為從依說、為從體說、為從起說?若從依說,即是一業,以一切業依止身故。若從體說,即是一業,以一切業唯口業故。若從起說,即是一業,以一切業從心起故。」

答曰:「依三次第有三種業。此明何義?由心思惟即是心業,依彼心業起身口業。以依心故起身口業,如是次第應知,彼作無作應知,彼身口業差別應知。又身業作者依身威儀,依止身作彼彼形相,是名身作業。」

問曰:「以身去來動轉名為身業,不去不來不名為業?」

答曰:「若言去來是身業者,此事不然。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剎那不住故。剎那不住者隨何處滅?不去不來。云何而言去來動轉名為身業。」

問曰:「此義不然。何以故?若一切法剎那不住,可如是說,亦見有法剎那間住非是不住,云何而言無去無來?」

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以有為法畢竟不住。此明何義?以彼一切有為諸法,無因無緣自然而滅故。此復何義?以可作法是有因緣而滅,法者即是無物,若無物者彼法不作,以有為法無因無緣自然滅故。若法即生時不滅。後亦不應滅,若不滅者應是定實,若是定實不應變異,若如是者,不應從彼滅因緣滅。」

問曰:「我見有法從因緣滅,如薪等法從彼火等因緣而滅。一切量中現見量勝,以是義故,一切法滅從於因緣。」

答曰:「云何知薪等法依於火等因緣而滅?我言無因自然而滅,此義應思,為因火等薪等法滅故不見耶?為無因緣自然而滅故不見耶?此義云何?本相續因緣滅,餘更不生,是故不見,非因緣滅,如風滅燈手滅鈴聲,如是等知是比智知。」

答曰:「已說非可作事故。此明何義?若有一法從因緣滅,應一切法皆因緣滅,不應有法非因緣滅,猶如生法,一切皆悉從因緣生,無有法生不從因緣,如心聲焰非因緣滅,以彼不待因緣滅故。」

問曰:「此義不然。何以故?以後心生前心滅,後聲生前聲滅,以彼先法待後法故,是故得知從因緣滅。」

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以彼心聲不相待故。此明何義?以有疑知決定知故,二法不俱,苦樂貪恚等皆亦如是。又以前心聲疾後心聲遲,云何不疾心聲而能害彼疾心疾聲?是故法滅不從因緣。」

問曰:「雖燈與焰念念不住,以無因住而有滅法及滅非法,依彼滅法滅於燈焰,是故應依因緣而滅。」

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以無物法,云何能作滅因?又生因滅法非法剎那不住,剎那心剎那心中終不能作生因滅因,如是一切有為諸法不從因滅應知。

「又答:若依火等能作薪等滅因,如是生因即是滅因。此明何義?依何等火焰生何等色,即彼火焰能作熟勝、熟勝滅因,以是故即生因是滅因,更無異因。而此義不如是,云何此一法能令法生、能令法滅?又,異異火焰中如是因差別虛妄分別,如因灰汁、苦酒、雪日、地水、穀米能生熟異,熟異等色,彼處云何分別?」

問曰:「不然。何以故?以火煎水,水由火盡,火為滅因。」

答曰:「如向解釋,云何得知水因火滅非自然滅?」

問曰:「若爾,火何所作?」

答曰:「火界增上,依彼火力水力漸微,乃至後時水相續體斷絕不起,是火所作非火所滅。是故一切有為之法自然而滅,無因緣滅,以彼滅法剎那不住是故即滅,如是成就諸法剎那不住剎那不住,是故此法不彼處去。」

問曰:「我於餘處猶見此法,若法不去,云何而得於餘處見、於餘處識?」

答曰:「如草火焰,是故不去。是故身威儀名身作法,此義已成,非謂異身別有實法。如一方生色名為長色,依彼長色更見餘色名為短色,依四方故見四方色,依圓物故名為圓色,如是長短方圓高下諸色。譬如挑火,一廂直去不斷不絕相續而見名為長火,周匝四廂不斷不絕名為圓火,隨種種轉見種種火,如是離火更無別有實形相法。若離火外有形相法,應為二根所伺,眼根見長、身根觸短,以一色入非二根見,如觸法長短等。如是色中應知,觸法唯心,非是現根可捉可知,如見火色觸中生念知,如嗅華香色中生念,此法應如是,依餘法念餘法而無一觸法,於威儀中實有依觸法得餘法,是故無實身威儀法。」

問曰:「此義不然。何以故?若於闇夜遠見土牆等色,或長或短此應是實。」

答曰:「但見色,不了虛妄分別長短等色,如不異蟻子等見行見圍,此亦如是,異身威儀更無實法,唯身威儀名為作法,不離身外別有作法。向說心思惟者,心中分別我如是如是作,能生身口業名為心業,若身所作名為身業,若口所作名為口業,不異三業別有實法。」

問曰:「異身口業實有別法。何以故?以有三種無垢色增長不作業道等故。此明何義?以如來修多羅中說色攝三種。何者為三?一者、有色可見可礙;二者、有色不可見可礙;三者、有色不可見不可礙。無垢色者,謂無漏色。何者無漏色?無漏色者謂無漏法。何者無漏法?謂於過去未來現在色中不生瞋愛,乃至識中不生瞋愛,以是義故名無漏法。若如是者,離無作法何處有色不可見不可礙是無漏?故知應有無作法離身口意業增長者。如來修多羅中說:『有信者善男子、善女人修行七種功德,行住睡寤等日夜常生功德增長功德。』若離身口業更無無作,云何異心法而得增長?是故當知,離身口業有無作法。又自不作業使他作業,若無無作此云何成?

「又復非但使人作業即得名為成就業道,以彼業未成復更有過。雖作業未有實體成就,以如來經中說:『諸比丘!外入十一入不攝,不可見不可礙。』而不說非色。此為何義故如是說?以如來見法入中攝無作色故如是說。

「又復作難,若無無作法亦應無八聖道,以定中無正語、正業及以正命,當知決定有無作法。又復有難,若無無作法,離波羅提木叉亦應無無作戒,以受戒竟後即無故,以在睡眠及顛狂等諸失心者,亦名比丘、比丘尼故,當知決定有無作法。復有修多羅中如來說言離破戒橋樑,若無無作法,云何說言離破戒橋樑?是故當知有無作法。」

答曰:「此難極繁,雖有種種眾多言說而義皆不然。何以故?汝向雖引如來修多羅中說色三種,而汝不解如來經意。此義云何?一切聖人禪定力見三昧境界色,依三昧力而生彼色,彼色非是眼根境界故不可見,餘一切物所不能障故不可礙。」

問曰:「若言非是眼根境界不可障礙,云何名色?」

答曰:「汝離心意有無作色,云何得名為無作色?又答:此色乃是無漏境界聖智三昧色,不同世間有漏之色。又言無漏色者,即是依彼三昧禪定力色名為無垢,聖人於無漏三昧中說無漏法。

「又有人言:阿羅漢色及以外色名為無漏,以離有漏法故。我不受此義。又增長功德者,此義云何?法如是故,如是如是施主施物數數受用,如是如是數數受用者,依受用人功德力故,雖施主異心而依本心念,修相續體細細轉勝。以轉勝故,於未來世而得成就多福德果。依此義故,如來說言多生功德增長功德,非離心離色有無作法。」

問曰:「云何異身心依異身心,異身心中相續轉細增長福德?」

答曰:「云何異身心依異身心,異身心中有無作法?又答:而此義不然,我依於心身業口業有善惡功德,依本心作不失本心有相續體,癲狂睡等常得增長。不作者,己自不作、使他人作,云何而得成於業道?此明何義?以依使者於他眾生起於害法,是故使者細相續體轉轉生麁,以是義故未來世中能生多過。亦復不但使人作惡,自作惡者作惡事竟,未來世中亦生多過,是故於彼未來身體相續轉生名為業道,以於因中明果義故。離破戒橋樑者,汝今為有狂癲病耶!而作是說。若狂癲者速覓陳酥服令除愈,不應種種非法言說。」

問曰:「何故增我有無作法,而汝自立從心起於細相續體有增長法。」

答曰:「我不增汝有無作法,而汝所說法無如是義。此明何義?以依心故身口行事,行事訖竟成就業道。汝所有法離心身口,於佛法中無如是義,是尼乾子微塵、世性、時方等法離心而有,無心善惡如是等法智者不受,是故不立離於色心、身心之外有無作法。」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四


上篇: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

下篇: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卄/幹]喻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

【註音版】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卷上(一名伽耶山頂經論) 天親...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 婆藪般豆菩薩造 元魏中天竺三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

涅槃論

涅槃論一卷 婆藪槃豆作 沙門達磨菩提譯  頂禮淨覺海...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一名伽耶山頂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

佛說難提釋經

佛說難提釋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行在...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佛說菩薩逝經

佛說菩薩逝經 西晉沙門白法祖譯 佛在鷂山中,與諸比丘...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佛說清淨心經

佛說清淨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佛說須賴經

佛說須賴經 曹魏西域沙門白延於洛陽白馬寺譯 聞如是:...

法演禪師語錄

法演禪師語錄卷上 舒州白雲山海會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語...

大樓炭經

大樓炭經卷第一 西晉沙門法立共法炬譯 閻浮利品第一...

【佛教詞典】有見無見差別

【有見無見差別】 p0553   瑜伽六十五卷九頁云:復次...

【佛教詞典】受句義

【受句義】 p0727   入阿毗達磨論上五頁云:受句義者...

略論「一心不亂」

淨土法門是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千經萬論皆讚淨土,獨...

修行人要放得下丟的開

不管他人說長說短,說是說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

便當裡的頭髮

在那個貧困的年代裡,很多同學往往連帶個像樣的便當到...

佛號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我們修行,大家肯定都有感覺,一修行,感覺最重的就是...

往生淨土後為什麼能得到不退轉

無論是什麼樣的功夫淺深,只要信願持名感通彌陀願力成...

祭拜的食物誰能享用?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

釋放壓力的沙漏哲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位在收發室工作的軍人叫米諾。...

不持戒修行是為魔業

戒為無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須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

慧律法師《生從何來 死往何處》

前言 好生惡死乃人之常情。多數的人忌諱談死,殊不知...

地獄苦果深重,當精勤修行善業

(上)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

智者除心不除境

許多人喜歡在寂靜的環境中,讀書修道。如果沒有這樣的...

最善巧的方便就在身邊

有一位年輕的太太,她到處跑道場,跟著法師團團轉,卻...

【視頻】《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風柯月渚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風柯月渚

【視頻】《地藏經》慧平法師

《地藏經》慧平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