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二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問曰:「以何義故名不退轉?」

答曰:「以諸菩薩證得初地畢定因故,乃至未得成佛以來,常以深心如實修行,次第增長菩提之心。彼所治法不能障故,名不退轉。」

問曰:「復以何義,名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曰:「以得成就不退轉因,謂深心等八種法故。又不退轉心相違之法,身見貪等一切煩惱,以見道力悉遠離故。又身見等一切煩惱,無始世來隨無智生,不能遠離;取我樂等因,離方便般若,為諸世間苦惱所逼,棄舍利益一切眾生取於涅槃。是故菩薩得慈悲深心,遠離取著我樂等因,有方便般若,雖為世間苦惱所逼,而不放舍利益眾生所作之事,斷身見等煩惱根本,彼時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聖者無盡意說言:『彼心離一切煩惱生。』如是等。」

問曰:「若離身見等煩惱名不退轉因者,菩薩及須陀洹俱離身見等煩惱。何故菩薩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須陀洹等退轉?」

答曰:「以心行差別故。此明何義?菩薩、聲聞發心以來,心行等相一切差別故。云何差別?聲聞之人不能修學利益他因,是故棄舍利益眾生自求涅槃,見三界中貪等煩惱火之所燒無常所逼,厭離三界如身衣火燃,觀無常等五陰有為行,乃至離三界結,然後除貪等煩惱,漸漸微薄出過三界。菩薩之人得深心故,常樂利益一切世間,為諸眾生作利益行。雖為世間苦惱所逼,以成就方便智慧力故,雖能如實修行聲聞道,而不證聲聞道。以先斷所障取聲聞位法故。何者是取聲聞位法?謂舍大悲心,不能增長大悲等行。若諸菩薩得深心等修行菩提心眷屬等法,能作證菩提位因。彼時菩薩見一切法故,能增長菩提心力,方便推求利益一切眾生之事。彼時即見如實法界,見法界故即時遠離見道所治一切煩惱,即得畢竟大菩提心。

「如《十地經》說:『菩薩摩訶薩生如是心,是心以大悲為首。』如是等。彼菩薩如是證見道已,方便推求利益一切諸眾生,因善學大悲深心等法,離我樂等不為煩惱火之所燒,因不相似故,菩薩摩訶薩常以深心為利益他而修行故,即見道時斷三界中一切煩惱,而聲聞等先不修集慈悲方便,是故無有利益他行,漸斷煩惱後得羅漢。

「以是義故,《大海慧菩薩經》中說:『菩薩先已修集善根,相應煩惱。所謂大悲波羅蜜等,此諸善法名為煩惱,非餘煩惱。依彼煩惱為化眾生住於世間,以其所求未究竟故。』以是義故,雖復俱離彼身見等一切煩惱,而菩薩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聲聞退轉。

「如阿耨大池聖者龍王經中,佛告龍王:『菩薩摩訶薩所證之位,是出世間法,而不離世間。龍王!有方便般若聖智三昧,是名菩薩摩訶薩出世間位。龍王!譬如聲聞入聲聞位,名須陀洹,不墮惡道。龍王!菩薩亦爾,入菩薩位,名為不退轉菩薩,不墮惡道。

「『龍王!聲聞之人,不斷煩惱取聲聞位,以其未過不自在法得初果故。龍王!菩薩摩訶薩過聲聞位證菩薩位,是故不取聲聞小果,乃取道場大菩提果。以是義故,聲聞有量,菩薩無量。

「『龍王!如有二人俱墮高山,其一人者,勇健多力,先已習學種種技能,以方便智還上山頂;其第二人身力微少,先不習學種種技能,無方便智,墮彼山下不能還上。龍王!如是菩薩摩訶薩觀察一切法空無相無願無為,依般若力觀察眾生,住於一切種智山頂。』

「復有經說,大德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斷身見等無量煩惱,而不取彼聲聞小果,乃取諸佛大菩提果,觀察一切佛法,以大慈悲心憐愍一切眾生,修菩薩行,斷身見等一切煩惱。是故不取聲聞小果,乃取諸佛大菩提果。須菩提白文殊師利言:『文殊師利!此事希有,此大方便菩薩之人,斷身見等一切煩惱,而能不取聲聞小果。』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有大方便所攝智性,是故菩薩雖如實知彼身見等一切煩惱,而能不取聲聞小果。大德須菩提!如大力士持薄利刀斬斷娑羅樹,彼娑羅樹即住不倒。大德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有大方便般若智性,是故菩薩斷身見等一切煩惱,而能不取聲聞小果。

「『大德須菩提!彼娑羅樹復於異時值天雨潤,即便還生枝葉華果,具足如本眾生受用。大德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大慈悲心雨所潤,雖斷身見等諸煩惱,還入三界方便示現生世間家,隨順一切眾生受用。

「『大德須菩提!復於後時彼娑羅樹大風吹動,即便倒地更不復生。大德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為大智慧勐風所吹,在道場地永滅不生。』

「是故菩薩摩訶薩發心已來,一切心行不同聲聞、辟支佛等,以諸菩薩摩訶薩心行等法本來不同故;若一切同者,應聲聞作菩薩,菩薩作聲聞。」

問曰:「如聲聞人先斷見道煩惱,然後漸斷修道煩惱,菩薩何故不同聲聞,先斷見道煩惱,然後乃斷修道煩惱?」又問:「如菩薩取無量世住,修集無量善根,須陀洹等何故不取無量世住,亦不修集無量善根?」

答曰:「須陀洹等常有樂斷煩惱心故,以得無漏對治明故,轉轉怖畏諸世間故,生如是心:『何時當得離一切苦入無餘涅槃?』故修道中餘殘煩惱自然漸盡。以是義故,聲聞不取無量世住,亦不修集無量善根。菩薩之人無量世來,為諸眾生作利益因,為諸眾生作利益事,得如是等畢竟之心。復見真如甘露法界,觀察一切諸眾生身,而實不異我所求處,是故菩薩見修道中一切煩惱能障利益眾生行故,即見道中一時俱斷。又以觀察利益一切諸眾生樂勝涅槃樂,是故菩薩取無量世住於世間修一切行,謂薩婆若智故能明見,修集無量菩提善根,得大菩提利,是故修集無量善根。」

問曰:「菩薩若見修道煩惱能障利益諸眾生行,以是義故,於見道中即斷除者,以何義故,即見道中不以世間智伏修道煩惱?」

答曰:「遠離一切煩惱名不退轉因,若離無漏道見法,離無漏道斷一切煩惱者,可如是難,何故世間道不伏修道煩惱?若世間道同世間道,無如是力,是故不得言不退轉;而此菩薩即見道時永斷一切所治之法,得大悲等生畢竟菩提心,名不退轉菩薩。應知!是故菩薩如實見法成就方便,不取聲聞、辟支佛地,如實知見一切世間種種過患,為欲利益一切眾生行世間行,不舍世間,不為世間過患所染。

「是故聖者文殊師利告天子言:『諸天子!菩薩摩訶薩不住有為不住無為,是故菩薩名為福田。何以故?菩薩離有為法、不住無為法,知有為有過、知無為無過。知一切過故,不住有為;知無為法,不住無為。諸天子!如大力士仰射虛空,而彼射箭於虛空中無所依住,而不墮地。諸天子!此事為難,更有難者。』天子白文殊師利言:『如是之事希有最難,更無難者。』文殊師利告天子言:『菩薩摩訶薩所作難事復過於此,以菩薩摩訶薩不舍有為而證無為,不墮有為而能教化墮有為者。』」

問曰:「畢竟定者,如來經說:『若畢竟定聲聞之人,遠離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道,人天七反永離諸苦,畢竟證得阿羅漢道。』菩薩亦爾斷三結等,以何義故,不同聲聞而無量世住?」

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言畢竟定者,依聲聞乘修多羅說,菩薩摩訶薩依無量行、依求一切種智,清淨出世間道能淨薩婆若。大乘修多羅中說:『以是義故,菩薩攝取無量世住。』」

問曰:「此義不然。何以故?若初地菩薩摩訶薩遠離一切對治之法,得畢竟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何義故,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中說:『初發心能過聲聞地,第二行發心能過辟支佛地,第三不退發心過不定地,第四一生補處發心安住定地。』」

答曰:「彼經中依證勝進地、依遠中遠離所治法、依上上地說過不定地,是故此說不違彼經。此義云何?如初禪對治法。此明何義?如小乘人未來禪中斷不定因欲界修道煩惱,乃至第四禪中亦說斷修道煩惱,以遠中遠勝對治法而不相違。何以故?以對治因等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初地中斷菩提心相違退因,謂身見等一切煩惱,以得成就深心等修行,畢竟遠離退菩提心因故,乃至八地中得勝進遠中遠勝對治法,名為過不定地安住定地。以對治法等故、以定因故,言過不定地,義不相違。」

「又言過不定地者,求佛菩提大涅槃心未斷絕故,所起諸行功用疲惓名不定因,是故八地以上始言過不定地。此義云何?如彼處過苦等。此明何義?如小乘中厭過欲界苦,雖厭過欲界苦,而初禪地未過識等苦因,以未過所治法,是故如來經中說第二禪中過苦。如經中說:『憂根何處滅?』佛言:『初禪中滅。』又問:『苦根何處滅?』佛言:『二禪中滅。』又問:『喜根何處滅?』佛言:『三禪中滅。』又問:『樂根何處滅?』佛言:『四禪中滅。』如是過一切色相等厭,初禪時即過一切色等諸相,而第四禪中厭過因故,說第四禪過。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初地中已過不定地,二地已上乃至七地以來,求佛菩提大涅槃心未斷絕故,所起因行疲惓功用名不定地,是故為彼未滿足心不定因故,八地中說過不定地,言不相違。

「又得畢竟菩提心因緣具足和合故,言初發心過聲聞地。如《法印經》中如來說言:『彌勒!發菩提心有七種因。何等為七?一者、諸佛教化發菩提心;二者、見法欲滅發菩提心;三者、於諸眾生起大慈悲發菩提心;四者、菩薩教化發菩提心;五者、因佈施故發菩提心;六者、學他發菩提心;七者、聞說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髮菩提心。彌勒!諸佛教化發菩提心、見法欲滅發菩提心、於諸眾生起大慈悲發菩提心,此三發心能護正法、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餘四發心非真菩薩,不能護持諸佛正法、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明何義?若菩薩成就深心畢竟不退,得大悲心大勇勐力,為諸世間一切眾生過箭所射,而觀眾生起大慈悲,攝諸善根聚集增長,故言初發心時過聲聞地。第二發心過辟支佛地者,辟支佛人、勝聲聞人畢竟不為他身,畢竟自為身求寂滅涅槃。若菩薩初觀察法性上上觀無生法忍時,未得過不定道,所有生心皆悉能過、聲聞辟支佛地故,言第二發心過辟支佛地。第三發心過不定地者,於初地中離不定因得定因故,所有生心過不定地故,言第三發心過不定地。第四發心安住定地者,二地已上遠離一切所治之法,是故安住畢竟定地故,言第四發心安住定地。

「又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所謂菩薩得離發菩提心相違法時,名不退轉菩薩。如《寶女經》中說:『寶女!菩薩摩訶薩有三十二罣礙塹路發菩提心相違之法。何等三十二?一者、求聲聞乘;二者、求辟支佛乘;三者、求釋梵處;四者、倚著所生淨修梵行;五者、專一德本言是我所;六者、若得財寶慳貪愛悋;七者、以偏黨心而施眾生;八者、輕易戒禁;九者、不念道心專精之行;十者、瞋恚之事以為名聞;十一者、其心放逸;十二者、馳騁;十三者、不求博聞;十四者、不察所造;十五者、貢高自大;十六者、不能清淨身口心行;十七者、不護正法;十八者、背舍師恩;十九者、不棄舍恩;二十者、離堅要法;二十一者、習諸惡友;二十二者、隨諸陰種;二十三者、不勤助道;二十四者、念不善本;二十五者、所發道意無權方便;二十六者、不以慇勤諮嗟三寶;二十七者、憎諸菩薩;二十八者、所未聞法聞之誹謗;二十九者、不覺事;三十者、習持俗典;三十一者、不肯勸化眾生類;三十二者、厭於生死。』

「又復所以不退不轉,以諸菩薩畢竟受持不退轉法故。如《娑伽羅龍王經》中說:『龍王!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八種法故,得名為入不退不轉菩薩之數。何等為八?所謂如說修行:一者、觀察自過不觀他過;二者、乃至不為自身命故施惡於人;三者、若得利養其心不高,若失利養心亦不下;四者、於諸眾生起福田想,不生噁心;五者、所有財物悉與一切眾生共之;六者、於諸法中不欲獨解令他不知;七者、見他得樂生歡喜心,不由自樂生歡喜心;八者、於愛不愛其心平等。菩薩具此八種法故,不退不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問曰:「應說不轉相,云何不轉相?」

答曰:「我正欲說,而汝復問。菩薩成就不轉相者,如來處處修多羅中廣說,應知。如《智印三昧修多羅》中說言:『彌勒!有五種法名為菩薩畢竟不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何等為五?一者、於諸眾生起平等心;二者、於他利養不生嫉心;三者、乃至自為身命,不說法師比丘諸惡過失;四者、終不貪著供養恭敬讚歎等事;五者、畢竟得甚深法智忍。彌勒!更有五法故,得名為不轉菩薩。何等為五?一者、不見自身;二者、不見他身;三者、心不分別妄說法界;四者、不見菩提;五者、不以相見如來。』如是等。

「又《般若波羅蜜經》中廣說不轉之相,如彼經說應知。」

問曰:「云何得異法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因,於異佛菩提名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答曰:「以得決定因故。此明何義?以初地菩薩成就畢竟因,以依此因畢竟證大菩提,是故言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言阿耨多羅者,謂勝一切有為法故;言三藐三菩提者,謂離一切諸不善法煩惱習氣故,於一切處無障礙故,一切種一切法如實正知故。是故言三藐三菩提。」

問曰:「應說不退不轉功德,云何不退不轉功德?」

答曰:「不退不轉功德者,如來處處經中廣說,應知。如《十地經》說:『諸佛子!若有眾生厚集善根故、善集諸善行故、善集諸功德行故,善供養諸佛故、善集清白法故、善知識善護故、善清淨心故、入深廣心故、畢竟信樂大法故、現大慈悲故,如是眾生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厚集善根者,菩薩從初發心已來能過聲聞、辟支佛性,是故能與不退不轉菩薩之位以為種子,貪等善根非正種子。久修無量諸功德行故,言厚集善根故。

「善集諸善行者,菩薩正修諸行,名修諸善行,行修生起名異義一。又言行者,清淨身口意業正命自活,以諸菩薩離損害心,為起成就利益一切諸眾生行,一切聲聞、辟支佛等不能得度智慧大海,而菩薩能渡故,言善集諸善行故。

「善集諸功德者,以佈施忍辱不放逸等,四攝四家化眾生因,諸法種子增長正集故,言善集諸功德故。

「善供養諸佛者,為增長他利益因力即是己事,正快無量種種供養、種種恭敬、聞正法等,生生供養恭敬諸佛故,言善供養諸佛故。

「善集清白法者,以諸菩薩無量門集佈施等行修諸白法,為取大菩提成就一味心正迴向故,能成就不退轉法故,言善集清白法故。

「善知識善護者,唯佛如來為善知識,能護菩薩令發心增長,安住不退不轉法中故,言善知識善護故。

「善清淨心者,以不求自樂、專一味心為他利益,長夜不為自愛等門煩惱所染故,言善清淨心故。

「入深廣心者,大乘法中專念廣勝畢竟因成就故,言入深廣心故。

「畢竟信樂大法者,以起大心不怯弱故,不畏世間一切諸苦,見求小乘諸眾生等起大悲心,欲與一切眾生樂,故知一切種智處,以方便力令眾生得故,言畢竟信樂大法故。

「現大慈悲者,以見生死種種諸苦逼惱眾生,無舍無洲無有救者,為彼眾生滅諸苦惱,行舍大舍極難舍等,以方便力入大苦中故現慈悲。又言慈者,初發心菩薩以少力故,但願憐愍一切眾生,是故名慈。又言悲者,如是如是為於一切眾生修行,如是如是於勝法中起上上心,是故名悲,故言現大慈悲故。

「又不退轉者,菩薩摩訶薩有八種法,能成不退轉地。何等為八?一者、大悲;二者、心安住;三者、智慧;四者、方便;五者、不放逸;六者、發精進;七者、善住念;八者、值善知識。初發心菩薩應速修行此八種法如救頭然,後方修集菩薩其餘不退轉法,依此八法修集其餘不退不轉一切功德。彼不退轉一切功德,處處經中廣說應知。」

問曰:「但說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便足,何故復言不轉?以得不退者即是不轉故。」

答曰:「以得不退因畢竟成就深心,故名不退。言不轉者,依不退深心,起餘心行上上勝進,故名不轉。」

問曰:「若爾,不退不轉更無異義,云何不轉於不退為勝?」

答曰:「言不退者,依不損害心根本業道,起利益他行,證上上勝義故;言不轉者,修行成故。又不退者,永斷一切得勝法障身見等煩惱根本盡故;言不轉者,於修道中斷滅根本無明故。又不退者,善集具足功德故;言不轉者,善集具足智慧故。又不退者,成就方便故;言不轉者,成就般若故。又不退者,過聲聞辟支佛地因故;言不轉者,善集得菩提諸善根故。又不退者,成就大力故;言不轉者,成就修行故。又不退者,具足成就十力因故;言不轉者,具足成就四無畏因故。又不退者,依檀等白法為利益眾生故;言不轉者,檀等善根為眾生故迴向大菩提,常樂利益諸眾生故。又不退者,以得初地不失菩提心因,深心等成就故;言不轉者,二地已上起心十善業道所攝,異十善業道修行檀等數數增長故。」

問曰:「勝進法者,其義云何?」

答曰:「以諸菩薩心行增長,於先所得白淨法中上上勝進。以是義故,名勝進法。

「降伏一切諸魔怨敵者,以降伏魔、降伏怨、降伏敵對,是故說言降伏一切諸魔怨敵。此義云何?菩薩降伏煩惱魔故,天魔伺求不得少過,故言降伏一切諸魔;以得聞思修慧力故,利益眾生相違怨等所不能障,故言降伏一切諸怨;一切外道諸論師等不能折伏,故言降伏一切敵對。是故說言降伏一切諸魔怨敵。又以般若力故,斷煩惱魔,故言降伏一切諸魔;以方便力故能修集菩提善根,過二乘所證涅槃怨敵,是故說言降伏一切諸魔怨敵。又復成就深心等法,過魔道因,故言降伏一切諸魔;求一切智地心未斷絕,伏所敵對疲惓等法,求一切智地心已斷絕,斷所敵對疲惓等法,故言降伏一切敵對。又得菩薩十種自在故,能降伏陰等四魔,故言降伏一切諸魔;以住正定聚過菩薩怨敵聲聞辟支佛地,是故名為降伏怨敵。又能善知諸魔業事,故言降伏一切諸魔;得諸菩薩善淨諸業,能過一切諸惡道因,故言降伏一切怨敵。又能善護所治等法諸魔怨敵,是故名為降伏一切諸魔怨敵。

「如經中佛說:『龍王!菩薩摩訶薩成就八法故,能降伏諸魔怨敵。何等為八?所謂一者、知五陰法如幻化故;二者、離身見等一切煩惱,如實知空故;三者、如實知一切有為行,不生而生諸世間故;四者、常教化眾生,常不舍離菩提心故;五者、心常堅固修行精進,而常怖畏三界故;六者、入不應入者,而常求上智為眾生故;七者、常修集功德,而信無常相故;八者、常修集智慧功德,而不求聲聞辟支佛智故。』」

問曰:「應說菩薩行,云何菩薩行?」

答曰:「菩薩行者,菩薩深見世間過患涅槃利益,發起智慧方便所攝大慈悲心,常為利益眾生修行,是故名為行菩薩行。

「如實知一切法自體相者,知一切法如彼法相如實知故。又自體相名為相,如彼一切法自體相相,如是如實知。」

問曰:「應如是說知一切法相,不應說知一切法自體相?」

答曰:「為明可見、能見法不二故,是故說如實知一切法自體相。此義云何?為明諸法自體相不離諸法更有相故。」

問曰:「若爾,應如是說知諸法體,不應說知相。」

答曰:「不然。若如是說,不離向所說過。此明何義?如諸法相離諸法更有體,恐如是取,為護彼過故二種說。此明何義?即自體相離體更無相,自體與相名異義一,是故說如實知一切法自體相,不如向難所說。」

問曰:「何故名為自體相?」

答曰:「若如實知一切諸法因緣,而有無實體相。此明何義?以諸菩薩隨順出世間智慧,能如實知彼諸法體。能如實知諸法體者,以見一切有為諸行依他因緣不常不斷。以是義故,不著斷常虛妄執著,有無不二成就中道。如實知見諸有為行虛妄不實,以得清淨心知有為行虛妄分別故,遠離破戒等垢因,清淨戒具足,乃至未成佛來修集善根,與一切眾生樂因,令得一切種智。」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二


上篇: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

下篇: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智舍...

菩薩戒羯磨文釋

菩薩戒羯磨文釋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譯 明...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

王法正理論

王法正理論 彌勒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佛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一卷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後漢安息優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門嚴...

十地經論

十地經論序 侍中崔光製 十地經者。蓋是神覺之玄苑。靈...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第一 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禪門要略

夫人修禪學慧法門。先明方便。後明正觀。方便者凡有五...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並序 (由此懺法隨事觀想。並指法華三...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普賢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諸行有為經

佛說諸行有為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佛教詞典】息慈

梵語 ?rāmaneraka 之舊譯。新譯作沙彌。乃初入佛門者...

【佛教詞典】亡物同活共財法

亦名:亡人物同活共財法、亡僧物同活共財法、亡五眾物...

佛弟子需要學《周易》來免過嗎

問: 請問法師,孔子晚年尚學《易》以免大過,作為一...

藏頭白、海頭黑

問: 有位出家人問馬祖禪師一個佛法上的問題,馬祖說...

夜間經過墳墓如何克服恐怖心裡

問: 我常夜間外出,甚至經過墳墓之處,心常驚怖不安...

生命中沒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現的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

藝人取樂大眾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國游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

減劫中人的福報越來越薄

隨著減劫的次第,人的壽命越來越減。以這個作為標誌,...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成佛不能分內外

一個人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佛之後,所謂心轉則一切...

讓孩子樂觀一些

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工廠曾經失火,近百萬美元的設備化為...

他用一根稻草換到了一個莊園

古時候,有一位很想成為富翁的青年,他到處流浪,尋找...

蓮池大師法語開示

卍 生死事大。 卍 吾但知念佛,無他術也。 卍 龍樹於...

癌症的起因是什麼

問: 癌症的起因是什麼? 慧律法師答: 癌症的起因目...

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嗎

問: 請問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的一種? 淨界法師答:...

【視頻】《八大人覺經》彭立演唱

《八大人覺經》彭立演唱

【視頻】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

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