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三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問曰:「云何於諸世間心不疲惓?」

答曰:「於見道時離身見等疲惓因故。此明何義?以諸凡夫取我相故,為生死等種種諸苦之所逼惱,於世間中生疲惓心。諸菩薩等見法體時,皆悉遠離著我相等,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

「又復所以於諸世間心不疲惓,以得遠離五怖畏故。此明何義?以世間眾生未離不活等五怖畏故,於諸世間生疲惓心。菩薩離不活等五種怖畏,以離我相等故,具足修集功德智慧,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

「又得一味利他心故心不疲惓。此明何義?以諸菩薩依慈悲心起利他行,深心善修,猶如大海同一咸味。菩薩亦爾,為利益他一味心故,以諸菩薩利益他行即是自利,為利眾生修集諸行,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

「又以菩薩得安住心故,於諸世間心不疲惓。此明何義?以諸菩薩乃至惡道,所謂活地獄、黑繩地獄、合地獄、叫喚地獄、多波那地獄、波多波那地獄、阿鼻地獄、究究羅地獄、死尸地獄、刀林地獄、劍林地獄、劈裂地獄、安浮陀地獄、阿波波地獄、阿吒吒地獄、憂缽羅地獄、拘勿頭地獄、香地獄、分陀利地獄、波頭摩地獄,種種寒熱受諸苦惱,及泥犁中、畜生、餓鬼、修羅、人、天互相殺害,共相食噉牽挽追求,或生或退,起於我慢嫉妬瞋恨,恩愛別離、怨憎合會、老病死等憂悲苦惱,如是種種諸苦惱相,見聞愛離利益眾生,其心一向不退不轉,畢竟安住大菩提心,是名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

「又不疲惓者,以願堅固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依大慈悲等起利益眾生行,畢竟得深心根本諸行,善知堅固心故,隨順諸願作利益行,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

問曰:「何者名為菩薩摩訶薩堅固之願?」

答曰:「有五種法,名為菩薩堅固之願。何等為五?一者、聲聞乘不能動轉;二者、辟支佛乘不能動轉;三者、諸外道論不能動轉;四者、一切諸魔不能動轉;五者、不以無因無緣自然動轉,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

「復有五法,於諸世間心不疲惓。何等為五?一者、若見衰損利益,心無憂喜;二者、所作已辦如實知道故;三者、如實知道果故;四者、自身得寂靜故;五者、拔諸眾生苦惱心故,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

「又不疲惓者,以得大慈大悲心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得大悲心,見諸眾生沒溺生等極苦淤泥,無明所盲、貪愛所縛無所歸依,菩薩以得慈悲心力,智慧為首勤行精進拔眾生苦,為諸眾生於世間中受苦惱業,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復有五法,知菩薩有大慈悲心。何等為五?一者、為與眾生安隱樂故,不惜一切資生之物;二者、不惜自身;三者、不護惜命;四者、修一切行不待多時;五者、怨親等悲,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

「又不疲惓者,能忍一切諸苦惱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得依緣力,其心勇勐過無數劫能受苦惱,以能忍受一切苦惱,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有五種法,於諸世間能受苦惱。何等為五?一者、信諸法無我;二者、信諸法空;三者、觀世間法;四者、觀諸業報;五者、觀察諸業已盡,為諸眾生於無量劫而受苦惱。

「又不疲惓者,深心常求佛菩提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常以深心樂於涅槃、求佛菩提以堅固增長,為一切眾生種菩提因緣、善根種子行世間行,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復有五法,菩薩常求無上菩提。何等為五?一者、不同餘乘智勝餘乘故;二者、世間最上首故;三者、自度身故;四者、度他人故;五者、具足一切功德藏故。

「又不疲惓者,以為教化諸眾生故。此明何義?菩薩長夜為諸世間可化眾生隨順教化,為斷眾生世間苦惱,雖為種種苦箭所射,而於世間心不疲惓。又教化眾生者,觀眾生心,隨諸眾生於五乘法應受化者,而授與之。何等為五?一者、應正遍知乘;二者、辟支佛乘;三者、聲聞乘;四者、天乘;五者、人乘。

「又不疲惓者,勇健無畏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依大智慧力故、依勇勐無畏力故,雖為世間苦箭所射,而於世間不生疲惓。有五種法,得知菩薩勇勐無畏。何等為五?一者、衰損敗壞其心不憂;二者、成就一切諸利益法其心不喜;三者、受諸苦惱其心不慼;四者、得諸勝樂其心不欣;五者、瞋喜二相不可測知,是名菩薩勇健無畏應知。

「又不疲惓者,不著身命故。此明何義?以世間人著身命故,常為生死苦箭所射,厭背世間生疲惓心。是故菩薩樂作利益諸眾生事,如實知身命故,棄而不著,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菩薩能知五種法故,不著自身。何等為五?一者、知身不從過去世來;二者、知身不向未來世去;三者、知身非堅固法;四者、知身無實神我;五者、知身無實我所,是故菩薩不著自身。菩薩能知五種法故,不貪著命。何等為五?一者、依智慧活不依邪命;二者、怖畏一切諸不善法;三者、觀無始世來未曾不死;四者、等共一切諸眾生有;五者、不可常保。

「又不疲惓者,不著自樂故。此明何義?以諸眾生著自身樂,受種種苦生疲惓心。菩薩舍自身樂、拔眾生苦,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菩薩如實知五種法不求自樂。何等為五?一者、知樂如水泡;二者、知樂敗壞時苦;三者、得世間方便,以諸菩薩依善知識聽聞正法,繫念思惟以為根本,得身及眾生出世方便;四者、不依他智;五者、依自智力。

「又不疲惓者,現見一切諸白法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依丈夫力得果報故,以諸白法依丈夫力故,無量劫事現見如夢,於未來世不依他力,依自丈夫力修集諸白法。作是思惟:『一切種智非他能與,依自力得。』是故菩薩知不依他,自發精進修集諸行,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佛告阿難:『唯精進波羅蜜能得大菩提。』是故菩薩於諸世間心不疲惓。

「又不疲惓者,以證自然智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過疲惓因,是故成就不疲惓心,善知一切諸因緣法,依法生法次第增長猶如梯橙,依般若根本成就精進,是故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不退不轉等諸句,餘一切修多羅中廣說,應知。又復有義,言不退者以得成就深心法故。

「又不退者,以得成就行心舍心故。言不轉者,以得成就深心法故。降伏一切諸魔怨敵者,以得成就善知迴向方便心故。如實知一切法自體相者,以得成就善知方便故。於諸世間心不疲惓者,以得成就大慈大悲心故。以心不疲惓故,不依他智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得成就般若波羅蜜故。是故,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八法,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等。」

問曰:「何故如來唯說八法,不多不少?」

答曰:「此非正問。何以故?若多若少俱致問故。然佛世尊非無因緣說此八法,以此八法具足成就菩提因故。此明何義?成就深心乃至般若波羅蜜,畢竟成就此八種法,具足菩薩功德智慧,速疾成就一切種智。以此八法具足成就佛菩提因,是故如來唯說八法不多不少。

「又復所以唯說八法,以攝菩薩道故。此明何義?略說菩薩有二種道:一者、方便差別道;二者、慧道。成就深心乃至方便等諸句,示現方便差別道;成就般若波羅蜜者,示現慧道。是故《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中,聖者文殊師利言:『諸天子!菩薩摩訶薩略道有二,以是略道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二?一者、方便道;二者、慧道。方便道者知攝善法,智慧道者如實知諸法智;又方便者觀諸眾生,智慧者離諸法智;又方便者知諸法相應,智慧者知諸法不相應智;又方便者觀因道,智慧者滅因道智;又方便者知諸法差別,智慧者知諸法無差別智;又方便者莊嚴佛土,智慧者莊嚴佛土平等無差別智;又方便者入眾生諸根行,智慧者不見眾生智;又方便者得至道場,智慧者能證一切佛菩提法智。』以是義故,但說八法不多不少。

「又復所以但說八法,以攝助道斷道故。此明何義?即彼修多羅中說:『復次,天子!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略道,諸菩薩摩訶薩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二?一者、助道;二者斷道。助道者五波羅蜜,斷道者般若波羅蜜。』又從深心乃至方便以為助道,攝五波羅蜜:成就舍心攝檀波羅蜜;成就行心攝尸波羅蜜;成就深心攝羼提波羅蜜;成就善知迴向方便心、成就善知方便,攝毘離耶波羅蜜;成就大慈心、成就大悲心,攝禪波羅蜜;成就般若波羅蜜攝斷道,如是有礙道無礙道、有漏無漏等,皆可類解應知。

「又攝有量無量道故,如彼經中說:『復有二種略道。何等為二?一者、有量道;二者、無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別,無量道者不取相分別。』又從深心乃至方便等七句,取相分別攝有量道應知;如是成就般若波羅蜜,不取相分別攝無量道應知。如是四家四攝四無量三十七品,諸菩薩摩訶薩一切功德,隨義相應八法皆攝應知。」

問曰:「應說深心義,云何深心義?」

答曰:「深心義者,心實不住非心相應慢使異相、五陰相應起業修行增長因果,深心因相違涅槃,果相違,修行善根非心相應,行屬陰聚體隨順涅槃果,如因聞慧生餘慧等,是名深心。又深心者,心少時住離心相應,善根行體依行起行,猶如流水次第生法,是名深心。

「又深心者,依種子生,猶如乳等一切白法,隨順因緣修行善法,是名深心。又深心者,如久卷物雖暫牽舒放還依本,深心亦爾,隨本因作法還續如本,不可說一不可說異,是名深心。又深心者,修學白法名為深心。又深心者,修行一切諸善根法,成就不失不增不減大涅槃法,名為深心。」

問曰:「如《毘摩羅吉利致所說經》說,菩薩摩訶薩修無量行有無量心。此深心者,為起何行?」答曰:「此深心者,悉能發起求佛菩提一切諸行,是名深心。何以故?以此深心發生一切菩提因故,悉能增長諸功德力,譬如尸羅。此明何義?如持戒人得善根尸羅,一切善法無量差別悉名尸羅,而身口意三業成就名為尸羅。何以故?身口意業與諸善法為根本故。深心亦爾,與佛菩提因一切善行以為根本故。是故《伽耶山頂經》中,月淨光德天子問文殊師利言:『諸菩薩摩訶薩深淨心,以何為本?』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諸菩薩摩訶薩深淨心,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本。』以是義故,此修多羅中所說深心,菩提心為本。如《金剛密跡經》中說,諸菩薩摩訶薩深心功德不誑世間,以是故說為菩提因應知。」

問曰:「以何義故,得言菩薩成就深心?」

答曰:「以一切所治法不能動轉故。此明何義?以種種苦惱不能動轉一切菩薩求菩提心,彼時菩薩名為成就深心應知。

「又諸菩薩他身樂心有力降伏自身樂心故。此明何義?以彼菩薩自求樂心,為與他樂深心降伏,彼時菩薩名為成就深心應知。

「又成就深心者,以至究竟故。此明何義?以依深心下中上法次第增長,乃至畢竟堅固名為成就深心應知。

「又成就深心者,以起難舍能舍心故。此明何義?若諸菩薩修行檀等難行佈施,深心發起修行等心,彼時菩薩名為成就深心應知。如《聖者無盡意經》中說:『以頭施等難舍能舍。』名為成就深心應知。

「又成就深心者,以能降伏慳嫉等心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得畢竟成就深心,能降伏慳嫉等菩提道相違法,彼時菩薩名為成就深心應知。如《聖者無盡意經》中說:『大德舍利弗!諸菩薩深心者,降伏嫉妬教化慳嫉眾生故。』如是等名為成就深心應知。

「又成就深心者,以因果不盡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深心因果無盡,彼時名為柔軟菩薩應知。因不盡者,修行廣大無量無邊故。果不盡者,一切佛法無量無邊,以不斷絕三寶因故。又《無盡意經》中說:『菩薩深心修行施等,以其能舍一切物故,是名菩薩成就修行。』如是等。又言:『大德舍利弗!諸佛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略說乃至一切佛法皆不可盡,是故深心亦不可盡。』以修行果不可盡故,故言菩薩成就深心。

「又成就深心者,依此經說應知,以此經中說:『彌勒!若菩薩摩訶薩聞讚歎佛及毀呰佛,其心畢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堅固不動,如是若聞讚歎法僧毀呰法僧亦復如是。』菩薩如是如實見知十二因緣,即知諸佛如來法身,於三寶中成堅固心,以得無漏智畢竟深心故,一切外道諸魔怨敵不能退轉,是故菩薩成就深心。」

問曰:「以何義故,先說深心次說修行?」

答曰:「以彼修行是證智因故。此明何義?以修行心能與深心作證因故、以起大慈大悲心故,此心即是護持佛果應知,而彼深心不可得見。以依深心故,眼耳等識於境界中不能發起損害等心,為利益他離殺等行示現彼心,以是義故說深心後次說修行應知。又復示現次第義故。此明何義?一切諸法應當如是次第生故,先說深心後說修行。」

問曰:「云何修行義?」

答曰:「為利益他起不損害深心身口意業,攝自利行及利他行,是名修行。」

問曰:「云何菩薩成就修行?」

答曰:「以不共外道、聲聞、辟支佛故。此明何義?以諸外道求世間樂修善業道,貪著世間樂果報故,所修諸行成世間果,以其成就世間果故,彼不能得成就修行。又以聲聞、辟支佛等求涅槃樂,修善業道離大悲心,成就小乘涅槃果故,彼聲聞人於菩薩果不得名為成就修行。菩薩過於一切世間,見諸世間種種過失,乃至不著轉輪聖王樂果報等,雖復能證小乘涅槃,依大慈悲勇勐心故,舍涅槃樂求佛菩提,修行十善業,為救一切諸眾生故,攝大勝願,其心唯以一切種智以為究竟,是故菩薩不同一切外道、聲聞、辟支佛等修行十善業道,是故名為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受持增上十善業道故。此明何義?以菩薩修行過於聲聞、辟支佛等十善業道,是故名為成就修行。諸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勝於聲聞十善業道。何等為五?一者、專心修行故;二者、常修行故;三者、為安隱自身故;四者、為安隱他身故;五者、善清淨故。專心修行者,畢竟不離一味心故。常修行者不斷不絕,不休息故。為安隱自身者,為自身取人天安隱及大菩提故。為安隱他身者,為與一切眾生安隱,畢竟迴向大菩提故,以救過於無數眾生故。善清淨者,不破故、不點故、不污故、無所屬故、善究竟故、不食故、智者讚歎故。破者,少分修治少分不修治故名為破;是故菩薩具足修治名為不破。點者,自不修行教他修行故名為點;是故菩薩自身修行教他修行名為不點。污者,自不修行不教他修,見他修行而心隨喜故名為污;是故菩薩具足修行名為不污。屬者,要依他智而能修行故名為屬;是故菩薩不依他智而能修行名無所屬。善究竟者,專念畢竟欲心,專念畢竟愛心,專念畢竟恭敬心,專念畢竟信心,專念畢竟畏心,專念畢竟無常心,以是義故名善究竟。食者,迴向於有取,有資生故名為食;是故菩薩不取於有名為不食。智者不讚嘆者,聲聞、辟支佛乘中迴向世間,大乘中迴向聲聞、辟支佛乘故,名智者所不讚嘆;是故菩薩,聲聞、辟支佛乘中不迴向世間,大乘中不迴向聲聞、辟支佛乘,是故名為智者讚歎。

「又成就修行者,出過一切諸世間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修行十善業道勝諸世間,是故名為成就修行應知!菩薩有五種法,修行十善業道,能過一切世間。何等為五?一者、願;二者、安隱;三者、深心;四者、善清淨;五者、方便。

「願者,菩薩摩訶薩凡所發願,一切凡夫、聲聞、辟支佛無如是願,是故菩薩依願修行十善業道,則能出過一切世間。如摩訶衍修多羅中《無垢德女所說經》言:『尊者目連!諸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道場,常為一切世間天人而作福田,勝諸聲聞、辟支佛故。』

「安隱者,以諸菩薩雖為一切世間極深重苦之所逼惱,不能迴轉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專心修行十善業道,是故菩薩依安隱心修行十善業道,則能出過一切世間。

「深心者,以最勝修行故,以諸菩薩最深愛心修行十善業道,是故菩薩依深心故修行十善業道,則能出過一切世間。

「清淨者,除二地已上清淨菩薩。何以故?以諸菩薩摩訶薩等有三種清淨修行十善業道,是故菩薩依清淨修行十善業道,則能出過一切世間。

「方便者,菩薩於何等法中,以何等方便修行十善業道,餘世間眾生無如是方便,是故菩薩依方便力修行十善業道,則能出過一切世間。

「又成就修行者,以時等無量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於無量世修行十善業道無量行等,是故菩薩成就修行。

「又諸菩薩得五種法故,修行無量十善業道。何等為五?一者、無量世;二者、無量善法;三者、無量觀;四者、無量盡;五者、無量迴向。

「無量世者,以諸菩薩過無量世修行十善業道,是故菩薩於無量時修行十善業道。

「無量善法者,以諸菩薩修行無量善法,以彼善法無量,是故菩薩起無量善業道修行。如如來清淨毘尼大乘修多羅中說:『迦葉!如四大海滿中生酥,一切眾生之所受用;菩薩摩訶薩修集一切有為善根亦復如是,以諸菩薩迴向取彼無漏智故,能與一切眾生受用。』

「無量觀者,以為無量眾生觀故,以諸菩薩非為有量眾生修行十善業道,不作是念:『我為若干眾生修集善根,不為若干眾生修集善根。』以諸菩薩觀一切眾生修集善根,是故菩薩善業無量。

「無盡者,如如來清淨毘尼修多羅中說:『諸天子!譬如長者財富無量,是大舍者、行大慈者、行大悲者、大商主者,憐愍一切諸眾生故而修行者、不退心者,起如是心:「我能與彼一切眾生無量無邊安隱之樂。」諸天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住深心為諸眾生住安隱心起大精進心,作是思惟:「我當教化無量無邊苦惱眾生,皆悉安置涅槃樂中。」』是故菩薩修行無盡。

「無量迴向者,如初地中起無量願行十盡句等。菩薩以彼十盡無量修行,善業道亦復無量,以依先迴向無量故,菩薩摩訶薩修行一切善業道,果亦復無量,是名無量迴向。

「又成就修行者,以真實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摩訶薩真實希有修行十善業道,是故菩薩成就修行。菩薩有五種法成就希有。何等為五?一者、起大勇勐心;二者、精進;三者、堅固;四者、慧;五者、果。

「起大勇勐心者,發心能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假使有人若以指鉗或一指節,能舉三千大千世界無量劫住,此事非難,發心能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事為難,是故菩薩修行善業道成就希有。

「精進者,菩薩作是思惟:『眾生能發大勇勐心,無量無邊勤精進者少不足言,若能精進求菩提者是最希有。』是故菩薩若欲求於第一希有無量功德,依大精進修善業道,是故菩薩修行善業道成就希有。

「堅固者,以諸菩薩發大精進修行善業道,住第一希有堅固力中故,能進趣究竟精進,是故菩薩修行善業道成就希有。

「慧者,菩薩作是思惟:『勇勐精進堅固等法,皆依般若根本而有,是故般若希有之法。何以故?以依般若得有勇勐精進堅固。』是故菩薩作是思惟:『依於般若希有之法修行善業道。』是故菩薩成就般若。

「果者,以依修行善業道等故能生果,證得無量無邊一切佛法,是故成就希有之法。

「又成就修行者,方便攝取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依方便力攝取修行善業道故,不同聲聞辟支佛等,是故菩薩成就修行。菩薩有五種法攝取方便應知。何等為五?一者、時處智;二者、迴轉入智;三者、合智;四者、得意智;五者、次第智。

「時處智者,以何等時應說如是法?以何等處應說如是法?隨何等時應如是化眾生?隨何等處應如是化眾生?彼一切如實知。以依如是如是時處智,如是如是教化眾生,是名時處智。

「迴轉入智者,菩薩如實知諸眾生於外道法中應如是迴轉,如實知於佛法中應如是入,如實知如是迴轉,如實知置安樂中,如實知如是置佛法中,不復迴轉取外道法,彼處非十二因緣觀,是迴轉觀是名迴轉入智。

「合智者,隨諸眾生以何等何等門相合善,知彼彼門依彼彼門合彼彼眾生,如信如力如分教化是名合智。

「得意智者,知眾生意、知眾生信、知眾生求,如是知菩薩入彼修行入信入求入於言語,隨順彼故起可化事,如是起不迴轉,是名合智。

「次第智者,知眾生業次第覺展轉覺,所謂聲聞乘中說佈施持戒人天果報,說諸欲過,說在家染過,說出家利益,又說苦集滅道。次說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次說不可壞解脫,次說無礙。於辟支佛乘中,說貯積過散用利益,說在家過出家利益,說戲論過靜默利益,說聚落過阿蘭若利益,說多欲不知足過少欲知足利益,說護諸根門於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修行,說觀中念想過樂空閑處,說戒重三昧重般若重,不被譏呵讚歎自利益,讚歎深法非他知,如是等於大乘中次第憂波提舍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次說實舍滅慧,是名次第智。

「又成就修行者,發菩提心十句、願十句、盡十句,遠離退轉法,修行不退轉法,讚歎堅固精進,讚歎堅固心,讚歎安住智,是名菩薩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讚歎住地法,讚歎一向畢竟地法,說染退地法,讚歎清淨地法,讚歎能進趣地法,讚歎住地中間可得法,說地退法讚歎地果法,讚歎地習氣果法,是名菩薩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說諸地,所謂歡喜地、離垢地、明地、焰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是名菩薩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諸菩薩深心攝取勝妙法故。此明何義?菩薩深心攝取妙法,為不斷絕三寶,為教化眾生行菩提行,為一切種智修善業道,是故菩薩成就修行善業道。

「菩薩有五種法攝取妙法。何等為五?一者、為欲報諸佛恩;二者、為自身故令妙法常住;三者、供養佛故;四者、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五者、難得妙法故。

「彼法復有五種法故,名為攝取妙法。何等為五?一者、自如實修行;二者、教他如實修行;三者、降伏諸魔惡刺;四者、舍黑阿波提舍;五者、攝取大阿波提舍諸比丘,是名菩薩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所作業無可譏呵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一切所作住持修行善業道等,皆不可譏呵,是名菩薩成就修行。有五種法,諸業成就不可譏呵。何等為五?一者、有所為作一切能成;二者、能得大果;三者、不違善法;四者、隨順清淨法;五者、德稱名聞,是名菩薩成就修行。」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三


上篇: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

下篇: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智舍...

菩薩戒羯磨文釋

菩薩戒羯磨文釋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譯 明...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

王法正理論

王法正理論 彌勒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佛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一卷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後漢安息優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門嚴...

十地經論

十地經論序 侍中崔光製 十地經者。蓋是神覺之玄苑。靈...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第一 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禪門要略

夫人修禪學慧法門。先明方便。後明正觀。方便者凡有五...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並序 (由此懺法隨事觀想。並指法華三...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普賢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諸行有為經

佛說諸行有為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佛教詞典】息慈

梵語 ?rāmaneraka 之舊譯。新譯作沙彌。乃初入佛門者...

【佛教詞典】亡物同活共財法

亦名:亡人物同活共財法、亡僧物同活共財法、亡五眾物...

佛弟子需要學《周易》來免過嗎

問: 請問法師,孔子晚年尚學《易》以免大過,作為一...

藏頭白、海頭黑

問: 有位出家人問馬祖禪師一個佛法上的問題,馬祖說...

夜間經過墳墓如何克服恐怖心裡

問: 我常夜間外出,甚至經過墳墓之處,心常驚怖不安...

生命中沒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現的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

藝人取樂大眾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國游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

減劫中人的福報越來越薄

隨著減劫的次第,人的壽命越來越減。以這個作為標誌,...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成佛不能分內外

一個人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佛之後,所謂心轉則一切...

讓孩子樂觀一些

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工廠曾經失火,近百萬美元的設備化為...

他用一根稻草換到了一個莊園

古時候,有一位很想成為富翁的青年,他到處流浪,尋找...

蓮池大師法語開示

卍 生死事大。 卍 吾但知念佛,無他術也。 卍 龍樹於...

癌症的起因是什麼

問: 癌症的起因是什麼? 慧律法師答: 癌症的起因目...

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嗎

問: 請問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的一種? 淨界法師答:...

【視頻】《八大人覺經》彭立演唱

《八大人覺經》彭立演唱

【視頻】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

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