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分律卷第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五分律卷第十二(彌沙塞)

宋罽賓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譯

第二分之三尼律捨墮法

佛在舍衛城。爾時優波離問佛:「世尊已為諸比丘結戒:『若比丘,三衣竟,捨迦絺那衣已,長衣乃至十日;若過,尼薩耆波逸提。』乃至『若比丘,自捉金銀及錢,若使人捉、若發心受,尼薩耆波逸提。』我當云何持?」佛言:「應作二部僧持。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三衣竟,捨迦絺那衣已,長衣乃至十日;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衣竟,捨迦絺那衣已,五衣中若離一一衣宿,過一夜,除僧羯磨,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衣竟,捨迦絺那衣已,得非時衣,若須應受,速作受持。若足者善;若不足,望更有得處,令具足成,乃至一月。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從非親裡居士、居士婦乞衣,除因緣,尼薩耆波逸提。因緣者:奪衣、失衣、燒衣、漂衣、衣壞,是名因緣。」

「若比丘尼,奪衣、失衣、燒衣、漂衣、衣壞,從非親裡居士、居士婦乞衣。若居士、居士婦欲多與衣,是比丘尼應受二衣;若過是受,尼薩耆波逸提。」

「若非親裡居士、居士婦共議:『當以如是衣直作衣,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自恣請,便往問居士、居士婦言:『汝為我以如是衣直作衣不?』答言:『如是!』便言:『善哉,居士、居士婦!可作如是如是衣與我,為好故。』尼薩耆波逸提。

「若非親裡居士、居士婦共議:『我當各以如是衣直作衣,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自恣請,便往問居士、居士婦言:『汝各為我以如是衣直作衣不?』答言:『如是!』便言:『善哉,居士、居士婦!可合作一衣與我,為好故。』尼薩耆波逸提。」

「若王、若大臣、婆羅門、居士為比丘尼故,遣使送衣直。使到比丘尼所言:『阿姨!彼王、大臣送此衣直,阿姨受之!』是比丘尼言:『我不應受衣直。若得淨衣,當手受持。』使言:『阿姨!有執事人不?』比丘尼即指示處,使便到執事所,語言:『某王、大臣送此衣直,與某甲比丘尼。汝為受作,取便與之。』使既與已,還比丘尼所,白言:『阿姨!所示執事人,我已與竟。阿姨須衣,便可往取!』是比丘尼二反、三反到執事所,作是言:『我須衣,我須衣。』若得者善;若不得,四反、五反、六反到執事前,默然立,若得者善。若過是求得者,尼薩耆波逸提。若不得衣,應隨使來處,若自往、若遣信,語言:『汝為某甲比丘尼送衣直,是比丘尼竟不得;汝自還索,莫使失!』是事應爾。」

「若比丘尼,自行乞縷,僱織師織作衣,尼薩耆波逸提。」

「若居士、居士婦,為比丘尼使織師織作衣。是比丘尼先不自恣請,便到織師所,作是言:『汝知不?此衣為我作,汝為我好織,令極緻廣,當別相報。』後若與一食、若一食直,得者,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比丘尼衣,後瞋不喜,若自奪、若使人奪,作是語:『還我衣,不與汝!』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檀越欲與僧物,迴以入己,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病得服四種含消藥:酥、油、蜜、石蜜,一受乃至七日。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前後安居,十日未至自恣,得急施衣;若須應受,乃至衣時。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缽未滿五綴,更乞新缽,為好故,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種種販賣求利,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金銀及錢,種種賣買,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捉金銀及錢,若使人捉、若發心受,尼薩耆波逸提(十八)。」

爾時偷罹難陀比丘尼從坐坫人乞缽,彼即買缽與之。既得,便言:「我不復須,可以酥見施。」即復與之,賣所買缽。比坫人見,語言:「汝賣坫上物,不得活耶?乃復作販缽人為?」答言:「偷罹難陀從我乞缽,我買欲與,彼不複用,更從我乞酥,以酥與之,故賣此缽耳!」諸人言:「乞人之法,應隨所乞取!何緣既得,不取,復索餘物?此輩常說,少欲知足,而今無厭。無沙門行!破沙門法!」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以事白佛。佛以是事集二部僧,問偷罹難陀比丘尼:「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訶責已,告諸比丘:「今為諸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先乞是,既得不用,更乞餘物,尼薩耆波逸提。」

隨更乞多少,一一尼薩耆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爾時諸比丘尼,非時衣作時衣受,諸客比丘尼便不能得衣。諸長老比丘尼見,種種訶責,以事白佛。佛以是事集二部僧,問諸比丘尼:「汝等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訶責已,告諸比丘:「今為諸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非時衣作時衣受,尼薩耆波逸提。」

此衣應捨與僧,不應捨與一、二、三比丘尼。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爾時有一下坐比丘尼少於知識,得未成衣,不知作之,持至諸比丘尼所,語言:「我最下坐,少於知識,願為我作!」諸比丘尼言:「我事務多,不得為汝作!汝可至偷罹難陀所問之,彼多成衣,或與汝貿易。」彼比丘尼即持往問偷罹難陀,便以成衣易之。彼比丘尼得已,還到所住處。諸比丘尼問言:「汝得衣不?」答言:「得!」又問:「從誰得?」答言:「偷罹難陀!」諸比丘尼言:「取來共看!」便出衣示,諸比丘尼言:「此衣勝汝衣數倍,由來無人能得彼利,汝今忽得,甚為希有!」時偷罹難陀隔壁聞,便語彼比丘尼:「還我衣來,不與汝貿!」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與比丘尼貿衣,後悔還索,得者,尼薩耆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若兩悔;若得衣,不如本要,還取,不犯。

爾時毘舍佉母請比丘尼僧,與遮月水衣,遣信索身量,即皆與之;唯偷罹難陀不與,更遣信索,答言:「我已離欲,無復月水,不須此衣。」毘舍佉母作衣竟,遣信白諸比丘尼:「衣已竟,願各來取!」諸比丘尼皆往就坐。時偷罹難陀月水正出,便先取衣。諸比丘尼次第取之,衣少不足,下坐一人不得。毘舍佉母問:「盡得衣不?」答言:「下坐一人不得。」問:「何以故?」答言:「偷罹難陀先言不須,不付身量。今便先取,是以不足。」毘舍佉母言:「云何先言不須,臨時便取,令他不得?」諸長老比丘尼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諸比丘尼語:『汝取遮月水衣。』自言不用,臨時先取,尼薩耆波逸提。」

此衣應僧中捨,不得與一、二、三比丘尼。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先雖言不用,最後有長而取,不犯。

爾時偷罹難陀比丘尼常出入波斯匿王宮內,王言:「阿姨!若有所須就我取之。」便語言:「我須重衣。」王言:「就後宮取。」即復言:「我欲得王所著欽婆羅。」王即與之。諸臣譏訶言:「此比丘尼於無為法中出家,著壞色割截衣,而今云何乃索王所著者?王雖無惜,受者自應知量!此輩常說少欲知足,而今無厭!無沙門行,破沙門法!」

時黑離車比丘尼為毘舍離諸離車恭敬供養。諸人若有官事,能為救解,莫不歡喜言:「我蒙阿姨恩得免罪厄,今有所須,當以相奉!」便言:「我須重衣!」復言:「須幾價重衣?」答言:「須千錢價衣!」諸人便譏訶言:「我曹官事,雖復費用五倍、六倍,不及此價!此輩常說少欲知足,而今無厭!」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乞重衣,應取賤價直四大錢者;若受貴價衣,尼薩耆波逸提。」

重衣者:寒時衣。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爾時偷罹難陀比丘尼,復就波斯匿王索所著輕衣。黑離車比丘尼,從諸離車索五百錢價輕衣。諸臣、諸人譏訶,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乞輕衣,應取賤價直二大錢半者;若受貴價衣,尼薩耆波逸提。」

輕衣者:熱時服。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爾時差摩比丘尼到舍衛城,在露地布薩,為風雨、塵土、蚊虻所惱。舊住比丘尼語一居士言:「今比丘尼僧露地布薩,有如是如是惱。如佛所說,若施僧堂捨最為第一。善哉,居士!可為僧作布薩堂!」答言:「我多事不得自作,今以此物付阿姨,可共料理。作竟語我,我當自往施僧!」諸比丘尼既得物已,共作是議:「我等衣服弊壞,可分此物各用作之,兼御露地布薩之惱。」議已,便分作衣。作衣竟,語居士言:「汝宜應歡喜!諸比丘尼衣服弊壞,汝所與物分用作衣,作衣已竟!」居士聞已,便譏訶言:「我不歡喜!何以故?前雲作布薩堂最為第一,而今云何持用作衣?」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為僧、為是事,從一居士乞;而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

若發心欲分,及方便,皆突吉羅。

是物應捨與僧,不得捨與一、二、三比丘尼。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若雖為是事乞,檀越後自令作餘用,不犯。

爾時差摩比丘尼露地布薩,乃至為蚊虻所惱如前說。諸比丘尼為作布薩堂故處處乞索,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為僧、為是事,從眾多居士乞;而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餘如上說。

爾時差摩比丘尼無住止處,詣一居士語言:「我無住止處,為我作精舍!」居士答如前,便與物。得物已,作是念:「我衣麁弊壞,當用作之,住處自多。」便用作衣。作衣竟,往語居士,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自為是事,從一居士乞;自作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餘如上說。

爾時差摩比丘尼無住止處,從眾多居士乞,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自為是,事從眾多居士乞;自作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餘如上說。

爾時諸比丘尼多聚積器物,前後屋中,處處皆有;遇火燒屋,輦出諸物,無有極已。諸白衣救火見,問言:「此是誰物?」答:「是諸比丘尼物。」便譏訶言:「此輩大不吉利!於無為法中出家,著壞色割截衣,而聚積器物,如王大臣!常說少欲知足,而今藏積無厭!無沙門行,破沙門法!」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藏積器物,尼薩耆波逸提。」

器物者:資生器物。唯聽畜盛酥、油、蜜、香、藥、醬、酢各一瓶;又聽畜釜、鎗、杓,各一,及一小甕盛米食。過是畜,尼薩耆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爾時諸比丘尼多聚積缽,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多積聚缽,尼薩耆波逸提。」

聽畜七種麁缽:一以盛飲食、二以盛香、三以盛藥、四以盛殘食、五以除唾、六以除掃、七以除小便。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捨墮竟)。

◎五分律第二分之四尼律墮法

佛在舍衛城。爾時優波離問佛:「世尊已為諸比丘結戒:『若比丘,故妄語,波逸提。』乃至『若比丘,知檀越欲與僧物,迴與餘人,波逸提。』我當云何持?」佛言:「應作二部僧持。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故妄語,波逸提。」

「若比丘尼,毀訾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兩舌鬪亂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為男子說法,若過五六語,除有別知好惡語女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僧如法斷事已,還更發起,波逸提。」

「若比丘尼,教未受具戒女人經,並誦,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未受具戒女人同室宿,過二夜,波逸提。」

「若比丘尼,向未受具戒女人自說得過人法,言:『我如是知,如是見。』實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麁罪,向未受具戒女人說,除僧羯磨,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是語:『何用是雜碎戒為?說是戒時,令人憂惱!』作如是毀訾戒者,波逸提。」(十事竟)

「若比丘尼,自伐鬼村,若使人伐,言:『伐是!』波逸提。」

「若比丘尼,故不隨問答,波逸提。」

「若比丘尼,誣說僧所差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於露地自敷僧臥具,若使人敷;若他敷,若坐、若臥。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不囑舉,波逸提。」

「若比丘尼,於僧房內自敷僧臥具,若使人敷;若他敷,若坐、若臥,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不囑舉,波逸提。」

「若比丘尼,瞋不喜,於僧房中自牽比丘尼出,若使人牽,作是語:『出去,滅去!莫此中住!』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他先敷臥具,後來強自敷、若使人敷,作是念:『若不樂者,自當出去。』波逸提。」

「若比丘尼,僧重閣上,尖腳繩床、木床,用力坐臥,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水有蟲,若取澆泥、若飲食諸用,波逸提。」

「若比丘尼,數數食,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病時、衣時、施衣時,是名因緣。」(二十竟)

「若比丘尼,受別請眾食,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病時、衣時、施衣時、作衣時、行路時、船上行時、大會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尼,無病,施一食處,過一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到白衣家,自恣多與飲食,若餅、若麨;若不住其家食,受二、三缽應受,出外應與餘比丘尼共食。若無病,過是受,及不與餘比丘尼共食,波逸提。」

「若比丘尼,食竟,不作殘食法食,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食竟,不作殘食法,強勸令食,欲使他犯,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受食,著口中,除嘗食、楊枝及水,波逸提。」

「若比丘尼,非時食,波逸提。」

「若比丘尼,食殘宿食,波逸提。」

「若比丘尼,食家中與男子屏處坐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觀軍發行,波逸提。」(三十竟)

「若比丘尼,有因緣到軍中,乃至二、三宿;若過,波逸提。」

「若比丘尼,有因緣到軍中二、三宿,觀軍陣合戰,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是語:『如我解佛所說,障道法不能障道。』諸比丘尼語是比丘尼:『汝莫作是語!莫謗佛,莫誣佛!佛說障道法,實能障道。汝捨是惡邪見!』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是比丘尼不如法悔,不捨惡邪見,共語、共坐、共宿、共事,波逸提。」

「若沙彌尼作是語:『如我解佛所說,若受五欲,不能障道!』諸比丘尼語是沙彌尼:『汝莫作是語!莫謗佛,莫誣佛!佛說五慾障道,實能障道。汝沙彌尼捨是惡邪見!』如是教,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教。第二、第三教,捨是事善;若不捨,諸比丘尼應語是沙彌尼:『汝出去!從今莫言佛是我師,莫在諸比丘尼後行!如餘沙彌尼得共諸比丘尼二宿,汝亦無是事。癡人出去,滅去,莫此中住!』若比丘尼,知如法擯沙彌尼,畜、使、共住、共語,波逸提。」

「若比丘尼,故令比丘尼生疑悔,作是念:『令是比丘尼乃至少時惱。』波逸提。」

「若比丘尼,僧斷事時,不與欲起去,波逸提。」

「若比丘尼,擊攊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水中戲,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男子同室宿,波逸提。」(四十竟)

「若比丘尼,飲酒,波逸提」

「若比丘尼,輕師,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掘地;若使人掘,言:『掘是!』波逸提。」

「若比丘尼,共諍已默聽,作是念:『諸比丘尼所說,我當憶持。』波逸提。」

「若比丘尼,受四月自恣請;過是受,除更請、自送請及長請,波逸提。」

「若比丘尼,數數犯罪,諸比丘尼如法諫,作是語:『我不學是戒!當問餘比丘尼持法、持律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說戒時作是語:『我今始知是法,半月布薩,戒經中說。』諸比丘尼知是比丘尼已再三說戒中坐,是比丘尼不以不知故得脫,隨所犯罪,如法治;應訶其不知:『汝所作不善!說戒時,不一心聽,不著心中。』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賊期共道行,從此聚落到彼聚落,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男子期共道行,從此聚落到彼聚落,波逸提。」

「若比丘尼,無病為炙故,自然火、若使人然,波逸提。」(五十竟)

「若比丘尼,若寶、若寶等物,若自取、若使人取,除僧坊內及宿處,波逸提。若僧坊內及宿處,取寶、寶等物,後有主索,應還。是事應爾!」

「若比丘尼半月內浴,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病時、作時、行路時、風雨時、熱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尼,瞋故打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瞋故以手擬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故恐怖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無根僧伽婆尸沙謗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語彼比丘尼:『共到諸家,與汝多美飲食!』既到不與,作是語:『汝去!共汝若坐、若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欲令惱故,波逸提。」

「若比丘尼,新得衣,應三種色作幟:若青、若黑、若木蘭。若不以三色作幟,波逸提。」

「若比丘尼,為戲笑故,藏比丘尼若衣、若缽、若坐具、針筒,如是一一生活具,若使人藏,波逸提。」

「若比丘尼,僧斷事時,如法與欲竟,後更訶,波逸提。」(六十竟)

「若比丘尼,作是語:『諸比丘尼隨知識,迴僧物與。』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淨施衣,強奪取,波逸提。」

「若比丘尼,受他請,食前食後行到諸家,不近白餘比丘尼,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衣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尼,以兜羅貯坐臥具,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作坐臥繩床、木床,足應高修伽陀八指,除入梐孔;若過,波逸提。」

「若比丘尼,用骨牙角作針筒,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修伽陀衣量衣,若過,波逸提。修伽陀衣量者:長九修伽陀搩手,廣六搩手,是名修伽陀衣量。」

「若比丘尼,知檀越欲與僧物,迴與餘人,波逸提。」(六十八)

爾時諸比丘尼中前、中後噉生熟蒜,若空噉、若合食噉,房舍臭處。諸居士來看,聞蒜臭,譏訶言:「正似白衣家作食處!」

復有諸比丘尼至長者家,長者聞噉蒜臭,便語言:「阿姨遠去,口中蒜臭!」諸比丘尼羞恥。

復有一賣蒜人,請諸比丘尼與蒜,以此致貧,飲食不繼。家人語言:「若不能與我食,放我令去!汝自長與比丘尼作奴!」隣人聞之,訶言:「汝家自無食,何豫諸比丘尼?」具以事答。有不信樂佛法者語言:「由汝親近比丘尼故,致如此苦。若復親近,方當劇是!此等出家本求解脫,而今貪著美味!無沙門行,破沙門法!」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噉蒜,波逸提。」

若噉生蒜,咽咽波逸提;噉熟蒜,突吉羅。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若病時噉,強力伏令噉,不犯。

爾時諸比丘尼以手拍女根,生愛慾心,遂有反俗、作外道者。

偷罹難陀亦以手拍女根,女根大腫,不能復行,弟子為到常供養家云:「師病,為索食!」彼即與之。其家婦女尋來問訊,言:「阿姨何所患苦?」答言:「我病!」又問:「是何等病?同是女人,何以不道?」便具以事答。於是諸女譏訶言:「此等常毀訾欲、欲想、欲熱、欲覺,而今作如此事!何不罷道,受五欲樂?無沙門行,破沙門法!」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以手拍女根,波逸提。」

若以手拍,拍拍波逸提;出不淨,偷羅遮。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七十竟)

爾時諸比丘尼用胡膠作男根,內女根中生愛慾心,遂有反俗、作外道者。

復有一比丘尼作,係著腳根,內女根中。時一式叉摩那煎油,失火燒屋,彼比丘尼惶怖忘解,著腳出外。諸救火人見,問言:「阿姨!腳邊何等?」具以實答,即便譏訶,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作男根內女根中,波逸提。」

出不淨,偷羅遮。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爾時諸比丘尼或以一指,乃至五指內女根中洗,傷肉血出,以此致病。諸長老比丘尼見,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以水洗女根,波逸提。」

佛既不聽洗,便臭穢不淨,熱時生蟲。波闍波提比丘尼與五百比丘尼俱至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女人形體臭穢,正賴水洗,願見聽許!」佛告諸比丘:「今聽諸比丘尼以水作淨。」佛既聽已,復如前法,諸比丘尼見,種種訶責,乃至告諸比丘,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以水洗女根,應用二指齊一節;若過,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若根內生瘡、若有蟲入、若草石入,用指過一節,不犯。

爾時諸比丘尼剃二處毛:腋下、隱處,生愛慾心,遂有反俗、作外道者。

時偷罹難陀亦自剃隱處毛,其主人家嫁女,女欲見之,便遣信呼,比丘尼即往。時家為女作浴,女言:「先使比丘尼浴!」即呼令浴,答言:「我不須浴!」諸女人便強脫衣令浴,因見其剃隱處毛,即問:「阿姨何故剃此?」便反問言:「汝等何以剃之?」諸女言:「我為男子故!」比丘尼言:「我亦如是!」諸女便譏訶言:「此等常毀訾欲,而今作如是事,不修梵行!何不還俗,自恣五欲?無沙門行,破沙門法!」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剃腋下、隱處毛,波逸提。」

若剃,刀刀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若為生瘡須剃,若人強捉剃,皆不犯。

爾時諸比丘尼與比丘獨屏處,共立、共語,生染著心,遂有反俗、作外道者。諸白衣見,作是言:「此比丘、比丘尼獨屏處,共立、共語,必說淫欲事!無沙門行,破沙門法!」諸長老比丘尼見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與比丘獨屏處,共立、共語,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若眾多比丘尼,一比丘;若八難時,不犯。

爾時諸比丘尼,與白衣及外道獨屏處,共立、共語,致使摩觸身體、說麁惡淫欲語,或強逼作淫欲事。諸長老比丘尼見,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與白衣及外道獨屏處,共立、共語,波逸提。」餘如上說。

爾時諸比丘尼與比丘獨露處,共立、共語,生染著心,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與比丘獨露處,共立、共語,波逸提。」餘如上說。

爾時諸比丘尼,與白衣及外道獨露處,共立、共語,致使摩觸身體,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與白衣及外道獨露處,共立、共語,波逸提。」餘如上說。

爾時諸比丘尼,與比丘獨街巷中,共立耳語,遣伴比丘尼令遠去,諸居士譏訶。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與比丘獨街巷中,共立耳語,遣伴比丘尼令遠去,波逸提。」餘如上說。

爾時諸比丘尼,與白衣及外道獨街巷中,共立耳語,遣伴比丘尼令遠去,居士見譏訶,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與白衣及外道獨街巷中,共立耳語,遣伴比丘尼令遠去,波逸提。」餘如上說。

爾時諸比丘尼裸形洗浴,諸白衣見,圍遶調笑。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裸形洗浴,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若遮人不使來,若屏處浴,若樹、若衣物障,皆不犯。(八十)

爾時諸比丘尼離水浴衣行,不知著何物浴。諸長老比丘尼見,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離水浴衣行,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若染浣打,若火燒、水漂及壞,不犯。

爾時旃荼修摩那比丘尼弟子獨得五新衣,白和尚言:「為我先著,使我獲福!」和尚既著,便不復還,弟子著麁弊衣行。諸比丘尼見,問言:「汝獨得五新衣,何故不著?」答言:「我先用供養和尚,和尚不復見還!」諸比丘尼訶責旃茶修摩那:「云何弟子得新衣,先以供養,便不復還?」諸長老比丘尼以事白佛,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得新衣先以供養,便不復還,波逸提。」

若比丘尼得新衣,供養彼比丘尼,彼比丘尼應一日著;若令更著,復應為著,隨主意久近。若過限,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爾時有比丘尼遮僧分衣,餘比丘尼待之,妨坐禪行道。諸長老比丘尼訶責:「云何比丘尼遮僧分衣?」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遮僧分衣,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若病不得往,若不聞,不犯。

爾時有一下坐比丘尼得未成衣,少知識,自不知作,持至偷罹難陀比丘尼所求作。答言:「我多事不得為汝作!」復持至餘比丘尼所,餘比丘尼為作作成。偷罹難陀問言:「誰為汝作?取來看,為如法不?」即以示之。便言:「此衣不如法,可速撤壞!我更為汝作。」彼即撤壞,持往,便不為作;彼比丘尼不能得成,著麁弊衣行,所壞衣叚曬於屋上。爾時失火,為火所燒,風吹墮白衣屋上,延燒諸家。白衣見火從比丘尼住處來,便瞋訶言:「我等供養此比丘尼,反成怨家!」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呵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自撤比丘尼衣,若使人撤,不還縫成,波逸提。」

復有比丘尼撤比丘尼衣,一日不得成,四、五日乃竟,以事白佛。佛以是事集二部僧,告諸比丘:「今聽諸比丘尼撤衣四、五日成。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撤比丘尼衣,若使人撤,過四、五日不成,波逸提。」

復有比丘尼撤比丘尼衣,得病不能成,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二部僧,告諸比丘:「今聽諸比丘尼撤他衣已,病不得成。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撤比丘尼衣已,無病過四、五日不成,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爾時諸比丘尼離五衣,著麁弊衣至諸家。諸長老比丘尼見,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離五衣行,波逸提。」

離五衣者:從一家至一家,乃至出所住門,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若浣染打縫時,不犯。

爾時諸比丘尼,以比丘尼衣與白衣及外道女。彼便著行,餘白衣見,向作禮,彼言:「我是白衣!」「我是外道!」諸白衣便譏訶言:「云何比丘尼,以比丘尼衣與白衣及外道女?」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以比丘尼衣與白衣及外道女,波逸提。」

比丘尼衣者:有葉、有緣、有帖。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彼有比丘尼衣,從貿易;若負債,用償,皆不犯。

爾時差摩比丘尼欲來舍衛城,旃茶修摩那比丘尼聞其欲來,便到其主人家,語言:「差摩比丘尼當來,可為少多設供!」答言:「我亦聞其當來,乃欲自竭辦美飲食,及以衣施。」彼比丘尼便言:「何不以衣施僧?僧中有正趣、正行人,無所不攝。何用施一比丘尼為?」主人聞已,即轉施僧。差摩比丘尼到,為設多美飲食,手自斟酌,食竟竊語:「今正是施衣時,而旃荼修摩那比丘尼,斷我此事!」諸比丘尼問:「汝等何所說?」具以事答。長老比丘尼種種訶責:「云何斷施人物,與僧?」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斷施人物,與僧,波逸提。」

施人者:於僧中別有所與,名為施人。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爾時差摩比丘尼到舍衛城,旃茶修摩那比丘尼語言:「我當囑主人,令看視汝!」差摩言:「不須汝囑!」旃荼修摩那復言:「汝受我囑,既得利養,又福度彼!」於是差摩默然許之,彼即將到諸家。差摩比丘尼有大眷屬,行慈心三昧,莫不宗敬,無復供養旃荼修摩那比丘尼,便生嫉妬心言:「我囑諸家令彼多得供養,而彼反更道說我惡,使我不復得食!」諸比丘尼種種訶責言:「云何比丘尼護惜他家?」諸長老比丘尼聞,種種訶責,乃至今為諸比丘尼結戒,亦如上說。「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尼,護惜他家,波逸提。」

護惜他家者:欲使他家供養己,不供養餘人。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五分律卷第十二

 

上篇: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下篇:彌沙塞五分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羯恥那衣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羯恥...

受十善戒經

受十善戒經 後漢失譯人名 十惡業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一卷 宋沙...

五分比丘尼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五分比丘尼戒本 梁建初寺沙...

佛說罵意經

佛說罵意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說罵意。十方蟲...

佛說佛大僧大經

佛說佛大僧大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佛在王捨國。國有富...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佛說太子刷護經

佛說太子刷護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

【註音版】摩利支天母陀羅尼念誦法(麗藏本)

(麗藏本)...

如淨和尚語錄

如淨禪師語錄序 五家宗派中。曹洞則機關不露。臨濟則...

【註音版】佛說八正道經

佛說八正道經...

佛說法華三昧經

佛說法華三昧經一卷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

【佛教詞典】愛纏雜染

【愛纏雜染】 p1203 瑜伽八十八卷九頁云:於內於外所起...

【佛教詞典】拘捨離

(流派)Gosari,又作瞿捨梨,劬奢離。十外道之第三。...

面對五濁,我們負有責任

大家要常常思惟何為五濁惡世,劫濁,劫是個時間的概念...

臨命終時貪心是不可取的

若心中見識小,捨不得賑災,亦須分與女兒、孫媳、孫女...

人體七個器官最怕冷

寒冷的冬天一來臨,對全身器官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驗。面...

學佛可以不求生極樂世界嗎

我們經常說我們的業障重,其實我們的業障還不重,原因...

諸經釋忍辱

《六度攝論釋》云:能滅盡忿怒怨仇,及善使自他安隱。...

修行人要開始忘掉過去

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 從過...

助念以佛為本,佛來比人來容易

我們現在助念團功德無量,成就了多少往生的因緣,這個...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啟示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作為淨宗根本經典之一,是釋迦牟...

佛陀與提婆達多的宿世因緣

佛陀時代,每位弟子對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

隋代高僧吉藏大師

吉藏大師傳承的法是般若波羅蜜,也就是佛教裡萬法皆空...

淨土法門的本質要點

了解這個佛的本懷之後,我們也要把出生死、成佛道作為...

《藥師法門》修法儀軌

《爐香讚》 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

【視頻】《佛說戒香經》楮訾

《佛說戒香經》楮訾

【視頻】朝山灑淨儀軌(靈岩山寺)

朝山灑淨儀軌(靈岩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