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佛大僧大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佛大僧大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佛在王捨國。國有富者,其名曰厲,金銀眾寶、田地舍宅、牛馬奴婢,不可稱數。厲年西耄,絕無繼嗣。其國常法,人無子者,死後財物,皆沒入官。厲禱日月諸天鬼神,並九子母山樹諸神,皆從請子,不能致之。厲自念曰:「人有緩急,輒往自歸山樹之神,靡所不至,財寶消索,產業不修,疾病相仍,災禍首尾,奴婢死亡,六畜不孳,俱為妖孽。鬼神導師,迷惑舞使,亂君內居,雲當有福,而禍重至,由盲吞毒謂之良藥,庶有瘳損,毒著喪身。吾今殺生祠祀鬼神,當入地獄,而望天祚,豈不惑哉!世有佛道,高操之聖,有得仙者,名曰應真人。真人清淨,如瑠璃珠,精進存想,乃覩之耳,奉斯道者,唯守靖漠,無慾無求,以斯為樂,現世得安,終生天上。」

厲自念曰:「置吾常供養,奉佛三寶。」奉佛一載,婦遇生男,厲曰:「奉佛獲願,字曰佛大,佛諸弟子,謚比丘僧。」試復事之,事未滿歲,復生賢男,字曰僧大。厲訓二子,示以聖道。僧大稟性,仁愛人物,孝心難攀,誦佛法戒,親近沙門,清淨知足,親覩其志,愛之有特。

親被疾著床,即呼長子,涕泣誡之:「夫生有死,萬物無常,持戒者安,犯戒者危,其持佛戒,終始無患。僧大尚小,仁孝清白……」厲已累爾,辭句適竟,奄忽歿故。

弟去所天,孤無歸告,數啟其兄:「欲作沙門。」

其國之法,兒欲求婦,便佯詐云:「欲作沙門。」親懼其然,立為娉妻。佛大以弟等彼偽類,即為尋索國最賢家女,字快見,光華煒煒,端正少雙,長短肥瘦,適得其中,貞潔慈孝,猶星中月,國女賢婦,靡不嘆悅。

婦歸昇堂,兄會賓客,九族欣然無不和樂,兄於眾賓,調其弟曰:「當今之日,可作沙門乎?」僧大答曰:「大兄!放吾使作沙門,實我宿願。」寤兄者天審欲作之,戲之曰:「可從爾志願。」

弟心歡喜,為兄作禮,即日入山。見一沙門,年少端正,獨處樹下,前趣叉手,稽首為禮,卻住問曰:「賢者何緣,行作沙門?」

其人已得應真之道,豫知去來無數劫事,謂僧大曰:「佛經說言:『人好淫泆,如火燒身,如持炬火逆風而行,其焰稍卻,不置炬者,火燒其手,猶烏銜肉,鷹鸇追爭,烏不置肉,災及軀命。』淫泆如斯,無不危殆,吾以是故,作沙門耳。蜜塗利刀,小兒貪甜,以舌舐之,有截舌之患。

「淫泆之人,苟快愚心,不惟其後,有燒身之害。譬如餓狗得路枯骨,齮[齒*齊]齩齧,傷口缺齒,適自傷毀,何益於己?淫泆如此,百千億劫,無絲發之福,而有三塗之罪,吾念是故,作沙門耳。

「譬如樹木華果茂盛,行人貪之,杖石撾擿,須臾之間,華損果落,枝葉殘傷。樹以華果,自招凋喪。蛾貪火色,投入於燈,體見燒煮,將何剋獲?為淫惑者不別善惡,遠賢親愚,日就流冥,亡國滅眾,死入地獄,惡著罪成?悔將何逮。佛見之諦開示聖道,吾望佛恩,得覩經戒,心守清白,獨而無患,顧視流俗,乃知誤耳。吾以是故,作沙門也。」

僧大聞之,頓首足下長跪而白:「佛真上聖,諸天之尊,經以滅癡,入我心中。願去世濁,履清淨道,奉沙門戒,以為榮福。」師即喻之沙門重戒。

侍師數月,即啟師云:「何意?欲入山間,寂定禪息,求道應真,爾乃滅患。」

師曰:「獨居山中,大難處也。處山澤者,當學星宿明知候時,常當儲偫水火麨蜜。所以然者,盜賊之求水火麨蜜,夜半向晨,問當解之,給賊所欲,違其意者,賊輒殺人。」

僧大曰:「諾!敬奉慈教,具學所命。」卻乃入山。

其兄念曰:「弟作沙門,終不畜妻。」妻快見者,端正無雙,兄心悅之,起從快見,持琴自隨,作姿彈之歌、淫泆之曲:「煌煌欝金,生於野田,過時不採,宛見棄捐,曼爾豐熾,華色惟新,與我同歡,固斯厚親,年一西宿,孰復爾珍?」

快見即覺兄欲為亂,便以歌曲,答佛大曰:「巍巍我師,天人之尊,門徒清潔,謚曰沙門,嘆真為聖,淫為畜倫,我受嚴戒,不事二君,終不淫生,寧就寸分。」

佛大作情悲之曲、委靡之辭:「宿心加爾,故因良媒,問名詣師,佔相良時,慘慘惕惕,懼爾不來,既覩光顏,我心怡怡,今不合歡,豈徒費哉,斯誓為定,淑女何疑。」

快見惶[怡-台+勺],歌答之曰:「佛設禮儀,尊卑有敘,叔妻即子,婿伯即父,我親奉戒,日有隆舉,真與聖齊,淫正蟲鼠。噫乎伯子!焉為斯語。」

兄心迷惑,貪好快見,其意又甚,不可轉移。快見又歌:「夫人處世,當遠二事,不孝淫亂,行違佛戒,天及賢者,箋其自異。」

佛大歌曰:「爾之容色,懌懌灼然,普天美女,豈有爾顏,我心相悅,故踰大山。」

快見自念:「斯子欲我,悖狂之亂,沮致大難,請說身中惡露不淨,爾乃卻耳。」

快見重曰:「仁貪我軀,軀有何好?頭有九骨,合為髑髏,中但有腦,面有七孔,皆出洟唾;以皮裹骨,貪頭頸者,皮肉相裹,身有毛髮爪齒皮肌血腦骨肉;腹中有心脾腎腸胃肪肺屎尿膿血寒熱,足與脛連,脛與髀連,髀與尻連,尻與腰連,腰與嵴連,嵴與脇連,脇與頸連,頸與髑髏連,臂與肘連,肘與肩連。我如畫瓶,中盈屎尿,身中不淨,可惡如此,何可貪乎!凡人所喜,有說其惡,心即賤之。」

佛大自念:「女念其婿,何肯聽我?我殺弟者,爾乃隨耳。」佛大瞋恚,即行募求數為賊者,見輕薄人,在於酒家,前與語曰:「寧知我家所畜六藉奴子,逃作沙門,今在山中。」

賊曰:「識之。」

佛大即出金銀與之,令殺奴子:「疾取其頭及身上衣,所持法杖,足下履屣,皆以相還,吾復重賜卿等金銀。」

賊大喜曰:「從吾取足。」即去入山。到其弟所呼曰:「沙門!汝疾出來。」

其弟出曰:「諸君何求?吾有水火麨蜜可食。」

夜時已半,賊曰:「不求水火麨蜜,不問卿時也,欲得汝頭持去之耳。」

其弟聞之,即大惶怖,涕泣而曰:「吾非長者諸侯子也,捨俗為道,與世無爭,學道日淺,未獲溝港、頻來、不還、應真六通,殺吾何益?」

賊曰:「來為汝首故,空復云云,求哀何益?」

其弟自念:「此賊獨聞我富家,謂我持寶來在此也。」語其賊曰:「欲得寶者,吾兄在家,字曰佛大,吾與書令惠卿寶,在所欲得,從卿志願。」

賊曰:「子兄令我來殺子。」

其弟曰:「即吾今死矣,由斯婦也。師前誡我,人與淫居,如持炬火逆風而行,捨之不早,火將燒手。如蜜塗刀,如鷹追烏,狗得枯骨,樹之華菓,色為身害,深如師誡。」

涕泣從賊:「乞一歲活,令吾得道。吾常在此,相殺不晚。」

賊曰:「今欲得子頭去,何云一歲?山居道人,多得道者,恐子輕舉行神足去,勿復多雲,俘取頭去。」

其弟重曰:「願莫即殺,先斷我一髀置吾前也。」其賊因前,先斷一髀,置於其前,弟遭此痛,痛不可言,天來下至道人所曰:「慎莫恐怖,牢持汝心;汝前世時,入畜生中,人所屠割,稱賣汝肉,非一世矣,地獄餓鬼,汝皆更之,苦痛以來,非適今也。」

僧大語天:「一哀語我師令知,吾因師示吾道,死生何在?」

天即為行語其師曰:「卿賢弟子,人欲殺之,涕泣求哀,欲得見師。」

師飛行到弟子所,為說經曰:「天地須彌,尚有滅壞,海有消竭,七日有壞。天下有風,其名惟嵐,惟嵐一起,山山相搏,斯風有滅,況汝小軀,何等比數,但當念佛。佛常言無常,盛必有衰,合會有離,榮位難保,身亦如之。」

僧大便得溝港道,復斷一髀,重念師戒,復得頻來道;賊斷左手,復念師戒,得不還道;賊斷右手,復念師戒,得應真道;便不畏三惡道也,生死自在,無所復畏。

僧大曰:「取樹皮來。」即為剝樹皮與之。僧大取枝以為筆,自刺身血,書樹皮曰:「大兄起居隨時安善,二親在時,以吾累兄。兄不承之,違廢親教,以女色故,骨肉相殘,違親慈教為不孝也。殘殺人命為不仁也,殺一畜生其罪不小,況殺應真。吾不中止,兄自招之,念吾有形,可得相殺,善逝寂寞,徒復相害。長別努力,願崇真道。」曳頸長二尺,語其賊曰:「子斷吾頭,由泥頭也,勿有恐意,吾恐汝等墮地獄中。」

賊前斷頭,取身上衣被杖屣及缽,持至兄所,衣杖屣缽,皆持與兄,兄以金銀重謝其賊。

兄取弟頭,為作假形,以頭著上,以衣衣之,杖缽及屣,皆著其傍,謂快見曰:「汝婿來歸,可問訊之。」

快見大喜,走至其所,見閉目坐,以為思道,妻不敢呼,具作美食,須念道:「覺當飯之。」日中不覺,妻因前曰:「日今已中,恐過時也。」怪其不應,牽衣起之,頭便墮地,身皆分散,各在一面,妻即大怖,擗踴呼曰:「子竟坐吾,見殘賊乎。」哀憤呼天,摧裂肝心,崩血出口,奄忽而死。戒行清白,難污如空,樹心聖范,難動如地,貞淨行高,難揆如天。其未終時,諸天諮嗟,豫安所生,迎其魂靈,處忉利天,忍須臾之淫,獲天上難盡之榮。

兄入神室視婦胡為,兄見弟頭身份散狼藉,其婦吐血死在一面,兄見弟妻尸死如此,呼曰:「咄咄!吾為逆天,所作酷裂,乃致於此。」

兄即至賊所問其意:「吾弟臨沒,將有遺言乎?」

賊曰:「有書。」以書見之。書辭懇惻,讀書訖竟,五內噎塞,涕泣交撗:「吾違尊親臨亡慈教,骨肉相殘,又殺應真,感激而死,死入地獄。」

王及臣民,聞其事變,麾涕泣哽噎,嘆述清德,殯葬其弟,四輩立塔,天龍鬼神,側塞空中,散華燒香,無不傷心。其妻快見,國人葬之,舉哀動國,諸天下讚,精進得道,五戒不虧,貞生天上。違佛法教,不孝殘聖,死入地獄,燒煮苦毒,其歲難數。

佛便告諸弟子,自斯之後,重相勅勵,尚於無慾。

佛說經竟,諸弟子歡喜,作禮而去。

佛說佛大僧大經


上篇:佛說樹提伽經

下篇:佛說耶祇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佛說出家緣經

佛說出家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五大施經

佛說五大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卷上 曹魏代失譯人名 東方...

阿闍世王授決經

阿闍世王授決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佛說四諦經

佛說四諦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出家緣經

佛說出家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如是我聞: 一...

梵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梵飜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並序 [燉煌出 S. 700]...

佛說治意經

佛說治意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佛言:「安般守意具行...

佛說五大施經

佛說五大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註音版】佛說九橫經

佛說九橫經...

阿彌陀經疏鈔問辯

《疏鈔》既出,有不愜者,致辭詰難。其可從者,忻然從...

【佛教詞典】大勢生

【大勢生】 p0240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五頁云:云何菩薩大...

【佛教詞典】三輪

(名數)惑業苦之三道,輪轉無究,故曰輪。...

放生前應注意以下幾點

放生是佛教慈悲的體現,是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體現的...

什麼樣的菩薩有資格稱作「樂行惠施」

云何菩薩樂行惠施?若諸菩薩於一切施都無慾樂。 什麼樣...

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感應

大乘佛法的一個觀念是這樣,諸位要知道,你要修圓頓止...

聖嚴法師《人生如戲》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這裡來訴苦了半天,聽她講完...

網上皈依是否如法

問: 有的寺院開通網上皈依,說是為了方便世間人。世...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須知有自力...

你不要去執著、去主宰這個妄想

佛陀的大智慧高明在哪裡呢?他沒有要你馬上處理妄想。...

念觀音聖號免命難

我們興隆寺一個居士。他在黃河以北一個工地上,給人家...

有人罵你,你聽不見,他自己就拿回去了

我們經常為什麼習定?我們經常練習打坐?就是忍。外相...

趙州禪的兩個特色

趙州和尚,法號從諗,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何謂專修?何謂雜修?

問: 在修學佛法過程中,有專修與雜修,何謂專修?何...

出離四流便得四樂

過去佛陀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的時候,對比丘們開...

【視頻】《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僧伽吒經》李罕念誦

《僧伽吒經》李罕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