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隋代高僧吉藏大師

宏海法師  2019/03/3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隋代高僧吉藏大師

吉藏大師傳承的法是般若波羅蜜,也就是佛教裡萬法皆空的「空」法。很多人一旦學習到「空」,就會覺得淨土屬於「有」,這也是阻撓了很多人見解不開,而障礙他修學淨土的一個症結所在。

如果我們有興趣或者機緣的人,你去讀一下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三十卷的《大品般若經》。裡邊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內容,就是說菩薩摩訶薩,比如說想在一頓飯的功夫到他方供養佛,要學般若波羅蜜;你想具足六種神通,要學般若波羅蜜;想具足菩薩的無量功德,要學般若波羅蜜。

而所有的這些功德中,典型的再去判,對比一下,《無量壽經》裡面四十八願的內容,完全同步的。這就說明什麼呢,般若空性和往生淨土正好是一個法。吉藏大師作為學般若空宗的代表,他對於淨土的情懷也是很濃的。

因為有記載,他曾經塑了五十二尊菩薩像,聖像,每天非常虔誠地禮拜。當時有一個經典叫《佛說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裡面就記載了淨土的二十五位菩薩。吉藏大師他的著作,雖然在《般若經》更多,可是也對《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有過註解。

那麼他對於極樂世界,就是對它的歸屬問題,到底屬於哪一個境界,也有過明確的分類。

你比如說,他把淨土分為四種,第一種叫「凡聖同居土」。像我們娑婆世界,將來彌勒佛下生到這個國土,那個時候的人福報很大,都修十善業,也算是淨土了。

他說這叫「凡聖同居土」。第二種叫「大小共住土」,就是跳出三界的羅漢,和大力的菩薩們所居的國土,在一起。第三個叫「獨菩薩所居土」,裡邊只有菩薩,沒有羅漢、辟支佛、連名稱都沒有。像香積佛國,七寶佛國等等,諸如此類的國土裡邊,都是修的大乘法。再一個就是「純佛所居土」。

那我們經典裡面不是有一句話叫「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就是指的「純佛所居」。

那麼他判極樂世界到底屬於哪一重,他說得非常巧妙,一個他說從往生的人。因為是帶業往生,還是凡夫。沒有斷煩惱,所以叫做凡聖同居土。可是如果從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的願力所呈現來講,它應該又是實報莊嚴土,因為非常莊嚴,得大解脫。所以從中可見,吉藏大師對於淨土理論上的,因為他本身就是以義學而著稱的。對於理論上的融會貫通也有很大的貢獻。

當然他更為巧妙的是解釋,有人問到說,既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你這個極樂世界,到底在三界內還是在三界外,看你形容的種種情景,好像還屬於三界的情形,可是如果你依然在三界,又不算是已經了生脫死了。

大師就引用《大智度論》裡面的一個,解釋的既合理又精闢,他說:「極樂世界不屬於三界」,為什麼?因為一旦往生到淨土的人已經沒有了慾望,所以它不屬於欲界。

但是極樂世界又是依地而居,因為黃金為地嘛,那麼色界的人他是依空而居,所以不屬於色界。但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全部是紫磨金身,大丈夫相,童子相,所以它又是有形有相,不屬於什麼無色界。他這個引用非常的,可以說是給修淨土的人,一下子把心地要點開了很多。

這樣的一位大德依然最後還是行歸淨土,可見我們常說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功能,是確確實實在歷代的祖師中,把它用到了極致。南無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身罹絕症,聽念佛號,微笑往生

身罹絕症,痛苦呻吟。聽隨身聽,安詳往生。 台中沙鹿有...

星雲大師《淨修法門》

我們中國歷史上,甚至世界的歷史上,人類經常有很多大...

總覺得往生很容易,平時念佛就不是很精進

問: 弟子總覺得往生很容易,只要具足信願就可以,所以...

《臨終三要》的重要開示

《臨終三要》,這個是印光大師很重要的開示:第一個,...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那麼,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有什麼樣的依據呢?他能得到...

他在炮火中安然念佛

日軍戰機轟炸恩施縣城,恩施法院院長黃曉浦居士(法名...

老人癡呆或失憶症的人能否往生

問: 有兩個疑問請解答。第一,如有老人癡呆症或失憶...

慈舟大師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禪定功夫,不是坐禪坐出來的,乃是念佛念出...

【大藏經】【註音版】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除糞人尼提

在佛陀住世的那個時代,舍衛大城中有一位賤民,名叫尼...

不遇明師總是閑,自作聰明空費力

從前有一個人,在某天夜晚對他的兒子說:明天一早,你...

強盜弟子

一天晚上,七里禪師正誦經時,一個強盜破門而入,手持...

苦來自於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闍崛山弘法時,一天早晨,佛陀著衣持...

一念淨信即得往生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

【佛學漫畫】淨飯王

人生並不是帶著追求榮耀的目的就可以實現完美無缺的一...

攝諸根得離苦

過去,佛陀曾在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於入...

民國高僧諦閑法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給大家介紹了這麼多的淨土祖師,幾...

賊不偷窮人家

唐代的只林禪師,得法於荊州永泰寺的靈湍禪師。他得法...

好好參一參腿疼的是誰

常懷敬畏心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總不出行住坐臥。禪堂...

時時刻刻勿令暫忘

我們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在念阿彌陀佛,但是在我們遇到...

不要拿「吝嗇」當「惜福」

吝嗇是個貶義詞,惜福是個褒義詞。 很多人生性吝嗇,日...

大乘佛法的之宗要

大乘佛法,為超脫世間而又適應世間的。則其宗要:在先...

《六祖壇經》慧能詩偈集

第一首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

貧女供燈的故事

在佛陀時代,古印度舍衛國裡的國王、大臣和施主們常常...

高聲呼喊觀音菩薩,兩度逃過轟炸

我家三代人都信奉觀音大士,稱念名號而免災難的事情不...

【佛教詞典】伏鬼窣堵波

【伏鬼窣堵波】 p0632   西域記七卷十頁云:阿避陀羯...

【佛教詞典】發變異生

【發變異生】 p1340 瑜伽二卷三頁云:發變異生者:謂由...

【視頻】阿彌陀佛(悟勝法師)

阿彌陀佛(悟勝法師)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深圳弘法寺)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深圳弘法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