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世尊於日晡時,從自房出,在外寬處,大眾圍遶,恭敬供養,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於彼一切五百比丘行住之處,次第巡行,遂到長老舍利弗所,見長老舍利弗獨在一處端身而坐,入禪思惟。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既見長老舍利弗已,而語之言:「大德舍利弗!汝入禪耶?」

長老舍利弗言:「如是,文殊師利!」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為未寂靜,欲令寂靜,汝入禪耶?為先寂靜何所寂靜,汝入禪耶?大德舍利弗!汝依何禪?為依過去、為依未來、為依現在、為依內外,汝入禪耶?又,舍利弗!為依身禪、為依心禪?」

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我此禪義,諸有一切見法樂行,諸有一切心不散亂,如是正念。」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汝得彼法耶?彼法是何法?為見法樂行?不見法樂行?」

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不得彼法,為有何者法?若見法樂行,不見法樂行。復次,文殊師利!如來為彼聲聞之人說離欲法,我依彼法如是入禪。」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何者離欲法,如來為彼聲聞人說,大德舍利弗依而行耶?」

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比丘如是依過去行、依未來行、依現在行,乃至依心行,如是等應知。文殊師利!如來為彼聲聞之人,說此離欲法,我隨彼法、依彼法行。」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若如是說,依過去行、依未來行、依現在行,乃至依心離欲而行,如是等者。大德舍利弗!若彼諸法,過去如來無、未來如來無、現在如來無,此法如是無。大德舍利弗!今者云何作如是說:『依過去行、依未來行、依現在行?』以無法故,則亦無依。

「復次,大德舍利弗!過去如來、未來如來、現在如來,無人令住,無處可住。若無住者,依不可得。

「復次,大德舍利弗!若人說言:『過去、未來、現在如來有依、不依。』如是之人則謗如來。何以故?真如無念,亦無所念。真如不退,真如無相。

「復次,大德舍利弗!過去真如不可得,未來真如不可得,現在真如不可得,乃至心真如不可得,如是等,應知。

「復次,大德舍利弗!更無有法,在真如外而可顯說。」

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諸佛如來住真如已,然後說法。」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真如非有,云何如來住真如已而當說法?大德舍利弗!彼法亦無,云何如來住真如已,而當說法?如來亦無,何處如來住真如已,而當說法?一切諸法皆不可得,諸佛如來亦不可得。又此可得、不可得法,如是二種皆不可得。如來非說,亦非不說。何以故?大德舍利弗!如來無說不可說言,此是如來。」

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當有何人受如是法?」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若人不取有為法界,不悕涅槃,如是之人,能受此法。若人不得過去之法,不知彼法,不得未來、現在之法,不知彼法,如是之人能受此法。若不見染、若不見淨,若無心取,如是之人能受此法。若非我行、非無我行,非取舍行,如是之人能受此法。如是之人,則能知此所說之義。」

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為何所知?」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此無可說、亦無所問,為何所知?」

長老舍利弗言:「文殊師利!說法太深,信此法人甚為少耳。文殊師利!阿羅漢人、學無學人尚非境界,何況一切愚癡凡夫?」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如是,如是!阿羅漢人亦非境界。何以故?阿羅漢者無諸境界,阿羅漢者無住無處,名阿羅漢;不可得說,名阿羅漢。以無說故,名阿羅漢。何以故?無為、無住,名阿羅漢。彼阿羅漢何處境界?阿羅漢者非名、非色,愚癡凡夫分別名色。阿羅漢者,於彼名、色不分別知,名阿羅漢。阿羅漢者,非名分別、非色分別。愚癡凡夫亦不可得,凡夫之法亦不可得;阿羅漢者亦不可得,阿羅漢法亦不可得。若不可得則不分別,若不分別則無所行,若無所行則無戲論,若無戲論是則寂靜,如是無行亦無戲論。寂靜之人,則不取有,亦不取無,非有、非無,如是不取。若不取者,則無所得,如是之人,離一切得,無心、離心住聲聞法,如是應知。」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說此法已,時彼五百諸比丘眾,從坐而起舍離而去,作如是言:「我不用見文殊師利童子之身,我不用聞文殊師利童子名字。隨何方處,若有文殊師利童子住彼處者,亦應舍離。何以故?如是文殊師利童子異我梵行,是故應舍。」

爾時長老舍利弗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說此法義,意豈不欲令諸眾生知法義乎?」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大德舍利弗!」

長老舍利弗言:「云何令此五百比丘,從坐而起,毀呰戲論誹謗而去?」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若此諸比丘,如是說言:『我不用是文殊師利童子之身,我不用聞文殊師利童子名字,隨何方處,若有文殊師利童子住彼處者,亦應舍離。』如是說者,善哉,善哉!大德舍利弗!此諸比丘善說此語。何以故?以無文殊師利童子,故不可得。如其是無不可得者,則不可見亦不可聞,隨何方處,若有文殊師利童子住彼處者,亦應舍離。如是說者,如是文殊師利童子住處亦無,彼若無者,則不可近亦不可舍。」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既說此法,五百比丘聞已迴面,既迴面已,後向文殊師利童子說如是言:「文殊師利說如是法,非我能解。」

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汝諸比丘,如來弟子聲聞之人,應如是學。諸比丘!如是法者,非識所知、非智所知。何以故?法界法爾故。法界如是無念、無退,如其彼法無念、無退,非識所知、非智所知。諸非識知、非智所知,則非所念。汝諸比丘,如來弟子聲聞之人,應如是學。若如是學,佛說彼人得最勝法,是世福田,應受供養。」

說此法時,彼諸比丘五百人中,四百比丘不受諸法,盡諸結漏,心得解脫;一百比丘起於噁心,自身將墮大地獄中。

爾時長老舍利弗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仁者說法非護眾生,而失如是一百比丘。」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汝舍利弗,莫如是說。何以故?舍利弗!此一百比丘墮大叫喚地獄,受一觸已,生兜率陀天同業之處,以其得聞如是法故。舍利弗!此諸比丘,若不得聞如是法門,定墮地獄。一劫盡已,乃生人中。以其得聞此法門故,應墮地獄一劫受業,得為少受。舍利弗!此百比丘,彌勒如來初會之中,得作聲聞,證阿羅漢,得盡諸漏。如是,舍利弗!聞此法門所得福勝,非修四禪、非四無量、非四無色三摩跋提。何以故?若不得聞此法門者,則於生死不可得脫。我說彼人生老病死,悲苦憂愁,號哭懊惱不可得脫。」

爾時長老舍利弗語文殊師利童子言:「甚為希有,文殊師利乃能善說如是法門,成就眾生。」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真如不減、真如不增,法界不減、法界不增,諸眾生界不減、不增。何以故?彼唯言語,無人可依,無處可依,非依不依。大德舍利弗!如是不依即是菩提,如是菩提即是解脫。若依法者是則分別;若知非作亦非非作,即是涅槃。」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如文殊師利童子所說,真如不減、真如不增,法界不減、法界不增,諸眾生界不減、不增,不染、不淨。」

爾時世尊為顯此義,重說偈言:

「說過去未來、  現在世諸法,
 言說非是義,  此非相無相。
 若相若無相,  皆無所分別,
 隨分別故得,  分別故無相。
 若分別有為,  則分別涅槃,
 彼二皆魔業,  黠慧如是知。
 陰入界唯名,  不生滅無相,
 若觀察分別,  彼則不觀察。
 黠慧不分別,  行境界如空,
 若分別則取,  不分別不取。
 分別取則縛,  不分別則脫,
 若知如是法,  彼人名智者。
 如是人得盡,  名不分別智,
 有智故說智,  智說二皆空。
 若人如是知,  彼人名智者。
 寶滿三千界,  佈施所得福,
 若人聞此法,  其福過於彼。
 佈施持戒忍,  神通無障礙,
 億劫常修行,  不及聞此經。
 若知此法門,  正遍知所說,
 得聞此經已,  一切得如來。」

如來既說此法門已,十千眾生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五百比丘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世尊即授五百比丘佛記,作如是言:「汝諸比丘於星喻劫,皆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同一號,名曰法華如來、正遍知。」

世尊說已,文殊師利童子、長老舍利弗、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說已歡喜奉行。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上篇: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

下篇:佛說文殊師利行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佛說乳光佛經

佛說乳光佛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海龍王經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行品第一...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上 宋明教辯才法師充譯經三...

大乘密嚴經

大唐新翻密嚴經序 朕聞西方有聖人焉,演不言之言、垂...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佛說乳光佛經

佛說乳光佛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須摩提經

須摩提經(按《開元錄》云妙慧童女經,流志後譯) 大唐...

佛說海龍王經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行品第一...

【註音版】玉耶經

玉耶經...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上 宋明教辯才法師充譯經三...

【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一卷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沙門義淨譯 如是我...

【佛教詞典】海龍王女

(異類)海龍王女,字寶錦,與尊者迦葉問答大乘之深義...

【佛教詞典】十六種觸

【十六種觸】 p0116 瑜伽五十三卷十八頁云:生者:謂一...

20種五穀雜糧的藥用價值

一、小米: 小米能益腎和胃、除熱補虛、安神健胃。小...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兒女歸途

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

香與佛教的淵源

一支香,青煙裊裊,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馨香,成為了人和...

慧律法師《強烈的正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

憂患可以使人拚搏生存

《孟子》裡說:舜帝原來在歷山耕田,30歲時被堯起用,...

美好人生,從心做起

心,在佛教中有著最為豐富的詮釋。認識自己的心,把握...

臨終千鈞一髮之際,要幫助病人心無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麼容易,感應不上,也是往生不了...

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

書中語語真實,欲得佛法實益。但以未知淨土法門之所以...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

當知此念佛者,是人中的芬陀利華

大凡生存於斯世,每個人帶著宿世的業力或願力,在其人...

高僧佛圖澄尊者

佛圖澄,天竺人。少年時就開始學道,尤其精通玄術。永...

買枸杞子別貪「色」

很多人覺得這個枸杞子顏色暗紅不鮮亮,沒賣相。其實不...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阿彌陀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黃慧音

《佛說阿彌陀經》黃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