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文殊師利行經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文殊尸利行經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譯

我豆那掘多,歸命大智海毘盧遮那如來。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祇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慧心無礙具足清淨。如是等五百比丘,各於自房結加趺坐,身心寂靜三昧正受。爾時文殊尸利童真菩薩,為欲發起自身行法,令眾聞知獲大利故,最於先起,一一次第,遍觀諸房,即見尊者舍利弗,獨處一房折伏其身,結加趺坐入於三昧。爾時文殊尸利童真菩薩,見如是已,亦不發覺,更詣諸處,觀察餘房,如是展轉乃至晨朝日初出時。當於是時,舍利弗等五百比丘皆已出定,是諸比丘及餘比丘諸方來者,一切大眾皆悉雲集。

爾時世尊即於此時從坐而起,平身正直從容徐步,安諦而行如師子王,出於自房敷坐,一切大眾左右圍遶,敬念世尊不敢當前。爾時世尊處大眾中為無上首,光顏巍巍猶若金山,乘大悲雲雨諸法雨。

爾時文殊童真菩薩,於大眾中問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我於向者遍觀諸房,我時見汝獨處一房,結加趺坐折伏其身,汝時為當坐禪耶不耶?」

尊者舍利弗即答文殊尸利菩薩言:「我於是時實坐禪耳。」

爾時文殊菩薩即復問於舍利弗言:「汝意云何?為當欲令有未斷者,為除故坐禪耶?欲令有已斷者,更除斷故坐禪耶?為依過、現、未來三世法故,坐禪耶?為依色、受、想、行、識等五陰法故,坐禪耶?為依眼、耳、鼻、舌、身、意等諸根識故,坐禪耶?為依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法故,坐禪耶?為依欲、色、無色界等三有法故,坐禪耶?為依若內、若外、內外差別法故,坐禪耶?為依若身、若心、若身心名色法故,坐禪耶?如是等法,我已問汝,汝應速答,依何而坐禪乎?」

爾時尊者舍利弗即答文殊尸利言:「仁者,我今現見諸法樂行,念不忘故,而坐禪也。」

文殊尸利菩薩復更問於舍利弗言:「舍利弗!實有諸法,可得現見,樂行者念不忘不?」

舍利弗言:「仁者文殊!如是樂行之法,我實不見。仁者文殊!如是樂行之法我雖不見,而佛、世尊曾為聲聞一切諸眾,說寂定法,如是法者,我依行之。」

文殊尸利菩薩復問尊者舍利弗言:「何等諸法,如來曾為諸聲聞眾說是寂定,汝依行也?」

舍利弗言:「仁者文殊!有一比丘,依於過去、未來、現在諸法而行,略說乃至依心意等諸法如行。如彼行法,是佛、世尊為聲聞一切諸眾說是寂定,我依行也。」

文殊尸利童真菩薩復問尊者舍利弗:「汝言如來曾為聲聞一切諸眾,說彼三世乃至心意,我依行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即彼過去現無如來,彼未來世現無如來,現在世無彼如來。若如是者,一切諸法求如來身,皆不可得。汝今云何作如是言:『我依過去未來現在諸法而行?』唯舍利弗,過去際、未來、現在際,彼不為此、此不為彼,各各別異,不相為作,無有處所,亦無依住、無所住者,無有依處而可得也。復次,舍利弗!若有人言:『過去、未來、現在於實際中,說有依處、說無依處者,當知彼輩誹謗如來,獲大重罪。』所以者何?彼真實際無憶、無念,亦無墮落;無有形色,無有相狀,而可得者。唯舍利弗,真實際中,過去、未來、現在諸法實不可得,略說乃至心意等法,亦不可得。離於實際外,無一法而可得者。是故,說言名之為空。空故無法,無可顯說。」

爾時尊者舍利弗,即問文殊尸利童真菩薩言:「如來可不住於實際而說法耶?」

文殊尸利菩薩即答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真實際中有何處所,而使如來住於實際說諸法乎?舍利弗!法本自無,云何如來住實際已說於諸法?非但無法,如來亦無。既無,云何而言如來住於真實際已,說諸法耶?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不可得。如來亦爾,實不可得,所說法體亦復如是。時中不可得、非時中不可得、時非時中亦不可得。如來復非在說時中、不說時中,可得顯現。所以者何?舍利弗,如來一切言語道斷,無為、無作、無所安置。」

爾時尊者舍利弗復問文殊尸利菩薩言:「文殊尸利!如仁者所說,誰於此處堪為法器?」

文殊尸利菩薩即答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若有人能破壞世諦,亦復不當入於涅槃,彼人於此堪為法器。若復能於過去諸法不證、不說,未來諸法不證、不說,現在諸法不證、不說,彼人於此堪為法器。無煩惱見及清淨見,無有有為、無為見者,彼於此說堪為法器。若無有我、亦無無我,於作行中不取、不捨,彼於此說,堪為法器。如是人者,雖能聽受,亦不於是所說法中,取為決定了義說也。」

爾時尊者舍利弗復問文殊尸利菩薩言:「若如仁者所說,於是義中云何修行?云何教住?」

文殊尸利菩薩即語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若是義中可有言說,可得問言云何教住?於是義中既無言說斷諸心行,云何問言?云何教住?」

爾時尊者舍利弗即白文殊尸利菩薩言:「仁者文殊!此義甚深,於是義中,少有證知者,少有受持者。何以故?一切學人諸阿羅漢等,於是地中,猶尚迷沒,況諸凡夫,豈能於是甚深義中,能知能了?」

文殊尸利言:「舍利弗!諸阿羅漢於是義中,無有地分,所以阿羅漢無有地分可得住者。以無住故名阿羅漢,無得故名阿羅漢,言語道斷故名阿羅漢。以言語道斷故,所有阿羅漢地分行者,無有證處。以無有證處故,所有阿羅漢地分行者,以無為法得名,以不發故則名無為,無有作者亦無住處。云何名阿羅漢有所得地?諸阿羅漢者,不以名故,名為阿羅漢;不以色故名,為阿羅漢。唯諸凡夫,於名色中,妄作分別,如是名色實無分別。諸阿羅漢皆如是,知不生分別,是故諸阿羅漢,不以名不以色,名為阿羅漢,無有凡夫、無有凡夫法;無有阿羅漢,亦無阿羅漢法而可得者。是故阿羅漢不作分別,以無作行故,無有行處,無有作者,即是寂定。不作為有者,不作為無者,不作為非有非無者。若無作、無為是中不可得,彼得遠離一切有,無心、無行可得,說言決定正住沙門果中。」

爾時文殊尸利童真菩薩如是說時,於大眾中有五百比丘從坐而起,於世尊前高聲唱言:「從今已去更不須見文殊身,亦復不須聞其名字,如是方處速應捨離,所有文殊一切住處,更莫趣向。所以者何?云何文殊煩惱、解脫,一相說耶?」五百比丘一時高聲唱是言已,皆各背面出眾而去。復作是念:「我等云何於佛、世尊自說法中,歡喜樂學修行梵行已。云何今日忽聞如是弊惡法乎?」

爾時尊者舍利弗見是事已,即告文殊尸利童真菩薩言:「文殊尸利!汝說是法,不欲令諸眾生輩,決定了知如是法耶?」

文殊尸利菩薩言:「如是如是。」

尊者舍利弗言:「文殊尸利!汝若如是者,何故此五百比丘從坐而起,毀呰、誹謗仁者所說,現於佛前高聲唱言:『不須見文殊尸利,亦不須聞文殊尸利名,是方亦須捨,所有文殊一切住處,皆不須往。』唱是言已,出眾而去?」

爾時文殊尸利童真菩薩,即嘆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舍利弗,快能善說,彼諸比丘唱告之言。何以故?實無文殊而可得故。若實無文殊不得者,彼亦不可見、不可得聞,如是彼方亦須捨離。所以者何?所有文殊一切住處,是處及文殊,皆無所有。無所有者,尚不可親近,亦可須捨。」

爾時文殊尸利菩薩如是說時,五百比丘還來入眾,白文殊尸利言:「如仁者所說,非為我等,云何能知仁者所說?」

爾時文殊尸利菩薩即嘆諸比丘言:「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來世尊、諸聲聞眾,於是法中,應如是作,莫須知之。諸比丘於是法中,亦須如是作,莫須知之,亦非不須知。所以者何?如是法者,即是常住亦名法界。若常住法界者,無憶、無念。無憶、無念者,一切無證、無不證。無不證者,亦非不證、不憶、不念,若如是知者,即名如來真實聲聞弟子,名為最上,得言應供者。」

爾時文殊尸利童真菩薩說是語時,於彼五百比丘眾中,四百比丘於無漏法中,心得解脫,一百比丘更增毀呰,起誹謗心,於現身中生,陷入於大地獄中。

爾時尊者舍利弗,即白文殊尸利童真菩薩言:「文殊尸利!仁者何故不順眾生而說法也?令是一百比丘退失墮落。」

爾時世尊即告尊者舍利弗言:「汝舍利弗莫作是言。所以者何?舍利弗!是一百比丘,若不聞是甚深法本者,當知彼輩,必定墮大地獄中,一劫受苦;從地獄出已,然後方得人身、人道。以彼諸比丘輩,聞是法本,甚深義故,所有惡業重罪,應墮大地獄中,一劫受苦。今日入於大叫喚地獄之中,一觸受已,即得上生兜率天中受諸天樂。汝舍利弗當知,是諸比丘,聞此法故,速除多罪,暫少輕受。汝舍利弗當知,是一百比丘,於彌勒菩薩下生成道,初會說法,聲聞眾中,得阿羅漢果,盡諸有漏,無復煩惱,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身心煩惱二餘俱盡。是故舍利弗,寧於是法本修多羅中,疑心聽受,不用成就四禪定心及四無量心,亦復不用具足成就四無色定心。何以故?雖復成就如是法者,若不聞是甚深法本,於煩惱中不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愍此輩說是法本。」

爾時尊者舍利弗,即白文殊尸利菩薩言:「希有希有,文殊尸利乃能善說如是法本,為欲教化諸眾生故。」

文殊尸利菩薩言:「舍利弗!真實際者不增、不減,法界不增,不減,眾生界者亦無增減。所以者何?如是等法,但有言說,無可得者。彼不為此、此不為彼,即自無、自有何依處。是故舍利弗,菩提者即是解脫也。何以故?所有法智無異處故,非作、非不作。若如是知,名為已入涅槃者。」

爾時世尊即告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文殊尸利菩薩所說,真實際中無增、無減,法界眾生界亦無增減,不受煩惱、不受解脫。」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為欲重明真實義故,復以妙偈而說頌曰:

「過現未來法,  唯語無真實,
 彼若於實處,  一相無差別。
 若無相分別,  是即有真相,
 無相無分別,  分別亦無相。
 若不作分別,  不了別涅槃,
 是二皆魔事,  智者應當知。
 陰界諸入中,  我雖名字說,
 無生名字者,  彼二還一相。
 起心正分別,  彼即成邪念,
 妙智無分別,  以有空行故。
 分別有思量,  無分別無思,
 了別即是相,  不了得涅槃。
 若能如是知,  名為大智者,
 是故盡智者,  得智無分別。
 智能說於智,  智說還自空,
 是中能忍者,  是名為大智。
 假使滿三千,  七寶持用施,
 忍信是法者,  其福為最上。
 假使億劫中,  施戒忍精進,
 通辯成就福,  不比持是經。
 若持是經者,  至真等即說,
 是經功德力,  彼悉當成佛。」

爾時,世尊說是法本修多羅偈時,一萬雜類眾生,遠塵離垢,得清淨法眼;五百比丘於無漏法中心得解脫;八萬欲界天子未發心者,皆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世尊爾時即授彼記:「皆於星宿劫中,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同一號名曰法開華如來至真等正覺。」

佛說是經已,文殊尸利童子、尊者舍利弗等五百比丘,天龍八部、諸鬼神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文殊尸利經


上篇: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下篇: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佛說忠心經

佛說忠心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失譯附東晉錄 佛在舍衛祗阿難...

【註音版】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銀色女經

銀色女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西天...

佛說樂想經

佛說樂想經 西晉月支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方等如來藏經

大方等如來藏經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南無月光如來神咒

南無月光如來神咒...

華嚴法界玄鏡

華嚴法界玄鏡卷上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述 餘覃思...

念佛警策

念佛警策卷上 菩薩戒弟子 彭際清 纂 無量壽經 佛告...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佛教詞典】水田衣

(物名)又云稻田衣。即袈裟也。因衣紋正方,似水稻田...

【佛教詞典】鎮宅不動法

(修法)為鎮護第宅之不動尊修法也。...

極樂世界的漏盡比丘

漏盡比丘的一個特點就是他證得人我空了,沒我的觀念了...

人在三界,出離要緊

《法華經。警喻品》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

你這樣去想,心驚膽戰啊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夢是不是還知道用功,夢中有七八分...

念咒可以結手印嗎

問: 念咒可以結手印嗎?比如准提咒。 宏海法師答:...

供養燒餅的女孩

佛陀僧團裡,出家人必須每天出外托缽乞食,表示上乞佛...

如何參究「念佛是誰」這個話頭

念佛審實公案者,單提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就於提處,...

控制心識的兩種力量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

逆境惡緣也是幫助我們成道的善知識

一日,淨飯王往詣佛所,見到迦葉一千人等諸沙門形體枯...

真正跟外境接觸,也就這麼一念而已

這個果報的受用,我們來看看它的差別。這個差別有兩種...

真正會用錢也是個大學問

說到賺錢,誰不會賺錢?人人都想賺錢也會賺錢,但有幾...

認定你這個朋友

單位和家之間的路途有點遠,又不在公交線路上,遇上緊...

世界名人談素食

1、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我認為素食者的人生態度,乃是出...

【視頻】《佛說寶生陀羅尼經》男聲讀誦

《佛說寶生陀羅尼經》男聲讀誦

【視頻】《妙法蓮華經》天台山佛學院快誦

《妙法蓮華經》天台山佛學院快誦